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在三國時期,蜀國兩顆耀眼的明星諸葛亮和姜維一直致力於北伐中原、興復漢室,是蜀漢的大忠臣和擎天之柱。諸葛亮號稱“臥龍",“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對諸葛亮各方面能力的肯定。姜維被諸葛亮稱之為“麒麟兒”,更是看重於姜維的才能和謀略,並有意將一生所學傳於他。那麼後世兩人的評價差距那麼大?下面依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分享下我的觀點其一、兩人北伐時的軍事才能。

    全三國當中,無人可與諸葛亮才能相比。從提出隆中對,到具體實施併成功輔佐一事無成的劉備成其帝王之業,可謂是居功至偉。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秉承劉備遺願,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斬王雙、射殺張郃、多次大敗司馬懿,嚇得司馬懿堅守不出。雖有勝有敗,但有力的打擊了曹魏,使曹魏不敢伐蜀,只能防守。諸葛亮是全面型的全能人才、治軍、治政、治國都是一把好手。姜維更偏於軍事謀略,姜維的能力體現在排兵佈陣和行軍打仗,作為諸葛亮的弟子,姜維未深得武侯的兵法。

    其二、兩人統籌全域性的能力。

    諸葛亮五次北伐,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上得到劉禪和文武大臣的支援,下得到將士的擁護愛戴。魏延和楊儀不和,諸葛亮為了北伐大計,屢次規勸兩人、以大局為重。

    姜維的九次北伐,多次遭遇阻攔、也受到誤解,但姜維為表忠心,每一次透過北伐來建立戰功來表達自己繼承武侯北伐中原的遺志,姜維在後期受到宦官迫害,不得已跑到沓中屯田避禍。姜維的統籌能力很差,對外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

    其三、兩人的北伐的成就不一樣。

    諸葛亮透過北伐,有效的轉移蜀國的內部矛盾,以攻代守的策略消耗了曹魏的實力,穩固了蜀漢的政權。姜維的北伐基礎不牢,九次北伐一定程度上拖垮了蜀漢的國力。姜維的忠心程度可與諸葛亮比肩,可作為一個隴西的降將,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的忠心和北伐的難度。

    其四、兩人北伐的策略。

    諸葛亮主張以攻代守,主張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而姜維提出了"斂兵聚谷"的新策略,放敵深入,以易守難攻的險關來消滅魏國的有生力量,這也是被後人所詬病的,說姜維這樣的策略直接導致了漢中的失守,以至於魏軍能長驅直入攻入成都。其實,斂軍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於是自棄險要,自拆樊籬。

    結語:兩人都力主北伐都是蜀漢的忠臣,諸葛亮的事蹟和為人以及能力,在當時已被所有人敬仰和欽佩,經過千年的傳頌,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牢牢的佔有一席之地,號稱千古名相,後世流傳。姜維作為蜀漢最後的擎天之柱,姜維死,蜀漢亡,但姜維的忠心日月可鑑,在蜀漢劉禪主動投降後,姜維還一心想著復國,奈何天意不隨人願,死前說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姜維也確實被史書和後世低估了。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姜維的評價已經不低了,只是諸葛亮的歷史地位太高了,整個中國歷史能與諸葛亮相比的千古一相都不多,何況姜維乎?

    姜維在北伐戰略的執著上,與諸葛亮相差無幾,諸葛亮五次北伐,姜維前後十一次北伐,論執著精神,姜維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但諸葛亮的北伐與姜維的北伐又有所不同,諸葛亮的北伐是他本人主導並全力支援,當時的諸葛亮,作為蜀漢一手遮天的權臣,蜀漢整個資源都被諸葛亮調動用於北伐。

    而姜維北伐,支援他的人少的可憐,在蔣琬和費禕時代,姜維的北伐均受制於兩人,尤其是費禕,姜維每次北伐的兵力都被費禕控制,士兵人數不得超過一萬人,而姜維真正主導蜀漢的軍事,是在姜維於256年被劉禪封為大將軍開始。

    即便是成為大將軍,姜維北伐的支持者也是很少的,朝中除了皇帝劉禪和尚書令陳衹之外,再無人支援,哪怕是諸葛亮唯一的親兒子諸葛瞻都不支援姜維北伐,打仗可不僅僅是拼軍事,還有一系列的後勤動員及物資補給,缺少支援的姜維不僅在朝中沒有話語權,而且也處處受到肘制。

    諸葛亮時代的北伐確實是有機會成功的,並給曹魏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和損失,諸葛亮北伐戰績未有一敗,三平兩勝:

