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芯亦懿做物流

    我們都知道,世界有很多未知的事物還在探索中,其中在1977年期間,日本大洋漁業公司的一艘遠洋拖網船-瑞洋丸號,在紐西蘭克拉斯特徹奇市,以東50多公里的海面上捕魚。

    當船員們收網時,發現捕撈到了一隻巨大的怪物屍體,長長的脖子和前所未見的骨骸構造,讓船員震驚不已。但船長為了不影響漁獲,不久後,即下令船員把腐臭的屍體丟回海中。但是在怪物的屍體被丟進海中時,船上的部長矢野道彥用相機拍下了怪物的身影,並留下了一些屍體殘骸,與測量記錄帶回日本研究。結果在日本引起一波海怪熱潮。

    直到現在,關於怪物的真實身份,仍然是眾說紛紜。一開始有人認為他是鯊魚,但是都被否認,因為鯊魚的脂肪藏在肝臟中,而怪獸則在表層。而且鯊魚沒有排尿器,體內積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盡頭壓力,從全身排出的。因此鯊魚的肉,有一種尿特有的臭味,有經驗的漁民都會聞出來。瑞彈久的船員正是由於這一說法而否定了他是鯊魚。如果真是鯊魚,那麼具有軟骨架的鯊魚,在死了半年之後,是絕對不會被起重機吊起來的。

    因為它的屍體開始腐爛,軟骨也開始腐爛,屍體的軟骨架絕對經受不住大約兩噸的自重。對此,許多魚類學權威都否認,這是鯊魚的一個重要論據。於是有科學家懷疑,這是7000萬年前,便已經滅絕了的蛇頸龍的子孫。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本世紀最大的發現。怪獸有可能是活著的蛇頸龍,其中一個主要的依據,是它有很長的頸。

    經過科學家多方面研究,得出結論,從怪獸鰭端須條的化學成分來看,這絕對不是鯊魚。從怪獸的兩對腹鰭、長身體、長尾巴以及身體表面都是脂肪等特點來看,是和迄今已知的魚類完全不同的一種動物,在分類學上,很可能是代表著全新的一種人類未認識的動物。

  • 2 # 孤獨了寂寞了

    搜狗百科

    日本1977年海怪屍體事件

    “瑞洋丸”號(ずいようまる,羅馬字:Zuiyō Maru)是一艘日本拖網捕魚船。1977年,這艘捕魚船在紐西蘭發現了一隻貌似擁有長脖子和頭的有鰭動物的殘骸,在日本引發了蛇頸龍熱潮。日本一流的海洋科學家重新審視了此次發現。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小畠鬱生教授說:“它不是魚也不是鯨或其他的哺乳動物。”已往發現的大型神秘海洋生物屍體最初都被認為屬於大海蛇或蛇頸龍類,但是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它是一具腐爛了的姥鯊的屍體,殘骸的“長脖子”則被歸因於腐食性動物殘食後所暴露的修長下頜骨產生的錯覺。這怪物在日本被稱為“新尼斯”(ニューネッシー),因為它使人想起在蘇格蘭的尼斯湖水怪,不過在日本以外的地區,普遍把這怪物稱作“瑞洋丸”(Zuiyō Maru)或“紐西蘭海怪”。

    各方假說

    最初,有認為它是鯨魚、鯊魚的,也有說是海豹、海龜的;但是這幾種猜測,依照留下的3個證據都被一一否認了:鯨魚的頸骨比怪獸短;鯊魚的脂肪藏在肝臟裡,而怪獸則在表層;最大的海豹長5米一6米,最大的海龜長2 米,這比10米長的怪獸要小得多,並且骨骼也不同,焦點是人們懷疑它是7千萬年前便已絕滅了的蛇頸龍的子孫。其中一個主要的依據,是它有那樣長的頸。

