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葩財經說
-
2 # 海泡泡情感
就我個人來看的話銀行出現這個措施之後,可能會流失一部分客戶。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首先對於普通大眾來講。在銀行進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是比較有保障的。可以進行很大額度的投資。同時銀行進行信任背書的。就是說出了問題,可以隨時找銀行。
當然隨著金融體系的發展。銀行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潮流而制定相對保護銀行利益的政策,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對儲戶或者投資者不太有利的局面,這時候可能就會出現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來進行一個財產的增值。
當然面對市場越來越多的投資產品。那麼就需要金融體系管理團隊的精確分析,把握市場的行情,推出更加新穎的產品來吸引客戶進行投資。
當然投資都是有一定風險的,那麼銀行在不保障本金本息的情況下,如果說是有客戶願意進行投資。那麼就需要在投資回報上能夠讓客戶明顯的感知。不然損失的不僅是客戶還有銀行的信譽。
所以就我個人來看投資有風險在進行,無論是哪種投資都是需要進行認真思考考慮的。畢竟每個人掙錢都不容易。
運營者:航海風暴
-
3 # 忠義乾坤44429196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本行發行的產品,收益率較低,一種是代理發行的產品,收益率比較高。產品又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只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不管是保本還是非保本,目前這種嚴監管情況下,雖然收益率較低,但相對來說,是安全的。代理產品,尤其是收益超過百分之六的產品,一定要看清楚具體的發行單位,分析發行單位情況,然後決定是否購買。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對銀行影響有,但應該在可控範圍之內,畢竟中國銀行業的利潤主要還是存貸款的利差。
-
4 # 鑫財經
題目所說的情況,是資產新規執行後,徹底打破了剛性兌付,但大家不要理解成就一定不保本,只是銀行以後再出理財產品,不能再出保本型產品了,那麼對銀行有什麼影響呢?
產品線不再齊備,不能覆蓋所有客戶需求之前,銀行產品線較為齊備,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保本理財、非保本理財一字排開,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對收益率和安全性的不同要求,自由選擇。但現在,由於缺少了保本型理財產品,有部分對於投資本金安全性有較高要求,又想要收益性高一點的客戶,就會有困惑,選擇非保本理財吧,擔心風險較大,選擇定期存款之類的吧,收益率又太低。
營銷解釋工作更難在我的從業經驗中,如何向客戶解釋產品屬性,包括資金投向、風險性、收益性,是營銷中的一個難點。
我認為,有風險,不代表一定會出現風險,只是一種機率,甚至是小機率,但有的客戶不這麼認為,別說理財產品了,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後,很多客戶給我的反饋是,存款也不保險了,要不怎麼推出這個制度?解釋起來真的是挺難的。
同樣的,不少客戶看到跟題目相關的新聞,都有疑問,是不是銀行理財產品都不會足額兌付了,如何打消客戶的疑問,是對銀行營銷人員的考驗,解釋不好對銀行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綜上,我認為新規對銀行不會產生太多實質性的影響,不是說取消保本理財,其他理財產品就一定不保本,但如何為客戶推薦替代品,如何向客戶做好解釋,是可能對銀行產生影響的問題。
-
5 # 財稅服務專家
對銀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般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大部分是穩健型客戶,他們追求的是本金安全、收益有保障,而資管新規打破了剛性兌付,銀行不再承諾本息兜底,那麼就會對這些穩健型客戶產生一定衝擊。
資管新規出臺會對銀行產生以下幾方面影響:
1.傳統客戶的流失。如果沒有剛性兌付,那麼原來投資於理財產品的大部分資金會轉向國債、其他具有安全保障的理財標的,銀行喪失了傳統業務的競爭優勢,勢必會引起理財業務的下滑。
2.加大了管理成本以及業務競爭。為了適應淨值化管理需要,包括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先後成立了資管子公司,專門研究開發淨值化產品,資管子公司的建立增加了管理成本;淨值化產品類似於基金等產品,未來這些具有類似模式、類似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之間競爭將更加激烈,銀行能從淨值化理財產品市場分得多少蛋糕現在還不得而知。
那麼資管新規出臺以後,銀行有沒有可能基於自身傳統理財業務優勢進行業務變通呢?
收益憑證作為債務融資工具,約定本金和收益償付需要與投資標的掛鉤,不屬於資管產品範疇,因而不受資管新規影響。
收益憑證可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
固定收益型收益憑證是在保障投資本金的基礎上,到期還會按預先約定的固定收益率計算支付給投資者收益;
浮動收益型產品是除了保障本金和一個較低的固定收益外,還有可能獲得與標的資產表現掛鉤的浮動收益,這種產品有存在損失認購本金的風險。
-
6 # 藍色夢想
影響肯定是有的,最起碼銀行理財保本的神話破滅了。
很多人投資銀行理財,看中的就是銀行理財的兜底能力。如果銀行理財不兜底了,那麼肯定會流失一部分客戶,尤其是一部分鐵桿兒的中老年客戶。
所以銀行理財不兜底了,肯定會對銀行運營有一定影響。具體影響有多大,還要拭目以待。
-
7 # Acb666
新規給銀行帶來什麼影響呢?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呢?
