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宇的文史情懷
-
2 # 使目以待
①主要原因:日本有建立大東亞共榮的野心,沒有與蘇聯開戰的必要,並且在亞洲有更大的利益吸引:東西伯利亞荒原對日本毫無吸引力。東亞豐富的戰略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島國最缺乏的自然資源,其攻佔意圖強烈。
②內因:是關東軍實力不行:諾門坎戰役給日本陸軍一個深刻。蘇德戰爭時期雖然調離了大批部隊,但是在東北與日軍對峙的蘇軍人數卻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蘇軍裝甲部隊、空軍均強於日軍。
③外因:是為了牽制美國,雖然美國是中立的,但是利益關係決定了兩方敵對狀態。德國並不需要日本幫助:蘇德開戰前的趨勢極其明瞭,蘇軍一敗塗地,德軍長驅直入,日本並沒有加入戰爭的必要,而且德日之間貌合神離,但是必須考慮自身戰備投入,戰線拉的太長對日本也不利,所以日本海軍也提出放棄蘇德戰場。
-
3 # 阿爾法軍事
當然了,我覺得日本是想加入蘇德戰爭的。我們常說,當年的法西斯發動了反人類的戰爭。當時幾個法西斯國家簽訂了相應的協議,說白了這幾個國家也想串通一氣,不僅是政策上的相互策應,更重要的是在戰爭過程中能夠相互支援。
比如,在蘇德戰場上,如果日本能夠給蘇聯在遠東地區予以打擊,進行兵力上的牽制,那麼我想蘇德戰爭的天平肯定會倒向德國一方。但是為什麼日本沒有進攻蘇聯呢。這一點其實很簡單,難道日本不想打蘇聯嗎?這肯定是不可能的,當然是由國家利益和當時的國際環境決定的。
其實,日本在那之前曾和蘇聯發生了戰爭,而那次戰爭說實話也是打痛了日本。所以,你說現在為什麼日本這麼忌憚俄羅斯,我想和那次發生的戰爭也是有很大的關係。那次戰爭日本也是調動的精銳,但是呢,結果怎麼樣,蘇聯就是要讓你知道厲害。說白了,對於蘇聯來說,這次戰爭是相當的重要的。這次戰爭如果成功了,接下來他就可以不用腹背受敵,可以專心對付德國了。
1939年發生的諾坎門戰役,朱可夫展示了蘇聯的硬實力,日本關東軍被朱可夫打怕了,第二十三師團被摁在地上暴打,而且其裝甲力量被消滅。從此,關東軍對蘇聯一直是心有餘悸。由於這次戰爭失敗,導致南下主導派開始佔據優勢。
再說,戰爭打起來以後,日本的戰場開的太大,到處都需要兵力。而他的兵員不足的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所以,他不可能同時向這麼多國家開展,否則將加速他的滅亡。
-
4 # 京渤顧北A
甲午海戰,日俄戰爭,日軍均勝。日本海盜思想膨脹,意欲世界!日軍事思想大腦石原莞爾已說明:島國軍事崛起拿中國當跳板,資源才是根本,西伯利亞天寒地凍,當時日本技術應該不到!朱可夫又在諾門坎給日軍棒喝,南下尋找資源才是根本,又能海陸匯合,何樂而不為!
