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間土郎中
-
2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你對《傷寒論》之桂枝湯何解?
人百病,首中風。人之為病,風寒侵襲皮毛張合肌膚湊理,傷外邪六淫風寒而為病。傷寒論之宗旨,就是論述人體受病之外因傷風寒而生疾病。桂枝湯溫經散寒,解表寒而祛除風寒溼氣,溫經發散祛風氣行血活。取微汗而病自愈,是傷寒論的代表方。萬病不離其宗傷寒,治萬病不離除溼祛風。所以,傳統稱病痛為生毛病。治病稱治毛病,就是皮毛張合產生致病因素的含意。桂枝湯主治之!
-
3 # drdong718
我理解的桂枝湯是外感病的起始方劑,內感的起始方劑是四逆湯。四診時要綜合考察外感和內感,如果外感為主,則桂枝湯類方,麻黃湯類方等適用。
-
4 # 淨彬居士
《傷寒論》向被中醫界譽為方書之祖,而桂枝湯又是《傷寒論》的第一首方,因此可以說桂枝湯是中醫在理、法、方、藥辨證論治理論體系指導下應用的第一方。
談桂枝湯,常使人首先聯想到的,便是桂枝湯所主治的太陽中風證,《方劑學》又將其納入辛溫解表之方,特別是對於初學中醫之人,這種印象尤深。殊不知桂枝湯的解表之功,僅僅是其眾多功用之一,桂枝湯更為廣泛、更為重要的作用,卻因之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實為憾嘆。鑑於此,筆者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依據,談談仲景對桂枝湯之用,欲求有所啟蒙。
一、桂枝湯用於解表時是解肌劑,不是發汗劑
在《傷寒論》中,用桂枝湯解表的條文共21條見(第12、13、15、24、25、42、44、45、53、54、56、57、91、95、164、234、 240、276、372、387諸條)。
若仔細讀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湯解表時,在服藥方法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一要求“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二要“溫覆令一時許”(適當地加蓋衣被,約二小時左右),如此而欲達“遍身染漐漐,微似有汗”之目的。諸如《金匱要略》中治柔痙的瓜蔞桂枝湯、治黃汗病的桂枝加黃芪湯等方,皆有如此要求。
桂枝湯用於解表時在服藥方法上之所以有這種特殊要求,是因為桂枝湯原本不是一個發汗劑,而是一個解肌劑。解肌與發汗不同。發汗是透過藥力的向外開散、透達、洩越發散之功使皮毛、腠理、魄門得以開洩,外邪隨汗出而解,如麻黃湯。解肌是透過藥力,使在表的營衛得以調和,肌腠得以疏解,邪隨汗出而去。解肌和發汗同中有異,二者不可混為一談,這不只是一個概念問題,同時也直接關係到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桂枝湯。
桂枝湯以桂枝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補斂之性的芍藥,更佐以大棗,與麻黃湯以麻黃為君迥然有別。麻黃湯開洩皮毛,峻汗無補;桂枝湯調和營衛而解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言:“麻黃通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對麻、桂之見,亦可見麻黃湯之發汗與桂枝湯之解肌之一斑。
醫聖尤恐後學不解其意,誤將麻黃湯之發汗與桂枝湯之解肌混為一談,特於《傷寒論》中第 16條重申:“桂枝本為解肌……常須識此,勿令誤也”。句中的 “本為解肌”四字,恰是仲景的叮嚀之言。解肌之劑的桂枝湯若用於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氣(即啜熱稀粥)“以助藥力”同時溫覆,方可使汗出病癒。這便是桂枝湯用於解表時為何要啜熱稀粥的道理。
二、桂枝湯能調和營衛
桂枝湯可以解肌,就是桂枝湯能調和營衛之功能的一種體現。但桂枝湯調和營衛之功不僅僅表現為解肌以治太陽中風證的營弱衛強,舉凡在表之營衛不和之證,皆可以桂枝湯治之。
如《傷寒論》中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宜桂枝湯”,第54條又言:“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此二條自汗出證皆非太陽中風之外感,乃為雜病所致在表的營衛不和之自汗出證,沒有外邪,純屬營衛之間的不和諧或衛氣自身不和所致。治以桂枝湯,旨在調其營衛,榮衛和則愈。
這種自汗出證在臨床實踐中是常常可遇到的,其中一部分病人被現代醫學診斷為“植物神經紊亂”、“更年期綜合證”等。
營衛不和不僅僅表現為自汗出,還可由於榮衛之行澀而致身癢,或肌膚麻木不仁。如《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中,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營衛之行澀而痺鬱併兼表氣虛(故加黃芪)的血痺之證,即是其明證。仲景用黃芪以補表氣之虛(這是仲景用黃芪的一個規律,看防已黃芪湯證和防已茯苓湯證可知),用桂枝湯去甘草,而重用生薑以療營衛之行澀,使營之行通暢調和,其病自愈。