新規的背景: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內俗稱“資管新規”。 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新規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1.銀行理財將大部分轉成淨值型理財產品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基本靠預期收益做大產品規模。
2.新規對理財產品的影響有哪些呢?
(1)銀行表內理財部分將取消
(2)銀行表外理財,剛性兌付將打破,目前的預期收益型的理財模式,將被淨值化理財取代。
3.什麼是淨值型理財產品?
淨值理財產品和基金類似,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只能定期在產品開放日申購或贖回產品,開放日才能公佈產品淨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所以風險會相對較高。
4.未來,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淨值型產品,2018年各銀行將逐漸推行淨值理財產品。
二,投資者如何選擇淨值型理財產品呢?應注意什麼呢?
1.投資者應挑選具有較好投資管理能力的銀行發行的產品。
2.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管理需求,選擇不同風險的產品,不要被高收益誘惑而遭受可能的損失。
3.購買淨值型產品後,投資者要定期關注產品的資產配置和淨值變化情況,做好投資風險的管理。
4.淨值型理財產品多是半開放式的,在約定的時間段可以隨時贖回,流動性大大提升
5.應該中長期持有,淨值型理財有一定的手續費,為0.1%或0.05%,頻繁買賣不划算。
6.風險等級2級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機率極低。
7.銀行表內理財部分未來會被取消,轉成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的基本結構即為“存款+期權”。
8.投資者的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存款的固定收益,二是與資產的價格波動掛鉤,因此除基礎收益外還可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
9.結構性存款不一定能保本。
三,投資者該如何做呢?需要尋找什麼樣的替代產品呢?
1.貨幣基金: 風險小,流動性也強,可以做為銀行理財替代產品”。
2.收益憑正類產品不受資管新規影響,不屬於資管產品範疇。它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也可以作為選擇的產品。
-
8 # 三人聚眾
但要說的是,銀行理財保不保本息,其風險都是一樣的,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極小,或者可以說其風險性相當於購買國債,因為其風險由其投資標的決定。
銀行理財的投資標的類同於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投資標的主要為短期貨幣工具,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
即投資標的風險性小,安全性高,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極低,像貨幣基金從來未虧損過。
那麼銀行理財收益為什麼能高於貨幣基金,達到5%左右呢?主要因素有兩個:一、起投門檻高,一般五萬十萬起投,可以大量減少業務量,從而減少費用支出;二、有期限限制,並且時間較長,銀行理財可以將更多的資金配置於投資標的,獲取更多的收益,而不用像貨幣基金一樣需要留較多的現金流以備人們隨時贖回。
從風險性分析,雖然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跟風險沒有什麼變化,但對老百姓,特別是老年人,沒有保本保息心裡不踏實。所以說,對銀行的影響是有的,但不會很大,畢竟投資標的才是決定風險和收益的因素,只要業務員能解釋清楚維護業務基本不成問題。
-
9 # 熊貓投資
你好!謝謝影響,說實話,對銀行沒什麼影響。這只是法規明確而已,實際上,我們之前買的理財大部分也都不是保本的。長期以來,大家對於銀行理財的認知就是:未按時兌付就是違約,但是大家都忘了自己購買理財時銀行的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當然,大家形成這個觀念與銀行一直以來執行的剛性兌付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何為剛性兌付?今年盛傳的打破剛性兌付又是什麼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一、保本理財2017年11月17日,華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五部門聯合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管業務,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同時,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不設定預期收益率,按淨值申購、贖回,不再保證投資人的收益,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這個檔案簡單的來說就是銀行不得對理財產品實行剛性兌付。
二、什麼是剛性兌付剛性兌付的意思就是無論發生什麼,機構都要分配給投資者本金和利息,給你兜底。你肯定要問,咱們國家還有這麼好的規定呢?那當然不可能了的。事實上,中國確實也沒有哪個檔案規定,銀行必須要剛性兌付,這只是行業內部預設的“潛規則”。那為什麼銀行都爭先恐後的出保本類產品,寧願給客戶兜底呢?那是因為銀行理財有很多作用。
三、銀行理財的作用1、理財可以跳出國家利率上限規定,作為高息攬儲、同業競爭的重要手段。
2、理財期限設計靈活(30天,、50天,甚至還有63天這類個位數的精確天數),因為這樣可以合理調節銀行的資金配置,到期後立即轉換為存款,可以調節報表資料,利於銀行季末年末,時點存款的衝刺。
3、保本理財,一般投資極低風險的資產,拿一部分未來到期的收益投資金融衍生品,即便到期虧損,本金仍然能夠確保。
