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好像很多飲料都是三塊五塊,罐裝的一般兩塊,這麼多年沒變過,利潤不會變少嗎?
8
回覆列表
  • 1 # 雙腳飆車的人

    我記得小時候一罐可樂3塊錢,兩塊五也能買到,現在兩塊錢一罐。超市更便宜,飲料不是不漲價,而是一直在壓榨供應商,兩毛錢一個罐子能夠壓到3分一個,鋁罐變鋼罐,壓縮供應商利潤,而且你不得不跟著他幹因為你的生產規模跟著他變大,只能供應他,其他沒人能吃下你的產量。某山泉水更牛逼,98年賣2塊錢,1.1給銷售終端,廣告建議零售價2元。現在還是2元。渠道一建好,銷售其實很輕鬆,很多成本就省下來了。像某師傅的飲料都有自己的超市,所以上架費就省了,他們的泡麵也是,某豬樂福上架費漲價,你牛逼是吧,我不在你這裡賣,自己超市賣,最後與豬樂福達成諒解兩個月後又開始賣了。

    廠商只要掌握渠道,成本就能有效控制,對內壓榨供應商,對外籠絡消費者。

  • 2 # 為愛付絀切丨

    感謝邀請,飲料行業算是利潤較高,成本較低的行業,一般的普通飲料,主要都是調製型的,果汁含量一般在百分之十,主要成分是糖和水,大批次的生產運輸的話會更便宜,飲料成本極低,運輸營銷佔了一大部分,,話說六個核桃的成本也就一塊多一點,售價卻達到了三塊五左右!

  • 3 # 山野清風28560276

    原因很簡單。一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飲料的成本越來越低,二是飲料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從業人員增多,三是飲料品種越來越多,但人們卻對身體越來越注重。所以選擇喝飲料的人越來越少。

  • 4 # 比爾812

    1.肯定不是廠家不想漲,而是都不想第一個出來去冒險。必競這個市場競爭太激烈了,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其它搶了市場份額。

    2.隨著技術的成熟,各方面的改善,必然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開支。固然成本就下降了。

    3.明不變暗升。開發小包裝等明眼看不出來的策略等

  • 5 # 聽歌也是一種美

    好像很多飲料都是3塊5塊的,罐裝的一般都是2塊,這麼多年沒變,利潤不會變少嗎,

    飲料不是不漲價,而是它漲價張的很隱晦,或者說變相漲價。

    1.變相漲價,價格不變,改小包裝,還記得以前得飲料包裝都是600.550ml,現在都是400到450ml這都少了多少了,而且消費者還不易察覺,商人真的很聰明!

    2溫水煮青蛙,價格微漲

    飲料都是幾毛幾毛的張,比如康師傅綠茶以前賣2塊,現在都賣2塊5,後來2快8,再後來3塊,慢慢老百姓也都接受了

  • 6 # 港城大未哥

    因為飲料這種食品因為他是水質的產品,它的成本相對來講比較低廉,取材也比較容易技術含量較低,正是因為這點所以競爭也比較激烈偶爾有某種新產品上市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類似產品上市,其實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飲料價格是偏高的。拋去成本利潤還是比較不錯的,更別提漲價了。

  • 7 # Mandy_yang

    1.批次生產的飲料,製作過程中人力使用成本低

    2.大部分飲料製作中使用的原料成本低。如碳酸飲料就是由co2和糖漿,過濾水混合而成(co2還是糖漿廠商打包贈送)。一包糖漿的價格300多元,一箱打出450杯中杯。加上包裝成本,利潤可達3倍

  • 8 # 爽快34

    飲料不漲價其實和通貨膨脹有何區別!從90年代第一次喝飲料的時候開始,我印象極為深刻(可樂愛好者),那時的可樂味道濃厚,二氧化碳充足,再看看現在的可樂,味道甜味為主,可樂的主要味道降低了不少,那時喝一口可樂可以打個長長的飽嗝,現在就那麼一點點脹氣的感覺再從包裝看,以往有玻瓶裝可樂,那時價格1元錢,250ml。現在最小包裝好像是150ml還是200ml那款,價格2元,然後就是250ml的拉罐裝,250ml,價格2.5元,再說經典500ml裝,在90年代時我記得是600ml裝,價格也是3元,現在幾乎都是500ml裝。綜上所述,現在的可樂,從口感,二氧化碳量,包裝,價格等,可樂越來越失去當年的味道,回頭再看是漲價還是降價了?