明瞭桂枝湯具調和營衛之良能,大有益於臨床實踐。餘曾用桂枝東加減治療某些蕁麻疹、四肢麻木、新生兒硬皮病之驗, 其理亦即本於桂枝湯能調和營衛。
三、桂枝湯可和脾胃、燮陰陽、溫中補虛,滋壯氣血
桂枝湯在這些方面的功能常常被人忽視,但這恰恰又是該方更為廣泛而重要的功用。必須指出,仲景用桂枝湯治裡證,治雜病時,在服藥方法上絕無桂枝湯治表證時那種“啜熱稀粥”、“溫覆”的特殊要求了。
(一)和脾胃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一條: “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這是仲景用桂枝湯原方來調和脾胃,以治妊娠惡阻的例項。醫聖尤恐後人一見用桂枝湯便以為是在解表,特在文中註明“無寒熱,名妊娠”六字,說明本證並非表證,乃是妊娠惡阻,用桂枝湯調和脾胃,以療胎氣上逆致胃氣不和之“不能食”。
(二)滋壯氣血
桂枝湯中,桂枝和芍藥為主要藥物。桂枝為氣分藥,芍藥為血分藥,一陽一陰,一通一斂。兩藥等量相伍,陰陽相濟,氣血相和,大可滋壯氣血而補虛。《神農本草經》言桂枝: “主咳逆上氣,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謂芍藥 “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本經》言桂枝和芍藥皆有“益氣”之能。
《傷寒論》第62條雲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這是一個既無表邪,又無表證(表證不一定都是因外邪所為)的氣血營陰不足之正虛身痛證。仲景仍取桂枝東加味變通,已見桂枝湯本具有補益氣血之能。
-
5 # 巖邊浪濤1
桂枝湯為《傷寒論》之首方,也是《傷寒論》論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減變化,就等於弄懂了半部《傷寒論》。
桂枝湯在《傷寒論》裡,似乎只是治療太陽中風的藥方,只能用於解表,其實不然。桂枝東加減不僅能夠治外感病、傳染病,也能夠治內傷雜病;不僅能夠治急性病,也能夠治慢性病。所以後人稱“第一方”、“調理陰陽之聖方”。
在實際應用中,用桂枝東加減的確能治療很多疾病,稱之為桂枝東加減治萬病實在不為過。
中醫之要就在於“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八字。桂枝湯就充分體現這八個字。“辛甘化陽”,桂枝、生薑是辛溫的,甘草、大棗是甘的,桂枝、生薑配甘草、大棗,就能夠化陽,補充人體的陽氣。
“苦甘化陰”,芍藥是苦的,甘草、大棗是甘的,芍藥與甘草、大棗結合,就能化陰,補充人體的陰氣。陰陽結合,就能做到陰陽協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自能氣血暢通。更何況桂枝、芍藥、生薑等均有通的作用,甘草、大棗又能補氣補血,故桂枝湯亦是促進氣血暢通之要方。
人們常以為促進氣血暢通,就是去瘀。其實陰陽平衡才是氣血暢通的根本。如加入一些去瘀的藥,就能做到在調理陰陽平衡的基礎上,活血通瘀,如桂枝東加桃仁、紅花,或黃芪桂枝五物湯合補陽還五湯。
桂枝湯是調理陰陽平衡的聖方,以其為基礎進行加減變化,當真奧妙無窮。以桂枝湯為基礎,再加一些補氣的藥,就能針對氣虛的人,突出補氣,來進行陰陽調理,如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建中湯。再加進一些補血的藥,就能在調理陰陽平衡的基礎上,做到氣血雙補,中歸芪建中湯,或桂枝湯合八珍湯等。
-
6 # 一葉輕舟85
東漢醫聖張仲景著《傷寒論》中收載的桂枝湯,成為中醫解表劑之千古名方,也是後世學習傳承中醫之必須熟悉掌握及應用的方劑。對於這張經典藥方可以透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及詞語來詳細解答,謹供讀者參閱。
清.光緒石刻版《傷寒論》圖
一、組成: 桂枝湯由桂枝9克、白芍藥9克、炙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4枚,共五種中藥組成。水煎服。
二、功效: 解肌表發,調和營衛。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症見發熱頭痛、汗出惡風,或鼻鳴乾嘔、舌苔薄白、脈浮緩。
三、病機: 此方原治太陽中風者。什麼是太陽中風呢?實為外感風寒表虛證。外感風邪,邪正相搏於肌表,故見頭痛、發熱、脈浮;什麼是衛營呢?實為經絡中的氣血。營衛不和,則肌表疏鬆而惡風;營陰不內守,故見汗自出,脈浮;邪氣阻滯、肺氣不利、胃氣不和則鼻嗚乾嘔。
四、方解: 方中以桂枝散風寒以解肌表;輔以白芍斂陰和營,使桂枝辛散而不致傷陰,二藥合用,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使表邪得解,裡氣以和;生薑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棗助白芍以和營衛,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以為使。諸藥相伍,共奏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
桂枝湯藥物圖
五、引申新用:
