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菲的日本
-
2 # 正澤環保工業汙水處理
日本的門牌叫表札(ひょうさつ),和日本的近代郵政出現有很大關係。
其實簡單地說,主要是為了方便郵政物品的投遞。日本對郵政的依賴感覺遠遠大於中國。
比如,日本公司發offer,最終都是要發紙質郵件;申請銀行卡,不是當場給你,是投遞完申請資料後,銀行郵寄掛號信給你。所以基本上,你沒有一個精確的地址,在日本無法正常地活下去。
日本人的“安全門牌”不同於時下中國富人追捧的“吉祥門牌”。在日本,住別墅的,一般而言當然也是比較富裕的人家。別墅的圍牆不能稱其為牆,因為差不多隻是用一米左右高的鋼筋做成的護欄。也有古色古香的木製護欄,也同樣不高,外面行人對院內景物一目瞭然。
對行人或來客的安全提示,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注意,院內有猛犬”。凡養狗的人家,都有這樣的提示牌。 另一個不同的是,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標上自家人的名字,有的甚至將全家人的名字都標在門前。日本人認為公開姓名沒有什麼不安全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日本的社會治安比較良好,不必擔心壞人以此為資訊作案。
歷史起源
日本在明治開始了他的近代郵政建設。但是當時日本人流浪或者改變住址的人非常多,所以基本在平民階層基本無法推進郵政業務。後來在大正時期,特別是關東大震災以後,隨著日本經濟的繁榮進步(已經有鐵路等交通運輸工具)、建築水平的提高(開始引入混凝土建築)、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的全國郵政才算真正建設起來。
這時,為了方便郵政物品的投遞,當時日本人的居家建築就是一棟一棟獨棟的,所以會在門口出現表札(ひょうさつ)。
對姓氏的重視
姓氏在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中國古代有張府,李府等。文革時期認為是封建殘餘後來國內就很少掛了,現在主要都是公司和事業單位才掛牌。日本19世紀普通平民才有了姓氏當時日本政府強制要求平民擁有姓氏大部分平民並不識字所以姓氏相當混亂。
普通日本平民對姓氏相當重視把姓氏掛在門口對於有姓氏的平民是件無比榮耀的事。日本主要的大企業三井是以姓氏作為企業名稱足以看出對姓氏的重視。
現代意義
後來,到現代的時候,日本開始建設精確的全國地圖。這時,出現了一個牛逼的公司,叫做zenrin,是日本最大的地圖繪製公司。
怎麼個牛逼法呢,它是日本唯一一個提供精確到住宅的地圖公司,不僅製作紙媒地圖,還製作GIS電子地圖,同時,還給yahoo,google地圖,以及國外導航提供地圖資料。在日本佔有70%的市場。它的可敬之處,就是動用了28萬名調查人員,透過一家一家確認表札,來製作了精確度達到99.6%的地圖。可見日本人做事的細緻和精確。
其他含義
到現代,表札也有一些其他的含義,比如可以表示自己的職業。另外,甚至可以表示自己的家族的地位。而日本人對錶札也非常重視。從材質上,到字型的設計上,都衍生出各種考究的表達方式。
在樂天上可以看到,表札的價格其實相當貴,一般都是1萬多日元,相當於1000多人民幣。而層次更高的可以高達幾萬日元,也就是大幾千人民幣的價格,買一個表示家族的門牌。
-
3 # 明離子
日本人門口寫姓氏的牌子,日語稱作“表扎”。
這和中國古代大戶人家前門上高掛的牌匾很像,牌匾上一般寫著“李府”、“趙府”,小戶人家則在屋簷上掛著寫有姓氏的燈籠。
是日本人堅守傳統嗎?並不完全是。因為日本的姓氏文化也就近百年的事情,哪裡算得上什麼傳統。
因為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平民是沒有姓氏的,明治維新讓姓氏開始平民化,而掛在門口的“表扎”,則來自於明治維新的一項政策:郵政建設。
畢竟當時日本人的文化程度有限,起名字叫這個郎那個夫的同名現象太重,郵政建設能順利執行,就必須做出標識,所以,郵政建設推動了姓氏的推廣和“表扎”制度的建立。
1923年,日本關東發生了大地震,許多家庭因此各奔東西。經過地震,曾經的街巷早已面目全非,為了讓失散的親人能找到自己的家,“表扎”再一次被動的被這次災難推廣開來,人們紛紛在門口掛起表扎,希望家人看到表扎後回家團聚。
後來,表扎一直延續到今天,日本人依舊非常在意,都會精心對待自己家的表扎。
他們通常會委託專門製作表扎的工匠,用上等的石頭或木頭材料製作自己的表扎。潛意識裡,日本人把表扎的材料、字型的考究作為初步衡量主人的品味和地位的依據。
日本的姓氏多達二十萬之多,這在數量上遠超中國的姓氏。這是因為,明治維新時,日本人的文化程度很低,但政府卻要求平民在短時間內必須給自己起姓氏。
