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初無文字,受契丹政權節制初期亦鮮通契丹語文。大致從完顏阿骨打祖輩頗剌淑(金肅宗)起始習契丹語;1119年(金天輔三年)詔令頒行由完顏希尹和葉魯仿依契丹大字和漢字為基礎創立的女真文字,後世謂女真大字。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顏亶參照契丹字創制頒佈另一種女真文字,後世稱女真小字。金代女真文字在金朝滅亡後曾一直沿用到明朝初年,明廷會同館所編《女真譯語》為這種文字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但金代女真文與遼代契丹文一樣,是借用漢語文習慣創制的孤立表意字,而女真語屬多音節黏著語,語音加綴,動詞變格的頻率相當高,孤立的表意字並不能很好與語言相適應。金代女真文缺少格助詞,也不能表示動詞詞尾變化,長期以來只能用於書寫官方公文,根本不能表達口語,加之教學難度大,到16世紀初就逐漸失傳了。 滿語來源於古代女真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是典型的黏著語。滿文是1599年清太祖命滿族語言學者額爾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創制的新型文字,被稱為“老滿文”“無圈點滿文”或“額氏滿文”。後來1632年清太宗皇太極又命另一位學者達海加以改進。在字母右側上加“圈”加“點”,以更加方便讀寫。被稱之為“有圈點的滿文”、“新滿文”或“達氏滿文”。新疆的錫伯族人使用的錫伯文是民國36年(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改變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滿族人初無文字,受契丹政權節制初期亦鮮通契丹語文。大致從完顏阿骨打祖輩頗剌淑(金肅宗)起始習契丹語;1119年(金天輔三年)詔令頒行由完顏希尹和葉魯仿依契丹大字和漢字為基礎創立的女真文字,後世謂女真大字。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顏亶參照契丹字創制頒佈另一種女真文字,後世稱女真小字。金代女真文字在金朝滅亡後曾一直沿用到明朝初年,明廷會同館所編《女真譯語》為這種文字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但金代女真文與遼代契丹文一樣,是借用漢語文習慣創制的孤立表意字,而女真語屬多音節黏著語,語音加綴,動詞變格的頻率相當高,孤立的表意字並不能很好與語言相適應。金代女真文缺少格助詞,也不能表示動詞詞尾變化,長期以來只能用於書寫官方公文,根本不能表達口語,加之教學難度大,到16世紀初就逐漸失傳了。 滿語來源於古代女真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是典型的黏著語。滿文是1599年清太祖命滿族語言學者額爾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創制的新型文字,被稱為“老滿文”“無圈點滿文”或“額氏滿文”。後來1632年清太宗皇太極又命另一位學者達海加以改進。在字母右側上加“圈”加“點”,以更加方便讀寫。被稱之為“有圈點的滿文”、“新滿文”或“達氏滿文”。新疆的錫伯族人使用的錫伯文是民國36年(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改變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