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
2 # 婦產科小豬姐
我是1999年結婚的,樓主這一個問題立刻把我拉回了我結婚當天。
我清楚的記得,那天已經是初冬,即使是在蘇南天也很冷,還微微地下著小雨。
從我丈夫來接我的車一進門開始,我的媽媽就開始不停地抹眼淚,一直在抹,一直不停,就像是怎麼也抹不完。
即使門口在鬧我丈夫的開門紅包,不停地傳來陣陣笑聲。即使家中到處貼著大紅的喜字,如此喜慶的氣氛中,我媽媽的眼淚也沒停過。
然後,走的時候是父親將我抱到車上的,我一直依偎在父親的懷裡,當我坐在車裡抬頭跟我父親說:‘爸,我走了’
我看見父親早就滿臉的淚,我這一聲告別,父親哭的更厲害了。
等接我的車去了丈夫家,父親跟著另一輛車要送親,就是把我送到公婆家裡。
車停在院子裡,我靜靜的坐在車裡等待去火(他們那兒的風俗,新娘子火大,要在門口攔一會兒去去火,否則家裡會受不良影響)。我看見公公婆婆一直在咧著嘴笑。
而那天因為車裡冷氣不足,我只穿了一件大紅的連衣裙,我一直冷的瑟瑟發抖,可是所有的冷都被他家的鞭炮聲和開心熱鬧掩蓋了,沒有人注意到我的冷。
等了許久,只覺車門一開,一件大棉衣落在我的肩上,是父親怕我冷,從後面的車上走了過來,棉衣還帶著父親的體溫,一下子身上溫暖無比。
後來,婚禮結束,父親要回家了,父親將我領到公婆面前,說:‘親家,孩子交給你們了。’
又轉頭對我說:‘孩子,好好做人家媳婦’
至始至終父親那晚在那麼喜慶的氣氛下,沒喝酒,沒吃多少菜飯,一直眼淚沒幹。
“養個女兒……就象種一盆稀世名花,小心翼翼,百般呵護,晴天怕曬,雨天怕淋,夏畏酷暑冬畏嚴寒,操碎了心,盼酸了眼,好不容易一朝花開,驚豔四座,卻被一個叫女婿的癟犢子連盆端走了!”
是啊!父親和母親,特別是母親,從女兒出生到長大成人,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冒風冒雨,頂寒頂熱,操心忘食,無私付出,百般呵護,疼愛有加地把女兒從一把尿、一把屎、跌跌撞撞、扶扶持持,呵呵護護的教會她走路、發燒感冒、小病大病、灌藥、喂藥、肌注、打吊針、打防疫針、上幼兒園、上學堂、輔導她學習、帶她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郊遊、教她一些社會知識、指導或幫助她走上社會以及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等等;從最初艱難的產育、慈愛的哺乳到長大成人等等,這20年左右的時間裡,付出的心血、汗水、物質等精力物力,是多麼的巨大啊!培養的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啊!而等到女兒剛剛可以獨立自主了,女兒也是剛好到要出嫁的年齡了!作為父母的,特別是作為母親的,看到從自己肚子裡,小心翼翼地,難受地度過了十月懷胎,再艱難痛苦的生出來、顧前顧後的教育,自己精心培養出來的、心愛的、視如掌上明珠的女兒已經剛剛長大成人了的女兒,在一朝一瞬間,被一個叫女婿的男人牽走、娶走,是多麼的於心不忍啊!難怪很多作為母親的,在女兒要出嫁的時候,依依不捨的走出家門的時候,會大聲的痛哭,甚至哭暈了……!
通常一位父親,不會在女兒出嫁時哭。他們更多都會選擇強忍著。但也有一些例外,因為他們會忍不住……
我想,這是母愛的一種心疼的、若有所失的、難捨的、難受的、深情的、深切的、發自肺腑的、可歌可泣的吶喊啊!
我想,哪一位熱愛子女的母親不會為這一件事、這一種情景動容呢?!
我想,這是母愛的一種偉大的情感抒發啊!
