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元的天下

    "羽扇綸巾,淡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的《赤壁懷古》中,寥寥數語,勾畫出手執羽扇鎮定自若,早已決勝於胸的大軍師形像。

    其實穿素衣拿鵝毛扇,並不只是孔明的個性打扮,在東漢名士隱者都愛如此,有仙者執拂塵之雅。如同現代"中山裝”四個口袋,外加一支鋼筆,成為幹部經典裝束。後世文雅之士因為景仰諸葛亮智慧超群,紛紛效仿,推舉諸先生為形像代言人,謂之"武候服"。

    為什麼要拿羽扇呢?(能詩能畫的摺扇還未發明,絹扇又太娘氣)因為扇子最早就是羽毛製成,輕盈好拿,縱然臥龍先生手無縛雞之力,也不似刀劍沉重,拿一天手痠胳膊疼。耐用好使的毛扇,夏驅暑熱蚊蠅,冬擋風霜雨雪,事必躬親的丞相,上了戰場用處更大了。

    你想啊,兩軍對陣,車轔轔,馬蕭蕭,那真是沙場氣象,塵土飛揚。他坐在低矮的車裡,能不亂塵迷眼?用扇子遮擋一下很好; 激戰之時站起來觀陣遠眺,總不能有失體面,學孫猴子手搭涼棚吧; 而排兵佈陣,執扇號令,目標清晰且有氣勢;鰲戰半日,丞相也不免CPU發熱,羽扇輕搖降降溫。

    其間思慮之時,看著扇子,想起岳父贈言:鵝乃機警之物,事當謹慎而行。稍安勿躁之後,神機妙算諸葛亮又一次超常發揮,大獲全勝。沒有鵝毛扇,不能隨手搖一搖,諸葛亮找不著文曲星的感覺啊!

    難怪杜甫在《詠懷古蹟》五首之中嘆道: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行籌策,萬古雲宵一羽毛。

    一感謝閱讀一

  • 2 # 考古軍中馬前卒

    諸葛亮為何總愛拿著羽毛扇?

    的確,在《三國演義》以及三國題材的戲劇、影視劇中,諸葛亮常常手持羽扇,談笑自若,即便遇到難題,只需要輕揮羽扇,就能想出辦法,一看就是胸中有丘壑、腹內藏韜略。可以說,在人們的心目中,羽扇已經成為了諸葛亮的“標配”

    (影視劇、戲曲當中手持羽扇的諸葛亮)

    不過,假如我們翻翻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三國志》,就會發現,在正史當中,並沒有對諸葛亮手搖羽扇的記載。

    當然,正史記載的主要為重大事件,這些服飾很少會被記入。

    最早記錄諸葛亮用羽扇的,大約是一部叫做《語林》的書,作者是東晉人裴啟,記載了很多漢魏時期社會名人的言行舉止、逸聞趣事。可惜的是,這部書並沒有流傳下來,只有一些零碎片段由於被其他的書所引用,而儲存至今。

    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亮與司馬懿剋日交戰,懿使偵之。孔明葛巾羽扇,指麾三軍,從容自若。懿嘆曰:諸葛君可謂名士矣!

    這段話,記載的是司馬懿跟諸葛亮作戰時的事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雙方約了日子幹架。然後司馬懿這頭坐不住了,派人偵查蜀軍。結果發現,作為蜀軍主帥的諸葛亮,居然隨便包著頭巾,手持羽扇,非常從容地指揮軍隊。逼格非常高。

    因此,司馬懿不得不感慨說:諸葛亮真是名士,大V!

