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末梢神經炎又稱多發性神經炎或多發性神經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急性者又可稱為“格林-巴利綜合徵”。末梢神經炎的發病年齡不等,但急性患者多是中青年人。其發病原因有多種,如以B族維生素為代表的營養缺乏、中毒、糖尿病、胃腸疾病、炎症性感染、血管炎性或缺血性病變、自身免疫性損害以及腫瘤等。

    末梢神經炎屬於中醫的“血痺”、“痿症”範疇,治宜清熱利溼,養肺益胃,生津清熱。所分證型複雜,有肝腎陰虛、溼熱侵絡、脾腎不足、脾胃兩虛、寒溼侵絡、肺熱傷津和血虛風痺等,因此在治療時應按其型別對症下藥,區分起來也並不難。

    一、主要表現

    (1)由肢體遠端開始並逐漸向肢體近端發展的感覺異常是其最主要的特徵,此種異常類似於刺痛、燒灼樣疼痛感、蟻走感、麻木感和過敏感等。

    (2)病區感覺減退,好似有手套或襪子套住了一樣;病區面板有觸痛,神經及肌肉有壓痛。

    (3)肢體遠端呈對稱性的無力感,肌力減退、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程較長則會出現以肢體遠端為主的對稱性的肌肉萎縮。

    (4)病變部位的面板光滑菲薄、發冷,或乾燥、皺裂、蒼白,或呈青紫色,指(趾)甲鬆脆粗糙,伴有少汗或多汗體徵。

    二、檢查驗證

    (1)檢查血沉、類風溼因子、抗“O”、免疫球蛋白、抗核抗體、抗DNA抗菌素體、T淋巴細胞亞群、補體試驗以及M蛋白等,有助於由病態反應性神經炎和結締組織病引起的末梢神經炎的診斷。

    (2)檢查血清抗體、IgG、IgM水平是否升高,有助於炎症性疾病的診斷。

    (3)確診末梢神經炎應與慢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炎(ALDP)以及亞急性聯合變性等疾病相鑑別。慢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患者除了有末梢神經感覺障礙外,還有對稱性的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炎(ALDP)患者的感覺損害體徵比較輕,另外腦神經也可受累。亞急性聯合變性患者雖然四肢遠端有感覺障礙,但卻以下肢更為明顯。

    三、服藥治療

    (一)普通處方藥選

    1.西藥

    (1)地塞米松(氟美松,氟甲強的松龍,氟甲烯索) 成人每次0.5毫克,日服1次;或於月經週期第5天開始,每次2毫克,日服1次,共服10天。連續服用1~ 2周後改服潑尼松。此為免疫療法,適宜於感染性、變態反應性以及有機磷中毒後遲發神經病變患者服用,治療效果明顯。

    (2)地巴唑(苄苯咪唑) 成人每次5~ 10毫克,每日3次。也可用其溶液靜注,成人每次10~ 20毫克。本品對血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使外周阻礙力降低,血壓下降,另外還有興奮脊髓的作用,促進神經衝動傳導,以此改善末梢迴圈功能。

    (3)卡馬西平(醯胺咪嗪,卡巴咪嗪,痛痙寧) 成人每次初始量100毫克,日服1~ 2次,逐漸增量,常用維持量為400~ 800毫克/日,分2~ 4次服用,必要時每日服用量可增至1.6克。極量為1.6克/日。本品可用於末梢神經炎的治療,主要作用是止痛。另對其他神經類病變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孕婦、哺乳期婦女、房室傳導異常、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忌用。

    (4)甲鈷胺(彌可保) 成人每次500微克,日服3次。本品有營養和修復受損神經的作用,並可明顯改善運動和感覺障礙。

    2.中成藥

    (1)健步丸 成人每次9克,日服2次,用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傳統醫學認為,本品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現代藥理與臨床研究發現,本品有較好的抗炎、消腫、鎮痛和擴張外周血管的作用,主治肝腎陰虛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

    (2)大活絡丸 成人每次1丸(每丸3.5克),日服1~ 2次。傳統醫學認為,本品具有祛風散寒、理氣豁痰、舒筋活絡、除溼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與臨床研究發現,本品具有降壓、擴張血管、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興奮骨骼肌及抗炎等作用,主治溼熱侵絡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

