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濤聲依舊

    所謂文化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產生的具有生命力的一種傳承。包括精神的、物質的、適應人類發展進步的傳承叫文化…

  • 2 # 魏東雙

    文化是智慧的總結和提煉,尤其文字的出現加速了人類文化程序。

    智慧都有,但文化也是人類與其它動物的區別。

  • 3 # 沉默的panda

    第一,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價值的積澱。文化的成熟是一個民族成熟的標誌,只有形成了具有特點的整體性的民族文化,才能形成一個民族獨特的生存樣式,民族才能發展和傳承。如果一個民族沒有整體性的文化,很容易被其他的民族同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第二,文化是一個民族審美品味和人文精神的表達。中華美學以意境深遠的繪畫藝術,雋永灑脫的書法藝術以及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學藝術,雕樑畫棟的建築藝術表現了中華文化的追求。中華人文精神是華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

    第三,文化也是當代實踐方向的價值提煉。當代中國文化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中國傳統社會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黨成立以後在革命戰爭年代孕育出的革命文化,以及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包括: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自強不息的精神、厚德載物的態度、為天地立心為天下開太平的胸懷、仁者愛人的慈悲、天下為公的氣度等。革命文化的內容包括: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民族獨立的志氣、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等。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

  • 4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文化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們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 5 # 中國知識考古or兆昌

    謝謝悟空問答。很喜歡談這個問題,文化的本質是歷史沉澱物。所以從時間上說,文化分為今後的歷史和之前的未來。今後的歷史好比是文化革命的評定文字。之前的未來好比是文化革命的真實歷史。當然,作為評判者的我們,都處於今後與之前的桌椅板凳上。我將這些桌椅板凳稱為文化氛圍。文化氛圍是歷史沉醉物。沉澱物如一杯茅臺,沉醉物則如空山新雨後的桌椅板凳上的我們的聊天記錄。我們頭腦裡的文字和場景化的體驗,化為一腔熱情和場景化的記憶,將今後的歷史記錄於心,又將之前的未來呼為未來已來。文化,是一杯酒,是一句話,是一輩子接著一輩子,是一桌子接著一桌子,是一撥人對另一撥人的存在意義進行評定進行研究進行再現或者進行傳播。如此迴圈,沉澱,沉醉,交於天文知識,交於地理知識,交於人文關懷,交於大學關懷,交於知識考古,交於命運共同,交於哲學社會科學的某種格式化。於是,文化才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品牌,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知識門類,一種獨立於三維空間之外的時空之門。它讓世界充滿愛,讓世界充滿Sunny,讓世界充滿一種聲,一種光,如一輪明月照亮夜空的美,如一輪紅日照遍星系之外的蒼穹。

  • 6 # 寸米陽光897

    文化,可以說是一個民族衣食居行,地理歷史,風土人情,文學藝術,傳統習俗的優質表現,讓人們一直沿襲傳承下來。

  • 7 # 古城金地140787426

    文字是一個單獨個體資訊。文化是單個資訊組合起來的連續資訊。

    什麼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轉化成文字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文字化。像資訊化,數字化就是一個系統。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後的資訊傳遞。

    有文化沒文化,是對文字的學習有沒有經歷,能不能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原始人類沒有文字,所以就沒有文化,不能把事物轉化成文字。

    小學生上學就是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化的開始,把山的實物轉化成文字,把日月星辰轉化成文字。

    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

    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磨鍊,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和農耕有很多淵源。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這就是——傳統文化。

    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要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被起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字化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文化,酒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其實端午節還早就是一個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按時間計算才能知道它產生的地方,哪個地方剛剛收割完,人們開始慶賀,應該就是這個地方的習俗。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

    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有九千年文明,賈湖文字就是證據,那時的一二八等文字現在還在使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傳統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有了文字才有了文化,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就是文化。就是要文字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儲存起來。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可以說文字化就是它的定義。

  • 8 # 天邊那片雲海

    文化的定義極其廣泛複雜,很難給出統一的標準或規範化化的解釋,目前為止可以舉出的定義不止幾百種。可以說文化包羅永珍,無所不在,沒有任何一種現象不可以解釋為文化。下面試從三個方面對什麼是文化進行解釋。