  • 9 # 不再猶豫麼麼噠

    我就說個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成本很低!除了廣告費等等這些虛的,一瓶康師傅或者統一的飲料成本就3毛錢

  • 10 # 1smiling1

    我們喝的飲料基本被雙寡頭企業壟斷。如百事及其旗下品牌與可口及其旗下品牌競爭。我們喝的果汁可樂什麼的基本都是這兩個公司的。雙寡頭企業關係非常微妙,平成市場份額,競爭激烈,誰都不敢漲價,只有不斷改進生產技術與降低成本擴大銷量保持競爭優勢。而且任何第三勢力要加入競爭都十分困難,這種良性競爭會持續長久。

  • 11 # 華爾街見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漲價的條件?

    1、需求量加大

    以“搶鹽風波”為例,當大家都瘋狂的搶鹽的時候,鹽商們就開始提價,因為他知道現階段的鹽很搶手,人人都離不開它。

    2、供給量不足

    當一件商品的供應量變少(如限量版),那麼這時提價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因為僧多粥少,見縫插針的商家還是大有人在的。

    3、銀根鬆解

    即貨幣超發。當貨幣發行量過大的時候,錢就變得不值錢了,漲價也在所難免。

    4、勞動生產率低

    某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低,意味著成本不降反增,所以會導致漲價。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飲料的成本?(以可口可樂為例)

    這是可口可樂的成分表。不難看出,它的成分大多是糖、碳水化合物、檸檬酸鈉等等各種新增劑成分,而這些新增劑的成本總計不會超過三毛錢。

    最後我們來分析一下飲料的價格構成?

    那麼,為什麼成本不超過3毛錢的碳酸飲料定價3元而且幾乎不漲價呢?三元的定價從何而來呢?

    1、包裝

    市面上的飲料大多數用的是易拉罐、塑膠瓶進行包裝,這些包幢的成本也是極低的,不會超過2毛錢。

    2、裝瓶

    裝瓶的過程需要耗費人力和物力,成本就會增加一毛錢。

    3、經銷商

    商品不會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而是要透過中間商進行派送,這其中又會增加1-2毛的成本。

    4、運營成本

    飲料在倉庫中陳列,需要耗費人力和物力,所以運營成本也會隨之增加2毛。

    5、稅收

    大概每瓶一毛左右。

    6、零售商

    零售商從經銷商進貨再賣貨,零售商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也需要贏利,故而商品的售價會繼續增加2-3毛錢左右。

    7、廣告

    廣告是為了提升產品知名度而做的必要支出,會使商品的售價增加2-3毛。

    不難看出,飲料的售價本身就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商家的漲幅也都是透過一些小細節來體現,飲料行業也不是靠價格取勝,而是透過銷量取勝。而且,飲料行業競爭對手也很多,這意味著替代品的增多,漲價更不利於自身的長遠發展。

  • 12 # 該名字尚未註冊

    食品行業為人類幸福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食品價格基本穩定,支出比例不斷下降。類似的還有電子行業。房地產行業對gdp的貢獻是房價不斷上漲,支出比例不斷提高。金融行業的對政府的巨大貢獻是cpi基本不變,貨幣購買力不斷下降。

  • 13 # 郭園園9826

    好像很多飲料都是三塊五塊,罐裝的一般兩塊,這麼多年沒變過,利潤不會變少嗎?

      飲料不是不漲價,而是漲價的很隱晦,或者說是變相漲價!

      變相漲價1 價格不變,改小包裝!

      還記不記得幾年前的飲料包裝,都是600ml,550ml,買一瓶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一瓶飲料可以喝半天,現在呢?基本上飲料的包裝都是在400ml或者450ml左右,一瓶的量就這樣減少了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而且還不被消費者注意到,可以瞭解商人有多聰明瞭吧!

      漲價2 價格微漲,溫水煮青蛙。

      飲料的價格一般都是幾毛幾毛的漲價,比如康師傅冰紅茶,一開始是兩塊,後來變為兩塊,後來又是兩塊五,然後是兩塊八,三塊,幾毛錢的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又是每年只漲幾毛錢,慢慢的也就被大眾所接受!

