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鐵哥1989

    習俗到我們這一代人就很少了,或者說是簡化了,我江蘇蘇北地區的,在我的認知中,春節習俗如下:打掃衛生,新年新氣象;蒸饅頭、包子和炸坨子,大豐收;年前洗澡、理髮,因為正月裡剪頭,會死舅舅,這個習俗太匪夷所思了ིིི;我們的年夜飯是中午吃的,不知道為啥,難道怕晚上喝多了,影響看春晚嗎???ཽཽཽ說笑了,年夜飯剛出鍋的前幾筷是給過世的親人吃的,還得燒紙錢,俗稱祭祖;年夜飯吃完,沒喝倒的,任務就是貼春聯,掛燈籠,幹完就去玩嘍,串門的、賭錢的、給壓歲錢的等等;三十晚上看春晚,守歲,小時候映像中,沒有多少人守歲,現在比較多,紅包的吸引力還是槓槓滴;初一拜年,放鞭炮;初二回孃家;別的就沒什麼了,至於元宵節,從小到大,只聽電視裡過過,我們那卻沒有,也許有,只是淡化了,最後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快樂,2018汪汪汪

  • 2 #

    1。我們家鄉的習俗就是過年的時候家裡需要掛上祖先的牌位,而且需要到紀念堂去燒紙錢,然後讓祖先回家過年 2。就是家裡總是要備著煙,不管家裡有沒有人吸菸,都要在年三十晚上備上一盒,因為這是因為在年三十晚上有人要來我們這裡拜年,擺的吃的越多,就代表這家人的大方來年更好

  • 3 # 烏鴉不能成鳳凰

    在我的家鄉一般是臘月24就開始打掃家裡的衛生,臘月25至臘月29家裡面就開始忙起來了,比如打餈粑,做湯圓,做盤龍菜,煮各種各樣的硬菜等等。街上人山人海,都是趕集去買點新鮮的蔬菜,給小孩子買玩具和零食。到了臘月30早上就要起來給各個房間貼對聯,意味著新的一年都像一個新的開始,福到,一般到了11點多的時候就開始放鞭炮意味著新的一年即將開始,飯後,就要給家裡逝去的親人去放鞭,給他們送上祝福,保佑全家人的一年健康。生意興隆。到了晚上,家裡的燈要長開一夜,還要守歲,意味著來年更美好。我們這裡習俗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家裡的幾個親兄弟互相來往,正月初二去岳母家,正月初三開始親戚間互相走動拜年。

