百無一成 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為沒有一樣成功,即毫無成就。 出處:清·曾國藩《聖哲畫象記》:“志學不早……駑緩多病,百無一成。” 斃而後已 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鬥終生,至死才罷休。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跛行千里 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時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不敢告勞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出處:《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不知寢食 猶言廢寢忘食。形容異常專心、努力。 策駑礪鈍 驅策劣馬,磨礪鈍刀。指勉為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出處:宋·岳飛《御書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臣敢不策駑礪鈍,仰副聖意萬一。” 朝氣蓬勃 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陳言務去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出處:唐·韓愈《與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勝利失敗就取決與本人的努力與否。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滴水穿石 水不斷下滴,可以滴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發奮圖強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憤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老舍《鼓書藝人》十七:“你越是發憤圖強,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你得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否則就一事無成。”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服田力穡 服:從事;穡:收穫穀物。指努力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竿頭日進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躬體力行 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郭沫若《文化人當前的急務》:“……,更應該以身作則,躬體力行,加倍的奮勉,然後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鬥。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鬥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祐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將勤補拙 以勤奮彌補笨拙。 出處: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盡心竭力 盡:全部用出;竭:用盡。用盡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出處:漢·馬融《忠經·武備章》:“行此六者,謂之有利,故得師盡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九轉功成 轉:迴圈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 出處:《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開花結果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現比喻工作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開花結果自馨香。” 來處不易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經過了艱苦努力。 出處: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樂事勸功 指樂於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樂天任命 猶言聽天由命。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出處:鄭振鐸《止水的下層》:“像這樣樂天任命的民族,我們將如之何呢?”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斷積累,便能成功。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備成德。” 力學不倦 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出處:《舊唐書·子繁傳》:“以其警悟異常,泌之故人為宰相,左右援拯,後得累居郡守,而力學不倦。” 力學篤行 力學:努力學習。篤行:切實地實行。勤勉學習且確切實踐所學。 出處:宋·陸游《陸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為儒,力學篤行,至老不少衰。” 力爭上游 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進的地位。努力奮鬥,爭取先進再先進。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五言古·閒居讀書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磨杵成針 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出處:《潛確類書》卷六十:“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牧豕聽經 一面放豬,一面聽講。比喻求學努力。 出處:《後漢書·承宮傳》:“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縴。”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出處:《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齊心併力 眾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齊心併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合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齊心同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協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齊心一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前功盡廢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費。 前功盡棄 功:功勞;盡:完全;棄:丟失。以前的功勞全部丟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週,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強食自愛 勸慰人的話。指努力加餐,保重身體。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出處:《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山溜穿石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身體力行 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禮記·中庸》: “力行近乎仁。” 繩鋸木斷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十年讀書 指長期努力於學業。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處:《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死中求生 在極危險的境地中努力掙扎以求生路。 出處:《後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鐵杵成針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聽天由命 由:聽從,隨順。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死活存亡,聽天由命去罷。” 同德一心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 同力協契 猶言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並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並力而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 同心合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 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出處:《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同心葉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力”。 同心一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力”。 隙穴之窺 比喻執著地努力,最後達到目的。 出處: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後》:“掞區區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於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後十餘上。” 孝悌力田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協力齊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協力同心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協心戮力 思想一致,並同努力。 協心同力 思想一致,並同努力。同“協心戮力”。 心堅石穿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江鄰幾《雜誌》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形勢逼人 指形勢發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學如登山 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處:三國·魏·徐幹《中論·上·治學》:“夫聽黃鐘聲,然後知缶之細,視袞龍之文,然後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後知不學之困。