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肆虐了一年的新冠病毒更加活躍了。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臺北時間22日8時22分,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77307971例,死亡病例為1701085例。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達18011449例,死亡病例為319255例。

    |全球疫情資料統計 圖源於網路

    至此,新冠病毒覆蓋了全球。

    |南非同樣發現變異病毒 圖源於網路

    可以預見,這場持續了一年的瘟疫,會讓這個冬天更加難熬。

    說到瘟疫,這個詞自古以來就與死神的鐮刀聯絡在一起。

    從公元前25世紀第一例見諸歷史的埃及麻風病疫情開始,它即時不時地將苦難創傷傳播給人類。終結伯里克利夢想的雅典瘟疫、奪走中世紀歐洲1/3人口的黑死病、席捲全球的1918年大流感,無不是牢牢印刻在人類記憶中的恐怖凶神。

    在造成損失和傳播恐慌方面,可以說人們還從未遇到過比瘟疫更為嚴重、更具危害性的自然災難。

    更有甚者,疫病對人類社會的破壞可深刻影響後者政治,經濟,軍事的變革,甚至能起到改變歷史走向的作用

    例如爆發於公元2世紀中期並肆虐地中海世界的安東尼瘟疫,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

    01

    瘟疫如何爆發?

    安東尼瘟疫是羅馬人首次遭遇到的呈現世界級擴散的傳染病。

    在此之前,儘管在其歷史上也不乏著名的爆發時疫——以義大利為例:公元前 43年、公元前 22年當地都曾爆發遍佈整個亞平寧半島的瘟疫;公元 79年由維蘇威火山的噴發流行的傳染病甚至造成羅馬城每天死亡1萬人的慘劇——但它們都未曾如安東尼瘟疫那般同時傳遍整個地中海世界。

    更重要的是,上述疫病大多是由本地原有的諸如瘧原蟲、志賀桿菌等病原體激發,由於後者依靠媒介和環境傳播,又因多次流行為人體熟悉的緣故,在傳染性和破壞力上均受到限制。

    然而,安東尼瘟疫卻與以上疾病不同,它可以透過空氣傳播,又與來自帝國的疆界之外,訖至當時尚未與本地人口接觸過,這就使土著免疫系統無法及時對其識別加以抵禦,由此造成遠比瘧疾,痢疾可怕得多的傳播率和破壞性。

    |從潘多拉魔盒中跑出的瘟疫 圖源於網路

    傳統觀點認為,安東尼瘟疫的爆發最早是由東征的軍團士兵返回時帶入帝國境內。

    此前羅馬人正與近鄰帕提亞人進行著一場持續近六年之久的戰爭,後者由公元 161年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四世入侵羅馬附庸亞美尼亞引起。

    羅馬人在戰爭之初因倉猝無防遭受了較大損失,但至公元165年底,由悍將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指揮的精銳軍團已深入帕提亞腹地,洗劫了該國首都泰西封和第一大城塞琉西亞,並於次年勝利凱旋。

    但就在羅馬大軍回國之際,他們也把瘟疫帶回了家鄉。

    |與帕提亞騎兵作戰的羅馬軍團 圖源於網路

    一些流傳廣泛的謠言甚至宣稱,是搶劫塞琉西亞神廟計程車兵們在搜尋財寶時誤打開了一隻神龕,才將被鎮壓其中的瘟疫元兇放出。

    以上說法顯然並不符合事實真相,實際上,現存的某些同時代演講稿和部分考古遺蹟表明,早在公元165年夏季病原體即已傳入帝國境內,東征士兵的凱旋歸來只是加劇了這一程序罷了。

    於是,這場瘟疫以驚人的速度從巴比倫尼亞的乾旱平原擴散至帝國全境。

    |羅馬帝國極盛時期(公元前1-公元2世紀 )圖源於網路

    公元165年末,我們尚只知道在小亞細亞靠近愛琴海沿岸和部分內陸行省出現疫情,隨著次年帝國大軍的班師回朝,首都羅馬很快也淪為瘟疫肆虐之地。

    拜羅馬人引以為傲的、十分便利各地交流的帝國大道所賜,病原體非常輕鬆地從這座人口破百萬的超級都市出發,四處散射到整個地中海世界。

    公元168年,傳染病襲擊了義大利北部的門戶重鎮阿奎利亞,並感染了許多正調往北方邊境作戰計程車兵,軍隊戰鬥力由此嚴重受創;公元167-172年間,疫病逞兇巴爾幹半島,雅典城甚至因此無法找出公元167、169和171年的首席法官人選;埃及的紙莎草文獻聲稱,瘟疫對該地區造成了極大破壞;就連遙遠的高盧行省和萊茵河邊境也不能倖免。

    02

    多少人因這場瘟疫死亡?