    第一次北伐是馬謖失敗導致敗退,但諸葛亮搶劫了隴右兩千戶人口,算平;第二次沒攻下陳倉,但斬了魏將王雙,算平;第三次奪取武都、陰平二郡,大勝;第四次滷城之戰大敗司馬懿,射殺張郃,大勝;第五次對峙,病死五丈原,平局。

    而姜維十一次北伐的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局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姜維的那次大敗造成的影響很大,也就是發生於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此戰蜀軍傷亡數千,數十名將官被殺,數千名士兵被斬首,損失很大,由此導致蜀漢朝廷一片反對之聲,姜維不得不自貶為衛將軍,但也難以平息眾怒。

    按道理來說,姜維的北伐戰績不算太難看,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蜀漢朝廷之所以反對姜維北伐的人很多,其主要原因是諸葛亮時代的蜀漢與姜維時代的蜀漢完全不同了,這也是導致姜維北伐評價是貶多褒少,評價很低。

    諸葛亮時代,蜀漢尚處於穩定期,由於諸葛亮善於治國,精於內政,蜀漢在諸葛亮主導期間,算是國力最穩定的時期,而且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北伐也什麼大損失,唯有第一次北伐因為馬謖的失誤而損失一些士兵。

    姜維時代,蜀漢已經走下坡路了,在蔣琬和費禕相繼去世後,蜀漢的政壇開始烏煙障氣了,包括劉禪也開始任用小人了,政治上的衰敗導致整個國家的衰弱,姜維再北伐就真有點窮兵黷武的味道了。

    如果姜維北伐沒啥損失,可能還好點,但是姜維北伐一是沒有建立功勳,二是有比較大的損失,才導致各方的一致反對,除了皇帝劉禪和尚書令陳衹之外,朝廷之上再沒人支援姜維,掌管尚書檯的諸葛瞻和董厥明確反對北伐,黃皓反對北伐,就連軍隊中的廖化、張翼也反對北伐。

    姜維得不到支援,也是其北伐評價不高的原因所在,雖然姜維位至大將軍,但是並不掌握朝政,長年在外帶兵,就導致朝中對姜維的一致反對。況且姜維的影響力遠遠不及諸葛亮,他的北伐自然不能與諸葛亮的北伐相比。

  • 3 # 青史回聲

    諸葛亮與姜維都堅持北伐且忠於蜀漢,為何後者得到的評價卻低得多?

    那是因為諸葛亮的光芒太耀眼了,以至於大家都忽視了姜維的北伐。一直以來,大家對姜維的評價呈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繼承者,繼承了其衣缽、學識以及忠貞,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是其悲情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千百年來令人不僅感嘆。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姜維不顧蜀漢自身國力,非要一意孤行北伐,連年征戰,導致蜀漢國力大損,最終以致滅國。

    雖然說姜維也有著跟諸葛亮一樣的北伐心願,但兩者相比較,姜維的北伐成果卻泛善可陳。

    打仗追求的是什麼?當然是勝利。反之最害怕的就是失敗。你看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十分小心警慎,每走一步棋都想了很久,因為他知道他所掌握的資源遠比魏國的司馬懿少,所以他必須格外珍惜自己手中的籌碼,否則一著不慎就滿盤皆輸。

    第一次北伐之時,因為馬謖街亭失守;第四次北伐因為李嚴運糧不濟;第六次北伐因為自己意外病逝。而這幾次,諸葛亮都作出了明智的選擇,就是及時撤兵,生怕遭受損失。

    之所以諸葛亮害怕失敗,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蜀國的實力實在不濟。他每次出征,都是蜀國所能動員的最大兵力。一旦遭受重創,則不僅會拖垮北伐大計,就連蜀國是否還能存在都是個未知數。所以諸葛亮寧願放棄戰機也不能置全軍於險地。

    而姜維呢?諸葛亮面臨的約束條件,姜維時代仍然存在。費禕曾經阻止過姜維,“若不如志,悔之無及”。可是姜維一意孤行,並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裡,先後八次北伐,都因為各種慘遭失敗。

    在姜維的數次北伐中,經常出現由於糧盡而退兵的局面。也就是說,姜維北伐準備不足,難以擴大戰果。這種沒有準備充分的戰爭,最後只能變成一種騷擾。到最後由於騷擾次數過於頻繁,以至於連“擾”的效果都沒有。

    蜀軍每次都是帶兵出征,糧盡而返;而魏軍則坐守城池之利,以逸待勞。這種作戰方法,最終演變成蜀國對自身國力的消耗。因此,從表面上看,姜維和諸葛亮都是進行北伐,甚至姜維更為積極,但仔細發現,卻有不同。

  • 4 # 一品鏟史官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這麼說吧,諸葛亮知道他為什麼而北伐,二姜維卻只是為了北伐而北伐。

