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綜合內科張醫生
-
2 # 內分泌糖尿病醫生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高血壓的常見原因:
1、形體肥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肥胖而出現胰島素抵抗,進而發展為糖尿病;或者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使用某些胰島素或其它相關治療藥物,而引起肥胖。
而肥胖本身就容易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啟用,從而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水鈉瀦留等改變,進而升高血壓。
2、飲食不當、運動不足:有些患者得了糖尿病後,主食攝入量控制了,甜食也少吃了,但吃東西仍偏鹹,導致水鈉瀦留,血容量相應增多,血管被迫性舒張,心臟的負荷也增大,日久血壓就慢慢高了。
還有糖尿病患者,日常運動還是不足,導致交感神經張力增高,血管壁的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不高,也容易升高血壓。
3、心態問題:有些糖尿病患者,得病後焦慮、煩躁,經常睡不好,長期這種狀態,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容易升高血壓的激素分泌增多,而出現高血壓的情況。
4、本身糖尿病病情變化所致: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合併有大血管或微血管病變,及脂質代謝紊亂,從而使血管的阻力增高,順應性下降,容易升高血壓;再者,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合並有胰島素抵抗現象、高胰島素血癥等情況,體內過多的胰島素同樣會促進水鈉瀦留、刺激兒茶酚胺等物質的釋放,進而升高血壓。
-
3 # 問上醫
糖尿病不僅容易合併高血壓,還容易合併高血脂。這三哥們兒都屬於代謝性疾病,真真是狐朋狗友,形影不離。
為啥三高總是同時出現?飲食不健康、不愛運動導致如今有“三高”問題的人是越來越多。
高家三兄弟向來喜歡結伴搞基,且總是出現在胖子身上。
這3種疾病都屬於代謝綜合徵,都與體內出現胰島素抵抗有密切關聯。那胰島素抵抗究竟是什麼鬼?想要理解它,不妨先來看看體內的能量消耗過程。
我們可以把身體比作是國家,國家想要運轉,就需要不斷消耗能源。
這些能源都需要進口(吃飯),港口基本上每天都會抵達3艘能源貨輪。
能源到達後會透過交通網路送達各個部門,最主要的能源,碳水化合物,會被加工分解成葡萄糖,然後進入交通網等待處理。
體內的交通網就是血液迴圈系統(淋巴系統有一部分作用)
葡萄糖在血管裡屬於危險品(高血糖有害)。國家專門成立由胰島β細胞為領導、胰島素為協警的特勤支隊,來處理滯留在血管裡的葡萄糖。通常葡萄糖越多,這B領導會派更多馬仔去幹活。
胰島素接到命令後,會優先將葡萄糖送往能量區和肝臟儲糖庫(肝糖原),滿了之後則會送到脂肪細胞。此外,胰島素還會要求煉油廠(肝臟)將一部分葡萄糖加工成特種油料供給大腦、細胞膜等使用。
這些特種油料中有一類主要運載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島素越多,它產出的量就越大。
過多的LDL會沉積在血管,於是肝臟會派出高密度脂蛋白HDL當監工,將血液中沒用完的膽固醇帶回肝臟處理。只不過,當有大量葡萄糖需要處理時,肝臟忙不上派監工(胰島素越高,HDL越少)。
貨輪卸完之後,協警們就下班了。此時各儲糖庫(糖原)會優先功能。待消耗完畢,脂肪就會跑出來供能。
如果運動量不足(能量消耗不足),進口量長期超標(吃太多),會造成一系列問題:
(1)肥胖
過多葡萄糖轉換成為脂肪儲存進脂肪細胞,會導致肥胖。
(2)胰島素抵抗
當脂肪細胞過大趨於飽和時,再有葡萄糖想進入倉庫難度就大了。於是β細胞會分泌更多胰島素去幹活(高胰島素血癥),以免血糖異常。
從脂肪等細胞的角度看,它們是在抵抗胰島素安排更多葡萄糖進入其內,所以叫抵抗胰島素。不過,跟肉夾饃不叫饃夾肉一樣,華人還是習慣叫胰島素抵抗。
(3)血糖升高
胰島素抵抗到一定程度,β細胞再也無法安排更多人員(胰島素),血糖就會異常升高。
(4)低密度脂蛋白過多
血糖一直居高不下,肝臟在高胰島素水平下,會利用葡萄糖合成更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便儘可能降低血糖。與此同時,肝臟則沒有時間合成高密度脂蛋白。導致膽固醇在血管中沉積。