    《語林》雖然沒了,但是這段話被不少書引用,後來的演義、戲曲裡讓諸葛亮手持羽扇,大概就是從這兒來的,並不存在什麼傳說。

    此外,答主認為,假設在當時諸葛亮真的手裡拿個東西,那很可能是另一個長得很像扇子的玩意兒——麈[zhǔ]尾

    麈是一種大鹿,尾毛呈白色,古人把這種鹿毛安裝在手柄上,可以充當拂塵或扇子。另外,據說鹿群的行動都是看著鹿王的尾巴,因此,魏晉時期的名人高士,在群聚清談的時候,也喜歡手持麈尾,以顯示自己的領袖身份。

    下圖展示的是酒泉一座十六國時期壁畫墓裡的墓主人形象,他手中所拿的就是麈尾。

    假如看不清,還可以看看敦煌壁畫裡的這幅《維摩詰像》,圖中維摩詰所持的也是麈尾。

    關於麈尾有很多名人軼事,選個有意思的介紹下:

    東晉時期,孫盛和殷浩都擅長辯論,殷浩當時名氣非常大,能在辯論賽上跟他勢均力敵的,也就只有孫盛了。有一天,孫盛又來找殷浩打嘴炮,到了飯點,僕人端上飯菜,誰知道這倆活寶壓根沒心思吃,唾沫星子亂飛,麈尾也亂揮,結果呢,鹿毛都掉到飯菜裡了。過一會,飯菜涼了,只好拿去加熱,反反覆覆好幾次,也沒分出勝負。

  • 3 # 貓眼觀史

    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後人在神話諸葛亮的時候還不忘他手中的那把“羽扇”,而後人為了彰顯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拿他手中的羽扇作為神話諸葛亮的道具了,就好比古代帝王為了突出自己不同凡響,總要說自己出生時有何種異象,用來迷惑民間的一些百姓,好讓他們俯首稱臣。

    那麼諸葛亮為何總是要搖擺手中的羽扇?現在很多人茶餘飯後都還對這件事津津樂道。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扇子的來歷,再看看諸葛亮為何總搖擺羽扇?

    一:相傳,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其實是非常有智慧,很有才華的一個美女,因為自己曾經拜師學藝,下山前,師傅交給了黃月英一把羽扇,上面寫著“明”“亮”二字,羽扇裡還有著兵法、治國的計謀,還特意告誡她,只有名字中帶有這兩個字的人就是你未來的夫君,於是黃月英為了這個人能來娶自己,加上自己的私心,並不是為了父親的名望和自己的美麗才娶自己的,故意讓父親說自己很醜,然而諸葛亮並不介意,最後娶了黃月英。

    日子倒也過得實在,只是黃月英每次見諸葛亮談論曹操的時候總是一籌莫展,表情難堪,於是就拿出羽扇遞給諸葛亮。

    諸葛亮問這是為何?

    黃月英:“我見您每次與我父親談論國家大事時,總是憂心忡忡,眉頭深鎖,肯定是有所苦惱”。

    諸葛亮接過羽扇,仔細一看,心中豁然開朗,猶如明鏡,許多謎團迎刃而解。

    黃月英告知:“我送你的這把扇子是用來給你遮面用的,更不能讓人家發現你內心的波動,情緒更不能表露出來,如果難以掩飾就用羽扇遮擋,這樣才能迷惑對手。”

    諸葛亮聽聞,甚是喜悅,加上羽扇上面的計謀數不勝數,做任何事情都是胸有成竹,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每次部署完之後總會心中暗自竊喜,手中的羽扇不由自主的就搖擺起來,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形象。

    二:這個羽扇還有很多民間流傳的故事來歷,但是大多都是說只要羽扇在手,心中波瀾不驚,如果遇到困難,就搖擺羽扇,自然就會有辦法。再加上搖擺羽扇,時刻提醒自己要謹慎,切不可大意馬虎!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這其實就是民間流傳的故事,搖擺扇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換作是你自己手裡拿著扇子,哪怕是冬天,我想你們都會搖擺幾下,潛意識而已!

  • 4 # 文心採露苑

    諸葛亮總愛搖鵝毛扇,那是因為他的一種思考習慣的需要。

    如果說你把諸葛亮的鵝毛扇拿走了,那諸葛亮有可能啥問題都想不出來,我想不管是劉備還是關羽,還是張飛還是趙雲,非得拿斧子拿刀去追你砍你的。

    為什麼說諸葛亮搖鵝毛扇是他的一種思考習慣呢,大家可能都知道,現代的人很多人寫文章也好,在思考問題也好,在考慮事情也好,總是會拿一支菸抽來抽去的,吞雲吐霧的,好像挺有派的,有的時候就是在這種朦朦朧朧中,撥雲見日,把問題都想清楚了,這就是一種思考習慣,至於他抽菸了沒有抽的感覺如何,其實根本就不知道。