-
5 # 劇透歷史
從表明上看,日本沒有加入蘇德戰爭夾擊攻滅蘇聯是日本在戰略層面的一大失誤,但往深處瞭解一番當時日本所處的國內外環境,就能得知日本做出如此選擇的各種因素。
當時的日本,受制於島國地理環境的天生缺陷,雖然吞併了琉球、北韓半島、臺灣、中國東三省等地,但其資源短板的硬傷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美國的廢鋼鐵和石油一直都是日本賴以生存的進口資源。當時美國出於對佔領了中國一大部分土地的日本進行遏制的考慮,掐斷了對日本的廢鋼鐵、石油出口。對於日本而言,南下攻佔東南亞,獲取英華人、荷蘭人在這一帶的油田是從源頭上擺脫美國石油控制的最佳辦法,國內的南下派基於此大造輿論鼓吹。另一方面,日本也在中蘇邊境的諾門坎一帶對蘇蒙軍隊展開過區域性的試探性進攻。此戰,日軍慘敗,北進派頓時失去了支援,南下派佔據了上風。
由此,日本放棄了與德國夾擊蘇聯的戰略,轉而將重點放在了中國、東南亞、太平洋戰場
-
6 # 天空之幻城
不是不敢加入,蘇聯比起英美法還差很遠。即使後來石原莞爾的五十年戰略規劃,也是把蘇聯作為第一敵人,美國作為第二敵人。為什麼日本遲遲不進攻蘇聯?蘇聯早知道日本的計劃,一直在挑唆中日開打拖住日本。就在日本要進攻蘇聯的前夜,鬼使神差的出了中村事件,直接導致九一八。通州事件後華北大打出手,淞滬會戰後演變成全面抗戰,日本失去對蘇聯動手的機會和藉口。有人說諾門坎戰役和張鼓峰戰役使得日本怕蘇聯,好好看一下百度百科,這兩個戰役都是日本以少打多,以弱打強,蘇聯損失更大。諾門坎更是反映出關東軍三流守備師團抵得上蘇聯最精銳的裝甲集團軍。日本為什麼不加入蘇德戰爭,那是因為斯大林老謀深算,把即將亡國的蘇聯變成世界上第二個超級大國。
-
7 # 使用者5861169839
二戰納粹德國那麼強都扛不住美英蘇,日本連打個亞洲都夠嗆,關東軍要是去打蘇聯遠東軍區,中國戰場怎麼辦?更別說和美國在太平洋爭霸,而且日本缺少裝甲部隊,面對蘇聯鋼鐵洪流,戰爭結束時日本丟的恐怕就不只是個北方四島,連北海道都會成為蘇聯領土
-
8 # 旅行青年說
日本在1939年和蘇聯的諾門坎之戰,吃了大虧。所以讓日本後怕無比。況且日本在中國戰場陷入泥潭,還遭遇美國製裁(這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所以實在無力加入蘇德戰爭,況且日蘇還簽署了日蘇友好互不侵犯條約,後來1945年蘇聯主動撕破了(呵呵)
-
9 # 叨叨頻道
我來說說自己的觀點。
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了和蘇聯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協同其盟國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等國家,共550萬人,兵分三路突襲蘇聯,實施了震驚世界的巴巴羅薩計劃。有很多人就會問,如果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如果日本也從東北向蘇聯進攻,那或許勝利的結果就要改寫了。
那要說到為什麼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當時不敢進攻蘇聯,那就要說說下面的事了:
其實,早在蘇德戰爭開始的前兩年,既1939年。日本人曾經北上於蘇聯進行過戰鬥。而且還被蘇聯狠狠地抽了一頓,是自日俄戰爭以來,日本人受到的最大一次打擊。這就是諾門坎之戰。
這次對戰共持續了約4個月,雙方參戰兵力共20多萬人,戰後蘇聯方面傷亡2.5萬人,日本傷亡1.2萬人左右,單從人數上來說,日本人好像戰鬥力更高,傷亡更低。但實際上,日本的關東軍經過這一仗,使得日本認識到了自己於蘇聯的工業實力的差距,例如,坦克就很能說明問題了。要知道,日本關東軍可是號稱日本的精銳。