4、非保本理財資金可以遊離出表內,在表外核算,可以逃離監管,就像影子,(影子銀行就是遊離於監管外,高風險,高槓杆的投資)。
既然剛性兌付這麼好,為什麼監管層要要求打破剛性兌付。
1、理財產品本應該由投資者自己應承擔自己的風險(應該跟股票,基金一樣自我承.當風險),而不應該由銀行承擔。
2、公眾在參與理財過程當中的心態就是盈利歸自己,虧損找銀行和政府,所以,剛性兌付的文化下,Z F承擔著無限的責任,在這樣的壓力下,由於責任不清,Z F往往是要求銀行花錢買穩定,助長了剛性兌付的文化。
我們講利率市場化,沒有風險的暴露,不打破剛性兌付,沒有違約事件,哪裡來的風險定價。所以監管層才會要求打破剛性兌付,不真正的實現風險定價,中國就沒有真正的金融。
四、對銀行的影響前面我們說過:事實上,中國沒有哪個檔案規定,銀行必須要剛性兌付,這只是行業內部預設的“潛規則”,因為理財產品對於銀行又有著極其重要的重要,故而雖然檔案規定不能發行保本理財,但這個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目前理財產品的市場份額大,作用廣,銀行雖然明面不再發行保本理財,但實際上發行的理財產品基本都還是照樣會兜底本金,無他,利益,因為一家銀行如果持續出現到期未能兌付的理財產品,那麼在目前激烈的競爭形勢下,其只會慢慢失去自己的市場份額。
為了保證自有市場及利益,各家銀行的保本理財必然不會消失,消失的更多的是字面上的意義而已,故而大家不用為此而擔心。
-
10 # 清風妍語
新規出臺對銀行的影響:
1、新規來歷。2017年11月,人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文: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其中一個要點就是涉及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監管部門要求: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原則是,即使是金融機構,剛性兌付被明令禁止,非金融機構如提供剛性兌付,則面臨更嚴重處罰。也就是說,理財產品如出現問題不能兌付了,銀行和非金融機構均不能墊資兌付。
2、理財產品上的存款搬家。存在幾種情況:
(1)小銀行的錢往大銀行跑,小銀行的存款會面臨更大的考驗。在理財人群型別上,有人專注於存定期、存大額存單,本息保穩;有人嫌定期收益太低,專注於購買理財產品。從理財產品收益看,小銀行為吸收更多存款,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6%~7%,而國有銀行通常在3.5%~5%之間,以前有保本前提下,相當部分人會在小銀行買理財產品,反正到期銀行會兌付。但現在不保本不保息,且國家允許銀行破產,存款限額賠付50萬,大銀行的穩健經營和雄厚實力,將是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首選。
(2)銀行存款會流向餘額寶、餘利寶等成熟的理財平臺,會減少銀行的部分個人存款,大銀行業務種類多,這部分業務應該影響不大。餘額寶、餘利寶收益高於定期存款、與國有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差不多持平,比較穩,而且購買金額起點低、存入贖回靈活方便,受到大眾的追捧。
(3)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會轉往購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投資方向是國債、債券等,比較穩,年收益約4%,購買起點也低,也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總之,普通百姓也不必驚慌,條條大路通羅馬,咱們選準銀行,選對產品,理財收益還是穩妥的。
-
11 # 淡然1704253
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會縮小,銀行無法透過這個方式做大資產規模,規模被限制銀行業務開展也會受限制,因達不到發行理財產品的資產規模要求,產品就不能再發了。
新規出臺後加劇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激烈,促使很行選擇更好的的投資策略,並保障理財產品運作透明,資金不被挪作它用,理財產品市場較之前更豐富多樣,提高資產的管理能力。銀行資產管理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現為資管產品的業績,平均收益率的大幅提高,因為業績好的產品才會受投資人的親睞。
新規出臺後,除國債和銀行存款外,都是投資者自負盈虧,誰都不能說自己是保夲保息的了。所以投資人要多學習理財知識,學會判斷理財產品的風險,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回覆列表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如何挽留客戶資金成為銀行的當務之急!對國有銀行影響較小
雖然國有銀行及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更大,但因其產品種類較多、盈利方式也多元化,結構性投資產品、大額存單、靠檔計息存款都將客戶資金進行了大範圍的引流。所以,在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雖然理財產品不能再承諾保本保息,但是其他產品的高替代率,依然能夠挽回絕大多數的客戶資金;再加上國有銀行以及全國股份制商業化銀行的理財產品原先收益率就不是太高,更有利於客戶把目光轉向具有更高利率的淨值類產品!尤其是,招商銀行已經成立了專門從事資管業務的子公司,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淨值類產品完全具備替代原先銀行理財產品的可能性!
對中小銀行衝擊較大首先,中小銀行產品種類單一,多依賴於高利率的理財產品。一旦剛性兌付被打破以後,銀行不得在為客戶理財資金的虧損進行兜底,必然會導致大批理財客戶的流水。 其次,中小銀行規模小,其投資團隊、研發實力、資金投入都處於弱勢地位,資管新規的落地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大的衝擊。
總體來說,未來銀行的出路還是要著眼於成立資管業務子公司,這樣才能避免資管業務規模逐漸被蠶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