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向青山
-
2 # 那抓嘻嘻
1.驕傲自大,荒唐戰備。
為阻止德意志聯邦完成統一,當時的法蘭西帝國,幾乎是“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宣戰”。滿以為能輕鬆吊打普魯士,誰知一開打就稀里嘩啦,傷亡十八萬人被俘四十四萬人,把皇帝拿破崙三世都“賠”進去。最後更以一紙割地賠款的《凡爾賽和約》,活活給一統德意志的普魯士,送了份“開國大禮。就以戰爭最基本的軍需來說,法國在1870年7月19日向普魯士宣戰,但一直拖到8月1日,法國才開始向各部隊發放軍需,好些前線部隊大戰在即,竟然連行軍水壺與做飯鍋都稀缺。發到士兵手裡的,更多是發黴的麵包和腐爛的肉食。這個貪汙成風且行動力低效法國政府,一開打就嚴重拖後腿。部隊的調動速度,更是把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氣瘋。按照法軍最初的計劃,法軍應該集中兵力突襲南德意志地區,將普魯士軍隊各個擊破。但待到拿破崙三世親臨前線時,本該用於突襲的三十萬法軍,竟磨磨蹭蹭只來了十四萬人。大部分軍隊都暈頭轉向的在路上。於是磨刀霍霍的法軍,也只能原地乾等了一週。還沒湊齊人,就被普魯士軍隊迎頭暴打。
2荒唐的應對
雖然由於法軍昏聵的戰備,導致宣戰後的法國,錯失了提前進攻的大好良機。但法軍畢竟是名震歐洲的勁旅,前線更是精銳雲集。如果法軍能夠調整計劃收縮兵力,頂住普魯士軍隊進攻不成問題。但這事兒,法軍卻是不停送神助攻。1870年8月,普法雙方打的白熱化,前線法軍頻頻失利。但奇特的是,法軍的戰略部署沒有任何調整。以至於幾十萬法軍,竟然被分佈在一百五十公里的漫長戰線上,等於是首尾不能相顧。而且前線打的白熱化了,其他地區的法軍,竟還在傻傻的等命令。結果就是各路部隊各自為戰,被勢如破竹的普魯士軍隊,輕鬆就各個擊破。而在前線失利的情況下,拿破崙三世把法國萊茵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巴贊元帥,熟料這更鑄成大錯:有勇無謀的巴贊,面對普魯士軍隊的攻勢慌了手腳,只是在原地就地死守,一再錯失突圍機會,結果也不出意外,被普魯士軍隊再梅斯圍殲,十七萬精銳全數賠光。接下來的色當會戰,更成了瞎指揮惹的禍:本來拿破崙三世與麥克馬洪元帥手裡,尚有十二萬法軍精銳,如果集中兵力回援巴黎,完全有能力和普魯士死磕。但留守巴黎的攝政政府卻嚇破了膽,生怕戰火燒到巴黎,還專門派了個代表團跑來前線苦勸,終於說服拿破崙改了主意,反而跑去梅斯救援巴贊,於是也就不出意外,掉進了普魯士軍隊的口袋裡——色當戰役,拿破崙三世連同十幾萬法軍淪為俘虜,法國,迴天無力。
3法國新政府的投降政策
色當戰役失敗後,法國方面接著一連串連鎖反應,先是皇室倒臺,成立了新的“國防政府”,普魯士軍隊也乘勝追擊,把巴黎團團圍困。雖說精銳賠光,但巴黎還有四十萬守軍,法華人民更是抗敵意志堅決。打退普魯士軍隊進攻,爭取好的停戰條件,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新成立的法國“國防政府”,顯然不是這麼想。國防政府的人員,主要來自大資產階級,其領導人特羅胥,更是奧爾良派的鐵桿。對於他來說,比起普魯士軍隊來,他更怕的是巴黎的革命力量。於是在普魯士圍困巴黎的四個月裡,特羅胥除了不停找普魯士媾和,就是按兵不動,白白錯失幾次反擊機會。最終在經過討價還價後,定下了割地賠款的“和平協議”。
這種做法有多可恥?其實當巴黎被圍困時,法國各地人民,也組建了諸如“自由射手”等游擊隊組織,誓要和普魯士死磕到底。而且雖說前線失利,但法國畢竟三分之二國土在手,強大的海軍也十分完整。陸軍也還有十六個師,動員三十萬軍隊不成問題,完全不需要以割地賠款來換和平。所以,即使兵臨巴黎,懾於法國這強大的戰爭潛力,普魯士也選擇了見好就收,拿錢拿地走人。但在法國“國防政府”眼裡,自家的權位比國家利益更重要,賣國割肉,割的也不是自家的肉,當然就大筆一揮,叫這場戰爭恥辱收場。如此過程,叫旁觀者們一聲嘆息,卻也值得借鑑警醒。
-
3 # 谷底陋室
問題中的提到的路易波拿馬全稱應該是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也就是拿破崙三世,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千萬不要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相混淆,但是他們確實是親戚關係,三世是一世的三弟的兒子,也就是說一世是三世的二大爺。
