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然小司
-
2 # 異域邊緣
俄羅斯當今經濟實力太過孱弱,因此無論是從戰略上還是從現實來看與歐洲的能源貿易都是俄羅斯保持與歐盟關係的重要管道,如果連著一管道都堵塞了那就意味著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將會徹底崩盤,這對俄羅斯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俄羅斯的經濟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災難,因此也就不存在向歐盟斷供能源的可能。
如果不考慮地緣政治的因素,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合作無疑是最有價效比的。俄羅斯擁有歐盟發展所需要的幾乎一切初級資源產品,而歐盟也有俄羅斯需要的各類生產生活所需要的消費品,兩者之間的互補優勢無疑也是最大的。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時候並不是完全的利益交換,更多的時候是在政治上是否擁有相同的價值觀。
在政治上相互缺乏信任的國家很難進行全方位的貿易,能做的也只能是一些基礎的沒有厲害關係的普通貿易。如果說當今的俄羅斯是一個經濟強國,那麼他就可以對歐盟在貿易上有更多的選擇,根本不至於讓雙邊的貿易額大都集中在能源領域,而是有更多的選擇。而當今的俄羅斯恰恰經濟凋敝,發展經濟很多時候也只能依靠能源的出口,能源合作也就成了俄羅斯對歐盟貿易的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情況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俄羅斯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與歐盟之間的能源貿易,這幾乎相當於綁架了俄羅斯未來經濟的發展。這也就造成俄羅斯為了自己未來能夠有好的發展就必須在能源問題上與歐盟有穩定的交易,這是對於俄羅斯來說難以動搖的根基。當然對於歐盟來說俄羅斯便宜的能源對自身的發展也是極為重要的,要不然早就開始斷絕俄羅斯的能源貿易開始購買美國的高價能源了。
歐盟顯然也會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能源貿易就是雙方利益最大化的產物,這也是雙方關係保持的根基。如果不出現顛覆性的事件,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在能源上的合作就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因為這是雙方互利互惠的產物,因此也就不會存在俄羅斯拿能源做武器的情況
-
3 # 儒道之主
把能源供應當做“武器”,俄羅斯已經用過了,為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先是“利誘”,後是“威逼”,最後“動武”。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下來,依然沒能改變烏克蘭政府的“決心”——烏克蘭政府仍在想辦法加入北約、去俄羅斯化。俄羅斯的“威逼”就是“停止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依賴性相當大,烏克蘭所需天然氣總量中,超過1/3的部分來自於俄羅斯。
“利誘”、“威逼”都沒達到俄羅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目的,最後那就是“動武”了: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隨後克里米亞舉行公投,普京大筆一揮,將克里米亞併入了俄羅斯。儘管俄羅斯出兵並未與烏克蘭政府軍發生交火,但這無疑就是“動武”——除了出兵克里米亞,俄羅斯還支援烏東地區的親俄武裝,甚至是俄羅斯特種兵直接參與作戰。普京用“能源武器”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目的並未能實現,最後“動武”,可見能源武器並不是那麼管用的。
能源武器對付烏克蘭不管用,對付歐洲就更不管用了——雖然歐洲對能源進口的依賴相當嚴重,但是俄羅斯的天然氣也只佔了歐洲天然氣進口的34%,歐洲還有其它能源進口渠道。2016年,美國薩賓帕斯的LNG就已經進入歐洲市場,儘管對俄羅斯所佔的市場份額影響不大(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具有價格、質量方面的雙重優勢),但是美國一直試圖破壞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合作,並把美國的天然氣、石油賣到歐洲。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對德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進行公開批評,目的就是想搶佔歐洲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又怎麼可能傻到“自掘墳墓”?普京一再強調,俄永遠是歐洲最可靠的能源供應國,為的就是拉住歐洲這些國家不要另尋它途。俄羅斯如果真把能源當做武器,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歐洲各國還有美國等其它替代選項——歐洲一直在尋求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想要把能源做為武器,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對方找不到更加合適的替代品,也就是所說的“唯一性”(相對來說)。
簡單點說就是,沒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大不了從其它國家購買,這對歐洲的影響並不是“不可接受”,歐洲也早有了應對的預案。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能源出口是其唯一的支柱產業,少了歐洲這個“大客戶”,那對本就不景氣的俄羅斯經濟來說,無疑是“傷口上撒鹽”。用我們東北話來說,越瘸越加棍點!能源出口,相當於俄羅斯的經濟命脈,俄羅斯當然不會做那些“自絕經脈”的蠢事!