    圍繞著它的長脖子,人們爭論不休,許多學者欣喜地宣佈:它是“活著的蛇頸龍”。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鹿間時夫教授認為:“從照片上看,僅限於爬行類,然而可以考慮太古生息過的蛇頸龍,可以說是發現了名副其實的活著的化石。”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古生物第三研究室小島鬱生也說:“從照片看來,似乎是蛇頸龍後裔。蛇頸龍有兩種,一種是頭小頸長,一種是頭稍大頸短;這似乎是頸短的一種……"法國自然博物副館長包雪女士以及一些紐西蘭生物學家等都同意這種說法。

    的確,怪獸與蛇頸龍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人們以怪獸骨骼圖與蛇頸龍的化石骨骼做了比較,無論是整個骨架結構,或者區域性的鰭、尾、頸,都與之相似。特別應該指出矢野的怪獸骨骼圖是根據他的目測和推測畫的,並不完全準確,但其結構與短頸蛇頸龍如此相像,不能不說這種蛇頸龍說是有一定根據的。蛇頸龍是生存於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時期的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它的細脖子很長。與它外形相似的陸上蜥腳類恐龍,最初也有著細長脖子,但是發展到侏羅紀後期,這種細長頸的海洋爬行動物逐漸消亡,代之而起的是白堊紀早期的素食龍(如腫頭龍等),頸部都比較短了。

    蛇頸龍也向頸短的方向發展,如果是這樣,日本發現的這頭怪獸也可以說是更進化了一些吧?於是報上宣佈:“這是本世紀的最大的發現!”但是不久,對那一把唯一的物證——怪物須條,東京水產大學進行了蛋白質的分析,發現它的成分酷似鯊魚的鰭須,於是報紙、新聞又轉向鯊魚說,一時間“巨鯊”、“一種未見過的鯊魚”的說法又充滿了報紙。此時,英、美一些國家的生物學家也持此觀點。

    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奧韋恩·惠勒說:“這個獵獲物大概是鯊魚,以前在世界各海濱附近曾發現許多別的怪物,結果弄清楚後,都是死鯊魚。鯊魚是一類軟骨魚。它們沒有硬骨架。當鯊魚死後,屍體逐漸腐爛時,頭部和鰓部先從軀體脫垂,這樣就形成一個細長的"頸",末端像個小小的頭。許多日本漁民,甚至更為內行的人都被類似蛇頸龍的形狀所愚弄……”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一時間許多持有蛇頸龍說法的人也都放棄了自己原來的主張。怪獸等於鯊魚,彷彿已成定論。

    其一,鯊魚的肉是白的,姥鮫的肉是粉紅色的,而怪獸則是赤紅的。

    其二,當“瑞彈丸”船員們把它撈上來時,現場沒有一個人懷疑它是鯊魚,為什麼呢?記者調查了這個問題。原來鯊魚沒有排尿器,體內積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浸透壓力,從全身排出的;因此,鯊魚的肉有一種尿特有的臭味,有經驗的漁民都會聞出來。“瑞彈九”的漁民們正是由於這一而否定了它是鯊魚。

    其三,如果真是鯊魚,那麼具有軟骨架的鯊魚,在死了半年之後,是絕對不會被起重機吊起來的。因為屍體開始腐爛,軟骨也開始腐爛,屍體的軟骨架絕對經受不住大約兩噸的自重。對此,許多魚類學權威都認為這是否定鯊魚說的一個重要論據。

    其四,怪獸有較厚的脂肪層,包裹在全身的肌肉上,而鯊魚只在肝臟裡才有脂肪。

    於是,從鯊魚說又轉回到爬行類動物說。證明怪獸可能是爬行類動物還有一個重要的論據,即怪獸的頭部呈三角形,這是爬行類獨具的特點,日本著名科學漫畫家石森章太郎根據骨骼草圖,畫了一幅怪獸復原圖,如果照此圖來看,它可真像一個爬蟲類動物了。1977年9月1日和19日,在日本東京召開了兩次有關怪獸身份問題的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人有魚類、化石、鯨魚、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血清等方面的學者共19人。他們研究了照片、草圖和鰭須的組織切片,進行了認真地討論,寫出了9篇論文。綜合兩次座談會的討論意見,會議主持人、東京水產大學校長佐木忠義於同年12月15日下午向報界發表了日本學術界的研究結論:

    (1)從怪獸鰭端須條的化學成分來看,得不出是鯊魚的結論

    (2)從怪獸的兩對腹鰭、長身體、長尾巴以及身體表面都是脂肪等特點來看,是和迄今已知的魚類完全不同的一種動物

    (3)在分類學上,很可能是代表著全新的一種人類未認識的動物(海棲爬蟲類?)。

    人們都盼望在南緯43度53分,東經173 度48分曾經打撈上怪獸屍體的地方,有一天會再現怪獸的蹤影。或許它正是人們所期待的史前爬行動物。

    可能是個未解之謎。

  • 3 # 百科千尋君

    關於日本漁輪瑞洋丸號1977年捕到的“海怪”,其實早就有結論了,不是鯨,也不是什麼蛇頸龍,就是現存第二大魚類——姥鯊。水怪或海怪已經成為現代人耳熟能詳的神秘生物,這些神秘莫測的未知生物或起源於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或源自對殘破照片的捕風捉影,甚至源於惡作劇和宣傳噱頭。這類生物被統稱為UMA,即未確認生物體(Unidentified Mysterious Animal),又被稱為神秘生物(Cryptid)或是隱棲生物。

    儘管有些人對這些東西都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古怪離奇的故事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也激發了人們對未知事物不斷探索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對思想藝術的發展也有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說到水怪,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國外最著名的莫過於尼斯湖水怪,已然成為水怪的代表。談到海怪,著名的有挪威海怪、南非長毛魚、北美的卡布羅龍、百慕大海怪、智利海灘怪物和今天要講的瑞洋丸海怪。

    “瑞洋丸海怪”的概況

    1977年4月25日10點40分時日本一艘拖網漁船在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以東30海里的海域進行捕魚活動,這艘漁船就是隸屬於日本太陽漁業株式會社的瑞洋丸號。漁網從300米深處被提出海面時,船員們都在為這沉重的一網而歡呼,但漁網展開時,船員卻發現其中有一具巨大的動物屍骸。▲矢野道彥與他的繪畫

    這動物長約10米,重1.8噸,長著小腦袋、長脖子、大尾巴和四片巨大的鰭狀肢。船上的生產主任和營養管理員矢野道彥(Michihiko Yano)乍看一眼認為只是一具腐爛的鯨屍,於是就上報給了船長田中明(Akira Tnaka)。遠洋漁船撈到鯨類屍骸是很平常的事情,起初船員們都不以為意,但起重機將這具屍體吊起來時,卻發現這動物沒有鯨類的特徵,比如須鯨巨大的下頜和齒鯨尖銳的牙齒,這動物的骨骼看起來也不像任何鯨類,而是船員們都沒有見過的奇怪動物。

    矢野道彥認為自己最開始的判斷有些草率,於是向船長建議留下這具屍骸以待研究,但船長田中明認為這具毫無用處,散發著惡臭的巨大屍骸會汙染船上價值2億日元的漁獲,要求將其丟下船去。矢野道彥只好借來照相機拍下了幾張照片,並記錄下一些測量資料,還繪製了二向檢視(其中有部分源自他的腦補),並在鰭處取下一塊樣本。1977年6月10日,瑞洋丸回到日本橫濱,矢野道彥帶著5張照片和筆記本找到了公司高層,公司高層們興致勃發,找來了一些學者仔細辨認,但僅從照片來看,學者們都表示沒見過這種動物。

    漁業株式會社一個月後就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了這個新發現,不久後這則新聞登上了日本幾家著名報紙的頭版。那時日本的怪獸電影已經興起,民眾對神秘生物興趣盎然,加之這種怪物的肢體極似滅絕已久的蛇頸龍,於是日本社會上掀起了一陣“蛇頸龍”狂潮。

    1977年正是日本科學博物館成立100週年,當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中就有一張以蛇頸龍為主題的。