普法戰爭是發生在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普魯士王國和法蘭西第一帝國之間的戰爭,戰爭的起因是西班牙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被推翻,王位空缺,西班牙內閣打算遴選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遠親霍恆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此舉激怒了法國外長格拉蒙公爵,要求普魯士不要插手西班牙王位的事情。威廉一世回信婉拒法國要求,但相當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卻篡改了回信,把婉拒變成了對抗。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對普魯士宣戰。表面看起來是西班牙王位之爭,實際上是兩國在歐洲勢力的較量,兩國都想在歐洲擴大影響,普魯士想促成德意志真正的統一,法國想恢復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地位,勢必會產生衝突,西班牙王位事件作為導火索引燃了普法戰爭。
經過雙方你來我往的殊死拼殺,最終在1870年9月2日,拿破崙三世向普魯士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0.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譁然。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 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德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同時也促成了義大利統一。1873年拿破崙三世逝世。
關於如何評價的問題。我說一些個人不成熟的看法,算不上評價,敬請批評指正。
一、政治野心大。他小時候曾經在拿破崙一世身邊生活,每天的耳濡目染使其對政治的熱衷和野心日益強化,並且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的艱苦生活促使他更加相信權力的重要,慾望進一步膨脹。二、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發展。提出“平等、權利、技術”的口號,大修鐵路、城市規劃、發展商業等措施促使法國由落後的農業國發展為相對強大的工商業國。三、政治上頗有建樹。確立了全民選票的制度。特別重視工人階級,工人亦得可享受假期、意外和老齡津貼。工人組織獲得合法地位,國內政治相對穩定四、好戰亡國。在其統治期間,共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 侵略越南、墨西哥、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後在普法戰爭中徹底失敗,建立起來的帝國轟然倒塌,自己也於不久後逝去。 -
4 # 世界史圖鑑
路易拿布侖波拿巴,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親侄子。從出生開始就被賦予了家族的榮譽感,他一生都在追求拿破崙一世的輝煌,但是他雖然有同樣野心,卻沒有對應的能力。最終葬送了法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帝國,也終結了波拿巴家族的復國夢。在1839年,波拿巴發表了拿破崙思想一書。歌頌其叔叔的偉大功績,在年僅40歲時便成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成為皇帝指日可待。1952年,他被稱為拿破崙三世,隨即登上了第二帝國的皇帝。
在1815年拿破崙的戰役中,拿破崙一世選擇退位。法蘭西第一帝國宣告結束,而七歲的路易波拿巴也跟隨母親流亡國外,並加入了瑞士國籍,他從小就十分崇拜自己的伯父,希望重回法蘭西的巔峰。自小以拿破崙一世的繼承人自居,在法國二月革命爆發之後路易波拿巴才回到法國,並參選議員。依靠著家族的名望和農民的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隨即發動政變解散議會,政變合法化以後逮捕一切反對議員,稍後鎮壓了人民的反抗。拿破崙三世因此執掌第二帝國長達20年的時間。對於他人生的轉折點,普奧戰爭。拿破崙並未出兵,在他看來普魯士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但是他對俾斯麥的瞭解卻缺乏基本認知。
其實不止如此,拿破崙三世曾經發動和參與了很多場戰爭,但都無疾而終,他一生都要打破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束縛,但卻總是事與願違,無法達到真正想要的國家利益。沒有人懷疑他一心一意想要復興法蘭西的決心,但是他總是一個自不量力的領導者,他衡量一個軍隊有無作戰能力是否忠於自己的標準就是在檢閱時能否高喊皇帝萬歲。他雖然是一個革命家,卻渴望被歐洲正統國王所接受。因為歐洲皇室聯姻十分廣泛皇室之間彼此互稱兄弟,這對於拿破崙而言也十分有吸引力,因為這直接證明了能夠被歐洲所接納。