  • 4 # 卡布奇洛0901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就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一直到正月十五乃至正月十八才算過完年,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首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紀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既是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 在春節期間,中國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不分城鄉,不論貧富,家家戶戶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 定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過年的習俗得以傳承,並不斷地豐富,形成了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春節文化。 “小年”一過,經過緊張的籌備,一眨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俗語說:“一年忙到頭,臘月三十(或二十九)也不得閒。”這是因為到了大年三十有許多事情要幹:貼對聯、貼門神、請先人(坐紙)、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還要掛上新燻的板簷子等等。 對聯由宋代時極盛的桃符演化而來,至清代時桃符漸被對聯取代。貼了對聯,年的氣氛就顯露出來了。對聯紅字書寫,凸顯喜慶之意,處於三年大孝間的人家,則用藍色紙書寫。 早晨起來放了炮,就趕著貼對聯,在農村,能寫對聯的人不多,一個莊上也就那麼一兩個人,家家戶戶早起就打發孩子拿著紙,順便也帶一點自家置辦的年貨,去寫對子,寫對聯的人因為有了各家的年貨,也就不厭其煩,從清早一直寫到午後。寫好後再囑咐一番,哪是大門的,哪是廳房門的,灶房門的等,是萬不能錯的。 門神是趕集時現買的,左秦瓊、右敬德,一白一黑,人常說:“你黑得像敬德一樣”,可見其黑了。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在蒼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兇鬼出現二神即抓之喂虎。信仰一直流傳至今,除夕之時人們常常在門上貼上畫有二神與虎的畫,並掛上桃枝或桃人和葦索,以驅鬼辟邪。到了唐朝,唐太宗晚上睡覺盡做噩夢,就叫秦瓊和敬德於晚間分守在門外,太宗才能安睡,後來將二人的畫像掛到門上,太宗也能安睡,於是漸漸演化成了今天的門神。 大年三十的另一個重要活動就是接先人,先人在天之靈也要來和家人團聚。方法是把白紙折成16開,用半圓形紙鑿打破,兩個半圓相對就相當於一枚硬幣了,打紙必須是“四路八錢”,即打四行,每行八個錢幣,打三沓,由家中年紀最長或輩分最高的男性手執盤子,裡面放上打成的紙,香、表,茶、酒等一應祭祀用品,率全家(或一個家族)的男子到離家門百米之外的地方迎請先人,首先焚三炷香,插到眼前,再燒表和紙票子,奠茶酒,由小孩放鞭炮,大家一起磕頭,磕頭也講究“人一神三鬼四”。接到大門口,再轉過身子向著門外重複一次前面的動作,接到廳房事先擺好的桌子上,恭恭敬敬地將端進來的紙靠後牆立好,再擺上香爐,茶、酒等,這一切結束了就開始“上獻飯”,由領頭的吩咐其他人從廚房裡端獻飯,七碟子八碗,果品,年糕等,由兩個德高望重的呈對稱狀上飯,每端一對,兩人都要一起鞠躬作揖,神色莊重,虔誠,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不敢稍有造次。上好了飯就開始行跪拜禮了,拜了先人,再給家中年長的行跪拜禮,互相之間寒暄一陣,說一些祝福之類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坐紙”,整個過程充滿著凝重、肅穆的氣氛,一般家庭坐紙不過夜,當天晚上就送了,但不出三年的新紙必須要到初三才能送。忙完了這些,就到另外坐紙的本家去拜祭先人,給長輩拜年。 在名門望族還設有寺堂(也叫家主堂)在廳房正中的桌子上供著,裡面供奉著本家亡人的牌位。拜先人的儀式就更隆重。 同時,大年三十被認為是“三不管”的一天,即天神、土地、山神都不管,因此,這天可以乾土活,泥炕,盤槽等,因為神們都上天去見玉帝了,沒時間管,等諸神歸位時事情已經過了,也就不追究責任了。 大年三十最隆重的莫過於吃團圓飯。本地有“三十晚上一根折筷子也要歸家”,意思是家人一年之中無論怎麼在外奔波,到了年三十必須趕回家吃年夜飯,寓在一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吃年夜飯前預先蒸小饅頭,有白有黑,取黑白各一個,扔給狗吃,狗如果先吃了黑的說明來年秋糧豐收,先吃白的說明夏糧豐收。有些地方除夕夜在庭院放一碗水,“歲旦”(大年初一)早晨看冰紋,像麥穗則麥子豐收,似豆莢則豆類高產。各種預測莊稼長勢的活動反映出了在農耕社會,人們對莊稼豐收的祈盼和對維繫生命的糧食的敬畏。 年夜飯盡一家之最好的年貨,七大碟子八大碗,豐盛空前。餃子,臊子面一起上。煮熟了餃子,下好了臊子面必須先在事先準備好的專門供獻飯的碗內盛上少許,分別獻給先人、天地、灶神,每到一處,獻飯、焚香化表、奠茶酒、行跪拜禮,禮節繁瑣,行禮之人一絲不苟,肅穆而虔誠。行完了禮之後全家人才能進餐。餃子中包一枚硬幣,誰吃到了,來年一定好運,引得孩子們搶吃餃子,希望自己能吃到硬幣。吃完了年夜飯,小孩子就到院子裡放爆竹,五顏六色的爆竹在空中綻開了一朵朵豔麗的花,預示著吉祥美好。 孩子們最期望的是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接了“壓歲錢”,孩子得跪拜表示謝意。除夕夜還有守夜的習俗,通常是一個家族的聚在一起,或猜拳喝酒,或打牌下棋,其樂融融。 農曆正月初一就是傳統的春節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過年”,這過年是有很多的講究的,事兒也特別的多:首先是到廟裡燒香、除夕守夜到子時(晚11時到凌晨1時)一過,就算到春節了,人們便開始到廟裡搶燒頭香,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敬。 早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然後在大門上貼上“出門見喜”;重複除夕用狗吃饃驗證秋夏莊稼的收成;接著分別給先人、上天、灶爺、牲口圈、糧倉等處燒香化表,奠茶酒,磕頭、上供品(過年的前三天及初七至初九、正月十五都要如此),給長輩們拜年。 正月初一的公眾活動是迎喜神,一個莊子上的男女老少都要迎喜神,抬著農具,趕著牲口,在領頭的(是一個莊子上公認的德高望重的人)帶領下面向喜神所在方向,焚香、化表,放炮,領頭的口中唸唸有詞,大致為“公元××××年,×(十二屬相中的年份)年行,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狼來鎖嘴,賊來迷路,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如果村莊居住分散,也可分成三四個組分別迎喜神。迎喜神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所以特別的隆重,所有參與者都十分虔誠。 接下來就要到同一莊子上所有坐紙的人家去拜紙,拜紙時不需要帶禮品,只拿香表就行了,同莊人去拜紙是主人的榮耀,說明其在莊子上人緣好,所以主人很熱情,都要拿酒肉招待。現在的接待方式也有了轉變,主人讓一支菸,碰上飯了就吃一點,不吃飯也無所謂。 從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初二當天,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如果丈人本家戶數多,不論親疏都得去拜年,所以女婿在動身前必須備足了禮物,一路拜來吃喝一路。也有走完了丈人本家沒吃到飯的情況發生。新女婿拜年丈人家是要給彩錢的,也不在多少,圖個情意,圖個吉利。

