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驢講三農
-
2 # 無悔軍魂小馮
人工栽培白靈菇的新技術
一、栽培時間
白靈菇屬中、低溫型菌類,以秋季播種,冬、春季出菇產量高、質量好。如果有製冷裝置的空調菇房可以週年栽培。
二、菌種選擇
根據目前國際市場上菇形的需求,栽培應用天山2號(手掌形,無菌柄)。天山1號(漏斗形、長菌柄)現可在國內市場銷售,但菇的售價沒有天山2售價高。從栽培週期來講,天山2號比天山1號栽培週期相應的要長一些。
三、培養基配方
新鮮無黴變棉籽殼500公斤,麩皮100公斤,油渣25公斤,玉米粉25公斤,白糖5公斤,阿魏粉10公斤,發酵劑3.5公斤,碳酸鈣5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磷酸二氫鉀1公斤,甲基託布津1公斤,石灰粉10公斤。
四、建堆發酵
為了提高產量,培養基主料必須與食用菌發酵劑混合發酵。待主料發酵好後再新增輔料裝袋滅菌。根據當地原料的實際情況,選擇上述培養基配方,要選擇無結塊、無黴變培養基主料加入0.5%的發酵劑,充分混合,加水拌勻,含水量在55--60%左右,當料充分溼潤後,堆成寬1.2--1.5米,高1.0--1.2米,長度不限的長條形料堆,料堆四周用3--5釐米粗的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孔間距0.4--0.5米,然後用草簾或麻袋將料堆蓋嚴,進行發酵。當溫度升到55度左右時,保持1--2天,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後再堆成原來的形狀,打孔覆蓋料溫再升到55度時,進行第二次翻堆。以後,每天翻一次,共需翻4--5次,當培養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勻,顏色一致,質地鬆軟,富有彈性,有濃香酒糟味,料內有一定量的“白線菌”時,說明料已發酵成功,即散堆降溫,調節料含水量至60%,即可裝袋。
注意事項:
(1)掌握適宜水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如果加水過多,超過70%,就會產生厭氧發酵,培養基變酸、變臭、發黃,料溫上升緩慢;若含水量低於50%,就會出現“冒煙現象”,產生黴味,嚴重破壞營養物質。
(2)控制適宜的料溫,發酵過程是促進有益菌、減少有害菌的過程。有益菌(如加入的發酵劑和自然存在的有益菌)都屬嗜熱微生物,適宜溫度為55--68度,多數有害菌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28度。
(3)保證充分的氧氣,發酵劑內含的微生物屬好氣性,只有在充足的氧氣條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加速物質轉化,為白靈菇提高較好的培養料。
五、裝袋滅菌
選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筒料,規格為折徑20釐米,厚0.04釐米,截成長40釐米。袋要薄厚、寬窄均勻一致,裝袋前先用繩折扎袋口一端(一是裝料袋時套環,二是接種時套環),製成塑膠袋,口要紮緊,以不漏氣為準,以免滅菌散口。裝袋分人工裝袋和機械裝袋兩種,可直接將發酵好的培養料(調節料的含水量和PH值)裝入袋中,鬆緊度適中,折扎另一端袋口,以不漏氣為適。裝袋與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避免刺破菌袋引起雜菌汙染。裝袋時速度要快,最好在4--6小時內裝完,立即上鍋滅菌,防止培養料溫度過高產生酸敗。現大多數菇農採用常壓滅菌灶,視灶容積大小裝入菌袋,一般每灶裝1200--2400袋。料袋要採用順碼式堆放,以利通氣。滅菌可以採用燒火或通蒸汽方式,力爭使灶內溫度在3--4小時內達到100度。維持16--18小時,當達到滅菌要求後,立即停火、停汽,使灶內袋溫降到60度左右時出鍋,運到經過消毒的冷卻室冷卻,其間要檢查袋子是否有微孔、破裂、散口現象。若有趁熱用透明膠帶貼上以及用繩子紮緊袋口。
六、消毒與接種
滅好菌的袋子置冷卻室降溫,當袋內料溫下降至30度以下時進行接種。接種常用無菌室和接種箱兩種方法接種。無菌室在接種前一星期用甲醛燻蒸消毒,每平方釐米空間用量10--15毫升,無菌室門口要放置石灰粉,進出人員要腳踏石灰粉消毒。用接種箱接種在使用前1--2天,每平方釐米空間用量10--15毫升甲醛或一盒氣霧消毒盒進行消毒。當滅過菌的菌袋、菌種、酒精燈、接種工具等全部放入接種室(箱)後,用氣霧消毒盒燻蒸30分鐘即可接種。接種人員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服與工作帽要經過消毒滅菌,手臂要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接種工具必須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滅菌。菌種瓶及封口要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接種室(箱)內至酒精燈,接種時菌種瓶口和菌袋接種口要在酒精燈火焰無菌區內,以防雜菌汙染。接種量每瓶菌種接8袋。每噸料用菌種150瓶,採用兩頭接種方式。菌種塊大小以蠶豆大為宜。接種時動作要迅速,快解袋口,快接種,快扎口,待一室(箱)接完後,要及時運往發菌場所堆放,並將接種室(箱)清理乾淨後滅菌。