    (二)中草藥處方藥選

    【藥方1】知母、阿膠(另煎)各10克,當歸、赤芍、黃柏、制首烏各12克,牛膝15克,熟地、龜板(先下)、雞血藤各30克。

    【適應證】肝腎陰虛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病勢較緩,四肢麻木並逐漸萎軟,腰膝痠軟,身體消瘦,面板無華,口乾咽燥,或有遺尿、遺精,伴耳鳴、眩暈。舌絳紅,少苔,脈細數。

    【制用法】水煎2次,將兩次煎液混勻後早晚分服,每日1劑。孕婦忌服。

    【藥方2】甘草5克,炮山甲10克,杜仲、茯苓、山藥、澤瀉、鎖陽、龜板、山萸肉各15克,牛膝、熟地各20克。

    【適應證】肝腎陰虛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將兩次煎液混勻後早晚分服,每日1劑。孕婦忌服。腎病患者慎服。

    【藥方3】車前子10克,木瓜、蒼朮、秦艽、黃柏各12克,牛膝、防己、桑枝各15克,薏苡仁20克。

    【適應證】溼熱侵絡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肢體酸沉困重,痿軟無力,以下肢為主,逐漸出現癱瘓。肌膚麻木發熱或微腫,整個身體重滯,身熱不暢,口渴但不思飲,胸脘痞悶,小便赤澀熱痛,或有帶下穢濁,大便稀溏。有的患者口歪眼斜。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制用法】水煎2次,將兩次煎液混勻後早晚分服,每日1劑。孕婦忌服。

    【藥方4】甘草5克,白朮、枳殼、佩蘭、黃柏、蒼朮、牛膝、木瓜、五加皮各15克,茯苓20克,當歸25克,薏苡仁30克。

    【適應證】溼熱侵絡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孕婦忌服。

    【藥方5】細辛(先煎)3克,白朮、麻黃、制附子各10克,人參30克。

    【適應證】脾腎不足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寒溼下注,四肢困重,麻木無力,乃至癱瘓,手足發涼,下肢較重,或冷汗頻出,或胸部有束帶感,進而吞嚥困難,食少頭眩,呼吸急促,唇甲青紫。舌質淡或紫,苔白薄或白膩,脈沉細或沉浮。

    【制用法】水煎2次,將兩次煎液混勻後早晚分服,每日1劑。患有嚴重慢性內臟病變者慎服。

    【藥方6】白朮、山萸肉各9克,川斷、熟地、當歸、牛膝各12克,黨參、淮山各15克,黃芪30克。

    【適應證】脾腎不足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將兩次煎液混勻後早晚分服,每日1劑。孕婦忌服。

    【藥方7】甘草5克,陳皮10克,扁豆、赤芍、白朮、茯苓、丹參、肉蔻各15克,砂仁20克,山藥25克,黨參、薏苡仁各30克。

    【適應證】脾胃兩虛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四肢麻木,萎軟無力,乃至癱瘓,肌肉萎縮,食少腹脹,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細數。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藥方8】生薑3片,甘草5克,麻黃、桂枝各10克,蒼朮、羌活、獨活、當歸、川芎、赤芍、薏苡仁各15克,防風20克。

    【適應證】寒溼阻絡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四肢疼痛麻木,手足無力,得熱痛減,遇冷痛增,面板觸之不熱。舌淡,苔白膩,脈緊或澀。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患有嚴重慢性內臟病變者慎服。

    【藥方9】甘草3克,人參5克,阿膠(另煎)6克,麻仁、杏仁、炙枇杷葉各9克,麥冬、桑葉各10克,石膏30克。

    【適應證】肺熱傷津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外感發熱後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多數是下肢無力在先)、麻木,面板乾燥,心煩口渴,咽乾嗆咳無痰,便秘,小便短赤或黃。舌質紅,少津,苔黃,脈細數。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藥方10】胡麻、甘草、炒杏仁各6克,太子參、枇杷葉各10克,麥冬、桑葉各12克,沙參20克,生石膏30克(先下)。

    【適應證】肺熱傷津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藥方11】甘草3克,桂枝、白芍、防風、威靈仙各12克,黃芪、海風藤各15克。