      而且,所謂的飲料幾乎不漲價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多,一方面是快消品市場,定價基本差不多,你漲價別人不漲,那你就會先死掉,所以這個有點相當於行業聯盟協商才可以漲價。另一方面飲料市場的成本可以透過龐大的銷量抵消掉,而且有著足夠的利潤,看看哇哈哈,康師傅和統一這三個行業巨頭就知道了。

      此外,同一款飲料的配料幾乎是不需要進行改變的,這樣研發費用可能不是那麼高,而且中國市場的山寨文化,你也懂得,各家獨守自己的市場,也覬覦著別家市場,在飲料這個市場中,還是一個很公平的競爭環境的,價格微漲,消費者也可以接受。

      所以,這個題目就是個偽命題,飲料不是不漲價,而是漲價了你沒有看出來,你被商家的操作手法欺騙了雙眼!

  • 14 # 大灰財經

    其實可樂的價格不僅在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其價格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都知道,二十年前的三塊和二十年後的三塊價值完全不同,而1999 年的飲料行業跟現在的飲料行業也不能同日而語。可以想象一下那個時候飲料都有什麼呢?除了可樂之外,還有健力寶、礦泉水、椰汁,似乎別的也很少了。但是現在呢?王老吉、加多寶、綠茶、紅茶、拿鐵、營養快線等等等等,光礦泉水就有農夫山泉、百歲山、恆大冰泉等眾多品牌。

    對於消費者而言,二十年前的可口可樂也許是時髦,廠商有相當程度的壟斷勢力,所以可以賣出 3 元的“高價”,而現在,他再也不能用以前的價格策略,採取“高價”的定價策略。試想,如果以二十年前的通貨膨脹率來定價,現在誰還會為了一瓶可樂付出 十幾 元呢?

    韋伯定律貢獻了JDN(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最小可覺差)的概念:人類對於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覺的最小改變。

    因此,很多商家運用這個概念,在飲料的容量上做了微整,減量而不減價,以讓消費者感受不到這種改變,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漲價行為。

    還記不記得幾年前的飲料包裝,都是600ml,550ml,買一瓶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一瓶飲料可以喝半天,現在呢?基本上飲料的包裝都是在400ml或者450ml左右,一瓶的量就這樣減少了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而且還不被消費者注意到。

    從飲料的價格上,商家也運用了這個概念,一幾毛幾毛的漲價,比如康師傅冰紅茶,一開始是兩塊,後來變為兩塊二,後來又是兩塊五,然後是兩塊八,三塊,幾毛錢的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又是每年只漲幾毛錢,但對於企業來說,這種小幅度漲價行為,一旦以成千上萬甚至億的數額計量,都是一筆不可小覷的利潤。

    而關於題主提到的利潤變少的問題,我們可以以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近幾年的毛利率變化參考一下不漲價行為對於利潤的影響。

    2014-2017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毛利率水平變化(單位:%)

    根據可口可樂近幾年財報資料,2014年-2017年銷售業績都在下滑。雖然兩大可樂企業業績出現下滑,但毛利率水平卻十分穩定,甚至可口可樂的毛利率還出現了回升。

    所以光從價格判斷企業的利潤是否會減少是具有科學性。

    綜上所述,飲料不漲價的因素一方面是快消品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定價透明化。若實行消費者能夠敏感感知的漲價行為,那麼你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淹沒。另一方面飲料市場的成本可以透過規模經濟、分銷渠道的成熟、原材料成本的降低、管理的改進等等方式降低成本,有著足夠的利潤空間。

  • 15 # 金十資料

    漲價幅度小

    飲料的價格一般都是幾毛幾毛的漲價,比如康師傅冰紅茶。一開始是兩塊,後來變為兩塊二,後來又是兩塊五,然後是兩塊八,三塊,幾毛錢的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又是每年只漲幾毛錢,慢慢的也就被大眾所接受。

    薄利多銷

    飲料行業不是靠價取勝,主要其銷量上來了,經濟效益自然就上去了。所以每到年節,各個飲料廠家或商家紛紛低價促銷,由此看出,飲料行業是以量取勝,如果只是價格上去了,看似單價的利潤提高了,但由於價格上漲導致滯銷,那麼整體利潤會大幅度下滑。