七、發菌管理
在菌袋進入發菌場所一星期前,要打掃乾淨,並用甲醛或氣霧消毒盒進行消毒一次。在室內和溫室大棚內均可發菌。在搬運、裝卸、擺放菌袋時要輕拿輕放,根據季節和室(棚)內溫度決定擺放層數。一般擺放4--6層,氣溫高時層與層之間要放兩根細竹竿,以利通風降溫,菌袋放入發菌場所後,要用氣霧消毒盒進行空氣消毒,以後每10天消毒一次。接種後10天左右要進行第一次翻堆,檢查菌絲長勢和有無雜菌,並借翻堆互相倒換菌袋位置。若有點狀雜菌時,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處理。嚴重時拿出室外集中處理。以後每隔10天翻堆檢查一次。發菌期要注意調節溫度、溼度、空氣和光線四大因素。溫度在22--27度之間,空氣相對溼度70%以下,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避光發菌,一般發菌期為35天左右,白靈菇菌絲方可長滿菌袋。
八、後熟管理
白靈菇菌絲長滿袋後不能立即出菇。此時菌袋鬆軟,菌絲稀疏,必須在溫度20度--25度、溼度70--75%的環境下再培養30--40天,菌絲濃白、菌袋堅實、從而貯藏足夠養分、達到生理成熟,這個過程即為菌絲後熟。菌絲只有成熟後才能正常出菇。若後熟期溫度太低,後熟培養時間則要延長,否則不會現蕾出菇。後熟培養期間,注意培養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開啟袋口,後期培養有一定光照刺激,菌絲即開始扭結。
九、出菇管理
對長滿菌絲的袋子,要分批進行出菇管理。30平方米的出菇場所能放1200個左右菌袋(乾料1噸),出菇現多采用溫室大棚或菇房,方式採用牆式栽培出菇或層架栽培出菇(覆有機發酵土)。溫度控制在8--20度,拉開溫差,晚上揭掉薄膜和草簾給以低溫刺激,白天給以散射光刺激,促其現蕾。當發現袋內白靈菇原基達到黃豆大小時去扎繩,解袋口,到蠶豆大小時進行放口,長至乒乓球大小時進行挽口,並用食用菌液體菌肥(催菇靈)噴灑菇體(用噴霧器),將液體菌肥加水300倍稀釋後噴灑,要少噴、勤噴,從而提前出菇和提高產量。此時溫度保持在12--20度,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90%,要適當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並給予一定的散射光,否則,易形成畸形菇。一般白靈菇從現蕾到採收需要12天左右,生物轉化率在40--80%,一般能採收兩潮菇。
一、栽培時間
根據姬松茸的生物學特性,栽培時間一般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時間為4--5月份,秋季栽培時間為8月底--9月中旬。播種後40天左右出菇,自然氣溫達到20--28度為好。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時間要靈活掌握。
二、工藝流程
備料---預溼---堆料發酵---翻堆---鋪料---播種---覆土---菌絲生長管理---出菇管理---採收---加工---包裝
三、培養基配方(按100平方米計算)
(1)麥秸1250公斤,幹糞450公斤,棉籽皮1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石灰40公斤,石膏40公斤,發酵劑10公斤。(2)棉籽皮990公斤,幹糞360公斤,麩皮360公斤,發酵劑10公斤,石灰36公斤,石膏、過磷酸鈣、尿素各18公斤。(3)玉米秸1440公斤,幹牛糞270公斤,石膏54公斤,石灰18公斤,菜籽餅18公斤,尿素7.2公斤或硫酸銨14.4公斤,發酵劑10公斤。
四、培養基建堆發酵
