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咩師兄音樂
-
2 # 混音師天職TimChan
我覺得這個看個人吧。對音樂是普通喜歡的人佔絕大部分,會覺得音樂在一定情況下能讓自己愉悅,一般主要是打發時間。小部分是強烈有感,並且覺得音樂是好好友,是靈魂伴侶,什麼的。是不是最真的朋友那就見仁見智了。
我記得我大學有修美學課,教授跟我們講過一個話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就是“只要事物有規律了,那就是美的,只要是人,都喜歡美的事物”。音樂正是這麼樣的一樣事物,人都會喜歡。或者換個說法,總會有一款音樂適合你。
話說回來,其實,音樂和人的共鳴,也只不過是人的自主意識作怪,有點一廂情願。我這麼說沒有貶義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覺得歌曲會跟自己產生共鳴,實際上是因為自己想要這麼做,而不是音樂本身的功能性。所以不好說音樂是不是最真的朋友,因為音樂本身是不偏不倚的客觀存在,是人去主動靠近音樂。
反正我覺得怎麼看待音樂都可以的,音樂會隨著人的想法的變化而不停地變化著,發展著。但是又不會因為人的看待而變成另外的存在,音樂始終是音樂,一直在那裡,一直不變。
好吧,隨便扯到這了。
-
3 # 藍爸爸音樂故事
最好的朋友——音樂,沒有之一!
對我個人而言,音樂真的是我最真的朋友,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我不知道從初中什麼時候開始,習慣聽著音樂睡覺,有時候甚至睡著mp3一直開著知道沒電,第二天沒有歌聽後悔不已,當時就覺得聽著自己喜歡的歌自己就特別的帶感,讓自己特別的放鬆,周圍一切也不顯得那麼吵鬧,久而久之生活好像就缺少不了這個朋友了。
當然這個是我個人經歷!
二、在我們最孤獨,最寂寞,最傷感的時候,插上耳機,讓自己徹底的放鬆下來想想這一段時間或者思考。音樂就有這樣神奇的力量,他就好像一個一直陪在身邊的朋友,能夠使你平靜,給你安慰,給你提示,讓你度過你最難過的時刻,最孤獨的時光。歌曲的旋律給人帶來放鬆,歌詞給人帶來鼓勵,與特定時期的自己產生共鳴,就好像常說失戀之後,聽什麼歌都像極了自己,像極了愛情,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三、音樂知己不會拋棄,不會欺騙,不會抱怨,好的音樂給人帶來正確的價值觀,它好像可以知道你需要什麼,就會給你什麼一樣!當然,這些都是人賦予的情感,可是仔細想想其實真的對於愛音樂的人來說,音樂真的是一個最真實的朋友!
-
4 # 音樂工程師
對音樂傾倒的人!
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那建築物則是凝固的音樂。
不愛音樂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只能稱半個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黑格爾
少年黑格爾興趣是廣泛的,尤其喜愛古希臘古典文學和聽音樂會。這兩大興趣,是黑格爾無論處在何地、何等條件下,都絲毫不改,畢生未減的。
少年時,在斯圖加特的學習時期,黑格爾醉心於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尼得斯的悲劇。他曾以散文、韻文的形式兩次翻譯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裡》,並寫了兩篇作文。
一篇為1788年所寫的《論古代詩人的某些特徵》一文,獲得的評語是:“前途不可限量”。
另一篇是黑格爾中學畢業時的告別辭,題目是:《土耳其人文藝與科學之衰落》。在這篇文章中,黑格爾認為,藝術是從較低階的到較高階的發展。較低階的藝術,比如:建築、雕刻。較高階的藝術,比如:繪畫、音樂與詩歌,等等。就是說,藝術從低階到高階的演變,是精神逐步克服物質侷限性而達到主觀性的過程。
黑格爾明確地將美的本質與自然的人聯絡起來探討,他提出:美是人的自我創造,也就是說,審美和美的創造是人從物件上覆現自己。
歌德在1772年作的論文《論德意志建築》中說:“這種顯示出特徵的藝術才是唯一真實的藝術。”
而黑格爾則說:“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那建築物則是凝固的音樂。”
黑格爾在《美學》的第三部分,用一種邏輯的發展模式——即透過分析一一系列個別樣式和體裁,補充了歷史發展模式。
在這時,黑格爾認為,藝術開端於建築,建築適應藝術創作發展的象徵主義階段,正如雕刻之於古典主義藝術,繪畫、音樂與詩之於以表現主體的內在經驗為職能的浪漫主義藝術。
確切地說,建築還只是前期藝術,它的使命是一個實用性的、帶有非藝術性要求的使命,它的形式完完全全是象徵性的,它僅使外在自然近似精神而已。
黑格爾認為,音樂是藝術的一個階段,它以聲音代替外在形象及其直觀可見性這一因素,轉而訴諸聽覺。按黑格爾的分類,聽覺是一種從事思索的、一種比視覺更富於想象的感官。
節奏、和聲和曲調是音樂的表現手段,它們在聲樂和器樂中對其內容發生不同的關係。音樂重又導向詩歌,二者透過共同的感性基礎——聲音而互相聯絡起來。
黑格爾在講課時,曾經提到了一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斯芬克斯向埃底巴斯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東西早上走路用四隻腳,中午用兩隻腳,晚上用三隻腳?”
