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文壽書畫苑

    首先定義什麼是國學?我以為凡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都應當算作是國學,這是前提。

    而對於何者對與國學貢獻更大,我以為是陳寅恪先生。

    王國維生於清末終於民國,是民國"國學四大家"之一,著名的詞人,著有《人間詞話》,這是我們熟知的。陳寅恪生於清末終於文革,是"史學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柳如是別傳》。

    除此之外,王國維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算得上是為全才。而陳寅恪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同樣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雖然二人的主要研究領域不同,一個是詩詞,一個是歷史,但都歸於國學一類。

    從著書立說的角度來看,明顯陳寅恪略勝一籌,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王國維著有《人間詞話》、《曲錄》、《觀堂集林》等。

    從對於後世的影響來看,陳寅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今仍具有極大的意義。

  • 2 # 覺知Vermehmen

    【原創回答】謝邀。就國學而言,王國維比陳寅恪厲害,因為王國維的學問仍然主要還在傳統國學中,儘管加入了一些西學的要素,就王國維學問的治學方法,治學範圍,問題意識,都沒有離開傳統國學傳統很遠,而國學乃清遺老遺少之學,故如果就題主限定的範圍而言——國學,王國維比陳寅恪更純正。陳寅恪的學問,就國學而言,主要在史學,史學在國學中居於二等位置,就這一點來說,王國維的學問依然以經學為主,儘管它側重於經學中的小學,小學乃經學門徑,同時也是傳統史學門徑。陳寅恪的史學,則更多非國學因素,主要為新學模式。國學史學考據僅僅居於次要地位。是以,就國學來說,王國維高於陳寅恪。

    如果超出國學來說,比如就新學方向而言,陳寅恪的學問比王國維更進一步,更接近於西學模式,

  • 3 # 暢鐘有言

    各有貢獻,陳寅恪在隨唐政治、經濟、軍事、魏晉史等方面有卓越研究、部分文學家如杜甫、白居易、元稹、陳端生、柳如是等方面也有卓有研究。王國維在甲骨文、戲劇、邊境地理、服裝史、繪畫史、部分文學作品如紅樓夢等方面有卓越研究、對西哲如叔本華康德也有自己的體悟。可觀暢鍾著《民國十家》,有詳論。

  • 4 # 義信齋漢畫像藝術

    陳老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這十字金句,便可奠定其在中國文化史的崇高地位。這是中國眼下最急需的人文精神。。。。

    陳老,無愧於大師,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屈從於權奸,堅持自己獨立自由思想與人格。即使沿街乞討亦未放棄自己的一貫堅持與主張。這是何等的高風亮節。他是中華文人的標杆。

    看到有些無知又無恥的網友對此等大師進行人格汙辱,深感憤怒。

    如果無知矇蔽了有些網友的眼睛,請你趕快醒醒,停止漫罵與汙衊,否則你就是無恥了。

    陳寅恪大師是亂世中最有節操的人之一。他是那個亂世中的一抹亮色,他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中國文人的氣節尚未喪盡。

    陳寅恪,學貫中西,治學嚴謹,操守高潔,晚年寫,柳如是傳,諷喻在亂世中,許多人不如一個婊子,可惜,並未警醒幾個世人。他晚年被趕出家門,沿街乞討,即使凍死餓斃於風雪中亦未向權奸們折腰屈服。何等的氣節,何等的操守,此等人物如果還不能讓我們肅然起敬,你的良知何在?

    記住他的金句,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

  • 5 # 無聊到巔峰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沒有學貫中西的通儒--------有則是兩個“半個”:半個是王國維,半個是陳寅恪。

    什麼是國學?

    在談陳王二家造詣之前,我們不得不去了解一個問題,即“什麼是國學?”

    “國學”這個詞至今在學術界並沒有一個確切定義,甚至“國學”是否成立都頗有爭論:

    有如陳獨秀、曹聚仁、何兆武等人便是“無國學說”的既定支持者。

    陳獨秀:“就是再審定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明確的概念,因為‘國學’本身就是一個含糊不清的名詞”曹聚仁:“國學無確定之界說、無確定之範圍,籠統不著邊際,人乃得盜竊而比附之”

    (民國學者曹聚仁)

    而支援國學論者,也頗多論述:

    有章太炎、黃節等人倡導的“國粹說”:章太炎、鄧實、黃節等人彼時便以“國粹”相號召,並以“研究國學,保護國粹”為要旨,創辦了《國粹學報》,鄧實更是在學報的致辭中這麼寫道:“一國之立必有所以自立之精神焉,以為一國之粹,精神不滅,則國亦不滅。”

    (章太炎和黃節)