-
4 # 戰火觀察室
能源是俄羅斯最大的一張牌,但也是絕不能打的一張牌。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其石油,天然氣儲量和出口量都穩穩佔據世界前三,與沙特不分伯仲,在能源出口領域,俄羅斯是當之無愧的大哥。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俄羅斯約百分之六十的經濟都依靠能源產業支撐。沒有能源出口,俄羅斯就會陷入絕路。
而歐洲市場一直是俄羅斯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場,俄羅斯出口的能源一半以上都透過管道輸送至了歐洲,為俄羅斯創造了鉅額外匯,也為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注入了動力。可以說,俄羅斯經濟的命脈是能源,俄羅斯能源的命脈是歐洲。
俄羅斯絕不可以失去歐洲這個市場,這對俄羅斯經濟將是毀滅性的打擊。雖然近年來中俄能源領域的合作愈發密切,中國的石油預付款都是成千億的支付,但仍然無法取代歐洲市場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地位。
正是因為如此,俄羅斯即使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面臨歐洲的嚴格制裁的情況下,也沒有在能源領域反制裁歐洲。因為俄羅斯明白,這個市場丟不起。
而歐洲也非常懂事,雙方都很聰明,雖然西方制裁俄羅斯的聲勢浩大,但都沒有到動其根本的階段。歐洲在跟隨美國的步伐進行一段時間的嚴厲制裁後就和美國出現了分歧,並多次向俄羅斯示好,俄羅斯也積極迴應。說白了,歐洲的對抗是美俄角力,歐洲國家並不希望充當炮灰。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就更不可能用能源制裁這種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二的手段來針對歐洲了。
-
5 # 蘇州兆海塑化
切斷能源供應對雙方都是雙刃劍 俄羅斯是能源大國 靠能源出口賺取外匯 國家很多經濟就靠能源出口支撐 如果切斷能源供應 歐洲是沒有氣了 但是俄羅斯也沒有錢了 而且這麼多天然氣石油工業都要停止生產 現成的管道運輸都要停掉 對俄羅斯來說也是很不利的 而且一旦提出切斷歐洲能源供應 歐洲可能會從其他地方獲取能源 比如卡達 沙特 即使價格比俄羅斯高 但是能確保安全 這樣俄羅斯的歐洲市場會失去 導致能源賣不出去 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這是賣家損失方面
而對歐洲國家影響也很大 歐洲國家大部分都靠俄羅斯供應 距離短 價格便宜 供應量充足 如果俄羅斯切斷供應 歐洲冬天就不好過了 如果從卡達調過來 只能靠海運 沒有現成的管道 成本高昂 價格昂貴 而且一下子要這麼多 供應量估計也不行 歐洲人整體生活品質會受到嚴重影響 會導致人民群眾對政府嚴重不滿 長期這樣 搞不好政府就會下臺 這是買家損失
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雖然政治取向不同 雙方都比較清楚意識到這點 即使美國參與也改變不了 稍微鬧鬧沒事 真鬧起來 大家都不好過 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 所以俄羅斯不會切斷能源供應 而歐洲也不會鬧得很厲害
-
6 # 邵永靈
是啊,為什麼不使用石油武器呢?上世紀70年代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產油國就曾經使用過石油武器,它們大幅度提高油價,並且對那些支援以色列的國家進行石油禁運,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政治效果,令國際政治重新洗牌站隊。俄羅斯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能源出口大國,為什麼不效仿阿拉伯國家的做法,拿起能源武器反抗西方霸權呢?