於是這五花八門的姓氏便出來了,那些帶“田”的都是貴族姓氏了,什麼“我孫子”之類的奇葩姓氏層出不窮,但是日本人對自己姓氏的自豪感,卻是世界少有的,比如如今日本的著名企業,如“松下”,“鈴木”等,都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企業,所以,“表扎”的盛行,也與這種姓氏的自豪感有關。
-
4 # 冰冷雨天
日本人為什麼要在門口上寫名字的原因是為了方便郵遞員和外來人員。
日本人這塊在門口的寫著名字的牌子叫“表札”,看起來和中國原來大戶人家門口的“張府”、“李府”有點相像,但作用完全不同。中國的“張府”、“李府”是大戶人家的排場,而日本不管是誰都有一個。
“表札”在日本的還是到了大正之後,也就是上世紀20年代之後才開始有的,這是為了配合郵政制度。日本的近代郵政制度雖然從明治中期,也就是19世紀後期就已經開始,但一來日本人很少搬家和移動,二來在19世紀一般人和郵政也毫無關係,所以郵政系統所牽涉到的“地址”問題不突出,郵政局的職員估摸著也就能把信送到了。
1923年東京發生了一場死亡10萬人的關東大地震,地震之後的重建就使得原有的居住秩序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有的只把信件送到“地址”的做法就行不通了,而且不少地址因為災後重建根本就沒有了,所以日本郵政重新規定了信件是送到“收件人”,而不是送到“地址”,這樣就要求大家要在門口表示自己的姓名,表札的來歷就是這樣的。
上世紀20年代之後,日本逐步開始工業化,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同時國家也在向海外擴張,再加上走向軍國主義等等原因,總之人員的流動大大增加,信件來往也大量增加,於是全國上下都掛起了表札。
為什麼普及郵政就要掛錶札呢?這因為日本的“地址”和別的國家不一樣,很不方便,郵遞員很容易迷路找不到。
中國的城市地址系統和歐美等大多數國家一樣,叫“郵政式”,編碼方法是首先是省市縣等地域資訊,之後是“街道”資訊,每條街道進行編號,一邊單數,一邊雙數。所以基本形式就是“XX省XX市XX縣XX區XX街道XX號”,然後這個號裡面還可以做文章,如果是樓房的話,可以加房號,如果是小區的話,可以加棟號房號等等。
去知道地址的地方也是這樣,先找到這條街,然後順著街道找到多少號,然後再根據地址資訊找下去,肯定能夠找到要找的地方,很方便。
順便說一句,北京有過一條烏龍街叫“葛宇路”,葛宇能搞這個惡作劇的前提就是這條路上當時沒有開門,所以這條路就可以沒有名字,因為沒有地址的需要。
(葛宇路的路牌被撤去了)
而日本的“地址”不是郵政式地址,而是“地契式地址”,地址是地契的編號。
日本地址的基本形式是“XX縣XX市XX區XX町X丁目X番地之X”,“XX縣XX市XX區XX町”是地域資訊,好找,不會出問題,但是番地之後就有問題了。比如江戶町的3丁目和4丁目很可能不連著,中間隔了一個8丁目,番地也有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一家人有400平米土地,地址是3丁目2番地之2,老爺子走了,兩兒子分家,一家200平米,重新一人蓋了一幢房子,就有了兩個地址,一般哥哥是原來的3丁目2番地之2,弟弟呢?如果3丁目已經有了10塊地,弟弟的新地址就是3丁目之11。
就這樣,“3丁目2番地之2丁目”的隔壁是“3丁目2番地之11”、番地什麼的不連著的原因就是這麼來的。日本的一個地址就是一個地契,和郵政沒關係,而歐美和中國的地址就可以直接給郵政用。
所以老時候的表札上面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地址,方便大家:
(老式表札,有地址表示的)
(原來在日本挺常見的町內案內,到了地頭按照這個指示找到你要找的人家)
所以日本的社群經常有這種指示版,上面是各家的名字,叫“町內案內”,方便外面人來找人,但現在因為個人資訊的原因,一般都沒有了,但是現在GPS,也方便。
順便發一個牢騷,中國現在馬路上的門牌號碼也很少了,比如要到“春風路250號”去,到了春風路卻不知道現在在多少號門口,也不知道往什麼方向是大。真懷念原來上海的門牌號碼,上面有箭頭告訴你往什麼方向是大。
-
5 # 找靚機質檢員啊正
經常看日本正經電影、電視劇,或者對日本生活環境有所瞭解的朋友一定都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在日本,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很多家庭的的門口前,總會掛上自己的名字,那麼日本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其實這種門牌叫做表札,主要是為了方便郵政派送快件。日本對郵政的依賴程度遠遠高於中國,在日本,公司發offer、申請銀行卡,最後都是要透過郵局郵寄給你的。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精確的地址和姓名,郵件是沒辦法正常派送的,門口配上自己姓名的表札,能夠讓生活更加便利起來。
