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群星圍繞,明星閃耀的“仙童”時代:

    矽谷的第一公民是誰?威廉·肖克利,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電晶體之父。肖克利原先服務於貝爾實驗室,獲得了電晶體專利。而肖克利本人並不滿足於科技成就,他需要將科學成果商業化,同時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於是,肖克利來到了自己成長地(肖克利出生倫敦,3歲以後遷移到加州),聖克拉拉谷,也就是矽谷。他成立的肖克利實驗室。知名的科學巨頭,自然吸引了群星匯聚。這裡面就有八個年輕人:羅伯特·諾伊斯(N. Noyce)、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布蘭克(J.Blank)、克萊爾(E.Kliner)、赫爾尼(J.Hoerni)、拉斯特(J.Last)、羅伯茨(S.R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

    這八個人年齡都小於30歲,而其中年長的羅伯特·諾伊斯當時是最堅定的肖克利追隨者,他直接傾盡所有買了房子,準備長期奮鬥。

    矽谷有句話評價肖克利:“一位天才,又是一位十足的廢物。”其雖然科研成就卓著,但是專注力有限。而且對下屬十分傲慢。於是八位年輕人裡面的七位開始打算離開肖克利實驗室。他們到處找下家,他們最終找到了仙童(Fairchild)攝影器材公司,老闆謝爾曼·費爾柴爾德是個發明家,熱衷於科技,他給這些天才年輕人150萬美元(啟動的時候只有3600美元,之後追加了投資)。七人最後說服了最年長的羅伯特·諾伊斯,八個人開始有計劃的出逃肖克利實驗室。(肖克利稱之為“八叛徒”,之後又改變稱呼為“天才的八叛徒”,“八叛逆”的故事為矽谷最有名的典故。)

    晶片進入了快捷半導體公司的時代。八個人開始用矽替代鍺材料來生產電晶體,並逐漸形成了如今半導體最基礎的技術流程:首先把具有半導體性質的雜質擴散到高純度矽片上,然後在掩模上繪好電晶體結構,用照相製版的方法縮小,將結構顯影在矽片表面氧化層,再用光刻法去掉不需要的部分。(平面處理技術)

    1964年,八叛逆裡面的摩爾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理:晶片中的電晶體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原因是工程師可以不斷縮小電晶體的體積。後來這個時間被修正為18個月,如今英特爾等晶片廠商不遺餘力的投入光刻機ASML的研發,原因就是要延續摩爾定理。而在過去的55年中,半導體行業一直是按照這個定理滾滾向前。

    仙童為IBM提供儲存器,1967年營業額達到2億美元。

    但是由於母公司仙童攝影器材公司經營不佳,快捷半導體大量利潤被轉移去救援母公司,於是,人才們開始了一場新的叛逃。赫爾尼、羅伯茨和克萊爾首先負氣出走,成立了阿內爾科公司。格拉斯也帶著幾個人脫離仙童創辦西格奈蒂克斯半導體公司。1968年,“八叛逆”諾依斯和摩爾,也帶著格魯夫(A. Grove)創辦大名鼎鼎的英特爾(Intel)。有趣的是,英特爾的對手AMD的創始人桑德斯也是來自於快捷半導體。快捷半導體公司被稱為晶片領域的“西點軍校”。(喬布斯曾說過:“快捷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英特爾的芽孢時期:

    諾伊斯自然是英特爾的第一代核心,其和傑克基爾比共同發明了積體電路,本質就是將元器件集合到一個配件當中,1971年英特爾處理器Intel4004面世。傑克基爾比也因此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獎。

    諾伊斯個性灑脫,熱愛冒險,到70年代末逐漸淡出了經營。之後,摩爾和格魯夫接棒英特爾。

    浴火重生,英特爾關鍵的轉型:

    美日在各貿易領域短兵相接,當時的英特爾以儲存晶片為主,自然而然的遭遇了日本競爭者的迎頭痛擊,英特爾儲存晶片產品堆積如山。企業近乎崩潰,這個時候摩爾開始制定轉型戰略。英特爾向微處理器晶片進發。引入這個轉折的是摩爾,然而真正整體性完成企業轉型動作的,正是格魯夫,格魯夫雖然是當年仙童出來的人物,但是人們更加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管理才能。英特爾曾被人質疑為血汗工廠,格魯夫也被譽為矽谷最嚴厲的老闆。他也是喬布斯的偶像,也是一名戰略管理的教授。