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 咬緊牙關 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 出處: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十三回:“一面問個著落,一面咬緊牙關把樸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樸齋忍不住叫聲‘阿呀’。” 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槃遊于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一德一心 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出處:《尚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簣之功 簣: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後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後一份努力。 出處:《王守仁全集》卷一 :“務收一簣之功,勿為九仞之棄。” 一心一德 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出處:《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心一力 猶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清·魏源《聖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憂國奉公 心懷國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處:《後漢書·祭遵傳》:“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徵虜者乎。” 有志竟成 竟:終於。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再接再歷 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同“再接再礪”。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出處:唐·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再接再礪 接:交戰;礪:磨礪。原謂雞再磨嘴,然後再相鬥。後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出處:唐·韓愈、孟郊《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照螢映雪 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芝草無根 比喻人的成就,沒有任何幫助,出於自己的努力。 孜孜不輟 勤勉從事,努力專一,不肯停息。 出處:《東觀漢記·鄧弘傳》:“師事劉述,常在師門,布衣徒行,講誦孜孜不輟。” 孜孜不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出處:《漢書·平當傳》:“今聖漢受命而王,繼體承業二百餘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 孜孜不懈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出處:宋·蘇舜欽《上京兆杜公書》:“雖所歷必盡精力,夙夜孜孜不懈,然未有赫赫報國之跡,為天下所共聞而稱道者。” 孜孜無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出處: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貴而好禮,怡寄典墳,雖牽以物役,孜孜無怠,乃撰《四部要略》。” 孜孜無倦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出處:《南史·範泰傳》:“泰博覽篇籍,好為文章,愛獎後生,孜孜無倦。” 自強不息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鑽堅仰高 原形容顏淵對於孔子之道的讚歎,後指努力攻讀,深入研究,力求達到極高水平。 出處:《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漢·趙壹《非草書》:“博學餘暇,遊手於斯,後世慕焉,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罷勞。” 事無三不成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無三不成,你進洞兩遭了,再進去一遭,管情救出師父來也。” 鐵棒磨成針 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鐵杵磨成針”。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鐵杵磨成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求人不如求己 仰求別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處:《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皇天不負有心人 上天不會辜負有恆心的人。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付出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記著我的話。”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百無一成 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為沒有一樣成功,即毫無成就。 出處:清·曾國藩《聖哲畫象記》:“志學不早……駑緩多病,百無一成。” 斃而後已 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鬥終生,至死才罷休。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跛行千里 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時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不敢告勞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出處:《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不知寢食 猶言廢寢忘食。形容異常專心、努力。 策駑礪鈍 驅策劣馬,磨礪鈍刀。指勉為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出處:宋·岳飛《御書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臣敢不策駑礪鈍,仰副聖意萬一。” 朝氣蓬勃 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陳言務去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造、革新。 出處:唐·韓愈《與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勝利失敗就取決與本人的努力與否。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滴水穿石 水不斷下滴,可以滴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發奮圖強 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憤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老舍《鼓書藝人》十七:“你越是發憤圖強,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你得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否則就一事無成。”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服田力穡 服:從事;穡:收穫穀物。指努力從事農業生產。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竿頭日進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躬體力行 躬體:親身體驗;力行:努力實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郭沫若《文化人當前的急務》:“……,更應該以身作則,躬體力行,加倍的奮勉,然後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鬥。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鬥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祐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將勤補拙 以勤奮彌補笨拙。 出處: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盡心竭力 盡:全部用出;竭:用盡。用盡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出處:漢·馬融《忠經·武備章》:“行此六者,謂之有利,故得師盡其心,竭其力,致其命。” 九轉功成 轉:迴圈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 出處:《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開花結果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現比喻工作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開花結果自馨香。” 來處不易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經過了艱苦努力。 出處: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樂事勸功 指樂於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樂天任命 猶言聽天由命。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出處:鄭振鐸《止水的下層》:“像這樣樂天任命的民族,我們將如之何呢?”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斷積累,便能成功。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備成德。” 力學不倦 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出處:《舊唐書·子繁傳》:“以其警悟異常,泌之故人為宰相,左右援拯,後得累居郡守,而力學不倦。” 力學篤行 力學:努力學習。篤行:切實地實行。勤勉學習且確切實踐所學。 出處:宋·陸游《陸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為儒,力學篤行,至老不少衰。” 力爭上游 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進的地位。努力奮鬥,爭取先進再先進。