    【適應證】血虛風痺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主要證候是在感冒之後手足麻木,且有惡寒,身痛,自汗。苔薄白,脈浮。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藥方12】麻黃、枳殼各5克,生薑3克,白芷、川芎、炮姜、桔梗、炙甘草各6克,大棗6枚,殭蠶8克,陳皮、秦艽、烏藥各12克。

    【適應證】多種型別的血痺證(末梢神經炎)。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孕婦忌服。患有嚴重慢性內臟病變者慎服。

    四、其他治療

    1.肌注療法

    (1)用胞二磷膽鹼250毫克,每日肌注1次。此療法屬於營養神經性輔助治療,適宜於針對原發病治療的患者。

    (2)用輔酶Q10 每次10毫克,每日肌注1次。此療法屬於營養神經性輔助治療,適宜於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嚴重者可改為輔酶A或ATP治療。

    (3) 用神經細胞生長素4毫升,每日肌注1次。此療法屬於營養神經性輔助治療,適宜於針對原發病的治療。

    (4)用神經生長因子2~ 4毫升,每日肌注1次。此療法屬於營養神經性輔助治療,適宜於針對原發病的治療。

    (5)用川芎嗪注射液4毫升,每日肌注1次,主要作用是改善末梢神經的功能。

    2.滴注療法

    (1)丙種球蛋白,每日2克,5日為1個療程。此為免疫療法。

    (2)羥乙基粉(706代血漿),每次500毫升,日滴1次。

    (3)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500毫升,日滴1次。

    3.針刺療法

    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陽溪穴;下肢取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穴。

    4.熱熨療法

    取鵝不食草和艾葉各適量,小茴香50克,蠶沙250克備用。用時將藥加酒炒熱並趁熱裝入布袋中熨患肢,涼後再換1袋。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此療法有溫補中氣、化溼生氣之功效,對脾胃兩虛型血痺證(末梢神經炎)有顯著療效。

    5.外敷療法

    (1)取紅花、桃仁各10克,大黃15克,半夏30克,梔子60克備用。用時將藥共研為細末,每次用1克藥末加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敷於患肢,幹後再加米醋調敷。每日1次,7~ 10天為一個療程。此療法有活血化瘀、清熱化痰之功效,適宜於溼熱侵絡型血痺證(急性感染性末梢神經炎)。

    (2)取銅綠6克,黃蠟7.5克,乳香、沒藥各9克,黃丹、松香各30克,麻油240毫升。先將麻油熬滾後加入黃蠟,化開後再加入松香,最後將黃丹與其他藥物研末加入,攪勻為膏備用。用時將藥膏薄薄地攤於患部,外加繃帶固定。每日1次,5~ 7天為1個療程。此療法有強筋健肌、活血起痿之功效,適宜於病程日久,四肢麻木、癱瘓,下肢尤重,舌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脈弦或澀的血痺證(末梢神經炎)病人。

    (3)取虎骨24克(也可用鼠骨、狗小腿骨替代),橘絡、乾地龍、吉林人參(另煎)各30克,蒸白朮、粉丹皮、泡遠志、陳膽星、明天麻各45克,橘紅、川黃柏、肥知母各60克,澤瀉、霞天曲、夏枯草、桑寄生、全當歸、生白芍、旱蓮草、炒棗仁、川楝子、甘杞子、女貞子、淡天冬、制首烏、杭甘菊、三角胡麻、竹瀝半夏各90克,桑葉、茯苓、牛膝、大熟地、黑芝麻、天仙藤各120克,蒼龍齒150克,煅磁石180克,紅棗、嫩桑葉、珍珠母、金橘餅各240克,冰糖500克備用。用時將藥共煎成膏滋,製成膏藥,貼敷於有麻木之症的手指。此療法專治血痺證(末梢神經炎)中的手指麻木之症。

    五、飲食宜忌

    (1)可多食含維生素B12的食物。B12又叫鈷胺素。富含鈷胺素即維生素B12的食物主要有動物的肝、腎、蛋。尤其是臭豆腐中含量最多,每100克中含1.88~ 9.8微克。此外,奶品和各種穀類中也含有不少。

    (2)也可多吃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小米、糙米、麥麩等粗糧,花生、大豆及各類新鮮蔬菜,豬瘦肉、奶品及食用菌等。尤其是菇類食用菌被稱為“天然維生素寶庫”,富含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在春季面神經麻痺的多發季節中,可多吃韭菜、春筍、芥菜、油菜、香椿芽、香菜、馬蘭菜等。