栽培姬松茸要想提高產量和質量,必須打破常規的栽培方法。一是改常規的自然發酵為新增食用菌發酵劑來發酵。眾所周知,常規發酵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來發酵。但由於自然界的微生物有限,很難將培養料催化分解,所以產量不高。食用菌發酵劑是由放線菌、酵母菌、有益細菌三大類20多種微生物菌群組成。用於姬松茸的堆料發酵,可短時間提高料溫,催化分解培養料,利於菌絲吸收,將培養料的有效成分儘可能的轉化為子實體,從而提高產量。二是改覆生肥土為有機發酵土。採用這兩種新技術,一是可以提高產量質量,二是無須新增抑菌劑,符合無公害綠色產品的要求。(1)麥秸預溼:根據上述配方稱取麥秸,分批用水浸泡,邊泡邊攪拌,麥秸均勻吸足水後,分層堆放在料場的一邊,預堆後料堆應有水流出。(2)麥秸預堆:麥秸預溼後第二天,把預溼的麥秸鋪一層厚約30公分,寬2.2米,長5.5米,然後在麥秸表面撒一層石灰粉,噴淋一次水,再撒尿素,然後再鋪一層麥秸,依次類推,直到預堆完畢。用尿素2.5公斤,石灰粉7.5公斤,料堆約23立方米。(3)建堆前準備:建堆前把牛、馬、雞糞、餅肥分別粉碎過篩混合均勻,然後用1%的石灰水預溼至手握成團,落地能散再拌勻,同時把化肥、石膏、石灰粉碎後混合均勻,撒在牛、馬、雞糞的面上,再將兩料拌勻,用塑膠膜蓋嚴待用。(4)堆置發酵:麥秸預堆後第5天建堆,把預堆後的麥秸鋪在堆料場上,厚30公分,寬1.8--2.2米,長8--10米,然後在料的表面撒一層牛、馬、雞糞的混合料,在混合料上面撒一層發酵劑。依次類推,直到建堆完備。最後在料面上用混合料把麥秸蓋嚴再覆蓋一層草氈,每天在草氈上噴1--2次水。
五、翻堆
翻堆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對糞草多次翻動混拌,重新調整不同的糞草位置,排除堆料發酵時產生的廢氣,檢查和調節糞草的水分、PH值、改善料堆各部位的通氧狀態,滿足微生物的繁殖活動需要,促使堆溫再度升高,促進培養料加速分解、轉化、腐熟均勻。翻堆是一個重要環節,切勿大意,每隔一段時間翻堆一次。建堆後第五天翻堆,翻堆是要注意把四周培養料中間的翻外面,外面的翻中間。糞草充分抖松,視料情況,適當補水,邊緣不能有水流出。第二次翻堆是在第一次翻堆後第五天,同時用15公斤石灰粉製成石灰水,作補水用。測PH值8--9之間。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5天后進行,再按4天、3天翻堆兩次,共5次翻堆。發酵好的培養料呈棕褐色、柔軟有彈性、腐熟均勻、顏色一致、有濃香酒糟味、料內有一定量的"白線菌"時,說明料已發酵成功。即散堆降溫,調節料內含水量至60--65%,即抓一把培養料用手擠,指縫間有一、二滴水為適宜,PH值調至7--8為宜。
六、培養料上床(畦)
姬松茸栽培室內、野外畦床均可。室內搭架床3--5層或利用原有菇房架床,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地、不緊不松地鋪入菇床或畦床,厚度以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關閉菇房的出入、通風口,然後用甲醛、高錳酸鉀燻蒸(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8--10毫升,高錳酸鉀5克)或用硫磺燻蒸24小時。排除菇房或畦內藥味,待料溫降至28度時播種。
七、播種與管理
培養料整平後,菇房內沒有藥、氨味,料溫穩定在28度以下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前,應將所有工具及操作人員的手用75%的酒精消毒。目前,大都採用穀粒菌種。其方法是先用菌種量的1/2均勻撒播料面上,然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加振動料面表層,使穀粒菌種均勻的落入料內3--5釐米處,把餘下的一半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用種量為穀粒菌種1--2瓶/平方米。再蓋一層0.5釐米發酵過的糞肥(厚度以看不見菌種為宜),然後用木板輕輕拍平料面,保溫發菌。室外畦床栽培播種後,尤其要注意保溫保溼,要根據每天的天氣溫度變化,注意床內料溫。播種第六天,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一般每天通風一次。室內栽培也要注意菇房的溫度變化,既要保溫保溼,又要使新鮮空氣進入菇房,以人進入菇房不感到氣悶為宜。露地栽培,播種後要在畦面兩邊用竹木條扦插成彎弓形,然後覆蓋塑膠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發育生長。菇床罩膜內溫度不超過30度為宜。過高則應揭膜降溫,並保持空氣相對溼度不低於85%。
-
3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白靈菇又名白阿魏側耳,是近年馴化成功的珍稀食用菌,栽培白靈菇除了要選擇優良菌種、合理的栽培原料和嚴格的環境消毒外,應重點掌握以下三方面的關鍵技術:
1.發菌結束後,應在10-15℃之間後熟40-50天,溫度不能超過20℃,時間視菌種而定。