1、妊娠惡阻用桂枝東加味治療營衛不和、氣血不調者。
2、風寒溼痺痛用桂枝湯選加薑黃、細辛、威靈仙等。
3、項背強、出汗惡風因風邪滯於經絡,津液不能輸布所致。可用桂枝東加葛根。
4、喘咳桂枝東加厚朴、杏仁。
5、遺精、夢遺、陰陽失調者桂枝東加龍骨、牡蠣。
清代傷寒學家,柯琴,字韻伯,在《名醫方論》中載文,評價桂枝湯:“此方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解肌發汗,調和營衛之第一方也。凡中風、傷寒、雜症、脈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鹹得而主之;其但見一二證即是,不必悉具矣。”
桂枝湯卡片圖
-
7 # 金蘭中醫學社
桂枝湯被譽為《傷寒論》的諸方之首,其中作為君藥的桂枝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桂枝作為單味中藥,有諸多的特性。張仲景對桂枝的研究十分的精到,在他的著作《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含有桂枝的名方比比皆是,比如桂枝湯、麻黃湯、小建中湯、桂枝茯苓丸、桂枝龍骨牡蠣湯等等。那麼桂枝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能讓張仲景如此青睞於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桂枝吧。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溫。能夠入肺、心、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平降衝氣等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風寒表證、肩背肢節痠疼、胸痺、痰飲水腫、經閉癥瘕等病症。煎服用量3-10g。溫熱病及陰虛陽盛之證、血證、孕婦忌服。《得配本草》認為桂枝:“陰虛血乏,素有血證,外無寒邪,陽氣內盛,四者禁用。”
桂枝辛溫發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時,不論表實有無汗出,還是表虛有汗都可以用桂枝組方治療。在《傷寒論》當中用桂枝配麻黃,相須為用,增強發汗之力,用於風寒束表之表實證。用桂枝配伍芍藥,起到調和營衛的作用,用於治療風寒束表之表虛證。
桂枝性溫,可以溫通經脈。可以治療寒邪凝滯經脈,出現氣血執行不通的情況。治療風、寒、溼三種邪氣夾雜導致的痺症,出現肩臂疼痛,可以桂枝和附子同用,以散寒通痺止痛,比如《傷寒論》中用桂枝搭配附子,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形成桂枝附子湯,用於治療“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治療營血不足,因虛致瘀出現的痺痛,桂枝於黃芪、白芍配伍,用以補養氣血,比如《金匱要略》當中,當中的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胸陽不振,痰濁阻滯中焦,氣結於胸所致的胸痺心痛,用桂枝宣通心胸之陽,同時溫化中下二焦之陰氣,平降上衝之氣,配伍枳實、薤白等行氣散結的藥物配伍,起到通陽散結、祛痰下氣的作用,比如《金匱要略》當中的只是薤白桂枝湯。治療脾胃虛寒,脘腹部氣血不通,而出現的冷痛,用桂枝配伍飴糖、白芍,可以緩急止痛,比如《傷寒論》當中的小建中湯。婦女出現寒凝血滯,出現月經不調、經閉疼痛、產後腹痛,可以用桂枝湯和當歸、吳茱萸配伍,起到暖肝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比如《婦人大全良方》中的溫經湯,但是在《傷寒論》中桂枝茯苓丸治療女人瘀血癥瘕。
桂枝的助陽化氣的功效,體現在協助陽氣化水液。治療心脾陽虛、水溼內停化生痰飲,出現眩暈、心悸、咳嗽等病症,用桂枝配伍茯苓、白朮等化溼健脾的藥物,起到補益心脾,化溼利水的作用,比如《傷寒論》用苓桂術甘湯。腎陽虛衰,出現膀胱氣化不利,水溼泛溢位現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病證,桂枝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利溼滲溼藥物同用,比如《傷寒論》當中的五苓散。
回覆列表
桂枝湯作為解表劑,為風寒傷人肌表,腠理不固,衛氣外洩,營陰不得內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療以解肌發表 調和營衛為主。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且衛強營弱,所以既用桂枝為君藥,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又用芍藥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相合,一治衛強,一治營弱,合則調和營衛,是相須為用。生薑辛溫,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大棗甘平,既能益氣補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棗相合,還可以升騰脾胃生髮之氣而調和營衛,所以併為佐藥。炙甘草之用有二:一為佐藥,益氣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藥以益陰;一為使藥,調和諸藥。所以本方雖只有五味藥,但配伍嚴謹,散中有補,正如柯琴在《傷寒論附翼》中贊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3]