    (3)恢復期可多吃有益氣養血作用的食物,如山藥、大棗等。

    (4)發病早期忌食溼熱油炸食品。

    六、專家提醒

    (1)消除病人因呼吸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情緒,注意環境安靜舒適,以保證病人有足夠的休息。睡眠時如感覺到棉被壓迫肢體,可選用羽絨被、尼龍被,或用支架加以支撐。

    (2)對於麻木乃至癱瘓的肢體,要經常做一些被動活動,防止出現廢用性萎縮。還要經常保持面板清潔,多翻身,防止燙傷。

    (3)如有原發病,應加緊治療原發病,只有治療好了原發病,才能使繼發性末梢神經炎得到根治。

  • 2 # 淡如九月

    神經末梢炎又叫多發性神經炎,指的是由多種原因如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遺傳、過敏及變態反應等引起兩側肢體遠端出現對稱性的多發性的末梢神經變性疾病,表現為兩側肢體遠端對稱性的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具體來說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手、足或四肢麻木,輕者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指整個手掌/腳掌,或整條手臂/下肢,甚至全身。主要感覺麻木困脹,屈伸不利,運動不靈活,患者自我感覺面板變厚,感覺遲鈍,面板上有蟻爬或者針刺樣感覺,部分患者甚至會有襪子或袖套的感覺。肢端皮膚髮涼或者蒼白髮紺,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出汗障礙,可能會伴有疼痛及無力感。個別患者還可能會有其他一些異常的感覺,如腳踩棉花或踩硬物感或有刺痛感、燒灼感、觸電感等等。

    以上症狀常於夜間發作,患者常會被麻醒,或者在早晨起床時感覺雙手困脹、麻木、僵硬,活動可緩解,而在受涼及勞累後可加劇。多數患者病情初起肢體功能活動正常,並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隨後會出現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該病程序緩慢,可延續數年至數十年,但病情發展至最後有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

  • 3 # 中醫按摩朱師傅

    多發性神經炎是四肢未梢神經纖維發生不同程度的變性,是周圍神經的無菌炎證。中毒,營養代謝,內分泌障礙,結締組織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等均可誘發此病,屬中醫(痿證,痺證)範疇。本病為溼邪留溢四肢,經絡阻滯。本病分為虛實,實者為溼熱在體內蘊積,復感風寒,疫毒,溫邪,使溼熱阻於陽明,客於四旁所致,虛者多因陰水虧損,精氣不足,內熱灼津,致筋脈失於濡養而致病。1實者,手足熱痛,刺痛,麻木,有蟻行感,肌膚潮紅浮腫,四肢沉重無力,脈濡數。分析,溼熱內蘊,故手足熱痛,經絡壅阻陽明,故肌膚潮紅浮腫,有蟻行感等,溼邪留溢四肢,故沉重無力,均為溼熱壅積阻絡之徵。2虛者,手足筋脈及肌肉萎縮,活動無力或麻不仁,肌膚甲錯,無汗,伴煩熱,健忘,脈沉弱或細數。分析,陰水虧虛,筋脈失養,故筋脈肌肉萎縮,精氣不足,開合無力,故肌膚甲錯,麻木不仁,無汗,均為內熱灼津之徵。同時多發性神經炎以風邪外侵,或因溼熱蘊積所致。臨床多以疫毒之後而發生此病,按摩推拿多以辨證施用清熱利溼,調理脾胃,通經活絡,或滋陰清熱,調利臟腑等手法治療多發性神經炎。日久不愈之頑證,宜施用拍打法,以引邪出經,療效更甚。

  • 4 # 玻璃樽190601

    本人是位糖尿病人,我剛發現糖尿病時就是合併了神經末稍炎,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得這種病時手、腳麻木,走起路來像鴨子一樣,啪啪的,更嚴重時蹲下去後自己不能站起來,治療上自然就是一些營養神經的藥。

  • 5 # 玻璃樽190601

    本人是位糖尿病人,我剛發現糖尿病時就是合併了神經末稍炎,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得這種病時手、腳麻木,走起路來像鴨子一樣,啪啪的,更嚴重時蹲下去後自己不能站起來,治療上自然就是一些營養神經的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經中的風指什麼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