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華飛

    不要太溺愛 關於愛情,有句話叫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孩子身上,從小缺愛的孩子時刻都想讓自己變得優秀,生活得小心翼翼;被過分溺愛的孩子連吃個飯都要家人追著屁股,而這樣被慣養的孩子最容易成窩裡橫。 所以,孩子在家是霸王,出門卻是受氣包,這兩種角色的轉變也正折射了教養方式的弊端。家長一定要統一教育觀念,不要出現你想教育孩子,卻被家裡其他人死死護住的局面。 二.言傳身教 家裡大人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如果遇到事情就愛發脾氣,不好好溝通,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但外人畢竟不會像家人一樣是包容他,當他出去時就會感覺別人根本不吃他那一套,這樣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變得膽怯。所以,想要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長,和諧的家庭氛圍很重要。

  • 2 # 格格巫育兒

    導語: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那麼造成孩子這種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是什麼呢?一、家人嬌慣孩子,寵溺孩子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有的還是第二代獨生子女,家裡就一個寶貝,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喜歡的不得了,一家六個人都圍著孩子轉,寵愛的不行。孩子有什麼需求,家裡的人馬上就滿足,什麼事情都依著孩子。我身邊有個小孩子,龍龍,是家裡三代單傳的孫子,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家裡人就視為掌上明珠,孩子有求必應,不管合不合宜,都通通滿足。有時候周圍的人看不下去了會說句這孩子太慣著了,可是龍龍的奶奶卻說:“孩子還小,跟他計較什麼,長大了就好了。”正是因為有奶奶的撐腰,龍龍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在家裡越發的無法無天。很多父母愛孩子,更多的老人更加的溺愛孩子,捨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這就造就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什麼事情都不放在眼裡,家長的話也聽不進去,在家橫行霸道。二、孩子的社交比較少,與外界打交道也比較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宅在家裡,家長喜歡宅在家裡,孩子也一起在家裡,家裡的電子產品吸引了大人和小孩子們,孩子們出去玩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很少與外界的人接觸,也不能與同齡人多接觸玩耍等。接觸的外面的世界很少,不知道該如何和外界的人相處,會感到外界的人陌生和膽小,這就早就了孩子的膽小,出門慫。三、家庭的氛圍不好很多家庭的父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夫妻在孩子面前經常吵架,甚至打架,孩子其實是最怕父母吵架和大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怕事,懦弱。但是孩子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是會寵著自己的,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家裡橫,出門膽小的性格。如何改變孩子的“窩裡橫外面慫”的情況呢?一、不要對孩子繼續放縱了,很多時候孩子在家裡應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像小公主和小王子一樣供著了,要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家長一定要有原則的愛孩子,不能無原則無條件的寵溺孩子。二、讓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同齡的小夥伴們玩耍和接觸,讓孩子經歷一些事情,也許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是“慫”的,但是隨著經驗的增加,孩子在與人的接觸下能夠意識到和改變的,在不斷的相處中可以總結和反思,改變“慫”的狀態。三、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自己的合理的做法,而家長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願,用積極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一味的寵溺和一味的批評指責。四、家庭教育要有原則,家庭成員都要有一致的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爸爸媽媽管,爺爺奶奶慣,這樣就會功虧一簣。切記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家庭教育家長要統一認識,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是雙重標準的,家長一定要態度堅決,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奧自己的錯誤。重點提示:孩子之所以出現‘窩裡橫外面慫"的主要原因還是家庭因素的影響,當家長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改正過來,不能任孩子繼續發展,這樣對孩子性格的成長和長大以後的人生都有著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家庭一旦發現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多注重這方面的問題,提醒和幫助孩子改正。不要在一旁抱怨孩子,因為這樣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有“窩裡橫外面慫”的情況嗎?你是怎麼對待的?

