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雁門關血案發生後,遼國好像並沒有侵宋啊。
14
回覆列表
  • 1 # 夢露居士

    在第2期,居士我說過,因為蕭遠山屢次阻止遼帝侵宋,導致慕容博懷恨在心。他得知蕭遠山將要送妻子回孃家,便設下一條毒計,向少林寺假傳訊息,製造了雁門關慘案。

    慕容博此計可謂一箭雙鵰,一方面殺死政敵蕭遠山,一方面則想挑起遼宋之間的戰爭。

    但是慕容博的計劃卻破產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多虧了一個關鍵人物。

    一、雁門血案

    玄慈與慕容博是多年好友,他受到慕容博的情報,說是遼國皇帝將派遣若干武功高手到少林寺盜取七十二絕技。玄慈心想,少林寺絕技若流入遼國,再交給遼國士兵,必將後患無窮。玄慈信任老友,便請來多名武林人士去關外必經之地埋伏下來,要襲擊盜經高手。

    誰知這些人等到的是無辜的蕭遠山一行人,而不是什麼盜經人。雁門關外血戰一事大家都知道,蕭遠山見妻兒被殺,變為厲鬼,連誅一十七名中原江湖人士,真是恐怖如斯。最後蕭遠山心情漸平,徒手在石壁上刻下遺言,跳下了懸崖。

    大家找人翻譯了蕭遠山遺言,知道自己殺死了無辜之人,還害得諸多朋友枉死,追悔莫及。玄慈回到少林寺,準備嚮慕容博質問,卻聽說慕容博已經病逝了。

    玄慈為保留慕容博的面子,將此事一力擔下,他在師父靈門大師前懺悔此事。靈門少年時便闖蕩江湖,老於事故,他還曾和慕容博的父親慕容光交往過,知道慕容一家的圖謀。因此靈門一聽便知此事詭異,其中必有很大的陰謀。

    二、靈門身世

    靈門大師雖未在《天龍八部》中出場,卻是個關鍵人物,因為他,才有了段譽與虛竹的故事。

    靈門大師雖是少林寺老僧,卻是女扮男裝,並非男子,她就是李秋水的小妹。

    靈門少年時單純善良,當年李秋水為爭奪無崖子,害得天山童姥永遠保持八九歲身形,靈門可憐天山童姥的遭遇,常常安慰她,兩個人關係非常好。

    所以當年虛竹救下天山童姥後,童姥說自己與靈門平輩論交,自非虛言。靈門自小就信佛,因此童姥也通曉佛門典籍,在與虛竹論辯時屢屢引用佛教典故,正是與靈門有關。

    無崖子與李秋水在無量山洞隱居,還生下一個女兒。後來無崖子愛上了靈門,離開了大理,洞中空留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才有了段譽的故事。李秋水為報復無崖子,和他徒弟丁春秋私通,並將無崖子打下懸崖,才有了虛竹破解珍瓏棋局救下天山童姥的故事。

    靈門闖蕩江湖,結識了慕容博的父親慕容光,還為他盜取秘笈。後來靈門發現慕容光另有所愛,只是利用自己,於是練《萬川神功》嚮慕容光復仇。

    可惜她練的乃是《萬川神功》的乾篇,本只適合男子修習。靈門練後外表與男子無異,而且心中戾氣大增。靈門神功大成後,殺死了慕容光,卻發現自己已入魔道。於是她入少林寺剃度,在佛前懺悔。

    後來天山童姥赴西夏皇宮想殺李秋水,靈門得知此事,來到西夏,攔下了童姥,救下了姐姐。童姥與李秋水約定,在靈門生前絕不再動手。

    三、圍魏救趙

    靈門大師知道慕容博乃是慕容光的遺腹子,一家時時想著光復大燕,慕容博假傳訊息,必有圖謀。

    蕭遠山一家在雁門關外慘遭屠殺,遼國皇帝自是大怒,視為宋人挑釁,於是召集兵馬,準備南下。而此時遼國朝堂之上,再無可以勸諫他的人了。靈門知道,這正是慕容博假傳訊息的目的。