(5)高血脂出現
血液中過多的LDL無法及時消耗,會導致高血脂。
(6)高血壓形成
高血糖、高血脂損傷血管,導致堵塞,心臟不得不產生更大壓力才能維持交通舒暢。血壓會自然升高。就跟小時候我們用手指堵塞水管口一個樣。
這就是三高為什麼總是一起出現的過程。當然,除了上述原因外,三高還常與遺傳、年齡有關。
-
4 # 糖尿病之友
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40%-55%合併有高血壓,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於體記憶體在糖脂代謝紊亂,容易出現血糖、血脂升高,可以使血管中血液血流阻力增大,加速腎動脈和全身小動脈硬化,使血壓升高。高血糖還會使血容量增加,增加腎臟的負擔及造成對腎臟的損害,可導致糖尿病腎病,誘發腎性高血壓。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患高血壓。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隔3個月檢查一次血壓,至少每半年檢查血脂、血尿酸等,以及時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等。
在飲食方面,注意清淡、少油、少鹽,每日食鹽不超過6克,少吃油炸食品、甜食、醃製食品等。多吃新鮮蔬菜,粗雜糧佔總主食量的三分之一。
適量運動可以降低血糖、血脂,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跳舞、騎腳踏車、健身操、太極拳、快步走、慢跑等,每週至少運動5天。
按時服用降糖藥,做好血糖監測,積極控制好血糖。已經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
-
5 # 糖人健康網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一對難兄難弟,二者常常相互並存、互為影響。有資料顯示,超過36%的高血壓患者合併有糖尿病,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約有40%-55%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二者均可導致心臟、腦血管、腎臟、眼底、外周動脈等靶器官的損害,引發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等。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危害,要比單純的糖尿病或高血壓大得多,“糖尿病+高血壓”會產生“1+1>3”的協同效應,會明顯增加患者發生腎病、腦卒中、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要怎麼辦?首先就是控制好血糖血壓,血糖控制標準因人而異,對於年輕病情較輕者,建議空腹控制在6.1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7.8以內,糖化血紅蛋白低於6.5%。
對於血壓的控制,大多數單純性高血壓患者,會建議將血壓維持在140/90mmHg以內。但糖尿病患者有必要進行更嚴格的血壓管理,建議控制在130/80mmHg以內。只有少數高齡患者,血壓過低反而會引起不良事件,建議最好不要低於130/70mmHg。
在藥物治療上,建議優先選擇服用簡單、效果平穩的長效製劑,平穩降低血壓血糖才是最安全的。用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逐漸調整,防止血壓降得過快或過低。如果血糖、血壓過高,則可採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以降低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此外,生活方式管理至關重要,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鹽、控制體重、以及保持良好心態等。
-
6 # 臺灣鉻樂控乳片
在糖尿病患者長時間高血糖後往往禍不單行,出現如高血壓、高血脂同發病根源的慢性代謝障礙性疾病。
尤其是高血壓,資料調查表明,有近六成的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對於患者的身體傷害是1+1>2的,增加患上各種併發症的機率。那麼,糖尿病患者怎麼做才能夠預防高血壓,避免雪上加霜呢?