    而胡適緊隨其後,在章、黃等人的提出的“國粹說”之後,又提出了“國故說”;更後者張岱年則直接將“國學”定義成了“中國學術說”;甚至季羨林、馬一孚都分別提出了“大國學說”以及“六藝說”--------有意思的是,不管是誰家的“國學說”都是有“一爭執鼎”的學術私心在裡頭,業已不拘於獨為“中國文學”而純粹發聲了。

    (胡適曾為清華學子開出來了《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目錄》,並不為清華學子接納)

    但我們今天談王、陳之學術成就,自然是需要將國學定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去衡量-------雖然我認為“國學”最佳的定義是“凡華人所學即是國學”。

    西力東漸&唯二的“通儒”

    談完了“國學”概念的嬗變,我們再反過頭看看王國維和陳寅恪在“國學”領域的貢獻,或是是時人特重的列位分席。

    竊以為,就算是王陳二人分列清華四導師之二,其舊學造詣也算不得完美的句號,我們講他們的貢獻,更多的是在“西學東漸”時期對古典文學的承前啟後之功。

    舊學領域:於同代稱雄,卻比上不足

    晚清以來,西方文學思想大量湧入國內,尤其以嚴復與林紓的西學譯著,直接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的學術界,彼時日、美等國的學者以實證化論述中國文學史的域外漢學,竟讓國內學術界動盪不已---------還能這麼分?還能這麼談?到此,國內的目錄學遂以星火燎原之勢逐漸分崩離析。

    中國古典文學的知識結構,是以經史子集的四庫而分類。其中自是以儒家學術的經學為中流砥柱,以史學為貫通脈絡,並復翼子部、集部等邊緣化的知識-------蓋因為這些東西無關乎名教旨意、無關於古典文化之“精髓”。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王國維也好、陳寅恪也罷,他們作為學者本身的成就,僅是繼承了乾嘉時期篤實的考據學風,雖然在那個時代他們(王、陳)已稱翹楚,但就舊學而言,還是不能上並乾嘉遺老。

    陳寅恪立言者有五(四稿一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王國維的著作則稍多: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收入其《遺書》的有42種,以《觀堂集林》最為著名)

    以文集著作觀之,我們很顯然的能看出來,二人的成就皆是立足在考據學之上的“反述舊學”,且王國維的貢獻要大於陳寅恪的:別的不說,陳寅恪盛名之下僅有五書傳世(其中一本還是無關痛癢的名妓列傳)......

    但除去史學方面,在詩詞歌賦等本位舊學中,陳寅恪比及其父陳三立(之於詩)、王國維比及同輩朱祖謀(之於詞)都相去甚遠---------甚至都不能稱之為“一流詩詞人”。

    因此,除去“博學通才”、“天資縱橫”等褒揚互諛之詞,就“國學造詣”而言,當如是觀:皆以史學見長,未能比乾嘉諸老;

    並可填詞作詩,但難敵同輩翹楚;

    (這裡不是貶低二位先生,而是那個時代學者的通病,其實二人的成就在同代之中已經算是頂尖了)。

    偉大的貢獻:參與了中國學術轉型的兩位“通儒”

    話雖如此,但二人之於傳統文學的貢獻卻又有別人難到之處,即他們都參與了中國知識結構的轉型。

    王國維和陳寅恪上承經史子集的四部舊學,同時又都經歷了西方邏輯學的實證洗禮,並都極力促成了西學知識結構在中國固有學術的生根發芽:

    丨1902年,王國維致信張之洞,極力反對將經學列為中國文化之首,應當效仿西方大學的分科制度,並特例哲學,尤其表示在分科學上不能再重蹈覆轍;

    “異日發明光大中國之學術者,必在兼通世界學術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

    丨1925年,陳寅恪更是為清華大學的體制建設,寫下了《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

    “蓋今世治學以世界為範圍,重在知彼,絕非閉門造車者比”

    總而言之,如果要以著作定高低,那麼在史學、文學上王國維自然是略勝於陳寅恪;但如果從文學史的地位以觀之,二人則同為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值得一提的是,時人大多熱衷於對文人武將分個高低一二,但僅僅是葉公好龍罷了,對於這些個“學術明星”,大家在意的不是學術,而是明星二。

    陳寅恪因題祭王國維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被標記成近代之文骨,但鮮有人讀完了他的"四稿一傳";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海寧王靜安先生自沉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仁鹹懷思不能已。”

    王國維則是因《人間詞話》的“人生三境界”說,被當做學海致舟的標杆,但也是鮮有人知王國維所學精要-------被奉為圭臬的《人間詞話》僅是王國維的“深悔少作”罷了。