    【格格親子讀書會,讓孩子形成一生的讀書習慣。 寬度看到全世界,廣度看到五千年! 讓你建立起系統的親子共讀體系!如有任何親子共讀問題,請給格格留言】

  • 3 # 早教育兒唷

    很多家長可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家裡就像小霸王一樣,各種任性,各種大膽,但是出去之後就變得非常的膽小和霜打的茄子一樣,不敢和陌生人說話,被別的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吱聲,總是要讓爸爸媽媽領著或者護著,才敢玩才敢動,溫順的就和一個小貓一樣。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太慫了,不知道該怎麼教育。

    其實孩子這種雙重表現背後的問題很多家長並沒有看到。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以後就好了。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感知周圍的情況,他雖然還不會說,但是能感受到家裡每個人的脾氣和性格,以及與自己的關係。誰是溫柔可親的,誰是冷漠的,誰是有求必應的。這些在孩子的心裡可是非常的清晰。因此,孩子對待不同的家人所採用的互動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孩子。但是總體來說家裡人對孩子還是溫暖關愛的。因此,還只能在家裡感到溫暖和安全。所以家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安全的港灣,可以無所顧忌的釋放自己的脾氣和需求。

    很多孩子在一歲左右開始學會說話,並且與大人開始語言方面的交流。這時候家就成了孩子第一個人際交往訓練的訓練場。很多家長髮現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窩裡橫,而是從三歲以後或者兩歲以後才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是孩子在之前的和家裡人行為探索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模式。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家長沒有在孩子探索訓練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反饋。比如孩子第一次伸手打人,出手沒有輕重,父母也當成一種玩笑,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認為打人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和家人的一種相處模式。

    但是在外面呢?外面是一個不確定的環境。別人並不會像父母那樣寵愛她。她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會反過來打他,或者不和他玩,或者小朋友的父母會過來斥責他。而這時候很多父母做的事代替孩子去和別人溝通。比如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拉開,斥責孩子,向被打的小孩兒道歉或者跟對方的父母道歉。而孩子其實真正需要的是探索和其他孩子相處的模式,由於家長的過度干涉,反而使孩子失去了這樣的機會。這個時候孩子只能知道不能打人,但是不知道和其他孩子如何的交往。父母的斥責往往會讓孩子感到窘迫,慢慢的就會非常的害羞。

    其實父母的教育在這時候非常重要。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勇敢的和陌生人打招呼。大聲的告訴其他小朋友,我想和你一起玩,或者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並且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其他人分享。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這種窩裡橫,外岀慫的性格,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不要給孩子亂打標籤兒。不要老是說這孩子一到外面兒就慫了。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到孩子以後會有變化的,而不要簡單的認為還是一直會這樣。這是父母必須擁有的態度。

    其次,多給孩子創造社交的機會。其實我裡恨的孩子缺乏的是與外界打交道的經驗以及和其他人相處的模式。所以我們家長要多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出去玩,多接觸同齡小朋友。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父母不要馬上干涉,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自信心,減少孩子的依賴性。

    再次,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說不。這點家長要和爺爺奶奶們溝通好在教育孩子上要保持一致性。家裡要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讓寶寶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對於孩子的需求要有選擇性的滿足,或者是延遲性的滿足。讓寶寶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這樣他就不會一味的蠻橫不講理。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慢慢的學會獨立。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也不要硬碰硬的去打壓,那樣只會激化矛盾。我們可以蹲下來抱住孩子說,爸爸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那你能告訴我為什麼要生氣嗎?如果孩子自己說不出來,我們要適當的去引導他。即使家長猜錯了,孩子也會慢慢冷靜下來,整理一下思路,想想自己為什麼會生氣。這樣的訓練可能不會一次就有效果,但我們要儘量去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情緒整理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也得到了釋放,而且也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情緒。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4 # 可愛的嚶嚶醬

    為什麼在家蠻橫的孩子到了外面會判若兩人?其實問題的根源,還是要從家長身上找。

    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窩裡橫”的孩子?