    新瘟疫引發的可怖臨床症狀同樣讓人觸目驚心。

    古代醫學史上最偉大的醫生之一伽倫是這場疫情爆發的見證者和施救者,作為希波克拉底蛇杖的傳人,他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臨床筆記,從而得以讓後世一窺此次天災究竟帶給人類何等恐怖的一幕。

    |自希波克拉底後最偉大的西方名醫伽倫 圖源於網路

    伽倫記載:

    “第九天病人全身都起了瘡,幾乎所有幸存者都是這樣。他全身都塗抹上湯藥,直到第十二天才能起床。

    “那些即將康復的人會時常嘔吐,全身都出現密集的黑色膿皰突起。在絕大多數案例中,這種膿皰會導致潰爛,並最終硬化。這種黑色物質是發燒病人水皰破裂後溢位的血液殘餘,就像自然沉積在面板上的餘燼。有些起瘡潰爛的人的面板會部分結痂脫落,然後機體就會在一兩天內結疤逐漸恢復。另外一些沒有潰瘍的人,皰疹看上去粗糙發癢,會像鱗片一樣脫落,他們不久後也都會康復。

    “那些並不嘔吐的病人,全身也會出現黑色皰疹,有時部分皰疹會結痂脫落,並在感染後的許多天以後,膿皰才會一點點地硬化消失。

    “當他人觸碰時,感染上瘟疫的病人似乎既沒有感到暖和,也沒有表現得急躁如火,儘管他們因為發燒而非常難受,就像修昔底德描述得那樣。

    “許多幸存者中的絕大多數都在第九天、第七天甚至第十一天時排出了黑色糞便,其中有一些不同症狀。一些人的糞便近乎黑色,另一些人在排便時既沒有感到疼痛,也嗅不到排洩物的惡臭。許多人站著就開始排洩。如果排便不黑,那麼黑色膿皰就會隨之出現。所有拉出黑便的人都死了。

    除此之外,我們從伽倫的其它部分描述得知瘟疫感染者還有口臭、胃部不適、咳痰、內潰瘍和發炎的症狀。結合上述診療情況分析,後世醫學家大多認為天花是最符合安東尼瘟疫臨床症狀的元兇。

    | 安東尼瘟疫爆發時居民被感染後的慘象慘狀 圖源於網路

    眾所周知,天花是歷史上一種高傳染性和高致死率的恐怖傳染病,它會使感染者機體短時間內因炎症出血而死亡,即使倖存者也會結痂留下疤痕;而且與鼠疫霍亂等細菌性傳染病不同,導致天花的病原體是比細菌更微小的天花病毒,後者不似鼠疫耶爾森菌或霍亂弧菌那樣具備完整的細胞結構,它們必須寄生於人體或動物細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其防治效果比有害細菌更為困難。

    即使在各種抗生素完備的如今,絕大多數病毒仍然無法如同細菌一樣被抗生素直接抑殺,可想而知在兩千年前醫藥知識尚且原始的古羅馬時期會造成多大的破壞。

    |電鏡下的天花病毒 圖源於網路

    當時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證據確實都證明了疫病的為禍甚烈,曾親身經歷瘟疫感染的著名演說家阿里斯提德斯彼時正在帕加馬療養,他回憶自己發炎時喉嚨遭受到“一種膽汁混合物的可怕灼燒”,幾乎置其於死地。