    靈門大師大慈大悲,心懷天下黎民百姓。他知道遼宋交戰,不論遼人宋人,都將陷入苦難之中。

    因此靈門大師一面統治宋國邊境將領,說遼國要興兵侵略,一面奔赴西夏,請求自己的姐姐李秋水相助。

    李秋水嫁給了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生下了當今西夏天子李諒祚,因此李秋水在西夏可謂一言九鼎。

    靈門大師是李秋水妹妹,於她又有救命之恩,李秋水自然是滿口答應。李秋水向兒子建議,在西夏與遼國交界處佈下兵馬,並遣探子在遼國散佈西夏將要進攻的訊息。

    遼國皇帝接到情報,感覺頗為棘手,如果自己真的興兵侵宋,到時候西夏攻來,可謂漁翁得利,所以他只能放下侵宋之計,防備西夏。

    這下遼帝緊張起來,他擔心自己與宋軍交戰之時,卻被西夏漁翁得利,撿了漏子。於是遼帝便暫時放下了攻宋的計劃。

    慕容博苦心謀劃,卻被靈門大師一招化解。

  • 2 # 忠肝義膽嶽老三

    慕容博作為鮮卑後人,一直都是圖謀著復國,畢竟曾經的大燕也曾高光過。

    為了恢復望日榮光,他就想著將天下攪的大亂,然後混水摸魚,這樣他才有機會。其實,他的祖上慕容龍城在五代時期都未能實現恢復大燕的遠大志向,更何況武功遠不如他的慕容博。

    但是慕容博為人野心極大,他想實現先人未曾實現的願望,於是他就精心設計,以圖挑撥契丹和大宋的關係。

    首先,他得尋找目標製造紛爭。

    中原的目標就是玄慈,他在江湖有地位,有人脈,有號召力,他的參與必然有很多其他高手的加入。當然,以玄慈和汪劍通為首的武林年輕之輩著實很具有民族情懷,對契丹的防備心理也是很強。

    契丹的目標就是蕭遠山。由此可見,慕容博對蕭遠山有很多的瞭解,瞭解他的地位,瞭解他的武功,若是一個普通人,這個衝突就起不來,所以,慕容博對蕭遠山有很多的瞭解,而蕭遠山對比一無所知。

    目標尋找好了以後,慕容博就開始選擇機會,當他得知蕭遠山即將來到中原之時,他就開始謀劃了,提前把資訊透露給玄慈,中原武林如臨大敵,枕戈待旦,就想著將敵人除去,避免少林武功落入異國番邦。

    只可惜,慕容博算到了蕭遠山來中原的時間,也知道他的身份,可是沒有想到蕭遠山會如此低調身份來中原。

    以慕容博的想法,蕭遠山肯定會有上百人計程車兵來護衛,這樣才會引起大規模的衝突,從而震動兩個國家。

    但是,蕭遠山只是帶了幾個護衛,而且武功都很低微,這樣的後果就是玄慈等人埋伏好了,三下五除二就將這些人給解決了。

    而後,蕭遠山本來是留有餘地,剛開始沒有殺傷,而當他妻子被殺之後,他就紅了眼,開始徹底大開殺戒,最終眾多高手竟然在很短時間內將這群高手殺的血流成河!

    而蕭遠山最後留了玄慈和汪劍通兩個活口,跳下懸崖,把孩子扔給了二人。

    這個衝突時間很短,而且沒有涉及到士兵和軍隊,而契丹這一方基本都全部死去,除了蕭遠山和孩子。他們的屍體都被玄慈等人集中處理,基本是毀屍滅跡了。

    這種衝突就相當於小規模的鬥毆事件,並未引起大規模的轟動,所以兩國並未對此產生糾紛。

    慕容博的此項計劃是落空的,畢竟幾個江湖人士的小規模衝突,並不能引起國家的重視,這是慕容博沒有想到的。

    如果參與此事的人數再多一倍,打鬥的時間再長一些,可能會引起邊防士兵的注意,會引發更大的效應。

    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

    慕容博計劃不能說不可行,至少有50%的可行性,作為慕容博這種野心家,哪怕有1%的可行性他都會嘗試。但是,他沒有預算到規模,他想象中的規模自然遠比這規模要大。

    那麼,在此項衝突之時慕容博在忙什麼呢?