其實不是俄羅斯不敢,也不是不想,最重要的是不管用。當年石油武器震動世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阿拉伯國家為主體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了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它們享有定價權和定產權,一旦實施禁運,提價,減產,效果特別明顯。二是此前若干年石油價格低廉,西方發達國家完全沒有節油意識,沒有任何替代能源,一旦面臨禁運或減產提價,經濟和生活方式完全適應不了,整個社會一下子就亂了方寸。在石油危機之前,石油價格為每桶3.01美元,1973年10月和12月,中東產油國兩次提高原油價格,使之達到11.56美元一桶。1970—1980年,西德進口石油費用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由0.9%上升到4.2%,法國由1.3%上升到4.8%,這是造成上世紀70年代發達經濟體出現滯脹的主要原因。但是,石油武器僅僅用了這麼一回,阿拉伯國家再也沒拿起這個武器,而且80年代,世界石油市場迎來了白菜價時代。前後巨大反差恰恰就是石油武器運用的結果。西方國家以此之後開始了節能,尋找替代能源,開採海洋石油,建立石油儲備,非歐佩克的產油國也越來越多,這些國家的產量是歐佩克無法控制的。石油武器70年代的巨大成功恰恰成為它日後一蹶不振的根源。
對俄羅斯來說,動用能源武器是絕對沒有成功希望的。世界石油價格現在已經在低位執行,美國頁岩氣的成功更是對石油市場的一個重大打擊,世界能源供應總體上供大於求。俄羅斯不是歐佩克國家,2016年,歐佩克成員原油產量約佔世界原油產量的42.5%,出口的石油佔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0%。如果俄羅斯對歐洲運用能源武器,必須要得到歐佩克的配合才行。而歐佩克為什麼要配合俄羅斯呢?雙方因為限產保價問題矛盾很深,俄羅斯不賣給歐洲石油,歐佩克求之不得,正好藉此擴大產能和銷售量,趁機將俄羅斯擠出國際市場。
能源武器不僅不管用,而且對俄羅斯本身傷害更大。若干年來,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能源出口,而歐洲又是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貿易伙伴。2016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的大約70%輸往經合組織的歐洲成員國,主要是荷蘭、德國、波蘭、芬蘭等。一旦失去了這個市場,俄羅斯國家收入必然銳減,崩盤雖然談不上,但日子肯定更難過。這簡直不是雙刃劍,而是一把指向俄羅斯自己的單刃劍,傷不著別人卻足以自戕。
-
7 # 高峰軍事觀察
從蘇聯後期至今,油氣資源出口都是蘇俄經濟的支柱產業。大部分的俄羅斯財政收入都要依賴能源出口提供。而在俄羅斯能源出口物件國中,歐盟國家是運輸通道最便捷、市場需求最穩定的主要方向,俄羅斯也毫不避諱其對歐盟能源出口市場的看重。
對於歐洲經濟大國來說,維護能源進口渠道穩定和多方供應價格平衡問題是兩個必要戰略。所以歐盟是不可能完全摒棄中東石油,也不可能摒棄家門口供應便捷的俄羅斯能源供應。供應方的市場化有序競爭對歐盟來說更有利。
普京強調俄羅斯永遠是歐洲最可靠的能源供應國,要傳達的意圖就是,即便歐洲把油氣能源供應合同向俄羅斯傾斜,俄方未來也不會以此為戰略要挾籌碼。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拿能源供應作鬥爭武器。
這是因為以能源戰略作為懲罰戰略是既能傷別人又能傷自己的雙刃劍。上面說了俄羅斯對歐盟市場的看重程度,所以限制對歐出口油氣,就等於對自己的錢袋子貼了緊箍咒。而且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效果,因為歐盟完全可以透過加大對中東石油的進口來最大限度的彌補需求缺口。
現在歐盟與俄羅斯戰略關係拉近的紐帶就是能源戰略,未來南溪線和北溪線就像兩條連同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的大動脈。這是老美不願看到的,因為俄歐持續走近,勢必會削弱美國對歐洲的戰略影響力,北約存在的必要性也會越來越受到質疑。
-
8 # 七師弟
拿能源供應做籌碼,難道是普京不敢嗎?這裡倒不是幫普京吹牛,是歐洲不敢。歐洲現在的能源缺口,連伊朗都不能放棄,還能得罪俄羅斯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歐洲天然氣管道爆炸】
在2017年冬天的歐洲,從12月12日開始,天然氣的價格就一飛沖天了,義大利和英國等國的天然氣價格基本上都是翻了百分之百的,而且隨著2017年下半年俄歐關係不佳,俄羅斯就藉機減少了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的供給配比,結果從2017年的秋天開始,歐洲大國的電價就一路飛昇,德國的漲了34便士,法國的漲了40便士,英國的漲了50便士,也就是說在英國,去年冬天每度電光漲價就漲了4.3元人民幣。
這就是為什麼北半球一開春,默克爾就跑到索契去給普京服軟。
這就是為什麼法德領銜的歐盟,在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局勢以後,選擇對敘利亞局勢持續的觀望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英國藉助間諜案,包括荷蘭藉助最近的網路風波,一直捆綁歐洲持續給俄羅斯外交施壓,但是普京依然很強勢很淡定,為何呢?恰恰因為是俄羅斯的能源牌很硬。
俄羅斯一直吃定歐洲嗎?只能說目前俄羅斯是吃定歐洲的,因為歐洲的多元化選擇很狹小,一方面,從沙特等國進口的話,海運成本還高,而美國之所以特別想要敘利亞的控制權,就因為此前有計劃從沙特開始修一條管道途徑約旦到敘利亞海邊,但是因為敘利亞最終決定修一條伊拉克伊朗管道才最終爆發衝突。
短期內,歐洲的選擇很少,少到連伊朗都無法放棄,否則歐洲的經濟執行成本將大大增加,一個冬天電價漲價4.3元很可能未來變成常態。這樣的經濟成本,歐洲是負擔不起的。從歐洲17年的能源消費結構來看,天然氣依舊佔到了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天然氣的漲價會影響到五分之一的經濟成本,不僅是天然氣,此外還有工業消費之中佔比超過50%的石油,一旦和俄羅斯談崩了,那麼歐洲的經濟發展,將是一片霧霾。
-
9 # 小天的遊戲
川普開啟歐洲之行,面見普京肯定讚美有加,熱情有餘,這是川普貫用伎倆。也是美國欺詐歐盟談判手段,川普很會演戲喲!
