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42618660220
-
2 # 使用者3373394866270
二十四節氣: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分別代表的含義: 1、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2、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3、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5、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6、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7、立夏:夏季的開始。 8、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9、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11、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12、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13、立秋:秋季的開始。 14、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15、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16、秋分:晝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18、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開始。 20、小雪:開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23、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
[一候東風解凍]: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
[三候魚陟負冰]: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雨水:
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其中一候對應的花信為菜花,二候為棠棣,三候為李花。
一候獺祭魚,指的是雨水時節,水獺開始捕魚了,捕捉到魚後它們會將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後再享用。
二候鴻雁來,指的是五天過後,南方天氣暖,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候鳥是隨著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以適應氣候。
三候草木萌動,指的是再過五天,天地間陰陽交泰,出現生機,草木乘此生機,開始萌動,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將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但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大地回暖。
驚蟄:
“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其中一候所對應的花信為桃花,二候為杏花,三候為薔薇。
所謂桃始華,指的是驚蟄之日,桃花是月始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
庚就是黃鸝,所謂“倉庚鳴”,指的是驚蟄後五日,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雲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就成了悲聲。
過五日,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鳩,即今之布穀,所謂“鷹化為鳩”,指《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
春分:
“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立春第一候:東風解凍 東風送暖,開始化解大地上的寒冷與冰凍。
立春第二侯:蜇蟲始振 潛伏在地下的各種小蟲感受到早春的生髮之氣,開始動了,也就是在睡夢中動一動,還沒有甦醒過來。
立春第三侯:魚陟負冰 陟是上升的意思,魚兒因為水溫漸暖,就競相浮游到水面,因水中仍有未融化的碎冰,在岸上看來就如同魚兒揹負著冰塊在水中游。
立春日沐浴方 《雲笈七籤》曰:“以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湯沐浴,吉。”
清明:
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意思是說,這個時節先是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春天的風,清明的雨,此時節,Sunny明媚,惠風和暢,杏花微雨,桃李爭豔,天下皆春。尤其在中國江南,清風細雨構成一幅詩意清新的民俗水墨畫。
春光明媚,春風和煦,正是頤養身心的好時候,保健專家提示說,此時節養生保健應以養肝為主。遇事戒怒,不大悲大喜,要做到心胸開朗,心境平和,暢達情志;多出去走走,登高望遠,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銀耳、山藥等。
穀雨:
一候萍始生:穀雨之日,萍水始相逢。
二候鳴鳩拂其羽:穀雨後五日,鳴鳩拂其羽。鳩即布穀鳥。鳩鳴預示著春天即將結束,此時田野裡到處迴盪著它“家家種谷”的呼喚。
三候戴勝降於桑:再五日,“戴勝降於桑”。“戴勝”又稱雞冠鳥,此時落於桑樹,蠶將生之候。
在古代,人們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戴勝降於桑。三候的意思是穀雨後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聲聲鳴叫,在田野裡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進而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是蠶寶寶將要生長的訊號。
立夏:
“初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和“三候,王瓜生”。所謂“初候,螻蟈鳴”中的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溼的環境中,隨著螻蛄的鳴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而所謂的“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藥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還會結出紅色的果實。
立夏的到來,在天文學上表示即將告別春天,夏天就要開始,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小滿:
小滿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一候苦菜秀:小滿雖然預示著麥子將熟,但畢竟仍然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在過去,百姓們在這個時候往往以野菜充飢。食苦菜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苦菜的品種也多種多樣。《埤雅》以荼為苦菜。《毛詩》曰:“誰謂荼苦?”是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曰:“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此苦萊宜言英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謂苦蕒菜。
二候靡草死:鄭康成、鮑景翔皆雲:靡草,葶藶之屬。《禮記》注曰:“草之枝葉而靡細者。”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根據這些古籍的著述,所謂靡草應該是一種喜陰的植物。小滿節氣,全各個地開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滿節氣陽氣日盛的標誌。
三候麥秋至:這一句原為三候小暑至,後《金史志》改麥秋至。《月令》:“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麥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時。因此,雖然時間還是夏季,但對於麥子來說,卻到了成熟的“秋”,所以叫做麥秋至。
原為小暑至,後《金史志》改麥秋至。《月令》:“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從氣候特徵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芒種:
一侯螳螂生:螳螂於上一年深秋產卵,到芒種時節,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鳴: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此時它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夏至:
一候鹿角解: 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
二候蟬始鳴;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
小暑:
一候溫風至: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由於炎熱,蟋蟀也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老鷹也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飛翔。
大暑:
一候:腐草為螢
世界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腐草為螢。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毛詩》曰:熠耀宵行。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
二候:土潤溽暑
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
溽[rù],溼也,土之氣潤,故蒸鬱而為溼;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三候:大雨時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前候溼暑之氣蒸鬱,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立秋:
一候,涼風至。西方淒冷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的熱風。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有詩《立秋》曰: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處暑:
一候,鷹乃祭鳥。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古人稱之“義舉”。
二候,天地始肅。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白露:
“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白露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的時節。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玄鳥即燕子。可能是商的圖騰。傳說有娀氏女簡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山海經>上說,玄鳥是一種四翅鳥類,羽毛呈淡黃色,喜食鷹肉,性暴戾,居於平頂山。《詩經》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而“養羞”的解釋則是:儲藏食物。《逸周書·時訓》中說:“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朱右曾校釋:“養羞者,蓄食以備冬,如藏珍羞。”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面板乾裂等症狀。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應該更為實用一些。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吃些人參、百合、杏仁之類的東西。喝些清茶。另外,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但是,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新增衣被,以免受寒。
秋分:
一候雷始收聲。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更是萬物開始衰敗的徵兆,天氣也逐漸陰冷寒涼。
二候蟄蟲坯戶。《禮記》注曰:坯,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秋,具有“收藏”之意,過冬的動物開始儲存食物。人類講究秋收,一來以慰春耕收穫之喜,二來亦是為來年一年的食物作準備。順應節氣的變化,此時的行事方法,忌“滿”而宜“斂”,當收放自如,不宜太張揚。
三候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時節到來,人們在日常養生中應順應節氣的變化,在生活、行事當中遵循規則而來,不驕不躁,收斂神氣,心情處於安定平靜之中,以緩深秋肅殺之氣。
寒露:
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一候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佇列大舉南遷;
二候為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三候時間段:寒露三候是這樣說的,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也就是說每隔5天是一候,寒露時間在陽曆每年10月8~10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寒露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
霜降:
一候豺乃祭獸:豺狼開始捕獲獵物,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
二候草木黃落: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
三候蜇蟲鹹俯: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立冬:
一候水始冰:水已經能結成冰;
二候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這是摘自宋人仇遠關於立冬的詩句。遲到的縷縷秋雨攜來了微寒,還沒有霜(也許是飄雨的緣故吧),庭前院落裡的樹葉半青半黃,還在變色,秋天還沒有徹底過去。
南國的冬天來得要晚一些,即便立冬也還有濃郁的秋色。而在北國,農曆九月就已萬物蕭條、落葉翩飛,雁影無蹤、蟄蟲無痕,悽風冷雨、寒霜冰雪了。中國幅員遼闊,南北緯度跨度大,同一季節各地景象各異。
小雪:
一候“虹藏不見”。古人認為天虹出現是因為天地間陰陽之氣交泰之故,而此時陰氣旺盛陽氣隱伏,天地不交,所以“虹藏不見”;
二候“天氣上升”。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
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氣的寒冷,萬物的氣息飄移和遊離幾乎停止。
大雪:
一候鵑鷗不鳴: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
二候虎始交: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可簡稱為“荔”,也是由於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冬至:
一候蚯蚓結: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小寒:
一候雁北鄉: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喜鵲在這個節氣也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了;
三候雉始鴝:到了三候,野雞也感到陽氣的滋長而鳴叫。
大寒:
初候雞始乳: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二候徵鳥厲疾:而鷹集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最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覓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抗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堅強、最厚。另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一帶)”。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一團。”此時,像小寒一樣也是中國廣大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融,呈現出冰天雪地的嚴寒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