糖尿病人該如何預防高血壓?近年來的研究報告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5mmHg以內。
1. 控制食鹽攝入量
糖尿病患者每天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g。尤其是北方的糖友們要額外注意,“南甜北鹹”往往北方人患有高血壓的機率更高。要避免吃臘肉、臘腸、鹹鴨蛋、腐乳、榨菜等高鹽分食物。
鹽少可能會讓菜沒有滋味,糖友們可以選擇醋或其他不含鹽分的調味劑,攝入醋量多還能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2. 多吃蔬菜
患有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是身體中攝入過多的鈉,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鉀,鉀的作用與鈉恰恰相反,起到降血壓的作用。
推薦蔬菜:西蘭花、西紅柿、木耳、芹菜、苦瓜、洋蔥
3. 戒菸限酒
吸菸會導致血壓明顯升高、心跳加速,出現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導致多種併發症,是出名的“慢性殺手”,預防高血壓,戒菸勢在必行。
血糖控制的好,是可以喝點酒的,但飲酒應嚴格限量。每次飲酒,以50°白酒為例,不應超過50ml;8°啤酒為例,不應超過200ml。
-
7 # 醫聯媒體
內科疾病當中有一個說法叫三高,也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容易同時出現在一個患者身上,這有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高血壓病以及糖尿病都和生活因素相關,如果患者處於飲食量超標,活動量減低,並且肥胖的狀態,則屬於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的共同危險因素,所以,一旦診斷了其中一種疾病,也就具備了第二種疾病的發病土壤,如果患者同時存在另一種疾病相關的致病基因,則很有可能同時發病。
第二種情況屬於內分泌調節性的改變,簡單來說就是當出現高血壓或糖尿病之後,身體的腎上腺分泌就會改變,這種情況下容易導致出現第二種疾病。
那一旦患有其中一種疾病,如何預防呢?針對這種必然性,一旦出現糖尿病或高血壓,就需要對於第二種疾病的出現進行控制,其中內分泌紊亂方面,一般建議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來調整,這個藥物是一種降壓藥物,同時具有減低尿蛋白排洩的效果,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可以常規服用,但需要觀察血壓的變化。在藥物干預的同時,還需要積極的進行生活方式調整,需要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以及進餐習慣,免精神因素所導致的內分泌紊亂,同時減少能量的攝入,以及多運動,以避免肥胖發生。
指導專家:蘇旭東,副主任醫師,聊城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熟練掌握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垂體、腎上腺等疾病的診斷治療。
-
8 # 老護士談健康
高血壓和糖尿病均可引起心、腦、腎和眼底等靶器官損害,兩者合併存在時,可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進一步增加。
國外學者把高血壓與糖尿病共存者喻為“處於雙重危險境地”的人群,認為高血壓與糖尿病是致命的聯合。
據有品PICOOC高血壓臨床醫學海外研究中心對2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進行平均為期4.6年的隨訪研究發現,患者血壓平均升高14mmHg,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增加50%。
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
由於遺傳背景、身體狀況、基礎疾病等因素的不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因人而異,並不完全相同。
對於大多數單純性高血壓患者,一般建議將血壓維持在140/90mmHg以內。
但是,為了充分降低併發症風險,糖尿病患者有必要進行更嚴格的血壓管理,建議控制在130/80mmHg以內。
近年來,也有不少醫學研究結果主張適度放寬對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要求。但對於那些年齡較輕、尚無併發症發生的糖尿病人,目標仍應從嚴。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少數高齡患者,血壓如果過低反而容易引起更多不良事件,最好不要低於130/70mmHg。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時藥物治療注意哪些?
1、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ACEI):如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若有副作用,可換為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ARB),如替米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等。
因為,這類藥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減少尿蛋白作用,能改善心肌肥厚等,增強糖尿病藥的療效,延緩病情加重,改善生活質量。但是,對該類藥過敏者,孤立腎,移植腎,雙側腎動脈狹窄,嚴重腎功能減退者,以及妊娠,哺乳婦女禁用。2、若上述一種藥療效不佳,可以加服鈣通道阻滯劑(CCB)類,如硝苯地平控制或緩釋製劑,氨氯地平類等,這類降壓效果好,沒有絕對禁忌症。3、儘量不要選用影響血糖的藥,如,β受體阻滯劑和噻嗪類利尿劑,雙氫克尿噻可以引起糖耐量異常,甚至加重血糖和尿糖。4、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人,肼苯達嗪也儘量不要用,可引起心悸等不良反應,加重心絞痛的惡化;利血平會加重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
高血壓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怎樣的危害?