    儘管他本人最終生還,但瘟疫卻感染了他幾乎所有的鄰居和奴隸,這些感染者在他面前一一死去,甚至有人在嘗試向外求助時倒斃於房門之前,帕加馬全城都充斥著絕望的哀號。

    義大利多地也在病毒的襲擊下人口銳減,一些小型的鄉鎮出現了十室九空、土地荒蕪的現象,大量平民因為恐慌紛紛逃離家園,湧入羅馬。

    由於羅馬人尚未形成正確的病菌理論,不可能對上述有可能攜帶病毒的潛伏人群進行隔離,導致密集而擁擠的城市居住區一次次成為瘟疫流行的溫床,城市公民成千上萬地得病死去。

    瘟疫帶來的致死率是如此驚人,以至於政府機構必須要動用軍用制式在內的各種馬車才能勉強將屍體運走,墓地價格也因此被哄抬到令人吃驚的高度。

    |天花病毒的歷史傳播 圖源於網路

    為此,當時在位的兩位皇帝馬庫斯·奧勒留斯與韋魯斯不得不頒佈法令,嚴格要求人們不分貴賤都要在死後由政府統一埋葬於公墓。

    更糟糕的是,安東尼瘟疫不僅破壞嚴重,它的持續時間還特別長。病原體在公元 172年之後因自身生物規律和地理條件限制而一度沉寂,卻並未消失。

    隨著帝華人口逐漸恢復,潛伏在視野之外的疫病很快就在人們放鬆警惕之際捲土重來。

    紙莎草和銘文的記載表明,公元178-179年冬,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法尤姆首先爆發了第二波瘟疫,當地一個名叫索克諾派歐內斯的村莊在兩個月內病死78名成年男性,而村子本身總共才有244名成年男子。三角洲地區的其它村莊也大多在傳染病的肆虐下人口大幅減少,有些甚至因此被廢棄。

    公元182-183年,北方邊境的諾里庫姆行省同樣也再次出現時役,並最終蔓延至義大利,帝國首都當然也不能倖免。公元191年,安東尼瘟疫最後也是最猛烈的反彈在羅馬炸響,在感染最嚴重的時候,每天都有超過2000名犧牲者命喪黃泉,人們甚至不得不採用注射毒藥的方式來減輕瀕死患者的痛苦。

    |遭受安東尼瘟疫侵襲的羅馬城 圖源於網路

    如此嚴重的病情讓那些自以為最糟的時間段已經過去的民眾非常恐慌,就連撰寫這段歷史的元老狄奧也不禁驚呼:“這是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大災難。” 這場首次波及地中海全境的罕見大瘟疫,一直持續到帝華人口被大幅度削減、無法再支援疾病蔓延的最後時刻,才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毫無疑問,這次世界級的大瘟疫對羅馬帝國的負面作用已經到了莫可名狀的程度,即使五賢帝的盛世也無法有效緩解。

    按照現代歷史學者的不同推測,安東尼大瘟疫可能造成2%-1/3的帝華人口消亡;倘若依據以天花為病原體的流行病學模型計算,整個帝國的死亡率更是高達22%-24%

    即使採用目前公認的謹慎觀點,帝國也有10%的人口在安東尼瘟疫中消失。

    03

    瘟疫後的危機

    如此高的大範圍人口驟減顯然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沉重打擊,首當其衝的就是軍隊。

    羅馬軍團是密集化的重灌步兵方陣集團,本就是疫病爆發最合適的溫床,當他們對外作戰或得勝凱旋時就更容易加劇和流行疫情,上述危機在公元167-180年的馬科曼尼戰爭期間得到印證。

    不少古典歷史學者都曾提到在北方邊疆作戰計程車兵因感染瘟疫,造成大量非戰鬥減員的現象,軍隊戰鬥力由此大受打擊。

    |馬庫斯·奧勒留斯為饑荒中的公眾分發麵包 圖源於網路

    為了解決兵源緊缺的關鍵問題,哲學家皇帝馬庫斯·奧勒留斯不得不於公元169年頒佈法令,向奴隸和角鬥士緊急徵兵,一些正常情況下免於服兵役的希臘自治城邦則被取消豁免權,就連達爾馬提亞海盜伊蘇利亞土匪也被以赦免的名義招安從軍。

    帝國甚至為此改變了以往絕不允許整支蠻族入境的政策,將一支3000人的納里斯提部落安置於多瑙河以南的境內,由羅馬人提供土地供其耕作。此舉首開蠻族保留自主權的先河,埋下了此後帝國蠻族化的隱憂。

    相比尚能勉力維持的軍隊,帝國的財政經濟卻在疫病危機中受衝擊尤為嚴重。大量人口的減少,必然帶來稅收銳減。

    以號稱帝國糧倉的埃及為例,位於尼羅河三角洲門德斯城附近的20多個村莊就因村民的死亡和流散,導致上繳的稅款少得可憐;原本綠意盎然的農田也在農民逃離後荒蕪一片,致使輸送至義大利的糧食供應大幅削減。