    一、父母就是窩裡橫

    我以前有位鄰居,平時在大家面前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樣子,小區裡的人都對他印象很好。但是我卻經常聽到他在家裡對著妻子吼,有時候還會爆粗口,彷彿變了個人似的。

    後來熟悉了以後,他曾經很頭疼地跟我說,兒子脾氣就像他,在家裡經常大呼小叫,撒潑任性,在外人面前聽話乖順,讓做什麼做什麼。他覺得自己是個壞榜樣。

    的確,家是孩子第一個學校,也是他們學會人際交往和情緒訓練的實驗場。如果家長在外人面前剋制有禮,在家裡卻肆無忌憚,長期下來容易留給孩子一種錯誤的印象:

    「對陌生人要客氣,但是最壞的脾氣可以留給最親近的人。」

    二、無條件溺愛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在家橫並不是針對所有人,他是有提前選擇好目標的,一般是對自己百依百順的大人,特別是老人家。

    我見過很多爺爺奶奶,對孩子百般寵愛,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每次父母管教孩子,老人就站出來當孩子「擋箭牌」。但是孩子卻並不會因此而心疼老人,反而仗著老人的包容,越發霸道起來。

    我曾經看過一個小孩子,對奶奶兇得很,拽著老人家,在地上撒潑,他爸爸一過來,吼了句:「站好了!」立馬老實起來。

    最寵愛孩子的人,成為孩子最不尊重的人。

    三、父母沒有原則的妥協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容易輕易妥協,原本訂下的規矩統統推翻。這樣無原則的讓步,也會讓孩子更加蠻橫。

    比如孩子想要買個新玩具,媽媽對孩子說:「你的玩具太多了,這次說什麼也不買!」

    孩子一聽,馬上就哭鬧:「我就要!我就要!」

    媽媽拗不過孩子,最後無奈地買下新玩具。

    時間久了,孩子就有了經驗:「只要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

    他們都很聰明,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無論什麼要求,父母最後都會答應他的。

    但是在外面不是這樣,地球不是圍繞他們轉的,其他小朋友也不會對他格外優待,這樣孩子的心理馬上有了落差,不斷累積情緒和壓力,回到家裡就會變本加厲地對父母發洩出來。

    四、孩子缺少社交技巧

    孩子在外面變得膽怯、沒有自信,這跟孩子的社交能力分不開。很多時候,是因為在家裡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沒能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

    有一次我帶女兒在小區裡玩,很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等著滑滑梯,有的小朋友比較著急,就搶過去要先滑,一個沉默的小男孩就瑟縮著站在一邊,不敢過去。

    男孩的爸爸在旁邊看到,就忍不住上前跟別的孩子說,:「這個弟弟在旁邊等了好久了,可以讓他先滑嗎?」

    我很能理解家長們看到孩子受委屈了,會忍不住替孩子出面交涉,但是這樣,孩子既沒有透過自己的能力交到朋友,也沒有學習到怎樣和小朋友相處。

    孩子永遠也不敢邁出第一步,時間久了,只會越來越依賴家長。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一、父母做個好榜樣

    對家裡的老人畢恭畢敬,對另一半體貼有加,即使夫妻之間有矛盾,也儘量透過溝通的方式化解,這樣能夠讓孩子學會「要把最有愛的一面給自己最在乎的人」。

    吳尊對妻子林麗瑩就是充滿愛與尊重,時刻照顧妻子的感受,從不向妻子發脾氣。

    在《爸爸去哪兒》中,有一次林麗瑩要幫吳尊切菜,她走到桌子另一端站了一下,吳尊立刻意識到那裡沒有椅子,就馬上搬了一把椅子給老婆放在身後。

    這種細緻入微的體貼融入到生活裡的每個小細節中,讓Neinei和Max在家裡也特別乖巧友愛,每次出去玩都會軟萌地跟媽咪說拜拜。

    同時,因為在家庭裡養成了Sunny的性格,他們在節目組跟其他小朋友也相處地很愉快,不會發生膽怯、不自信的情況。

    二、在家要立規矩

    當孩子在家裡第一次表現出「蠻橫」的態度時,就應該明確地告訴他,這樣做的不對的,是不被允許的,並且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發洩情緒方式。

    我一個朋友就是「恩威並施」的典範。有一次她的女兒因為拼不好樂高玩具,就對姥姥大發雷霆,把氣都撒在姥姥身上。

    媽媽一瞪眼,嚴肅地對她說:「誰允許你跟姥姥這麼說話?馬上跟姥姥道歉!」

    孩子老老實實道歉後,她又抱起孩子,放緩了語氣說:「你插不好玩具是不是很生氣?但是生氣了也不能對別人發脾氣呀。媽媽對你發脾氣時你不是很傷心嗎,你對姥姥發脾氣,姥姥也會傷心的。」