    我記得以前單位有一個同事,每次在寫文章的時候,點了一支菸,又一支菸,一會兒又把煙滅了,至於抽了沒抽我看了半天,覺得很是無解,其實對他來說,真的根本無關緊要,最主要的是他在抽菸,他在完成這個動作,這樣他的思考就有了著落。

    透過上面那個類比您可能也就有了答案了吧。

    據歷史考證,諸葛亮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有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就是拿起那把鵝毛扇就輕輕的扇起風來,扇來扇去,那個時候腦袋在發熱,思考在高速的運轉,大腦不容易呀,鵝毛扇的運動就可以降溫,就可以有助於思考,搖幾下扇幾下大腦就很清醒了,這樣的話,一個鬼主意鬼點子,一個很好的戰場上的思路就鋪展開了。

    他為什麼能打勝仗呢?可以說麼鵝毛扇立的功勞大大滴。

    最後補充一點,其實扇鵝毛扇是挺有派的,不信你哪天買一把,去和你的女朋友第一次約會試試。

  • 5 # 歷史三日談

    就人的行為或者行為目的來說,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包括諸葛亮總搖鵝羽毛扇,當然有些動作是滿足基本的需求的比如吃飯,再比如出行開車,這些都是必須的,否則人就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

    還有一類動作,是可有可無的,比如說大金鍊子小手錶,這些暴發戶的標配,買這些戴這些自然不是為了飽腹取暖,其實就是為了一種外在的炫耀,為了表明一種身份,一種與眾不同或者渴望吸引人注意的願望。

    不過就是有了大金鍊子小手錶,土賊依舊是土賊,不會在文化上有絲毫的長進。

    有些裝逼行為則讓人肅然起敬,比如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圖騰文化。即使在現在的雲南少數民族中,仍然有這樣不少的文化遺存,比如說柱文化,演繹到極致的柱文化是需要活人祭祀銅鐵柱的,以顯示祭祀者信仰的虔誠和純潔。

    鵝羽毛扇就是諸葛亮的圖騰,也是他的一種文化現象的表現,當然,諸葛亮的這種行為,證明了一件事,在文化和裝逼之間,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真分辨不出來哪個是哪個。

    信仰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信仰者內心感到平和感到力量即可,誰知道呢!也許諸葛亮總搖鵝羽毛扇,就跟我們電腦散熱扇的功能差不多呢!畢竟以諸葛亮腦力活動的體量,的確需要有一把像樣的鵝羽毛扇,多扇扇!

  • 6 # 沉140769451

    去問東晉小說家裴啟,他在《語林》中為諸葛亮定下了這一形象,體現的魏晉時代,文人們儒雅風流、坐而論道的形象。用羽扇可以扇風降熱,隱藏自己的面部表情、與人私語,與西方女人用扇子的用途類似。故作高雅、神秘爾!細心人仍可從用扇子的手和方式發現端倪。

  • 7 # 劉一千五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不煙滅……

    孔明的扇子,所指之處,所向披靡。

    好比曹操手中的槊,關羽手中的刀,趙雲手中的槍,張飛手中的矛。都是利器。

    別看它輕若鴻毛,其實它重如泰山。安邦定國,指點江山;化難於易,逢凶化吉。只要孔明輕搖三寸羽,即可胸出百萬兵……

    孔明的裝束,內修尚道德,外裝師張良;追隨老子,進取孔孟。別看他殺伐太重,其實

    他內心惶恐。

    孔明的巾帽,傳給了吳用,劉伯溫,唐伯虎,這一派人物,風流倜儻,儒雅雍容。若無一把手中的道具,言談之間怎麼增強人格魅力,又如何借扇思考計謀策化,又怎麼在冷場中顯出成竹在胸,又何以在危難中穩定人心,更何況,若有尷尬,沒羽扇又能掩飾,這是要見笑於大方之家的,他才不想。