    或許作為將帥,姜維能與諸葛亮比肩;但作為政治家,姜維比諸葛亮差遠了。

    一、諸葛亮的北伐

    後人評價諸葛亮北伐最著名的一句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然而,事實上,並不盡然。

    首先,諸葛亮的北伐,有著明確的政治綱領:收復中原。

    由於此時掌握蜀漢政權的,大多是從東漢末年的建安時代隨劉備拼殺的老臣,或者隨劉備血戰過曹操的蜀中舊將。總之,他們的心志在中原,不在小小的蜀地。

    因此,當諸葛亮振聾發聵的提出“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時候,他們心中的豪情被點燃了,從而自願自發的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去。

    其次,諸葛亮的北伐是有著清晰的戰戰略目標和戰略規劃的。

    光有口號是不夠的,一旦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特別是蜀漢本土士族,就不會支援諸葛亮的北伐事業。

    因此,諸葛亮提出了高瞻遠矚的戰略目標和切實的戰略規劃。

    戰略目標:整個中原。

    戰略規劃:1、先取隴右,切斷涼州與曹魏本土的聯絡,也為蜀漢爭取到戰略物資馬匹;

    2、憑藉隴右的地利和組建的騎兵,佔據關中地區;

    3、以關中+蜀地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物資,逐步平定天下。

    這是當年漢高祖走過的路線,有著成功的先例。因此諸葛亮的戰略目標和規劃,很有說服力,贏得了很多新附計程車族百姓的認可和參與。

    而且,從留下的書文和一些證據表明,諸葛亮向蜀漢政權決策層、乃至於中下層官吏、將軍們反覆宣傳他的這些主張,並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反饋。

    這種情況下,他又制定嚴厲的蜀科,規範蜀中百姓的行為,創造安定的後方。

    從天時地利人和的角度來說,諸葛亮已經佔了兩個。

    在此之下,雖然還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特別是蜀漢本土百姓,但比起正面的聲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諸葛亮的北伐,並不是盲目的軍事行動,而是得到蜀漢實權階層普遍同意的國家戰略,是堅定不可動搖的蜀漢國策。

    這才是為什麼,諸葛亮的北伐,能夠得到蜀漢傾全國之力的支援。

    可惜的是,諸葛亮在軍事上只能是差強人意而已。本來蜀漢容錯率就低,曹魏又謹慎防守國中沒有大的變故,諸葛亮無隙可乘,因此諸葛亮時代,蜀漢北伐一直沒能成功。

    二、北伐的變質和蜀漢的本土化

    歷來偏安政權,都很容易被本土化而喪失進取心。這也是儘管機會不好,諸葛亮還要不斷北伐的原因之一。

    然而,諸葛亮死後,北伐的國策逐漸變質,而蜀漢的本土化,也不可避免的到來了。

    公元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執軍政大權。

    諸葛亮的威望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蔣琬並不敢直接不執行諸葛亮的北伐國策。

    只不過,他執行的很消極。

    他先是說,從漢中到關中路不好走、運輸艱難,我們嘗試下從漢沔水路進攻上庸地區吧,修了幾年船,沒有什麼軍事動作,蔣琬卻病了。

    這時朝中反對者的聲音逐漸冒出來了,說水路容易回不來。並派來費禕和姜維勸阻。

    蔣琬趁勢更加消極的退回到涪城,而把姜維推到了西北前線。

    不久,蔣琬去世,費禕接掌大權,姜維單獨在西北撲騰。

    費禕當政後,對諸葛亮的北伐國策提出了明確的反對: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三國志 姜維傳》引漢晉春秋

    正是在費禕時代,諸葛亮的北伐國策得到了根本改變,成了保境安民,以待能者。姜維堅持北伐,費禕就從軍隊、物資上去制約他。

    然而,軍事上,費禕是短視的。他當政的這幾年,曹魏先是高平陵政變、再是淮南之叛亂,曹魏政權交替,司馬懿手忙腳亂。

    如果說,魏蜀對峙的幾十年裡,蜀漢想要打敗魏國的話,費禕執政這幾年正是最好的機會。

    然而,蔣琬的消極執行和費禕的政策轉變,不僅沒有抓住機會,反而磨滅了蜀漢政權對中原的進取心、加速了蜀漢政權的本土化。

    253年,費禕死了,但姜維接手的,卻已經是一個不一樣的蜀漢。

    三、孤獨的姜維北伐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

    將六隻猴子進行電擊,讓他們記住這種感覺。

    然後,把六隻猴子關在一起,並在他們頭上懸掛一支香蕉。只要有一隻猴子嘗試去觸碰香蕉,所有的猴子都會被電擊。

    經過了多次被電擊,六隻猴子終於都明白了,那支香蕉不能碰,一碰就要被電擊。

    這時,科學家替換進一隻沒有被電擊過的猴子。它一看有香蕉,心想,他們怎麼那麼傻呢?