    嶽老三認為他在給大宋或者契丹的邊防士兵訴說雁門關有衝突,而大宋計程車兵可能是懈怠,完全沒有將其說的當回事,也就沒有出動部隊。他反覆的勸說,都沒有什麼效果,最終導致的就是士兵並沒有看到此件事情的發生。所以,也沒有引起更大的關注和重視。

    慕容博百密一疏,終究是未能挑撥兩國的大沖突,不然又是血流成河,生靈塗炭。

    慕容博是野心家,他從未考慮老百姓的疾苦,只想得到自己的權勢。話又說回來,即使他得到了江山,他不體恤百姓,終究是守不住江山。

  • 3 # lpong498

    慕容復父子江湖上武功雖然一流,但是朝堂上的大局觀和政治智商基本為零,別說挑起來的只是一般江湖人械鬥,就是宋遼邊軍小規模打起來都發展不成宋遼大戰。為什麼?先拋開小說,天龍八部時期已經過了澶淵之盟很長時間了,二國和平很久了,同樣北宋早沒了開國趙匡胤兄弟二個時期的戰鬥力,同時遼也一樣(澶淵之盟時間應該是二國戰鬥力巔峰),北宋說我花點小錢別讓北邊的野蠻鄰居來煩我,遼透過北宋的歲貢和互市遼也取得中原大量奢侈品,吃大戶爽的很,同時遼還崇信佛教,你覺得二邊統治階層會因為這點小事打破平衡嗎,就是真的邊軍小衝突都是二邊先吵吵然後和平解決,除非有第三方打破平衡就是後面的金(參考北韓半島都吵了50多年了打的起來嗎)。所以慕容復燕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指望什麼復國?

  • 4 # 羽菱君

    雁門計劃,實已功成

    慕容博自幼受祖父、父親之教,以復國為畢生大志,但大宋人心思定,慕容家想要在大宋的太平盛世有機會起兵,只有製造天下大亂。然而當其時宋遼交好,在“澶淵之盟”後,兵戎不興,全無可趁之機。慕容博為了製造宋遼交惡,於是攜帶資財,遠赴遼國,設法與契丹貴人結交,更進一步熟識遼國宮廷內情,企圖獲得製造宋遼交戰的機會。

    透過他的打探,他得知遼國乃是蕭太后掌權,而太后最信任的族人,是屬珊軍的總教頭蕭遠山。蕭遠山武功極高,卻平生主張遼宋交好,每當遼朝有主戰派的將帥官員倡議侵宋,蕭遠山必向蕭太后進言,力陳兩國休兵之福,說遼國正坐收宋朝銀帛,朝野富足,一旦兵連禍結,不但生民塗炭,且奸佞弄權,家國必亂。 蕭太后對蕭遠山甚為信服,因此侵宋之議始終未成。因此慕容博認為慕容家想要復國,必先除去蕭遠山,於是暗中籌謀,打聽蕭遠山平素喜好,欲設法從其弱點下手。最終就被他獲悉蕭遠山往武州拜壽一事,讓他製造了“雁門血案”之機。

    蕭遠山離奇失蹤,當時的遼國多半不知道蕭遠山所謂何事沒了蹤影,但隨後蕭太后應該會派人詳查,有可能根據蕭遠山去往武州拜壽的路線,在雁門關外的亂石堆中看到了蕭遠山的絕筆,認定他已經罹難了。果然,遼國政壇隨著蕭遠山的離去,主戰派沒了他這一大阻礙,確實成功在對宋的政策中上位,蕭遠山雁門關外的這件事很大可能就成了他們出兵的藉口,大約在“雁門血案”的三個月後,遼國就發動了侵宋之戰。派鐵騎入侵大宋,攻打河北諸路軍州。

    小說中在杏子林智光回憶雁門關外的那場血戰時講到了這件事。

    智光:“但過不多久,契丹鐵騎入侵,攻打河北諸路軍州,大夥兒於契丹武士是否要來偷襲少林寺一節,也就不怎麼放在心上。他們來襲也好,不來襲也好,總而言之,契丹人是我大宋的死敵。”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六回》