配伍特點
桂枝辛溫,辛能散邪,溫從陽而扶衛,故為君藥。芍藥酸寒,酸能斂汗,寒走陰而益營。桂枝君芍藥,是於發散中寓斂汗之意;芍藥臣桂枝,是於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薑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棗之甘,佐芍藥以和營裡。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用以調和中氣,即以調和表裡,且以調和諸藥矣。以桂、芍之相須,姜、棗之相得,借甘草之調和陽表陰裡,氣衛血營,並行而不悖,是剛柔相濟以為和也。
運用
本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臨床應用以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惡風寒較甚者,宜加防風、荊芥、淡豆豉疏散風寒;體質素虛者,可加黃芪益氣,以扶正祛邪;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蘇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禁忌
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均當忌服,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附註
附方 桂枝加葛根湯
組成:桂枝(去皮)6g,芍藥6g,生薑(切)9g,甘草(炙)6g,大棗(劈)3枚,葛根12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功用:解肌發表,升津舒經。
主治:風寒客於太陽經輸,營衛不和證。桂枝湯證兼項背強而不舒者。
出處:《傷寒論》
附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組成:桂枝(去皮)9g,芍藥9g,生薑(切)9g,甘草(炙)6g,大棗(劈)3枚,厚朴(炙 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解肌發表,降氣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風寒而見桂枝湯證者;或風寒表證誤用下劑後,表證未解而微喘者。
出處:《傷寒論》
附方 桂枝加桂湯
組成:桂枝(去皮)15g,芍藥9g,生薑(切)9g,甘草(炙)6g,大棗(擘)3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功用:溫通心陽,平衝降逆。
主治:心陽虛弱,寒水凌心之奔豚。太陽病,誤用溫針或因發汗過多而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胸,起臥不安,有發作性者。
出處:《傷寒論》
附方 桂枝加芍藥湯
組成:桂枝(去皮)9g,芍藥18g,生薑(切)9g,甘草(炙)6g,大棗(劈)3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功用:溫脾和中,緩急止痛。
主治:太陽病誤下傷中,土虛木乘之腹痛。
出處:《傷寒論》[3]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上述四方皆為桂枝湯類方,其證之病機以營衛不和或氣血陰陽失調為共性,故用桂枝湯和營衛、調陰陽。前二方主治證以外感風寒表虛為基本病機,桂枝加葛根湯主治外感風寒,太陽經氣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經脈失去濡養之惡風汗出、項背強而不舒,故用桂枝東加葛根以解肌發表,升津舒經;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治風寒表虛證兼見肺失肅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氣平喘。後二方因藥量之變化,已由治表之劑變為治裡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湯主治太陽病發汗太過,耗損心陽,心陽不能下蟄於腎,腎中寒水之氣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兩以加強溫通心陽、平衝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藥湯主治太陽病誤下傷中、邪陷太陰、土虛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湯通陽溫脾,倍芍藥以柔肝緩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