    在日本,這個怪物被稱為“新尼斯/新尼西”,尼斯/尼西就是尼斯湖水怪的暱稱,人們認為這種動物能超越尼斯湖水怪在“怪物界”的地位,是比尼斯湖水怪更重大的發現。在日本以外的地方,把這怪物稱作“瑞洋丸”(Zuiyō Maru)或“紐西蘭海怪”。

    “瑞洋丸海怪”的真相

    正當人們準備將這怪物“推向”世界時,怪物的身份不久後便水落石出了。

    根據對矢野道彥留下的怪物樣本肌肉纖維進行化學分析,可以看出怪物由多種氨基酸組成,氨基酸種類比一般的爬行類動物、硬骨魚類及其他魚類都要多,因此是軟骨魚類的可能性最大。▲新尼斯和姥鯊的氨基酸組成比較

    人們對樣本做了膠原蛋總氨基酸分析,再將結果與海洋中的大型動物做對比,發現其膠原蛋白氨基酸的組成與姥鯊極為相似,差異指數僅有0.95,基本可以斷定,這具怪物屍體就屬於姥鯊。姥鯊是現存第二大魚類,已知最大個體是1851年在加拿大芬迪灣發現的,長12.27米,重19噸,與現存最大魚類鯨鯊以及巨口鯊是已知的三種濾食性鯊魚。姥鯊又稱象鮫,是現存嘴巴最大的魚類,以過濾小動物為食,性格溫和,無攻擊性。但據瑞洋丸船員描述,這怪物有一條1.5米長的頸部,四片紅色的大鰭和一條兩米長的尾巴,這些特徵姥鯊有嗎?可以這樣說,姥鯊活著的時候沒有,但其死亡之後屍體高度腐爛加上食腐動物進食之後會出現出這樣的特徵。姥鯊死亡之後,由於骨骼鈣化程度低,身體組織極易丟失,最容易丟失的就是姥鯊巨大的下頜骨,下頜骨及脊椎軟骨系統前端支撐鰓裂的機構脫落之後,只留下一截巨大的頸骨,看起來就好像長了一個長脖子,而姥鯊巨大的吻部前端看起來又像個小腦袋,怪物白色的脂肪和紅色的肌肉也正是姥鯊與其他鯊魚相區別的解刨學特徵。

    而那四塊巨大的鰭狀肢就是姥鯊的胸鰭和腹鰭。而且,還有人利用姥鯊屍體復原出了“瑞洋丸海怪”。在1977年末高津將一條捕獲到的姥鯊除去下頜、內臟和腹部,再將姥鯊用起重機高高吊起,完美的復原出矢野道彥在瑞洋丸上拍下的“海怪”照片。

    而且在1978年日本眾多權威學者聯合發表報告,認為這個海怪就是嚴重腐爛的姥鯊,但反對聲也隨之而來,大量沉迷於怪獸文化的民眾堅持認為那就是蛇頸龍,直到現在。但海怪屍體就是姥鯊的證據非常充分,後來一些人花了很大力氣試圖將其推翻,包括後來有人重新檢測矢野道彥留下的樣本認為其於姥鯊的氨基酸組成非常不符,這麼做的目的也不用多說了,就是想保住這個巨大的噱頭。

    將姥鯊屍體誤認為海怪的事件不止這一回,早在1808年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斯特朗賽島的海灘上就出現了一具巨大而奇怪的屍體,當時也引起了轟動,被稱為斯特龍塞怪獸,後來有人認為那是腐爛的姥鯊屍體。

    對於這些未知生物的態度,普羅大眾一般都會分為兩個極端——相信它存在的人無論如何都會相信,不相信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

  • 4 # 純野生科學家

    渣以為,這次“蛇頸龍事件”的鬼扯程度比那些“外星人綁架”、“吸血鬼襲擊”之類的事件更甚。可以說這事兒完全就是一場無視科學證據,一味揣測炒作的反科學鬧劇。

    圖:1977年的“日本蛇頸龍事件”。

    先回答問題:被打撈上來的腐屍不是鯨,因為無論哪種鯨,它的鰭肢也是隻有胸部的兩條。鯨類後肢的骨骼退化隱藏在體內了,即使皮肉腐爛後露出來,它也不是鰭的形狀。而這具屍體明顯有一對胸鰭和一對腹鰭,多了兩個腹鰭,不可能是鯨。

    圖:船員手繪的怪物骨骼圖,兩對鰭。

    那它會是古老的恐龍或魚龍家族的倖存者嗎?

