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57070978277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擺繩越短,擺動的次數越多;擺繩越長,擺動的次數越少。

    擺是一種實驗儀器,可用來展現種種力學現象。最基本的擺是懸掛於定點能在重力影響下往復擺動的物體。因為擺一次全振盪的時間間隔(週期)是恆定的,它通常用作校準如鍾這類機械裝置的運動的主要機件。

    義大利的伽利略首先研究了單擺,荷蘭的C.惠更斯研究了復擺,他們為擺的力學理論奠定了基礎。

    單擺由懸在質量可以忽略的細杆下端的擺錘構成。懸掛點到擺中心的長度越大,擺的週期越長。擺的長度確定後,擺錘質量的變化對週期無影響,但是擺在地球上的位置對週期卻有影響。

    復擺是在重力作用下能繞固定轉軸擺動的物體。復擺運動規律和性質類似單擺。利用復擺可以測量一些剛體對某軸的轉動慣量。此外,還有扭擺、可逆擺、等時擺等。

    當擺角小於5度時,週期近似為2π√(l/g)

    擴充套件資料:

    當質點偏離其平衡位置時,重力的切向分力使擺錘向平衡位置運動,到達平衡位置時,切向分力等於零,但擺錘已獲得速度,由於慣性,擺錘將繼續向前運動,擺錘漸漸升高,速度減小,到最高點靜止,再向反方向擺動,這樣往復擺動不已。重力的這種切向分力稱為擺的恢復力。

    若忽略空氣阻力,當擺角較小時(如小於5°),可以比較精確地把擺的運動視為簡諧運動,又稱諧振動。這時擺的偏角θ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可寫作:θ=θ0sinωt,式中θ0為最大偏角,稱擺幅或振幅,ω為擺的角頻率,也叫圓頻率。若以l表示擺長,則有

    擺的週期:每秒擺動次數稱為擺的頻率f,f=1/T,單位為次/秒或周/秒,也稱赫茲(簡稱赫)。擺的週期T與振幅θ0無關。這一重要近似性質,稱為擺的等時性。這是伽利略的重大發現,已成為鐘錶原理的基礎。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足壇,你們認為誰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