    然而,只要它嘗試去觸碰香蕉,他就會被其他五隻猴子群毆。反覆了很多次,它終於明白了,那支香蕉不能碰。

    但是,因為沒被電擊過,它只知道香蕉不能碰,卻並不知道為什麼。

    然後,又換進去第二隻猴子,這時,換進去的第一隻也會加入打新猴子的行列。很快,第二隻猴子也明白了,但同樣它也不明白為什麼。

    如此迴圈,當原來的六隻猴子全部被替換出來之後,屋子裡的六隻猴子都沒被電擊過。

    儘管如此,仍舊沒有猴子敢去碰那支香蕉,因為其他五個猴子都會打他。

    但是,這群沒被電擊過的猴子,內心並真正不明白,它們為什麼不能去碰那支香蕉呢。

    而沒有經歷建安歲月的蜀漢功二代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北伐呢?

    這就是253年費禕死後,姜維接手的蜀漢政權的現狀。

    此時距離諸葛亮去世已過了20年,劉備諸葛亮時代的功臣元老們已經全部故去,掌握蜀漢政權的已全部是功二代,或者是早年就遷居蜀地的蜀二代。他們在蜀地長大,又經過蔣琬費禕時代20年的本土化,他們已經不懂老一代人的中原情結。

    這是姜維時代的蜀漢,和諸葛亮時代的最大不同。

    好歹,費禕死了,接替執政的陳祗等人威望完全不能跟姜維比肩,姜維說怎麼做,他們基本不敢在明面上反對。所以姜維得以有九伐中原的壯舉。

    然而,有了強權的姜維,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政治綱領,也沒有提出新的符合時代的政治綱領。他沒有告訴蜀漢人民和官吏們:他為什麼要不斷的北伐。

    或許姜維自己也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一直北伐,所以,他無法繼承或更新諸葛亮的政治綱領。也或許,他知道,只是不能合理的表達出來。

    總之,姜維的北伐,很孤獨。

    蜀漢中層官僚和底層百姓,怨他掏空了蜀漢的家底;蜀漢朝廷的掌權者,怨他窮兵黷武;他手下的少壯派軍官中,也有相當的人對北伐持反對的態度。

    這才是為什麼,姜維屢屢被黃皓等人進讒,躲在沓中連成都也不敢回。

    針對蜀漢末年的內部形勢,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曾遺憾的說,吾內不能抑黃皓,外不能制姜維。

    或許這能更大程度上代表功二代們的真實想法,黃皓固然是奸臣,但姜維的做法同樣得不到他們的認可。儘管姜維的確是忠於蜀漢政權的。

    這是姜維和諸葛亮的第一個差距:儘管姜維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但他並沒有得到諸葛亮時的舉國一心。相反,蜀漢朝中,幾乎沒有任何人真正理解和支援他的北伐。

    三個建築工人在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什麼。

    A說,我在砌牆;B說,我在修房子;C卻說,我在建一幢漂亮的大別墅。

    諸葛亮是那個C,而姜維只是A。

    從姜維與鄧艾等人的對戰、滅蜀之戰中姜維成功防守的表現來看,姜維堪稱名將,軍事素養十分了得。

    然而,姜維的戰役打的很出色,並不代表他有著清晰的戰略規劃。

    他屢屢與曹魏糾結於隴南的山谷之中,比之隴右已經遜色。同時,他也沒有重申原來的,或創出新的更高明的戰略規劃。

    這就導致了,姜維帶領下的蜀漢將士,已經不知道為什麼打仗了,現在還不知道要去打哪裡。

    諸葛亮北伐,背後是一個嗷嗷叫的蜀漢;姜維北伐,背後是一個迷茫的蜀漢。

    這是姜維和諸葛亮的第二個差距。

    儘管姜維在軍事上比諸葛亮出色,但這兩個差距決定了,姜維的北伐成果比之諸葛亮,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子彧說

    因為策略得當、百姓信服,諸葛亮的背後是一個團結一心、澎湃激昂的蜀漢;而相反,姜維的背後,卻是一個軍政離心、百姓怨苦、疲憊不堪的蜀漢。

    諸葛亮是為了克復中原而北伐,而姜維純粹是為了北伐而北伐。

    所以,姜維同樣赤忠於蜀漢,同樣執著於北伐,但評價卻遠遠不如諸葛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手機拍照的朋友,曬一曬你的街拍照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