    孔明羽扇,從不離身。是他的個性化身,更是獨特形象。那一副飄飄如凌雲般的仙風道骨,不知傾倒了多少追羨者,在他之後,雨後春筍般破土而生長。

    後來的蘇東坡有"羽化而登仙″。可見一把羽扇的作用,看出孔明獨立於世的傲岸,不和於俗的雅量。

    對於孔明來說,扇不離手,猶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8 # 古風93814281

    謝邀,諸葛亮也想拿個電風扇,只是當時還沒發明出來。我覺得第一不要把小說當歷史,《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拿羽毛扇,那是羅貫中寫的,也算是給諸葛亮一個獨特的造型,京劇裡關羽紅臉、張飛黑臉、曹操還白臉,你信嗎?第二,蘇軾在《赤壁賦》裡說周瑜也是羽扇綸巾,說明了宋元時期,讀書人或儒生的打扮可能都喜歡搖羽扇。就像現在白領都喜歡穿西裝一樣吧。至於三國時期是否儒雅的官員都拿羽扇,還真沒有記載。

  • 9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關於諸葛亮的形象除了有才,除了長得帥外,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4個字:羽扇綸巾。諸葛亮不管走到哪裡,都是端坐四輪車上,手中都握著一把“鵝毛扇”,很多人也很好奇,這“鵝毛扇”究竟是什麼來頭,諸葛亮為什麼獨獨對它情有獨鍾呢?

    關於這鵝毛扇的來歷,民間有很多種版本的神奇的傳說。

    第一種說法:他師傅水鏡先生送給他的。

    相傳諸葛亮天賦過人,在得到了水鏡先生的真傳後,別師的時候,水鏡先生對這位愛徒很是滿意和期待,於是送了兩件禮物給諸葛亮: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鵝毛扇。

    而諸葛亮也感念師傅的恩情,回鄉後,便把那鵝毛扇時握在手。當遇到難題心理煩躁不安的時候,只用那鵝毛扇輕輕扇兩下,頓覺神清氣爽。後來他佈陣行兵,只要羽扇一搖,便可計上心來。

    第二種說法:他岳父黃承彥送給他的。

    相傳,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不但愛好收藏,而且還有獨特愛好——養鵝。他家裡收藏了很多古今奇書,黃承彥把女兒許嫁給諸葛亮時,給出的嫁妝便是藏書。再後來,劉備聽聞諸葛亮之外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黃承彥知道這是女婿一展抱負的時候了,於是宰鵝設宴為他餞行,同時還別出心裁地用鵝毛做了一把扇子送給諸葛亮,並叮囑他說:“鵝性最機警,一有風吹草動,它便知動靜。你將鵝毛扇帶在身邊,可時時警醒自己。”

    第三種說法:諸葛亮的鵝毛扇其實是“鷹毛扇”。

    傳說諸葛亮臥居臥龍崗修行時,一天遇到一位童顏鶴髮的老者,他想追上去請教,結果老者突然在森中消失不見了,諸葛亮上前一看,只見一隻老鷹蹲在樹上,樹上留有一張字:老鷹將死了,把它身上的羽毛做成扇子,遇到急難搖起扇子,就會逢凶化吉。諸葛亮後來便做出了“鷹毛扇”,便常年拿在手上。

    以上三種說法,第一種過於神奇,第三種過於神化,而第二種於情於理還符合和吻合,因此,這種說法也最可信。畢竟諸葛亮的師傅黃承彥可以說是三國的一位神秘莫測的世外高人,他能主動將醜女嫁給諸葛亮,他能主動引陸遜走出諸葛亮佈下的八陣圖,他能做出許多奇葩之舉來,他贈送給諸葛亮一把獨特的鵝毛扇也就不足為奇了。

  • 10 # 可以叫我楊老闆

    之前聽過一個說法,諸葛亮的夫人黃月英也是一位高人。她把計謀寫在了羽毛扇的背面,諸葛遇到了難題,就去看一看。

    其實,我倒覺得拿把羽毛扇,純粹是為了裝相,裝出一副很高深莫測的樣子(舞臺形象要求的)。現實中,不會有人四季都拿把羽毛扇的,如果有,那真就是…

    魏晉後期,士人崇尚清談。這種風氣不會是突然之間就出現的,肯定也是一點一點流行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生命?有什麼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