埃底巴斯很快找到了答案。他回答說:“這就是人。”
於是,把斯芬克斯推下了懸崖。
黑格爾對這個神話故事總結道,這個謎的謎底在於精神,在於號召人:認識你自己吧!
黑格爾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
甚至,他曾經這樣說過:“不愛音樂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只能稱半個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
雖然有些武斷,但是,就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維也納的歌劇給黑格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格爾在描寫他的觀劇經歷中曾寫道:“只要錢夠我看義大利歌劇和回國之用——我就要繼續留在維也納!”
黑格爾看過麥爾卡丹特、羅西尼、斯波蒂尼、莫扎特的歌劇,有的甚至看過多次。義大利的獨唱家們讓他心蕩神怡——他從維也納發出的書信,沒有一封不曾津津樂道這一點。
黑格爾詫異自己為什麼如此傾心羅西尼的音樂,他在一封給親友的信中寫道:“它作為音樂來說,有時使我感到無聊。但是,就像綢緞只是為了女士們……,它也只是為了義大利的嗓子創作的……,這不是真正的音樂,只是單純的歌唱,一切都是為了唱;……我現在已經敗了胃口,羅西尼的這個《費加羅》比莫扎特的《婚禮》更使我感到趣味無窮……。”
黑格爾很少到維也納郊區去,只為了能夠準時地、精神飽滿地上戲院。白天如有幾分鐘的空閒,他就到市內公園去散步,晚上便去看戲去了。如果歌劇院裡沒有演出,他甚至就去到著名的利爾波爾達市立傀儡劇團。
總之,用現在的話來說,黑格爾堪稱是一個音樂發燒友了,成為了一個對音樂傾倒的人。
黑格爾認為,不可能有也不會有比古典藝術更美的東西了。
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人體會在特定的音樂環境中產生反應,當人體細胞的震動與外部節奏協調時,人就有舒暢、愉悅的感覺。
美國一位醫學家曾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著名音樂指揮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3.4歲,高於美國男子的平均壽命5年。
據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的調查,經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壽命通常要長5—10年。
醫學界透過臨床實驗認定,音樂對放鬆身心、振作精神、誘發睡眠等等,都很有實效。
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結果顯示,頗見奇效。此後不久,英、美、日等國家也有醫院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
有西方人士認為:聽西方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效果最佳。
有的專家指出:舒伯特的音樂能夠助失眠者入睡;巴赫的音樂可減輕消化不良;莫扎特的音樂能減輕風溼性關節炎的疼痛感。甚至也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重振精神的作用。
中國的中醫的學說,自古就有五音——“宮、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謀而合之處。
西方講究恰當的音樂環境,而東方則是依據個人的體質。如,“火”型人宜選“水”樂來減少浮躁的情緒;“水”型人宜聽“火”樂可增強腎的功能;“木”型人因處事優柔寡斷,宜聽“金”樂以激勵自己。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有位心理學家曾對3個不同的交響樂隊的208名隊員進行了分析測驗。結果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都平穩愉快;而以演奏現代樂曲或以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成員,70%以上的人患有神經過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些人經常失眠、頭痛、耳痛和腹瀉。
有人對一些音樂愛好者進行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裡,人與人的關係相處得和睦;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而熱衷於嘈雜的現代派音樂的家庭裡,經常處於爭吵不休的局面。
由此可見,音樂對人的身心健康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黑格爾對於音樂的青睞是相當正確的選擇。
其實,不僅僅是如黑格爾這樣的哲學家、思想家喜歡音樂,而且,科學家,甚至是藝術家們的靈感也是激發出來的。