    一、詞源及其詞義

    中國古代文獻中,“文”和“化”最早是以上下句形式出現在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易•賁卦•象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後以連在一起的一個詞的形式出現在西漢時期的劉向《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然而,古文中“文化”所表達的含義與當今人們所理解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當今在使用的文化一詞據認為是來源於拉丁詞culture,它所包含的意思是耕種、居住、練習、留意、敬神等義,其概念的形成主要是源起於19世紀下半葉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學科的興起。自那時開始,不同的專家學者給文化下過各種各樣的定義,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不列顛簡明百科全書關於文化的定義可以作為一般意義來理解:文化是人類知識、信仰和行為的總和,即是代際間學習和傳遞知識的能力的結果也是能力本身。文化包括語言、思想、信仰、習俗、禁忌、規範、制度、工具、技術、藝術、儀規、儀式和符號。文化在人類發展程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概念的分類與層次

    如前所述,關於文化的定義和概念是多種多樣的,不同時期不同學者都有各自獨特的視角和看法。當今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廣義和狹義的分類。廣義:1.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總和;2.政治、經濟、文化的總和;3.人們的生活方式。狹義:1.文學藝術;2.思想精神。廣義的文化旨在區分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聚焦人類相對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狹義的文化指向人們基於物質文明出於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文明,既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能夠被傳承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有些人類學家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 大眾文化,指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關係各方面的生活方式;高階文化,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深層文化,主要指價值觀,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係相關的個人角色。大眾文化和高階文化均植根於深層文化,而深層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眾文化中,又以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學主題反映在高階文化中。

    文化還可以區分為種族、國家、區域、社群、團體文化,因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以及不同的歷史、政治和宗教傳承等造成眾多獨具特色的文化。還有更多的關於不同文化的說法,例如,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東亞文化等;中國文化、美國文化、英國文化等;南方文化、北方文化、東北文化等;客家文化、閩南文化,潮汕文化等;粵語文化、吳語文化;主流文化,社團文化,亞文化;傳統文化、當代文化、現代文化等,不一而足。

    三、跨文化交際

    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持續不斷在進行交往和交流,跨文化交際便成為不同種族,國家,區域,社團間綿延不絕的歷久彌新的共同行為,因此,跨文化交際是人們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有時又被忽略的行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不可避免產生某種程度不解、不適、意外、驚訝、震驚甚至衝突,大到東西方文化差異,小到一國內不同地區或社團的差異,大都如此。因此,瞭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否則,人人之間將不會和睦,國家之間將不會和平安寧,甚至口誅筆伐、兵戎相見。比如,中國和西方國家對於集體和個人的文化觀念是完全不同的,華人是集體主義取向,倡導個人為國家,為集體,為家庭做貢獻甚至犧牲,而西方人是個體主義取向,強調個體權益,個體利益高於集體利益。顯然,如果華人和美華人在實際交往中不能很好地瞭解並尊重對方的文化,那麼可能就會產生不愉快的後果,事實上,諸如此類的跨文化交際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文化就像一座冰山,人們看到的已經是巨大無比,但水下看不見的更是隱秘深邃不可量測。我們現在可以做到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層次、結構和側面對文化進行解讀,試圖從中尋找和歸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便促進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際和諧。

  • 9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10 # 逍遙信天翁

    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有時也特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從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上來說,在古代,世界上有以人面獅身像為代表的古埃及文化,以及美洲的瑪雅文化、巨石文化等。而中國,則有沙苑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遠古以外,各類有名的建築及眾多有形的科技成果都是人類文化的典型體現。

    從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上來說,則包括了有關思想體系、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另外,文化也泛指一般知識。如我們過去常說“學文化”就是指的是學習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識。

    現在的人,有很多時候又將“文化”與“修養”等同,如說一個人有“修養”會說他有“文化”。

    “文化”本來屬於一個非常“高大上”的詞,但由於很多人的無知和淺薄而將這個詞用爛了,把它當做一個垃圾桶,什麼都往裡邊裝,這也文化,那也文化。這其實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設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