    因此,慕容博製造雁門關外一役,除掉了蕭遠山,讓蕭遠山遠離遼朝政壇,挑起宋遼交戰的意圖實際上是成功了的。但他為何沒有趁機起兵,去實行他的復國大計呢?這裡面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

    復國大業,痴人說夢

    第一方面是他自身的原因。慕容博走不出自己內心的陰影,雁門血戰恐怖的景象一直刻印在心,心下駭懼,讓他寢食不安,噩夢連連,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緩了過來。再加上他覺得中原群雄發現事態有變,定會登門探問,他不願、也不能面對武林朋友的質問,因為自己確是造了謠,騙了人,目的是要挑起宋遼之間的爭端,盼能得有“興復燕國”的契機,如何能直承其事?自己武功雖然不弱,但漢人群豪人多勢眾,終究難以抵擋。於是慕容博回入雁門關後,便立即南歸,隱居於家中地窖,絕足不出。玄慈曾多次派人到燕子塢請他上少林對質,始終被他交代家人推託了過去。

    第二方面是當時的群雄壯志成城,很快抵抗了契丹鐵騎的入侵,沒讓戰火擴大事態,慕容博想起事也起不了。慕容博造謠的契丹武士上少林搶奪經書一事,讓中原群雄齊聚少林,保衛了少林三個月的時間。到最後他們發現是受人愚弄時,卻聽說契丹鐵騎入侵,群雄為了不讓在雁門關外的那十七名義士白白犧牲,因而眾志成城的趕到河北抵禦契丹鐵騎。這就是智光所說的言下之意,反正你契丹來襲也好,不來襲也好,我們一定會奉陪到底,堅決抵抗,絕不會讓你們契丹人的陰謀得逞的。特別是汪劍通領導下的丐幫,更是屢屢在暗中得手破壞了遼國的軍事動向,讓遼國徒勞無功,因此也讓丐幫被契丹視為大敵,也才有了後來汪劍通為遼國五大高手設伏擒獲,囚於祈連山黑風洞中,威逼丐幫向契丹降服一事。

    這兩方面的原因讓慕容博放棄或者說斷了趁機起事的決心,之後他把心思轉移到了到少林偷取武學典籍之上,他認為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學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絕技功訣,傳授於他暗中多年透過家中雄厚資財糾舉的羽翼人馬,則慕容氏復國實力將如虎添翼,更形壯大。再後來,隨著喬峰在丐幫的崛起,遼國的幾次計議侵宋的意圖都被他帶領的丐幫破壞,慕容博就更沒有可乘之機了。

    慕容博除去了蕭遠山,確實是讓遼國朝廷中的主戰派再次主導了政見,也發起過幾次侵宋的意圖,特別是喬峰後來的義兄遼道宗耶律洪基親政之後,更加雄心壯志想吞併了大宋。但最終都未真正成行,這其中有太多制約因素在裡頭,比如雙方“澶淵之盟”的盟約,遼國朝廷主和派的勸阻,大宋在仁宗、神宗兩朝的軍事力量的提升,還有就是汪劍通給喬峰設立的“三大難題七大功勞”促使戰神喬峰在抵抗外敵之上屢立奇功,這些因素都有效的阻止了遼國的侵宋,就並不是慕容博一手之力就能改變的了。復國大業實際上對慕容家來說,無異於痴人說夢。

    慕容博一生夢想復國,但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他,再加上他為了一己之私慾,罔顧天下蒼生,已是失了大道之人。所謂失道者寡助,他焉能功成?還有他最後歸依佛門,卻沒勸告他的兒子慕容復放棄復國之夢,其實也只不過是他以自己之身入佛門,以換取轉移喬峰復仇的注意力,讓喬峰不再找他兒子慕容復報仇,好讓慕容復能繼續做他的復國大夢而已,並非真正的大徹大悟。

    前期回顧:

    第八十六期《重刀輕劍的爭奪之謎》

  • 5 # 一覽眾河小

    以前我就說過,慕容家族從慕容龍城開始就不怎麼讀書,不懂歷史,所以他們空有復國的春秋大夢,卻永遠實現不了。

    慕容家族一心復國,不僅不去了解歷史,連天下局勢都不看,完全憑藉個人意識行動,所以各種行為看起來都是幼稚可笑的。由於《天龍八部》牽扯了宋遼西夏等多國關係,也出現了宋哲宗、高太后等歷史人物,基本上可以確定喬峰死時是在1094年,往前推三十年,那時候是宋仁宗末年,宋朝在這之前跟遼和西夏皆有戰爭,最後的結果都是簽訂合約,以宋朝每年向遼、西夏進獻大量銀兩和布匹的結果告終。表面上看,宋朝似乎是喪權辱國,實際上這樣可以節省大量軍費開支。宋仁宗統治期間,宋朝生產力發展迅猛,經濟發達,物產豐富,由於多方議和,宋與各國民間交流廣泛,貿易頻繁,宋朝是要啥有啥,各種產品一應俱全,像遼、西夏等地處偏遠,剛從奴隸社會進化不久,要啥沒啥,貿易一開,反而處處要從宋朝進口,所以長遠來看,這種關係在經濟上是多方互補的,宋朝給的錢以貿易方式再賺回來,而遼、西夏他們不用打仗死人就能得到大宋的各種豐富物產,他們也樂意啊。那個時候的天下局勢就是邊境小打小鬧偶有發生,真正大規模戰爭沒人願意。

    這個時候誰願意打仗啊,沒人願意的,好好過日子不好嘛。蕭遠山是遼國大貴族不假,但也僅此而已,他不是遼國君王,個人生死對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小事。何況當時他被中原武林高手圍攻,出動的也不過就那麼幾個人,既不是宋朝的軍隊,也沒有宋朝的官員參與,整個這件事就好像一個簡單的江湖仇殺,興許蕭遠山自己得罪了什麼人呢?就算有宋朝的官員參與其中,這事也是可大可小,比如如果遼國希望打仗,他們就可以以此為藉口,挑起事端,如果不希望打仗,他們自然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個時候距離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已經有六十年,遼國早已經被宋朝喂得沒有了什麼戰鬥意識,哪能想著打戰呢,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如果他真想挑起事端,西夏也許還更靠譜點,因為宋夏戰爭距離時間短,簽訂合約也就二十年時間,彼此的敵意和戰意還沒有消失殆盡。當然了,這也只是針對宋遼而言的,宋夏既然已經議和,雙方統治者都有著深遠的打算,關鍵打仗對彼此都沒有什麼好處啊。

    說了宋跟遼夏兩國,再來說說西夏和遼國,他倆也不對付,也幹過架,就是在西夏跟宋朝打完之後,遼國一看西夏你挺能啊,把宋朝都打敗了,於是舉兵攻遼,結果沒沾到什麼便宜,搞了個灰頭土臉,只好作罷。

    就這樣,宋遼西夏誰也奈何不了誰,哪個也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反正宋有錢有物,遼夏有兵,相互就維持著比較平和的狀態好了。當然了這幾國勾心鬥角少不了,但是大概的和平可以保持。

    在各國都很享受這種狀態的時候,慕容博單靠挑事能打破這種平衡嘛,顯然不可能的。透過慕容博,想想慕容家族的先輩們,他們可是歷經了宋遼戰爭,宋夏戰爭的,根本不用誰挑撥,直接就會是自己打起來,按照慕容博理解,那時候不正好是舉兵起事復國的大好時刻嗎,然而沒有一點成效。在戰爭年代現成的矛盾慕容家族都一點機會沒有,何況還是和平年代呢?

    慕容家族在宋朝不過是一個武林家族而已,一沒有自己的地盤,二沒有自己的兵馬,三不能俯下身子聯絡貧民收攏民心,唯一可以依靠的不過就是四個家臣。應對這一切,慕容博窮極聰明才智想到的也不過是嫁禍殺人,挑撥離間的雕蟲小技,這樣的人別說復國了,就是佔領一個姑蘇城都是不可能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riahCarey的《Obsessed》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