  • 5 # 好吃的董先生

    說實話最近裡面已經很少在家過年了,很多風俗習慣都快忘了差不多,有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大年三十跨年的那晚,家家戶戶晚上都要放鞭炮,長條的那種,一放就是一晚上然後整個晚上城市都是各種鞭炮聲,雖然吵鬧睡不著,但是這就是所謂的年味吧?

  • 6 # 怡然自樂本尊

    春節都有的就是貼春聯守歲吃餃子放鞭炮,這是民俗也是傳統更是喜慶與期盼,總之,我好你好大家好父輩長輩子孫都好。

    但地方又有差別,比如我們這裡,山東西南部菏澤市下的一個小縣城有自己的民俗。

    一般情況下,在包餃子煮餃子時,小孩子不可以亂說話。包餃子的面要說“發了”,不能說不好的。

    餃子煮出來第一碗要敬神,口中念“灶王爺揭開鍋就吃,天爺吃姑娘吃各位神仙吃,老少都來吃。”這是敬神敬祖宗。

    30晚上守歲,如果睡了第二天要早起,越早越好,大多凌晨4時左右,之後放鞭炮煮餃子。至天亮不可去廁所,洗手洗臉水不可倒地上,防止破財。這個民俗寓意勤勞節儉。

    大家都起來後要先拜神拜天地點香火祈願,之後拜父母長輩,成人給父母紅包給子女紅包。之後吃餃子,一定要吃糖,寓意甜蜜蜜,吃蒜,寓意會理財。餃子一定要多吃,寓意一年身體健康。

    這時家中燈火通明,要大開大門。吃過餃子就是拜年,一般會在大門前放根木頭,寓意禍不進財不出。

    除其他通常民俗外,我們這裡還會在初七晚上送火神,大體是在家綁火把點燃後出門,最後扔大路上。一般這時是很熱鬧的,路上處處篝火,處處歡聲笑語,人氣鼎沸,歌舞齊出。

    送火神是寓意家中平安,無火氣災氣。之後初八就是迎財神了。

    新年過得就是團圓喜慶,民俗透著民族家族對於我們的祝福與期望,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我們的各種民俗能源遠流長。