    孩子認真地點點小腦袋,聽進去了,以後逐漸改掉了對長輩發脾氣的毛病。

    三、堅持原則,懂得拒絕

    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懂得拒絕,不能隨便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否則孩子會越來越放肆,家長說話的分量也會越來越輕。

    之前在《中餐廳》節目中,有一個媽媽的孩子特別不聽話,在餐廳裡大叫大嚷,還發脾氣說餐廳的飯不好吃,他要換個地方玩。

    這位媽媽無奈地跟趙薇訴苦:「我的孩子說,以後再也不出來和我玩了。」

    趙薇問:「為什麼,他看不上你哪裡?」

    男孩媽媽接著說:「他哪裡都看不上我,我在家裡的地位被排到最後,他奶奶太寵孩子了,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裡的位置是第一的!」

    趙薇給出一條建議:「你不能讓兒子有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兒。

    深以為然,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的要求妥協、給孩子特殊待遇,孩子便認為這是他應得的,恨不得地球都得圍繞著他一個人轉,對家長也會越來越無禮。

    四、培養孩子的社交商

    表哥家的女兒有一段時間也是「窩裡橫,外面慫」,明明在家能說會道,可一到小區樓下,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都得大人出面幫她出面詢問。

    後來表哥夫婦每天帶她下樓散步,看到陌生的小朋友時,他就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主動參與他們的遊戲。

    一方面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帶引領女兒。

    一方面鼓勵她多與同齡人接觸,讓她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慢慢地她就會有與人交往的自信。

    與此同時,表哥也有意識地帶她看相關繪本,教她一些人際交往常識:比如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家要彼此尊重,玩具可以彼此交流,不喜歡的事也可以直接說出來等等。

    一段時間後,小侄女遇到熟悉的小朋友就會主動打招呼,高興地一起玩;

    看到陌生的孩子也會主動上去,先來個自我簡介……隨著她社交能力的提升,「出門慫」的現象也無影無蹤了。

    孩子「窩裡橫」不是天生的,和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分不開關係。掌握好方法正確引導,再難管的孩子也能變得很可愛!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

  • 5 # 東城的郭先生

    我也不幸碰到“窩裡橫,外面慫”的,這個人在家裡打爹罵娘十分驕橫,在外面 ,在學校裡卻非常老實靦腆,人送外號叫做“綿羊”。我覺得這種人不能說是“兩面派”,是“雙重人格”或“雙重性格”,他們的作為往往是不能自制的,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而“兩面派”則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外在表現,為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手段,兩面派“不容易”呀!說正題,如果有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要小心了,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患了輕微的精神病,或精神障礙的一種,要立即想辦法糾正,不然將貽害他終生,還會“傷到”你自己。

  • 6 # 季末無憂549

    這個稱王稱霸和慫怎麼理解?說說我兒子吧,他六週歲了,三歲小孩都能把他欺負哭,慫不慫?但是他特別愛說話,嘴也甜,出門在外,從來不怕生,喜歡和陌生人聊天,出門旅遊,看到陌生人就愛和人家聊天說話,性格特別活潑。

  • 7 # 麻溜兒特務

    這都是孩子在後天成長的環境中逐漸習得的。

    當他們遇到控制、打壓、管束的時候,

    內心是脆弱無力,無法反抗的,

    這時他們就會用“服從”“順從”這樣的方式去應對,

    久而久之,

    他們內心也有了“控制”別人的行為模式和力量。

    當他們在一定環境下,

    不得不處於“順從型兒童”的狀態,

    就會在心中積壓大量的情緒和壓力,

    這種壓力必須透過一個安全的渠道釋放出來。

    他們選擇的渠道往往就是自己的家人,

    而且,同樣是家人,

    孩子通常會選擇那些好欺負的,

    脾氣比較好的親人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以保證自己不會受到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被靜電打到,是啥原因?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