-
10 # 王保平安
拿能源做砝碼,俄熊傷的是自己!對於別國只是皮外傷,對俄熊那就是致命傷,直接危及它脆弱的經濟。畢竟能源不是俄羅斯一家擁有,有多種多樣的替代方式。俄羅斯無法致人死命!
回覆列表
俄羅斯一直是一個能源輸出大國,而歐洲卻是一個能源進口最大的地區,尤其在冬季,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那就是暴漲,因而歐洲對於世界能源供應一直都是其軟肋。那麼對於俄羅斯的與歐洲的“北溪-2”天然氣專案自然就會有許多國家熱心,最為突出的就是德國和奧地利!
根據【俄羅斯龍報網】10月3日全球能源巨頭3日齊聚莫斯科,表示歐洲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來維持供應。因為“北溪- 2”將增加俄羅斯對北歐的天然氣出口量。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來訪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舉行會談時表示,“俄羅斯永遠是歐洲最可靠的能源供應國”。
一,俄羅斯本身就是一個擁有豐富能源的國家。以歐洲各國又是相鄰,擁有相當的地利優勢。而歐洲國家又是一個能源缺口巨大的地區,俄歐之間的合作歷史由來已久,在60年代蘇聯就已經建起來,這樣的網路。只不過那時是透過烏克蘭方向主要輸往歐洲,一旦該專案的建成,烏克蘭再想多卡油水似乎也難了。
但是,俄羅斯與歐洲在天然氣領域的市場份額只有3%到4%。而歐洲對於天然氣的需求又極其巨大,俄羅斯方面希望加大於歐洲的天然氣合作。這樣雙方一拍即合,那麼確立的“北溪-2”專案自然就是雙方極為樂見的一旦建成,將會為整個歐洲提供10%以上的市場份額。那麼德國和奧地利都非常歡迎,這其中自然是有相當可觀的利潤。
二,歐洲國家一直尋求能源多元化。很久以來,多數是從中東地區採購石油和天然氣。但是,由於中東地區的動亂,對於國際能源價格影響極大。歐洲自然願意實現能源多元化,減少對中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而這時,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就是歐洲最好的一個方向。並且,俄羅斯的天氣成本也是相對低廉,還能減少大量的中間運輸環節,而同樣也降低了成本。
三,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反對歐洲以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合作,尤其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直接指明德國是俄羅斯的俘虜。而特朗普所指的就是德國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天氣管道專案。特朗普之所以反對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除了戰略上要對俄羅斯進行擠壓和經濟制裁以外。
還有美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並且日後將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國。美國也想讓自己的天然氣和石油銷往歐洲國家。可是歐洲一帶與俄羅斯達成相關的能源合作。美國的天然氣成本本身就比俄羅斯的高處30%,那更無法銷售到歐洲國家。
正是因為美國的立場引發了俄羅斯和德國商業團體的強烈反對。全球能源行業領軍人物三巨頭在莫斯科也加入了這一陣營。他們表示,“俄羅斯天然氣是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太高。”
所以,普京總統在與來訪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舉行會談時表示,“俄羅斯永遠是歐洲最可靠的能源供應國。”但是說俄羅斯不是不敢拿能源作為制衡歐洲的武器,因為實在是沒必要。
其原因在於,1俄羅斯經濟需要能源的輸出,畢竟俄羅斯已經成為了一個資源出口型的國家。2,俄歐之間的經濟合作主要就是以能源為主,那麼限制歐洲就等於限制自己,那又何苦呢?3,俄歐之間的多數矛盾都是由美國所引起的,俄羅斯深知這一矛盾的根源,那就更沒有必要跟歐洲較勁。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所以不是俄羅斯不敢,而是真的沒必要,歐洲必定是美國的盟友,還有北約的存在,短時間內這種趨勢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沒必要去跟歐洲較真,加強與歐洲的合作還可以分化美國的勢力,那麼為什麼要拿能源來要挾歐洲呢?俄羅斯要打也要打擊美國,這在普京心裡是心知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