    我有個朋友說的挺不錯的:如今所謂的“國學大師”,不外乎是一群不懂國學的人選出來的大師罷了--------雖然略顯刻薄,但卻鮮血淋漓。

  • 6 # 蘇俊傑1948

    愚同意國學至今難以定義之說,也認為學問與人品不是一回事。王國維與陳寅恪在國學中,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更是無從談起。

  • 7 # 東方京川

    如果要從著作定高低,那麼在史學文學上王國維自然是略勝於陳寅恪;但如果從文學史的地位觀之,二人則同為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8 # 默雷

    我覺得陳先生強一些。王先生的考據文章我看過一些。有些小毛病。比如說王先生用《楚辭》來印證他的學術新發現。結果有的地方對不上,於是王先生就說《楚辭》原文有個字錯了,把《楚辭》原文按照自己的意思改一個字,然後就能印證上了。

  • 9 # 李舸深

    王、陳二位大師治學的領域並不完全相同,均給後世留下了煌煌鉅著。硬把他們放在一起排座次,極不科學,毫無意義。

  • 10 # 佳易博覽

    提及兩位大師王國維與陳寅恪,他們均被稱為中國文化託命之人。至於在國學領域,誰更厲害,還是那句老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王國維

    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

    王國維坦然說過自己愚闇,對於《尚書》大約有十分之五還讀不懂,對於《詩經》也有十分之一二讀不懂。這使當時的研究生大為震動。

    王國維是詩人、哲學家、美學家。他有詩人的靈動、美術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當他深入體味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稈的《青玉案》的三首詞時,靈光照徹,發現了人生的大境界。他把本來不相干的三句話連綴成“三境界”說,從而玲瓏剔透,成了一個美妙的經典!

    《人間詞話》裡的原文是這樣的——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利之境界:“昨夜西風凋必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王國維

    陳寅恪,清末清流陳寶箴之孫,大詩人陳三立之子。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學生聚會,陳寅恪作了一幅對聯。

    上聯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意思是康南海(康有為)是梁啟超的老師,而這幫學生又是梁啟超的學生。

    下聯是“大清天子同學門人”,意思是王國維是南書房行走,在某種意義上是宣統的師傅,你們呢,就是宣統師傅的弟子,與天子是同學啦!

    陳寅恪每次講課,開宗明義就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陳寅恪

    陳寅恪對弟子要求極為嚴格:”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從我之說,即是我的學生,否則即不是。將來我要帶徒弟也是如此。“

    王國維歷經“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的人生三苦,不堪中國文化之淪喪,“五十之年,只欠一死”,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

    王國維遺體入斂之時,清華師生去給王遺體三鞠躬以謝禮。陳寅恪與眾不同,他身著袍子馬褂,跪在地下叩頭,並三叩頭。

    陳行孔孟之道,莫此一端,他在國學研究院時,其學生到上海陳家去謁見其父散原老人,散原老人與一幫學生談話,均坐,獨陳先生站在一旁,並堅持到談話完畢。

    陳寅恪為王國維所寫之碑文——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馮友蘭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所寫碑文,可與清華陳寅恪為王國維所寫之碑文媲美——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天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軟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斯雖先民之恆言,實為民主之真諦。聯合大學以其相容幷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 11 # 樂觀的清風拂柳

    陳寅恪和王國維都是當之無愧的真正的國學大師。

    王國維從小受到的教育沒有陳寅恪那麼好,但他確實是真正的天才。在文學批評領域、戲曲研究領域、甲骨文研究領域、歷史領域、紅學領域都做出了極為重要的開創性的貢獻。民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眾望所歸的國學大師,但卻沒有一個人的成就能夠涉及如此廣泛。值得一提的是,王國維五十歲時就英年早逝了,五十歲之前做出的成果就達到了讓人無法超越的地步,這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相比較而言,陳寅恪的研究的領域比較專一,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以及明清歷史。陳寅恪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發前人之所未發,如果有之前人已經做出過相同的結論,他就不再研究。這使得他的文章具有很強的獨創性以及啟發意義。比如他提出的關東豪傑、關中集團等概念就很好地解釋了隋唐時期的種種歷史現象,並引起了學者的廣泛討論。

    可以看到,王國維涉及的領域更廣泛,而陳寅恪更為專一,兩人是各有所長,難分高下。但陳寅恪能夠在目盲之後堅持著書,並在暮年完成了百萬字的柳如是別傳,堪稱史學奇蹟。其風骨之傲岸,學養之深厚,已經是神州第一人。如果對國學大師的考量還要算上品格因素的話,那王國維就不如陳寅恪了。陳寅恪是用生命實踐了他給王國維寫得悼詞,踐行了“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真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魂之刃》智力型英雄時空獵人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