2.催蕾期把握“低溫蹲菌和變溫催蕾”技術:為使白靈菇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需要有個低溫蹲菌和變溫催菌的階段,具體要求是0-13℃、晝夜溫差10℃以上的低溫,300-800lux的散射光刺激下8-12天的低溫催蕾;然後進入白天18℃以上,晚間10℃以下,10-15天的變溫催蕾階段,就可出現菇蕾。
3.出菇期把握管理技術:白靈菇由原基出現到子實體發育成熟需12-15天,菇房管理主要做好疏蕾、通風工作,要求在13-18℃溫度, 80-90%的相對溼度,500-800lux的散射光環境,一般不直接向菇體噴水,可用空間噴霧或地上增溼的辦法來調節溼度。
回覆列表
白靈菇又稱白靈磨、翅鮑蘑,屬口蘑科,側耳屬;是腐生在植物阿魏枯株上的一種腐生菌,野生白靈菇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新疆地區,白靈菇通體潔白,菇體肥大、菌蓋肥厚、菌柄短粗、肉質鮮美營養成分十分豐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經常食用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一、白靈菇的生長條件:
1、野生的白靈菇主要生長在阿魏植物的枯株上,可以給白靈菇提供營養源的植物種類很少;人工栽培白靈菇,可以提供栽培原料也相對較少;
經過不斷地培育,白靈菇的營養源由原來的阿魏被棉籽殼、玉米粉、麩皮等代替,並獲得了很好的收穫。
2、白靈菇是一種中低溫型的菌類,最適宜菌絲體生長的溫度是25至28℃;子實體生長最適宜溫度在13至18之間;林姑在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而子實體分化發育階段則需要一定的散光,在低溫環境下栽培白靈菇,一般光照下,子實體也能正常生長。
3、人工栽培白靈菇培養料的含水量要在60%至65%,適合白靈菇菌絲體生長的空氣溼度在60%較合適,子實體發育階段要求空氣溼度在90%左右;氣溫過低或者過於乾燥,白靈菇的菌蓋表面容易發生龜裂。
4、栽培白靈菇的環境必須通風透氣,空氣能正常流通,因為在白靈菇的生長期和發育期都需要新鮮的空氣,如果,生長環境通風不良、營養不足,則容易出現畸形蘑,嚴重影響白靈菇品質和價值。
二、人工栽培白靈菇
1、挑選優質的菌種;菌株的好壞決定一切,栽培白靈菇一定挑選優質菌株,推薦選用869、914、656等優良的菌株,
2、栽培白靈菇的場所;白靈菇可以在室內、室外菇棚栽培也可以在日光溫棚栽培,在栽培前十天。要把棚內打掃乾淨,用甲醇或其他藥物認真消毒燻蒸消毒殺菌。
三、白靈菇的栽培方式
1、菌袋製作;發酵料的配方:棉籽殼500kg、碎玉米3kg、石膏1kg、尿素0.15kg再加入石灰1kg攪拌均勻堆放在一起後,加水至配料含水量達到60%,堆成高1.5m寬1m左右的料堆發酵,料堆的溫度上升到65度左右時要把料堆翻一次,一般情況下隔一天翻料堆一次,經過七天發酵後堆料呈褐棕色,不黏、不朽、沒有酸臭味就發酵完成了。
把低壓聚乙烯筒料用繩折扎一端袋口製成塑膠袋,每袋裝入配料1kg,菌袋就製作完成了。
2、發菌期管理;接到菌種後,把裝好的菌袋搬入發菌室,擺放三至六層,層與層之間放兩根竹竿,有利於菌袋通風降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溼度控制在65%左右,保證室內空氣流通,每星期翻袋一次,35天左右菌絲就會長滿袋。
3、菇期的管理;將長滿菌絲的菌袋搬入消過毒的菇房內,孤棚的溫度控制在10至20℃之間,適當的擴大溫差,刺激促進原基分化,當原基長到0.5mm時,把菌袋的袋口散開;當原基長到一公分左右時,要將袋口挽起起來,這個時候棚內的溫度要控制在15至18℃之間,空氣中的溼度要保持在90%左右,保證固棚內通風換氣良好,新鮮空氣可以流通。
4、病害、蟲害的防治;白靈菇栽培期間對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白靈菇容易受到菇蚊、菇蠅的危害,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白靈菇也極易受到木黴感染,所以我們要保持骨房和周圍的環境乾淨衛生,經常菇棚那空氣流通,必要時使用農藥噴藥殺蟲。
5、採摘收穫;經過辛勤的勞作,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採摘白靈菇時,用手握住菌柄輕輕旋轉就可以摘下,去掉菌柄底部的雜物,包裝好就可以銷售鮮菇,或放入冷庫存放。
新鮮白靈菇質地密、肉質厚、含水量低、味道鮮美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食材。
以上介紹的是白靈菇的生長條件、人工栽培技術以及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