    飲料的成本除了物料成本,即邊際成本外,還有一塊是固定成本,就是機器裝置的攤銷和員工工資等,固定成本是生產的所有商品平攤的。你生產的產品量越大,單個產品上分攤下來的成本也就越低,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規模效應。

    像可口可樂這種,一個西方賣了一百多年,一代生產線可以用很多年,機器裝置的成本早就被折舊攤銷完了,而且飲料生產的量普遍的很大,都是數以億計,在各種原材料的議價方面都很有優勢。

    年初大多飲料進行提價

    從2018年1月15日開始,康師傅部分飲料開始執行價格調整,範圍涉及兩款果汁系列和部分茶飲料系列,其中果汁產品建議零售價上調0.5元。

    據瞭解,此次調價中,康師傅果汁的傳世和輕養兩個系列產品的建議零售價分別上漲了0.5元。此外,冰紅茶、冰綠茶等6款茶飲料的通路價格略有調整,但不涉及零售價,碳酸飲料也不在此次價格調整範圍內。

    統一乳飲在2018年元旦前已下達零售價漲價通知,從2018年1月23日起,擬對統一乳飲部的零售價進行有序的最佳化,產品涉及茶飲如:冰紅茶、綠茶;果汁涉及冰糖雪梨、鮮橙多。

    原料、成本的提升固然是食品飲料價格上漲的剛性因素,但如果為了短期利益將部分產品價格上調,卻沒有搞好產品創新,那麼經銷商得不到紅利,長久下去對企業來說不會有明顯的效益。

    這也是為什麼飲料漲價慢甚至很少漲價的原因,只要賣出一瓶飲料有利潤,那麼漲價也就沒那麼必要了,食品飲料企業都是想賺長久的,自然不會跟自己作對。

  • 16 # 輝煌流觴

    第一、成本低,誰漲價誰倒黴

    第二、競爭激烈,各種軟飲料品類、廠商太多,大家都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第三、中國的消費層次終歸還是還沒達到那個地步,樓主去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看看,國內主流的各種碳酸飲料基本都是窮人才喝,高階的蘇打水、茶和牛奶才是人家的主流,而這些賣得可也並不便宜。

  • 17 # 衍生之道

    飲料能在物價高速上漲的今天保持原價位不變的因素無非也就是以下幾個因素。

    1.飲料的製造成本本身就很低廉,無非就是水和果料濃縮化合物,因此本身的低成本就構不成漲價的壓力,其投入最大的成本應該就是廣告推廣費了。

    2.飲料市場以靠走量來獲得薄利多銷的策略,量走得多,生產量大也是降低成本的因素之一。

    3.在其它方面壓縮生產成本來維持原出廠價不變從而加強競爭力,例如飲料罐,包裝箱等的成本。

    綜合幾點因素可以看出在物價一直上漲的趨勢中飲料的漲價壓力明顯不大,但也不是絕對的,隨著人工,場地等的開銷不斷加大,飲料行業也會有漲價的需求的,只是目前壓力還沒大到非漲不可。

  • 18 # 轉轉品控師朝偉

    物價上漲已經是見怪不怪的問題了,10年前,一平米的房子還是按千計算,5毛錢能吃串大燒烤,現在物價逐年攀升,漲個2、3倍算是客氣了。

    但我們發現,不管再怎麼漲,飲料卻基本沒什麼變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以可樂為例子,幾十年來,零售價只漲了1塊錢,一瓶500毫升的可樂,商場最多不會超過5塊錢。即使價格這麼低,飲料行業還是挺暴利的。之所以不漲價,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行業競爭壓力大

    我們在超市貨架上可以看到,琳琅滿目都是汽水飲料,牌子不下幾十種,味道基本大同小異。如果其中一款飲料漲價,很容易就能找到替代品,從而失去了市場競爭的優勢。

    第二是生產成本低

    像飲料這種生產線,一條可以生產很多年,機器並不需要經常更新換代,除了裝箱打包需要工人之外,其他基本是一條龍的模式,大大節約了生產的成本。

    第三是產量大

    像水、白砂糖這種生活常見的原料,價格波動非常小,加上廠家的大批次收購,還能進一步的壓低進貨價,據瞭解,一瓶可樂的成本價估計連3毛錢都不夠。

    但在市場上可以賣到3元錢,還敢說它實惠嗎?