    格魯夫面對的轉折點有兩個:一個是1984年英特爾從儲存晶片領域轉折到微處理晶片領域,另一個是1994年奔騰處理器浮點事件,英特爾主動更換了所有有微小運算錯誤的處理器。

    格魯夫提出了“10倍速變化因素”,都知道波特有五因素戰略分析理論,格魯夫提出了第六種因素,就是“互補企業”,波特五力疊加“互補企業”,六因素任意一個發生劇變,這就是格魯夫的十倍速變化因素。格魯夫認為這些因素的重大變化將十倍作用於企業,把企業推向戰略轉折點。(格魯夫曾言:在這樣一個混亂與變化加速的時代,機會不斷湧現,卻又瞬息消失。競爭對手、科技、顧客面、供應面、協力產業,乃至於有關的規範制度的轉變,已帶來一個10倍速時代。)

    格魯夫作為戰略高手務實而鐵腕,他及時識別英特爾執行中的各種轉折點和風險點,查漏補缺,讓英特爾渡過了危機期,隨著微軟和英特爾搭配的PC電腦替代了IBM的電腦,英特爾開始走向了高速增長期。(公司戰略課程的大學生也許依然需要學習六因素戰略分析,記住格魯夫這個英特爾歷史上的關鍵先生。)

    英特爾的平穩期,一臺穩定運轉的機器:

    格魯夫之後的領導人是克雷格·貝瑞特,格魯夫因為癌症交棒,此時的英特爾已經不需要太多的外力因素,並可以慣性運轉。貝瑞特並無太多需要做的,其只要按部就班跟著摩爾定理的腳步提升效能,作為牙膏廠和AMD農廠交替競爭主頻率。有人說貝瑞特增強了英特爾和微軟的戰略聯盟。從PC品牌商的結果看的確如此。不過在貝瑞特時代,AMD的發展也不容小覷。DIY市場方興未艾,AMD的速龍,閃龍時代也是光彩熠熠。

    英特爾正在面臨新的十倍速轉折,可惜,格魯夫不在:

    後面兩任英特爾掌舵人分別是保羅·歐德寧和布萊恩·克蘭尼克。保羅·歐德寧促成了蘋果晶片訂單,在MAC上面的,這樣其就不用單一依賴於英特爾+微軟的系統搭配。而布萊恩·克蘭尼克,也就是現任英特爾Navigator已經開始遭受強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大約如下:

    1、英特爾被限定在PC微處理晶片領域,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到來。

    2、摩爾定理已經接近於極限,而英特爾至今還是沒有突破7nm的晶片工藝,這遠遠落後於三星和臺積電。

    3、在GPU領域,英特爾遭遇了NVIDIA和ATI(ATI後來被AMD併購),而陰差陽錯的,五大三粗具備更具邏輯運算單元,構造更加簡單的GPU竟然成為新時代處理器的關鍵。因為GPU的並聯可以大大增強運算能力,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無人機等科技上面大量運用GPU,甚至於比特幣挖礦都需要。而英特爾切入GPU領域數次失敗。而未來,GPU將向更高的AI晶片領域進發,而英特爾雖然拿到了終端AI晶片入口,在雲端AI晶片上卻不及谷歌。

    4、英特爾變得龐大,轉型變得困難。

    也許格魯夫在世,也未必能夠處理英特爾現如今的困境。而如今英特爾的處理方式,主要是依賴併購。2014年英特爾收購了可穿戴裝置公司Basis,並整合進NDG,2015年6月,英特爾收購了頭顯裝置廠商Recon,2017年3月,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obileye(自動駕駛領域),2018年8月17日,宣佈將收購開發人工智慧模型元件的初創企業Vertex ai。

    英特爾在向人工智慧領域轉型,他想要入當年格魯夫時代一樣,英特爾進入微處理器時代,其他微處理器被格魯夫的戰略思維盡數擠出市場。然而,這一次可以嗎?尚待觀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推薦50首結婚時要放的歌曲?DJ的也可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