前面談到了女兒出嫁時,母親為什麼會哭,那種傷感、心疼、難捨的原因。那麼,母親哭的原因真的只因如此嗎?
作為父母的,特別是作為母親的,好不容易把女兒培養長大成人了,終於能夠獨立自主了,並且可以跟一個相愛的男人成家立業了,在出嫁時,所留下的眼淚其實也包含著一種難以比喻的喜悅在內。試想,社會上好男人是很多啊,但是要找到一個年齡、文化、性格、修養、長相、甚至經濟實力等等方面都適合自己女兒的,何嘗那麼容易啊!雖說很多男人都很優秀,但是愛情的事,也都需要靠機遇緣份、興趣愛好、密契投機、彼此順眼、相對般配等等方面的條件來促成啊!所以很多女兒的婚事,也讓一些父母,特別是作為母親的,一直操著心,常常掛在嘴邊上。例如你可能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唉呀,我家那女兒啊!不知道為什麼啊!年齡那麼大了,怎麼還沒有找到物件啊?!‘’……真慶幸自己的女兒啊,如今終於有了意中人了,而且彼此都相互愛慕,真是一件歡喜的大好事啊!這不是嗎?!例如:前幾天在大路口,遇到了鄰村的一位某阿妹,她笑容滿面的,似乎與我一樣高興的對我說:“哇!某阿姐啊,聽說你的女兒要出嫁了啊?!那就好啊!我也跟你一樣歡喜啊!”而作為人家母親的通常都會這樣回答:“是啊!是啊!大家都一樣歡喜!”————這是社會上、特別在鄉村上,最常見的情景和對話。可見,女兒出嫁時,作為父母的,特別是作為母親的,看到女兒終於有了彼此都相愛的意中人,並且,今天就要出嫁了,那種心情也是很高興的啊!那種因為感動而留下的眼淚,其實也是包含著喜悅的心情在內啊!正所謂悲喜交加也!
後言
其實,“出嫁”和“娶妻”這兩個詞語,是一種很古老、很封建的說法,是一種建立在“父系”社會上的一種單向婚嫁方式,即女方通常是要嫁到男方家裡去的,到男方的家裡生兒育女,組建婚姻家庭。而這樣的婚嫁方式,雖然女方的父母也不乏高興、喜悅之情,因為,自古以來,習俗就是這樣的啊,透過一代一代的習慣性傳承,這種古老的婚嫁方式,已經習慣地被深深地植根於人們的腦海裡,變成了習俗;但是,這樣的單向婚嫁方式,也總是讓人家作為父母的,特別是作為母親的,會驟然感到若有所失啊!而正是這樣,社會上,特別是在鄉村上,總是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女兒養大了,是別人的。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多多少少都會意識到裡面含有一絲絲悲觀、消極的思想。真讓人掃興……
時代在發展、演變,為什麼一些陳舊的思想還沒有發展、演變呢?!依個人看法,其實,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女兒養大,實際上應該認為這是一種理所應當的責任。女兒長大了,就應該讓她們獨立自主的去組建自己的家庭,過上她們自己選擇的婚姻生活,也沒有什麼可以覺得“若有所失”的!人類歷史的發展,從來就是這樣延續的。而“出嫁”和“娶妻”這種古老的,偏向的習慣性稱法,個人認為,不應該讓它再繼續延續下去了。不管男女雙方打算在哪裡安置婚姻家庭,就把它稱為中性的、具有時代感的“結婚”吧!這樣感覺好像更好一點,體現了男女雙方的平等, 也讓女方父母不會感到“若有所失”(當然,原來固有的思想或口語的表達方式,一部分還是會存在和延續的)。再一個就是,個人認為,讓通常男女雙方各自擺席慶祝“娶妻”和“出嫁”的習俗,改為“新郎”和“新娘”和雙方各自的父母、親人、朋友、同事等等一起共同舉行慶祝的,皆大歡喜的“聯婚”慶典方式。這樣是不是更加好?!這樣何嘗還會存在著“若有所失”的情感或心態呢?!這樣是不是更加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