    當然其中還有包裝、運輸、廣告、稅收等費用,算到最後廠家也能賺一半以上,所以飲料大多走薄利多銷的路線,並不需要漲價,只要做好宣傳,把量衝上去就OK啦。

    各位小夥伴,你們平時更喜歡喝哪種飲料呢?

  • 19 # 李愛琴營養師

    在近十年中,一根油條價格翻了4倍,一塊麵包翻了4-5倍,吃一頓早點也有原來的三元兩元,增長但現在的十元八元,可就是不見飲料漲價!

    確實,中國的飲料,從一經上市價格一直保持穩定,不漲價,也著實讓人匪夷所思。因為漲價讓人很好理解,比如生活中的通脹現象,貨幣增長,經濟規模增長等。物價提升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就拿飲料中的龍頭老大可口可樂來說吧,用經濟學中的選單成本來解釋,那就是,餐廳改價格需要重新印選單,可口可樂漲價也要重新改廣告,調整市場策略,還要想辦法安撫抗議的消費者,與其這樣不如不調價了。

    第二,可口可樂可依據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就是加大規模,減少人力。當然了,這一點只能說明可口可樂具備不漲價的資本。

    第三、同行業的競爭,以前可口可樂都是以低價銷售為特點,而後來的飲料市場更多的崛起,比如奶茶、果汁甜飲料等越來越多,如果可口可樂漲價了,肯定會減少它的銷量。

    第四、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兩家規模又大,價格又低,其他的飲料競爭對手也就只好跟在後面了,如果沒有很大的生產規模就不可能和可口百事抗衡。

    第五、還有一點說明,飲料的利潤空間本身就很大,即便賣到3元一瓶的,還是有錢賺。

    第六,就算這麼大規模的可口,也不是不想漲價,從一開始的600ml瓶裝到500ml的瓶裝,這也是一種變性的漲價。

    所以,飲料行業,大的龍頭企業控制了價格,其他中小型的就跟在後面,如果沒得賺,就降低成本,這一降成本不說,有很多自來水兌新增劑的飲料就出現了。

    作為營養師來說,我覺得,像這些飲料在今後的發展中,應該不會漲價到哪裡,因為:

    ①飲料基本上的消費人群都是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

    ②從健康的角度來說,現在的人慢慢的都開始注重營養健康,而飲料類都是弊大於利,或是營養價值低。

    總得來說,飲料的價格較穩定,這些年只是出現了不同的變性價格的小幅度上漲。

  • 20 # 首席投資官

    我們今天拿幾十年不漲價的可口可樂來舉例:

    我們都知道,這幾十年貨幣貶值的翻天覆地,三十年前的2塊和今天的兩塊,差了幾十倍的購買力,為什麼可口可樂不漲價,卻依然越來越火爆

    透過擴產減少成本

    可口可樂作為一家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透過不停的擴大生產規模,有效的將可樂的成本下降了十幾倍,成本下降的速度遠高於貨幣價值貶值的速度,簡單來說,假如三十年前一瓶可口可樂的成本是1元,現在成本下降了十倍,不到1毛,幾天的3元前比30年前價值也減少了10倍,那麼可口可樂的利潤是沒有變化的,甚至在擴產後有了更大的營業額,獲得了更多的利潤。

    行業競爭激烈

    飲料行業從來沒有任何過硬的壁壘,愛喝可樂的人一般也可以喝芬達和其他碳酸飲料,喜歡和維他奶的人也可以接受其他乳製品,誰先漲價格誰就失去了市場,企業哪有不想提高利潤的,都知道漲價看似可以提高利潤,但實則漲價後失去的是大片市場

    不是不想漲,是不敢漲。

    飲料的價值在減少

    在可口可樂剛剛出來的時候,是飲品界的一場革命,當時可口可樂以及一種碳酸飲料在世界中的地位可不是今天能比的,所以當時的售價是遠高於其本身成本的,簡單來說就是當時本來定價就定的很高,十年前的3元已經可以相當於今年的10元了,在今天人們又注重養生,又習慣了飲料的存在,可樂再不是當時耀眼的明星了,價格數字不漲,那就是在降,隨著價值一起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真正的“二王”筆法嗎?它有什麼明確的特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