再有,對於北上進攻蘇聯和南下進攻東南亞相比。東南亞地區帶來的資源則會更加豐富,也更多的是日本國內所急需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招惹了另一個大魔王--美國。結果也是被很抽了一頓。
所以,與其說日本不敢參與蘇德戰爭,應該說是既不敢又不想參加。
-
10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這個問題。
日本並非不敢加入對蘇作戰,而是出於以下幾種考慮最終放棄了北進的策略。
日本大本營早就有北進和南下的紛爭,幸而一個事件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個紛爭的平衡,那就是諾門坎之戰。這次戰役雖然名義上是蒙古國和當時的偽滿洲國發生的戰爭,但實際上大家也知道,是蘇聯和日本打的。很多人都說這次戰鬥日本慘敗,其實從戰後的資料統計看,日本和蘇聯的損失相差也不是很大,但日本是真的打不下去了。當時,蘇聯在遠東部署了超過130萬軍隊,按照諾門坎的比例,日本要想拿下遠東,就得投入至少200萬部隊以上,還不一定能打贏,就算把最精良的關東軍全派上去,也是杯水車薪,日本對北進實在力不從心。
當時的日本,深陷中國戰局當中,尤其是他的陸軍,百分之六七十都在中國戰場,由於華人民的頑強抵抗和遷都再戰的策略,使得日本耗盡國力也未能迫使中國投降,他的陸軍不能隨便調離中國,否則侵佔的地方就會被華人奪回,而要再次徵兵,就需要投入更大的經濟力量,他的全華人口才七千萬,他確實存在嚴重的人力危機,與蘇聯陸戰,他沒有把握不說,還把他精心打造的世界級海軍涼到了一邊,毫無用武之地,他陸軍和海軍的互相仇視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蘇聯的進攻只能加深這種矛盾。
日本侵華以來,鋼鐵,燃油等主要的戰略資源消耗迅速,但是卻未得到任何補充,中國當時是落後的農業國,他無法掠奪這些資源,而給他提供這些資源的美國因為自身利益的考慮又對他實施了這些資源的禁運,資源匱乏的日本急需獲得這些資源以便持續他的武力征服之路,顯然,遠東地區大多都是不毛之地,不能滿足他這一需求,而東南亞有他想要的一切,但他就必須對付美國,而他的海軍躍躍欲試,完全誤判了形勢,在利益與野心雙重力量的支配下,他們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最終選擇了南下方針。
回覆列表
我認為日本不敢加入蘇德戰爭有兩個原因。
第一,從政治上說日本和德國在二戰時戰略目標不同,日本的戰略目標是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而德國戰略目標是統一歐洲,繼而稱霸世界。所以德國日本雖然說結盟,但是戰略目標不同,所謂結盟也是貌合神離,所以在二戰中德國日本也都是各打各的,關鍵時誰也不配合誰,在蘇德戰爭打的難解難分時日本不出兵西伯利亞牽制蘇聯也不難理解。同時日本高層也有顧慮,那就是真出兵遠東攻進蘇聯,怕萬一不是蘇軍對手怎麼辦,同時德軍壓拿不下莫斯科,那日本就要深陷兩線作戰的泥潭,蘇聯就會在政治軍事上全面援助中國,不會像以前那樣偷偷摸摸的小規模援助,尤其是對東北抗聯,要知道東北抗聯在沒有外來援助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和日軍血戰,後來幾乎全軍覆滅殘部退入蘇聯,如果日軍敢對蘇聯遠東有所動作,蘇聯首先就會全面武裝東北抗聯,普通的常規武器蘇聯有的是,從此後抗聯糧草彈藥無後顧之憂,東北抗日形勢就會形成燎原之勢,這些日本都考慮到了,所以呢日本在中國戰場勝負未決的情況下是不敢招惹蘇聯的。
第二,從軍事上來說,日本當時也無力出兵西伯利亞,很多二戰軍迷都說在中國東北日本有幾十萬關東軍精銳,沒出兵和德國夾擊蘇聯那是日本的戰略失誤。可日本當時深陷中國戰場,日本要常年在中國戰場維持150萬以上的兵力,哪還有實力開闢遠東戰場,所謂幾十萬關東軍隨著戰局的發展可能都抽調的都成空殼了,所謂在東北有幾十萬關東軍精銳可能是日本的戰略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