從某種方面來說,這也表現了日本人對姓氏的重視,由於歷史原因,一直到19世紀,日本的普通平民才有了自己的姓氏,對於他們來說 這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
因此很多人都把名字刻在木板並且掛在門口,這樣的傳統,經過一代又一代沿襲,就成了現如今常見的表札。
像是著名的大企業三井公司,就是以姓氏來作為企業的名稱。可想而知,日本人對姓氏有多重視。
除此之外,有些日本人甚至還把全家人的名字都標在門口,他們認為公開姓名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這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說明了日本的社會治安比較好,普通人沒必要擔心小偷惦記家門。
-
6 # leander66666
日本人本來就是華人的後裔 他們一直在效仿(除了足球) 華人古代就是把名字寫在門派上 和府 紀府 李府 或者 燕公館 崔公館之類的
-
7 # 萬景路萬眼看日本
正如前面幾位答主說的那樣,日本的門牌叫表札(ひょうさつ),之所以使用寫上名字的門牌,這日本在大正時期(1912~1926年)開始出現的郵政制度有很大關係。 簡單來說,主要是為了方便郵政物品能快速、準確的投遞到具體人家才採用的這種門牌標記形式。
而門牌之所以在日本受到重視,固然方便郵遞是最初的原因,但日本的門牌發展至今,除去郵遞用途之外,還衍生出了風水概念,這也是日本人重視門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現在日本人造“一戶建”(獨棟樓房)時,都很重視自家門牌的顏色、字型、材質、朝向等的選擇,因為他們相信這些能決定自家的風水好壞,有需求就有市場,現在書店、網上幫助看門牌風水的書籍、風水網站都很多,為圖吉利的日本人也都會在建房或購房時事先選擇好門牌的。即使像公寓房每家的信箱雖然都是統一規格的,但個人家房門前的門牌基本上還是允許房主自己選擇的,一般情況下,房地產商都會在每家的玄關門上面做一個抽拉式的門牌插孔,住戶則選擇製作適合自家的門牌插上去使用。
至於門牌風水的講究,一般來說,從顏色上來講要避開黑色或灰色,因為黑色和灰色在日本的風水裡意味著“維持現狀”。日本人隨眾性強,所以通常情況下以象徵著純潔的白色門牌為最多。但也有很多特例的情況,比如家裡的房子如果是磚色牆皮,那則建議選擇能帶來“金運、財運”的金色門牌為好。而如果是女性家庭則推薦粉色門牌,不過,這個倒是很少見到。
如果從材質上來講,一般來說,木質或大理石材質的門牌為最佳風水用門牌材料。木代表火,也就象徵著如火般的運氣,而大理石的厚重、高貴則自然象徵著家庭殷實了。此外,近些年來,不鏽鋼、陶瓷、塑膠、玻璃的門牌也多有見到,除了要和風水相合之外,這些材質的門牌則更多的是考慮實用和美觀了。不過,其中要注意的如果選擇玻璃制門牌,則要避開全透明的玻璃,最好是用磨砂玻璃,因為玻璃屬水性,日本風水上認為,使用這樣的門牌會把自家的火運澆滅,不吉利。
門牌字型的風水講究因有假名、漢字、羅馬字型的區分,在此也做下介紹。一般來說,採用假名還是漢字、羅馬字都無所謂,字型也沒有特別的講究,但是寫法卻是一定要注意的,比如可能的情況下,家主的名字最好豎寫,而且要寫全名。因家族成員的名字全部寫上去被認為不利於家族風水,所以還以只寫家主一個人的名字為最佳,字型則推薦凸體字,凹體字同樣被認為不吉。
至於朝向,則要根據自己家房子和玄關的朝向而定。如玄關在北面,門牌在門的右側為最佳;玄關在南面,則建議把門牌設在門燈之處;如果玄關在西面,就要把門牌設在門的左面並且還要以大字書寫等等,這是日本人根據他們的開運占卜算出來的門牌設定的運氣上升位置。
除去這些,日本人家門牌設定的風水講究其實還有很多,不過,那都是更詳細的細節講究了,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 另外,除去郵遞、風水之外,日本人家的門牌設定其實還起著一個裝飾門庭的美觀作用,這也是凡事力求盡善盡美的日本人的追求,也所以,雖是一個小小門牌,但日本人早已在當初單純的為了郵遞方便而設定的緣由之外,又衍生出了種種講究,使得門牌真正的成為了一種“門牌文化”。
-
8 # 魯魯修的逆襲
日本的街道門牌號和全世界的都不同,我們的都是一條街1234這樣,他們的是哪個房子先蓋好就是1第二個就是2所以地址很亂,為了方便郵遞員投遞,同時,日本在早期只有貴族有姓氏,普通民眾都是家臣是沒有姓氏的,19世紀後普通民眾才慢慢普及,擁有姓氏對他們來說算是一種榮耀,所以也願意掛上去