    各地繁榮的工商業同樣在瘟疫肆虐下損失慘重,勞動力的大量缺失增加了商人的運營成本,變相抬高了商品價格,讓多數平民無法獲取生活所需的足夠用品。

    不斷變化的糧食貨物價格則進一步衝擊市場,瘟疫爆發前被人們趨之若鶩的土地價值因此暴跌,諸多投資者負債累累。

    |《馬庫斯·奧勒留斯騎馬像》 圖源於網路

    為了將上述有可能引起社會動盪的潛在債務危機消弭於無形,馬庫斯·奧勒留斯不得不於公元178年取消了羅馬人46年內拖欠政府的所有財產和基金債務,並以公眾的名義在廣場上燒燬欠條,如此則使國家經濟又失去一大收入來源。

    帝國的銀礦開採也在瘟疫打擊下陷於停頓,原材料的不足迫使鑄幣廠在銀幣中摻入劣質金屬以維持發行量,由此導致貨幣貶值,引發了短期貨幣危機。

    雪上加霜的是,帝國的財政收入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但其開支卻有增無減。由於瘟疫破壞了羅馬城鄉間的公共衛生秩序,政府不得不專門撥出數額巨大的款項重建遭受摧殘的疫區,支付在此期間喪生的平民大眾的葬禮費用。

    |可能出現安東尼瘟疫肆虐的地點 圖源於網路

    時役過後發生的饑荒也需要統治者四處排程糧食援助,後者顯然需要得到相應的財政補助才能實施。再加上同時進行的馬科曼尼戰爭開支,馬庫斯·奧勒留斯很快就把先帝庇烏斯留下的擁有27億塞斯退斯鉅額儲備金的國庫消耗一空。

    哲學家皇帝只能想盡一切手段籌措資金,此前從未被提及的徵收遺產稅、託管稅等新立稅種被以法律條文確定下來,就連一向被視為神聖的皇家用具和飾品——如金制器皿、水晶杯、螢石杯、瓷碗、珠寶、皇后的金色絲質衣物——都被拿到廣場上公開拍賣,可見帝國的財政虧空到了何等糟糕的程度。

    04

    改變了歷史走向

    但是瘟疫對羅馬帝國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歷史走向上。

    古羅馬時代的顯貴精英們所享受的醫療資源儘管遠比平民大眾充沛優越,但在面對這種此前從未接觸過的大疫時,仍然遠遠不夠。

    許多高官都和平民一樣在瘟疫肆虐時感染身亡,在他們之中最著名的有泛達西亞地區諸行省最高指揮官卡爾普厄尼烏斯·阿格里科拉、堪稱兩朝元老的禁衛軍長官弗裡烏斯·維克托裡努斯,以及——哲學家皇帝自己。

    眾所周知,馬庫斯·奧勒留斯的駕崩一向被視為羅馬帝制史上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帝國曾被開明聖賢的五賢帝打造為黃金盛世,而此後就被銅鐵鏽垢汙染。

    |魯基烏斯·奧雷裡烏斯·柯莫杜斯·安東尼努斯(即暴君康茂德)(161年8月31日-192年12月31日) 圖源於網路

    繼承其位的暴君康茂德幾乎毀掉了父皇和祖先嘔心瀝血的所有成就,致使帝國一步步踏入持續三個世紀的危機亂局。

    不過,康茂德並非天生的暴虐之輩,他最初只是一個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中二青年,如果馬庫斯·奧勒留斯沒有因瘟疫身故、擁有更長時間來對其規導教育,加上那些同樣未受波及的賢臣驍將輔佐,帝國大勢未必會那麼快地走向崩亂。

    從上述角度而言,安東尼瘟疫至少加快了地中海世界歷史發展的程序。

    當然,我們也不宜過於誇大安東尼瘟疫造成的糟糕結果,雖然疫病、戰爭和暴政的共同作用撼動了五賢帝創造的盛世,但國家本身並未因此被打斷脊樑。

    羅馬文化圈數百年所積累的雄厚實力、完善體制成為克服危機的堅實後盾,瘟疫結束僅僅幾代人後,羅馬帝華人口即再次增長,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也隨之復甦。

    |電鏡下的鼠疫耶爾森菌(查士丁尼瘟疫的元兇) 圖源於網路

    儘管地中海世界的繁榮興盛再未恢復到五賢帝時代的標準,但帝國久經磨練的完備框架結構仍足以保證社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正常運轉,不至於陷入動盪的癱瘓狀態。

    也正是上述內在活力止住了深陷三世紀危機、看似瀕臨崩潰的國勢,從而促成了羅馬人四世紀的復興——這就是為什麼安東尼瘟疫在傳染烈度和幅度都不遜色於查士丁尼瘟疫、但遭受同樣打擊的羅馬國運卻表現得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范仲淹之才及士人中的名望,為何不能入中書省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