約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壓共存,會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眾所周知高血壓的直接病因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造成區域性組織供血不足,這會引起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如心臟、腦血管)和微血管(如眼底、腎臟)併發症的發生。
而高血糖又會促使血液和組織中的某些成分糖化,反過來加快和加重動脈硬化。
一旦得了高血壓和糖尿病,其發生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的機率,將遠遠高於只得其中一種疾病的患者。
高血壓是糖尿病併發症的加速劑,這樣說一點不為過。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必須降糖降壓兩手抓。
如何預防糖尿病合併高血壓?
1、控制體重
高血壓與糖尿病有“一脈相傳”之處,由於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病理基礎——“胰島素抵抗”狀態,包括高血壓、糖耐量異常、脂代謝異常(高甘油三酯血癥)、向心性肥胖等。
這種人的周圍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體重減輕1kg,血壓平均下降2mmHg。減肥有助於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若體重指數>27 者,應注意減肥,有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0~24。
2、最佳化飲食結構
降低總熱量限制鈉鹽(3~5g/日)和脂肪的攝入,高纖維素飲食可以促進血壓及血糖的下降。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建議常吃綠葉菜、蘿蔔、洋蔥、西紅柿、白菜、山藥、南瓜、竹筍、芹菜、蘑菇、木耳、香菇。
常食富含優質蛋白的魚類(如青魚、扁魚、黑魚等河魚)、雞蛋白及脫(低)脂牛奶等。
油脂應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葵花油、橄欖油、山茶油、玉米油、麻油等為主。
補充鉀鹽可使升高的血壓顯著下降,同時觀察到體重亦有下降。因此,飲食中應多食含鉀的蔬菜和果仁。
3、適當運動
堅持規律的有氧體力活動和鍛鍊。不僅可以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也能降低血液黏度,從而使血壓降低,改善糖和脂肪代謝。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如游泳、騎腳踏車、登山、跑步、健身操、划船等。最方便易行的是快步行走。
4、精神愉快
緩解心理壓力,保持樂觀心態。對一個糖尿病病人來說,當出現憤怒、敵對的應激方式時,胰島素的作用會減弱,血糖會不易控制。
因此,無論是高血壓病還是糖尿病人,都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精神愉悅,並經常運用音樂放鬆療法。
5、戒菸限酒
吸菸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升高血糖;吸菸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比不吸菸者高1.5~2.5倍。
吸菸又加重高血壓及糖尿病病人大小血管的損傷,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戒菸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危險。
過量飲酒可以使血糖、血脂、血壓升高,可以引起或誘發低血糖,掩蓋低血糖反應,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率,故每日酒量控制在20~30g。
回覆列表
高血壓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伴發病之一,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率比普通人要高出近2倍,糖尿病和高血壓互為危險因素,且能互相促進,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
其實糖尿病和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在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經常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中也較多的高血壓,這兩種疾病無論是發病原因還是相互作用的危害性都存在著共通性,所以二者常會伴發!
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水平的紊亂,會牽連到內分泌系統對其他激素分泌,甚至會影響人體對這些激素的敏感性,比如血管緊張素,糖尿病患者對它的敏感性增加,當這種激素作用於血管平滑肌時,會使全身微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
另外,血管緊張素還會作用於腎上腺皮質,使其分泌醛固酮,當醛固酮作用於腎小管時,會促進腎小管對水、鈉的重吸收,導致體內血容量增加,血壓亦隨之增高!
還有,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胰島素水平的異常促進動脈壁脂質的合成與攝取,阻止機體對膽固醇的清除,亦促進動脈血管壁平滑肌細胞的增殖,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長時間的作用下,全身小動脈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增高。
總之,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還是高脂血症、冠心病,都有著共通的發病因素,所以無論身患那種疾病都不能放鬆警惕,應當時常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免併發其他疾病!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異議,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