-
9 # 日本說姐兒
在江戶時代,一般老百姓是沒有姓氏的,而且搬家遷移的也不多,周圍鄰居大多都認識,所以那個時候不掛門牌,打聽一下街坊鄰居,大家都會馬上告訴你。特別是住平房的,在一趟房的房頭,都寫著這一趟房的住戶名字,比較好找。所以當時很少有掛門牌的。
到了明治四年,制定了戶籍法,一般老百姓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另外也有了郵政制度,為了更好地便於把郵寄物送到家裡,大家逐漸開始在門口掛起了門牌。
掛門牌流行其實是因為大正12年的關東大地震,一下子大家認識到了門口名牌的重要性,當時很多房屋倒塌,在同一地點再重建有些困難,所以門牌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方便,門牌效應也開始盛行起來。
現在你到日本來,還可以看到一戶建的家門口的門牌,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字型等的設計都不相同。
回覆列表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牌匾↓有時候變更故事場景的時候,鏡頭會給牌匾來個特寫。
(木錯,下圖就是金陵梅長蘇的家,梅長蘇化名蘇哲,他家的牌匾寫著“蘇宅”二字。)
如果是官宦人家,往往會用官職代替姓氏。
(《紅樓夢中》,賈家長房被封為“寧國公”,皇帝御賜的宅邸書著“敕造寧國府”五個字)
在古代,住宅大門前的牌匾是身份的象徵,因為不是所有人家的宅邸都有資格放“牌匾”的。小門小戶放個牌匾也怪那啥的~
等到了民國,牌匾就不那麼大張旗鼓了。有錢人家的公館,也只是在門口寫幾個字而已。
(比如《偽裝者》中的明公館↓)
及至現代,很少有人再往自家門上寫姓氏or別的title了,有個門牌號兒就行,快遞小哥肯定能找得到。但是在鄰國日本,所有的獨棟住宅(日語中叫“一戶建”)都寫了姓氏。這個牌子叫“表札”,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各家的“表札”都很有設計感。日本有專門的公司負責“表札”的製作,好的“表札”據說會花掉幾千塊人民幣。
如果是整棟公寓,那麼去一樓的信箱處,能看到整棟樓的人姓什麼。↓
(各戶的信箱上帖了名字↓)
在住處標註姓氏,肯定不止文化習俗那麼簡單。
日本人全家都姓一個姓。日本女人結婚後,改姓夫姓,離婚後再婚也要再改一次姓。如果日本郵差送東西,確認下地址、再確認下門口的姓氏就可以了。你還別說,在住處標註姓氏這件事兒,還真跟郵政有關。
現代的郵政、金融、建築都受西洋的影響,“明治維新”的時候連天皇都做歐式宮廷打扮,更別提別的方面了。對城市風貌影響比較大的“混凝土”建築的增加,現在日本的建築也多為木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兩種,租房子的時候,中介還會問你選哪種,一般混凝土結構的房子的房租會貴一點(ps想想剛開始建混凝土結構住宅的一定是非富即貴的人士)。建築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房子的壽命,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流動人口,也不至於一場火把房子燒沒了。伴隨建築水平的提升,還有就是郵政系統。可別小看郵政系統,日本的郵政關係到物流、儲蓄、社會福利等方方面面,在尚無能和郵政pk的民間快遞企業崛起的日本,日本郵政的影響力首屈一指。
郵政大大想迅速推進郵政業務怎麼辦?門口標姓氏唄~
日本雖然是個發達國家,但在某些方面還是比較“復古”的。比如,每個人都要有一枚印章,無論是跟打工的地方簽約還是辦銀行卡,都得蓋上自己的章。領存摺、領錄取通知書、領水電煤氣費單子、領交通違規罰單、領信用卡消費明細等都是透過郵遞,所以,郵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本生活,也要養成時刻check自己家信箱的習慣。(ps對於習慣了透過運單號查進度、用支付寶交水電煤氣費的我們來說,肯定會非常不適應。)
有人說,如果出現重複的姓怎麼辦,比如一棟樓裡有七八戶姓王的?沒關係,日本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日本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姓氏很多。粗略統計,日本1.2億人口大概有14萬個姓氏,平均每個姓氏只有不到1000個人在使用~在同一棟樓裡遇到跟自己姓氏相同的,就趕緊感嘆一句“緣分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