科學家與藝術家們在象牙塔裡待的時間長了,有時也會感覺煩躁,況且世界那麼大,他們也想去去看看。
一旦走出辦公室或家門,通常情況下,靈感就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有一次,貝多芬因在家待時間長了,感到有些煩躁,就走出家門,來到街邊的一家飯館散心。他坐下來環顧左右,盆碗刀叉的輕微碰撞聲,引發了他的頭腦中的靈感。隨即,他拿出一張紙開始記錄,當服務員端上飯菜時,一首美妙的樂曲,已經寫完了。於是,貝多芬高興得沒吃飯就付費而去。
德國近代音樂天才門德爾松,一次,他聽完貝多芬某首樂曲的首次公演,回到家後,立即就把它用鋼琴湊了出來。這種“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真也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但是天才的藝術家做到了。
瓦特也是在格拉斯哥大學散步時,捕捉到了靈感,從而解決了蒸汽機發明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然而,即便是天才的藝術家,他的超常的記憶力和理解力,也只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裡才有。
所以,正如黑格爾所說,雖然愛音樂,也只能稱半個人。
接著,黑格爾還說,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
音樂是一位好老師。它會將人的心靈從喧囂和冗雜之中帶出,帶到一片淨土,使人們煩躁的心平靜下來。音樂是人開心時的朋友,音樂也是人失意時的夥伴。
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為此,為了成為“人”,就去喜歡音樂吧!
-
5 # hey洋
我之前一直拿音樂當做一種信仰,提問者的問題讓我重新思考了音樂與我們的關係,它確實是我們最真的朋友。
音樂是人生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從胎兒、嬰兒、牙牙學語到少年叛逆、青年、中年再到老年,音樂陪伴著我們的人生。在我們閒暇之餘、娛樂的時候,打遊戲的時候、看電影的時候,或是在我們開心的時候、傷心的時候、相遇的時候、告白的時候,內心的細膩就通過了一首歌、一首曲來表達。
音樂作為我們人類最為偉大的一種創造,他帶給我們能量,減少孤獨和孤寂,並且淨化心靈,修身養性,讓我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音樂就是我們一生的摯友。
指揮家卡拉揚在逝世的前一天說道:“任何能夠與音樂相伴終身的人,都已經得到了上帝給予的最大恩賜……”。
音樂不會嫌棄我們,不會拋棄我們,他只會在不經意間觸動你的靈魂。
-
6 # 逸懶無餘
對於喜歡音樂的朋友們來說,的確如此!我一直覺得,好的音樂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聲響和節奏。它很神奇,各種變換的風格可以讓你在任何時刻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感都得到傾聽和理解。這點是現實中朋友無法做到的。如果非要形容的話,我覺得有點像極了理想的愛情。你高興,它可以吵吵鬧鬧陪你瘋;你低落,它可以耐心地聆聽和鼓勵。
-
7 # 音靈INVAXION
音樂可以讓人放鬆,減輕疲勞,讓人的神經放鬆。
有事你生氣了,聽一首你最喜歡聽的歌曲 也許會幫你解氣。
當你傷心時,可以去歌廳,大聲的唱可以緩解心情。
音樂讓人放鬆。
音樂讓人減輕疲勞。
音樂讓人緩解心情。
-
8 # 我是一片雲1186
音樂,是靈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訴說,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的徜徉。我們欣賞一首音樂,不僅因為好聽,更因為它承載著我們的生活和記憶,有著我們自己的故事。
-
9 # 花崎說音樂
音樂是真正的朋友,它能非常懂你的心,每一首歌其實都是創作者背後的心路歷程,所以10000首歌就有10000個不同的故事,而人所經歷的事情都會大同小異,所以每個人聽歌總會有很強的自我代入感,所以就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歌的主角,覺得這歌真像自己的知心朋友!
-
10 # 心依舊夢依然
1最真的朋友是能夠傾訴的日記,日記是自己的知己。2最真的朋友可以是畫畫,畫畫也可以傾訴自己的心聲。3最真的朋友也可以是音樂,自己彈唱,我聽別人的。4其實只要可以傾訴自己心聲的媒價都是自己最真的朋友。
回覆列表
音樂會將人的心靈從喧囂和冗雜之中帶出,帶到一片淨土,使人們煩躁的心平靜下來。音樂是人開心時的朋友,音樂也是人失意時的夥伴。
黑格爾說過,不愛音樂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只能稱半個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