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五言古·閒居讀書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磨杵成針 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出處:《潛確類書》卷六十:“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牧豕聽經 一面放豬,一面聽講。比喻求學努力。 出處:《後漢書·承宮傳》:“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縴。”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出處:《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齊心併力 眾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齊心併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合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齊心同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協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齊心一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前功盡廢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費。 前功盡棄 功:功勞;盡:完全;棄:丟失。以前的功勞全部丟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週,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強食自愛 勸慰人的話。指努力加餐,保重身體。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出處:《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山溜穿石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身體力行 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禮記·中庸》: “力行近乎仁。” 繩鋸木斷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十年讀書 指長期努力於學業。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處:《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死中求生 在極危險的境地中努力掙扎以求生路。 出處:《後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鐵杵成針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聽天由命 由:聽從,隨順。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死活存亡,聽天由命去罷。” 同德一心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 同力協契 猶言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並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並力而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 同心合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 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出處:《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同心葉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力”。 同心一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力”。 隙穴之窺 比喻執著地努力,最後達到目的。 出處: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後》:“掞區區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於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後十餘上。” 孝悌力田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協力齊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協力同心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勳,復興於茲日矣。” 協心戮力 思想一致,並同努力。 協心同力 思想一致,並同努力。同“協心戮力”。 心堅石穿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江鄰幾《雜誌》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形勢逼人 指形勢發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學如登山 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處:三國·魏·徐幹《中論·上·治學》:“夫聽黃鐘聲,然後知缶之細,視袞龍之文,然後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後知不學之困。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 咬緊牙關 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 出處: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十三回:“一面問個著落,一面咬緊牙關把樸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樸齋忍不住叫聲‘阿呀’。” 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槃遊于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一德一心 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出處:《尚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簣之功 簣: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後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後一份努力。 出處:《王守仁全集》卷一 :“務收一簣之功,勿為九仞之棄。” 一心一德 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出處:《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心一力 猶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清·魏源《聖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憂國奉公 心懷國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處:《後漢書·祭遵傳》:“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徵虜者乎。” 有志竟成 竟:終於。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再接再歷 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同“再接再礪”。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出處:唐·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再接再礪 接:交戰;礪:磨礪。原謂雞再磨嘴,然後再相鬥。後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出處:唐·韓愈、孟郊《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照螢映雪 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芝草無根 比喻人的成就,沒有任何幫助,出於自己的努力。 孜孜不輟 勤勉從事,努力專一,不肯停息。 出處:《東觀漢記·鄧弘傳》:“師事劉述,常在師門,布衣徒行,講誦孜孜不輟。” 孜孜不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出處:《漢書·平當傳》:“今聖漢受命而王,繼體承業二百餘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 孜孜不懈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出處:宋·蘇舜欽《上京兆杜公書》:“雖所歷必盡精力,夙夜孜孜不懈,然未有赫赫報國之跡,為天下所共聞而稱道者。” 孜孜無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出處: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貴而好禮,怡寄典墳,雖牽以物役,孜孜無怠,乃撰《四部要略》。” 孜孜無倦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出處:《南史·範泰傳》:“泰博覽篇籍,好為文章,愛獎後生,孜孜無倦。” 自強不息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鑽堅仰高 原形容顏淵對於孔子之道的讚歎,後指努力攻讀,深入研究,力求達到極高水平。 出處:《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漢·趙壹《非草書》:“博學餘暇,遊手於斯,後世慕焉,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罷勞。” 事無三不成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無三不成,你進洞兩遭了,再進去一遭,管情救出師父來也。” 鐵棒磨成針 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鐵杵磨成針”。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鐵杵磨成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求人不如求己 仰求別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處:《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皇天不負有心人 上天不會辜負有恆心的人。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付出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記著我的話。”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