  • 7 # 王00521

    談到春節,大家想到的大抵不過是些吃團圓飯、看焰火、貼春聯、賞花燈、猜燈謎、看春晚之類的,那濃濃的年味只留存在童年的記憶之中。然而放眼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山西,各地仍然延續著紅火熱烈、絢麗多彩、韻味無窮的年俗。一、開心點心——糖瓜。 臘月二十三,吃糖瓜。一般的農村家庭就在鍋灶旁邊,有灶王爺的神位,還有香案。 二、蒸花糕。 估計天朝大部地區在年前都有蒸饃饃的習俗吧,不過俺們這是蒸花糕。這個花糕主要是用小麥粉做饃,然後在饃上嵌入大棗,然後在蒸籠裡鋪上高粱葉或是蘆葦葉,把花饃放上去蒸出來。視覺上看起來特別喜人,吃起來自有一股清香,還有棗的香甜。這個當然八月十五中秋的時候也是要蒸的,主要是用來敬神的。記得小時候老媽心靈手巧,遠近聞名,蒸的花饃出來自是形神俱佳,有些鄰村的跑過來參觀,或是去廟裡敬神遇見的時候,免不了一番讚歎。 三、灑掃庭院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開始,全家人就開始打掃自己的庭院,清水灑院,把家裡屋外的髒物全部清理的乾乾淨淨。象徵著把去年不好的東西全部趕出去,準備在新的一年裡把最好的一面迎接回來。 四、貼春聯、貼福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鬱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五、架旺火。 這三個活動一般在除夕那天進行。旺火,在民間主要作用是接神。相傳,各路神仙在發旺火的時候會從天庭返回人間,進行新的一年的履職。神,在民間一直是高潔神聖的存在,有好多時候大家是謹小慎微的,是避諱的,最起碼留給我的印象是這樣。所以神返回人間的時候,作為低一等級的人會以各種盛大的場面來迎接這個時刻的到來,以贏得神的歡心。旺火、鞭炮、燒紙、檀香、酒,貢品,跪拜等應用而生。 六、接喜神 這個喜神在中國的地位一直很高,主要是這位爺與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喜神是漢族傳統五行學說的一個用詞,出現在八字命理系統和奇門遁甲系統中,八字命理學上的術語, “喜用神”即“喜神”與“用神”的合稱。八字,即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分作四柱,每柱配有一天干和地支,合共八字。八字不同的排列,包含不同的陰陽五行資訊,構成各種不同的八字命局。命局中有“不及”和“太過”等情況,稱作“病”,而“用神”正是針對不同的“病”所下的“藥”。“喜神”則是對“用神”能夠起到生扶作用的陰陽五行元素。 奇門遁甲中,按照每日天干不同找出喜神的方位,順應這個方位出門遠行,賭博遊戲是有利的。當然這都是一家之說,應該客觀對待。 在封神榜裡面,喜神這一職位分配給了紂王,也許大家都認為紂王酒池肉林歡喜了一輩子,所以最後給他封了個喜神,繼續歡喜吧。 接喜神的時辰每年是不一樣的,每一天都有喜神,但是最好的時辰一般只有一個,沒接喜神是不準到村外的親戚家走動的,所以,每年村裡的老者會慢慢的推演,算好日期,時辰,還有一個關鍵的是方位,比如東南,西北什麼的。接喜神的時候,一般是一個族姓的人,互相通知好,幾點開始出門,從哪個方位走。先在大門口灑上三道草木灰,焚上三柱香,響上三個二踢腳,若干小鞭炮,敬上幾張黃紙,然後按照方位,走道荒郊野外,照準方位開始迎接。注意的是,接完喜神轉身的時候,有向左轉回和向右轉回。這個左轉和右轉,分別代表一個生門,一個死門,切不可轉錯!迷信與否不知道。而且迎喜神吧,家裡的車和比較主要的牲畜都是要出去迎的。放羊的羊倌會趕羊出去,放牛的牛倌會趕牛出去,反正就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 七、蒸花糕 花糕是一種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做的麵食。每當進入臘月二十日以後,人們就開始忙碌著蒸過年的花糕了。蒸花糕所用原料主要是麵粉和幹棗,麵粉必須用當年收穫的新鮮小麥磨成的麵粉。這花糕的糕與“高”同音,而且一層比一層高,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甜甜蜜蜜,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花糕越高越吉利。花糕造型生動,線條流暢、結構清新、色彩豐富、綺麗雅緻,情趣悅人,增強了春節喜慶的氣氛,寄託了人們對新年新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願望。 八、年草迎大神 點燃年草迎年神,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戶戶都要舉行一個儀式——迎神,大約是早上五點,天還沒有亮,人們點燃提前一天準備在院子裡的年草,其實就是一些莊稼的秸稈,這與山西好多地方不同,盂縣也是產煤大縣,可是卻不是用煤燒旺火,而是燒年草,期望透過這個儀式,驅除往日的煩惱與不幸,祈禱來年五穀豐登,同時也寄託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的憧憬。這堆年草大約能燒半個鐘頭左右,在這半個鐘頭裡,全家老小都得起來,穿好新衣戴好新帽,然後大聲向自家的長輩們道“過年好”,彷彿新的一年的運道都在這新年第一縷Sunny到來之前的祝福聲裡了。每一個接受祝福的人,都會有一年的好心情,好運氣。

  • 8 # 名字突然被清掉了

    其實中國過年的習俗都是大同小異,像除夕大掃除,拜神,置辦年貨,拜年等等。以前還要放鞭炮現在沒有了,國家為了安全問題不讓放,小時候過年最開心的就是拜年拿紅包,還有很多好吃的還能瘋玩,大人一般不會說什麼,畢竟一年才一次。現在長大了,過年也少了很多樂趣,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更重視外國的節日,人家外華人都沒把你們當回事真不知道他們在瞎樂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容缺受理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