    這個可能性是最早被排除的。這些爬行動物早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有人會說:古老的肉鰭魚類——矛尾魚,也曾被判定為早已滅絕的生物,但最近不是又在印度洋發現了活體嗎?

    圖:矛尾魚。

    要知道矛尾魚是用鰓呼吸的魚類,人家一輩子都在水底下待著人很難發現;而蛇頸龍、克柔龍都是用肺呼吸的爬行類,它們必須得按時浮出水面呼吸,否則會淹死的。水面附近的生物不可能躲到今天也不被發現,所以世界上肯定有尚未發現的魚類,而不會有尚未發現的鯨類和海洋恐龍。

    圖:克柔龍。

    不是恐龍不是鯨,那它是什麼?

    從體型大小、骨骼分佈和最重要的鰭肢取樣分析結果來看,所有證據都說明,它就是個正在腐爛的姥鯊屍體!

    圖:姥鯊。

    反對者提出了幾點疑問:

    1.鯊魚肌肉是白色的,而怪物的肌肉是紅色的。

    2.鯊魚沒有泌尿系統,用面板排尿,所以它們聞起來有股騷味兒,而怪物沒有。

    3.鯊魚沒有皮下脂肪,它們的脂肪儲存在肝臟中,而怪物有皮下脂肪。

    4.鯊魚是軟骨魚,腐爛後應該破碎掉,無法用起重機整體吊起來。

    圖:被吊著的“怪物”屍體。

    科學解釋:

    1.姥鯊的肌肉就是紅色的,與大多數鯊魚不同。

    2.鯊魚肉中含尿素,有特殊的騷味,但尿素是溶於水的,屍體的騷味肯定越泡越淡。而且它被撈出水面時已經被吃得殘缺不全並且開始腐爛了,劇烈的腐臭味把其它味道掩蓋了。

    3.小型鯊魚幾乎沒有皮下脂肪,但大型的有。越大的鯊魚皮下脂肪越厚,10多米長的姥鯊是有皮下脂肪層的。鯨鯊的脂肪層厚達5釐米呢。

    4.鯊魚確實是軟骨魚,但這具屍體的殘缺並不全是腐爛造成的,而是其它動物啃食和腐爛的共同結果。就是說,它還沒有爛到一抖就散的地步。

    為了證實它就是姥鯊,科學家特意將一條姥鯊去除面板、內臟,再用起重機吊起來。把這兩張圖對比一下,是不是一毛一樣?

    圖:用作對比實驗的姥鯊屍體。

    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這具腐屍被炒作者起了一個名字:新尼西。意思是“新的尼斯湖水怪”。幸好當時那條日本漁船上還有個具備科學精神的老兄,他從屍體的鰭上取下了一小塊標本。

    圖:當時取下的鰭標本。

    後來這塊僅存的標本被拿到實驗室,交給日本科學家做了細緻的成分分析,並且將結果與姥鯊的魚鰭成分做了對比,結果如下圖:

    圖:怪物“新尼西”的鰭與姥鯊的鰭的成分對比。

    瞧,幾乎一樣吧?那一丟丟差異也完全可以用浸泡、腐爛、個體差異來解釋。鯨的屍體叫鯨落,鯊的屍體叫鯊掉……

    圖:怪物殘軀與姥鯊的對比。它就是個鯊掉。

    這些資料一直在被人選擇性地無視,人們顯然更願意相信各路小報的奇葩揣測,因為那些揣測更有噱頭,更能迎合大眾的獵奇心理。

    我不否認置疑精神是科學探索的源動力,但咱不能逮什麼置疑什麼吧?尤其是已經被論證的、有充分理論資料支撐的常識性問題。啥都置疑不是科學精神,那叫槓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能做好一道正宗的剁椒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