在他執政期間在國內建立大量的官僚機構進行專職統治,獲得商業和金融資產者的支援,致力於法國的大國地位,他1848年調起俄國的戰爭,克里米亞戰爭。打敗了歐洲憲兵,沙皇尼古拉因此自殺,又與奧地利開戰又發動了侵略殖民地的戰爭。可以說這一系列的戰爭都打贏了,也成為歐洲軍隊的榜樣。但是似乎相比於他的伯父而言,總是差了些什麼。但是不論如何,他對法國的貢獻也是不容磨滅的,他把工業革命帶給了法國,對大規模的借貸機構進行鼓勵促使法國經濟和戰後恢復。對於巴黎的憧憬和法國大國地位的重塑拿破崙三世功勞不容抹殺。
但是是19世紀60年代末隨著法國另外矛盾的不斷尖銳,他的統治也面臨著危機,當時在俾斯麥領導下的普魯士迅速崛起為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他試圖發動一場對普魯士的戰爭。此時他最大的失敗就是直接放棄了透過外交手段去解決這一問題,打了一場毫無準備的戰爭,並且不計後果,在普法戰爭中拿破崙三世,親臨前線最終成為歷史的笑柄,在戰前拿破崙三世狂妄的稱我們只不過是去普魯士做一次軍事散步,當他親自率領了40多萬軍隊出征,還帶上了自己的兒子卻被普魯士軍隊所包圍最終投降。一切帝王的榮譽都煙消雲散,這讓法國蒙受了巨大的恥辱,更結束了自己和法國的君主夢。
當時戰爭爆發以後,德國各各方面實力都已經超過法國,形勢不容樂觀,但是他依然渾然不知,相對於計劃周密的俾斯麥,他屬實,心有餘而力不足。法國的命運在他決定開戰的那一天就已經決定。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戰敗投降以後被俘虜威廉堡大牢,當時62歲。法蘭克福條約簽訂之後才被釋放,而拿破崙也因此流亡英國與那裡逃出的妻兒會面,在英國依然念念不忘 帝國和家族的榮耀,終年65歲。
-
5 # 漩渦鳴人yy
拿破崙三世啊!確實是一個有實幹,並且有先進思想的人,但是由於自己的固步自封,再加上某些人對他產生的欺騙性,所以拿破崙三世最後有這樣悲壯的結局是可以預測的。
其實如果不是俾斯麥的話,或許拿破崙三世可以一直得等到自己走了以後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繼承位置,自己也算得上是一箇中興之主吧,可是由於俘虜是的崛起,必須要有一個犧牲品,所以法國的國王拿破崙三世也就成為了這個犧牲品,普魯士的崛起也踩著拿破崙三世的頭顱踏上了巔峰之路。
拿破崙三世是一個有先進思想,但是為了迎合實際,卻願意向舊勢力低頭的一個人。
拿破崙三世的思想裡面肯定是帶有一絲革命的思想和先進的思想,但是大家都知道。就算是拿破崙三世想搞事情,英華人也不會同意他搞事情,所以拿破崙三世身上肯定是擁有某項讓英華人放心的品質。
具體體現在哪裡呢?其實跟拿破崙三世一生的追求有關,拿破崙三世跟拿破崙一世之間最大的不同便在於二者之間對於現如今封閉的,古板的受英華人管治的歐洲皇室,一個是想打破,一個是想迎合。
但是,總體上來講,沒有任何的壞處,一個打破以後,法國獨霸天下,一個迎合以後,能夠讓法國的發展迅速恢復,或者能夠跟大家一起和氣生財,是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就可以看得出這個拿破崙三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脾氣,不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可以做出改變,改變的前提是面對的阻力較小,一旦面對大的阻力,拿破崙三世會改為委曲求全。
因為如此,面對全華人民都希望,歐洲人也希望的,法國重新崛起,拿破崙三世做到了,他新辦了各種各樣的工程設施,工業體系建設,商業體系建設,讓整個法國恢復到了大國的實力,這一點拿破崙三世做的很好,面對破敗不堪,被拿破崙折騰的,已經快要透支的法國國立,他將其恢復過來也算得上是一件壯舉。但是,為了迎合歐洲的思想,或者說得直白點,就是英華人的想法,拿破崙三世選擇直接朝歐洲皇室體系投降。
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面對一場隨時都可能獲勝的戰役,拿破崙三世選擇直接加入。
叫你去打沒有可能打贏的戰爭,你是絕對不會加入的,但是如果叫你去打一場穩贏的戰爭,你想都不會想就直接加入進來。
其實這場戰爭結果對於雙方統帥來講,肯定是相信自己能夠勝利,但是我們對比一下俾斯麥是如何應對普奧之戰和俾斯麥如何應對普法之戰,俾斯麥在對陣奧地利的時候,甚至帶著自殺的藥物,但對陣法國的時候沒有相關的描述,這證明俾斯麥對付奧地利的時候更加兇險。
顯然腦子稍微清醒一點的人就知道做足戰爭之前的功課,將雙方之間的實力對比性分析出來分析一下自己有沒有取勝的可能,對方有沒有失敗的可能,很顯然,拿破崙三世被利益衝昏了頭腦,他本身就是一個追逐利益的人。
最終他失敗了,連帶著法華人一起陷入到了一場災難之中。
你要說他荒唐吧,也不晃他他只不過是把某種人的劣根性發揮到了極致,最終犯了巨大的錯誤,遇到普魯士這個混球,系來講,他還是一個好皇帝,但前提不要讓他看見利益,就好像戰國時期的趙孝成王一樣,沒成都已經勸他不要拿上黨之地,他偏要拿,那這有什麼辦法,並在這之後他能夠守住邯鄲城,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但使書記錄的只有他,因為上黨之地發動長平之戰,最後趙國失利。
回覆列表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即法皇拿破崙三世,他是拿破崙的侄子,而拿破崙二世是拿破崙的兒子弗朗索瓦·波拿巴。
拿破崙三世1808年生於法國巴黎,在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崩潰後,隨母居住在瑞士。其成年後屢次發動暴動,試圖推翻七月王朝,但均失敗了。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拿破崙三世當選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三年後,1852年拿破崙三世恢復帝制,加冕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
拿破崙戰爭之後,歐洲大國建立了維也納體系,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組成了神聖同盟,用來壓制法國。
1、拿破崙三世,在歐洲歷史上以高深莫測、反覆無常著稱,其即位後視以圍堵法國的維也納體系為眼中釘、肉中刺。他認為法國是歐洲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的故鄉,即使獲得鄰國的一部分領土也並不為過,維也納體系恰恰限制了拿破崙三世的野心。
可是,就是在打破維也納體系的過程中,拿破崙三世促成了普魯士一統德意志,雖然這並非拿破崙三世的初衷。
2、拿破崙三世擅長內政,但他對外交更感興趣
一方面,拿破崙三世對法國的經濟發展居功至偉,他把工業革命帶到了法國,使法國成為繼英國之後第二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另一方面,拿破崙三世卻志不在此,他更喜歡他不擅長的外交。
拿破崙三世其實並不喜歡戰爭,他希望由法國來召開歐洲會議,重新劃定各國的國界,他想要用最小的風險得到最大的收穫。
拿破崙三世有他叔叔拿破崙大帝的野心,但無其膽量和才華。
3、維也納體系在限制法國的同時,也限制德意志,拿破崙三世最終打破了維也納體系,但卻沒有能力成為歐洲各國的領袖。
維也納體系,成立了德意志邦聯,以奧地利為盟主,其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越來越強大的普魯士。
但作為普魯士的宰相,俾斯麥認為普魯士在德意志邦聯的地位不應該在奧地利之下,更不應該有如此多的小國存在,於是藉助拿破崙三世,普魯士開始著手統一德意志。
4、拿破崙三世鼓勵普魯士對奧地利宣戰,由此導致了德意志統一
公元1866年,俾斯麥以普魯士以有權共同佔有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為藉口,誘使奧地利向普魯士宣戰。同時奧地利與巴伐利亞、漢諾威、薩克森等一些德意志邦國合作,以捍衛德意志邦聯的名義,挑戰普魯士。
本來,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拿破崙三世的態度和選邊其實很重要,但他卻暗中支援普魯士宣戰,原因其實是因為他認為普魯士必敗,到時候他便可以在戰後分得一杯羹。
戰爭還沒爆發之時,拿破崙三世便敦促普魯士和奧地利快點打,可是戰爭的結局完全出乎拿破崙三世的意料之外,戰爭只持續了七個星期,又稱為“七星期戰爭”,奧地利迅速失敗,德意志完全落入普魯士人之手。
拿破崙三世的自作聰明終於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再沒人能阻擋普魯士人,法國想與奧地利結盟,但奧地利顯然不想再與普魯士作戰,法華人只能孤軍奮戰。
這便是普法戰爭。
公元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率領的法軍連戰皆敗,最終於色當投降德國。
公元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
德國統一了,德意志帝國的建立,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滅亡同時。
拿破崙三世的算盤和聰明,比不上俾斯麥的鐵血和超人的軍政能力。從此歐洲大陸再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阻擋德國稱霸歐洲的腳步。
5、此外,拿破崙三世生性風流,擁有眾多的私生子女。其秘書經常安排拿破崙三世與他喜歡的女子幽會,拿破崙三世的風流常常讓他無法集中注意力來處理國務。
總之,作為法國唯一既做過總統,又做過皇帝的風流之主,拿破崙三世給法國帶來了工業革命和現代化的巴黎,他打破了圍堵法國的維也納體系,但卻促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從此一直想要維持Continental均勢的英國,其打壓的目標從法國變成了德國,法國不僅沒有趕上英國,還被德國甩在了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