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又來啦230
-
2 # 袁載譽
很多人都說國與國之間打仗,就是在拼後勤、打國力,但是事實並不是完全如此,就作戰人數這個點來說,僅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就比比皆是。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東晉僅以8萬軍力大勝80餘萬前秦軍。公元208年,曹操擁兵約80萬,南下一統天下,結果遭劉備、孫權,約5萬人組成的聯軍打了片甲不留。
由此可見“實力不足”,不是成為戰爭失敗者的決定因素。至於什麼才是?目前沒有公論,但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失敗,可以清晰的看到戰略失誤,比實力不足更致命。
納粹德國僅僅因為這1次對戰略決策的判斷失敗,讓其喪失了一統西歐大陸,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並流傳至今的機會。
德軍放虎歸山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以136個師的兵力,配上3000多輛坦克的突擊能力,向西歐大陸上的英法聯軍發起了猛攻。
德華人的進攻非常順利,他們主力走的路叫阿登山區,在德華人走之前,這裡因為森林茂密且道路崎嶇,理論上很難讓大量軍隊快速穿越,所以英法聯軍幾乎沒有派遣重兵去把守,使那裡成為了英法鎖住德國的防線中,大大的“窟窿”。
進而造成了,當德華人穿越這塊道路後,幾乎在法軍不設防的狀態下,長驅直入了法國腹地。而法軍主力嚴防死守的馬奇諾防線,成為了擺設,以及關住法軍自己牢籠。
面對法國的頹勢,英華人見狀,為了防止自己計程車兵被包了餃子,5月27日,40萬編制較為完備的英法聯軍,集中在敦刻爾克,計劃在那裡登船返回英國。
對於英國的撤退行為,德國這邊幾乎是完全可以抓到的,但是德國的高層卻在5月24日,下達停止追擊的指令,而此時德軍最近的坦克離敦刻爾克僅10英里。
德軍幾乎是以目送的姿態,送走了數十萬完整編制的英法比聯軍,而這些士兵,成為了日後盟軍反攻德國的主力,從結果來看,德軍在此刻的行為是放虎歸山。
德國的判斷是的錯了
德軍放走聯軍的這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德軍試圖拉攏英國加入自己的戰略判斷,從歷史結果來說是真的錯了,錯到了極點。
當時的德國高層,“天真”的認為,自己一統大陸和英國統治海洋,可以相輔相成。那問題來了,國與國之間,誰會願意,自己身邊有個強大的鄰居。在中國所在東亞,因為有中國的農耕和北方草原的遊牧,2個大的帝國級政權,所以中國和草原打了數千年。
而英國這邊,其實在德國拉攏之前,就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海洋霸主,世界霸主,最核心的一個政策,就是“大陸均衡”,不願意西歐大陸出現一個統一帝國,若有出現,必須立馬扼殺,拿破崙時代,英國主導、參與多次反法聯盟,就是出於上述“均衡”原理。
綜上可知,按照傳統,英國是把壓住德國,不讓其統一西歐,變成了關乎國運的戰爭。他們相信一旦讓德國統一,英國不是被殲滅,也會“世代為奴”,而英國願“英國永不為奴”,所以整個二戰,不管德國“威逼利誘”,英華人就是不投降、不合作。
因為德國相信英國會投降、會合作的戰略判斷是失敗的,德國在進攻蘇聯之時,英國不是它想著那樣“消停”了,反而是抗爭越來越強烈,最終當德國深陷蘇聯之時,德國還要飽受東西遭夾擊的無奈。
而腹背受敵,小袁認為是德國失敗的核心原因,即“相信英國投降、合作”的戰略判斷,直接葬送了納粹德國。
-
3 # 戰略論
德國的失敗在於政治,而不是軍事,從一開始德國在政治上就處於極不利的態勢,不顧英法的安全承諾就貿然對波蘭開戰,結果導致英法兩國同時對德國宣戰,德國實質已經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危機,德國能夠在1939年最終避免這一危機得益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德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創新的進攻戰術,另一個就是脆弱的英、法、波同盟,法國陸軍的反應太慢也太消極了,幾乎是坐視波蘭軍隊的滅亡。即便在擊敗波蘭後,德國的形勢依舊非常嚴峻,英法同盟正在加緊戰爭動員,絲毫沒有和德國和談的意願。儘管英法聯軍處於守勢,但是誰都清楚他們在繼續足夠的力量以發動決定性的進攻,他們的軍隊素質可能不如德國軍隊,但是戰爭潛力卻遠超過德國,遲早會積蓄其壓倒性了優勢。
德國贏得了波蘭戰役的勝利,卻依舊處於非常被動的地步,希特勒原以為英法兩國不會為了一個波蘭貿然向德國宣戰,結果他錯了。在波蘭迅速滅亡後,希特勒又認為英法會被迫承認這一既成事實,放棄和德國的戰爭,這次希特勒又錯了,政治途徑達成和平的可能性已經為零,很快希特勒意識到除了軍事手段別無他法,只能繼續在西線發起進攻。德軍再次取得輝煌的勝利,以微小的代價打敗了號稱“歐洲陸軍第一”的法國陸軍,並將英國遠征軍趕入了大海,此時的德國在軍事上已經達到了巔峰,德國陸軍和空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但是依舊不能給德國帶來徹底的勝利,英國依舊選擇抵抗到底,這次希特勒犯難了,他強大的陸軍無法安全越過英吉利海峽,羸弱的德國海軍不能保證海峽的長久安全,而德國空軍也無力取得英國上空的制空權,這支戰術空軍並不適合擔負戰略打擊的任務,軍事上迅速打敗英國的希望非常渺茫,而政治上尋求和平也幾乎為零,就是在這兩難的境地中,希特勒犯了最致命的錯誤,向蘇聯開戰。
希特勒嚴重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幾個月就擊敗蘇聯軍隊的戰略企圖完全是幻想,盟軍直到1944年才重返歐洲,而在此之前德國陸軍和空軍的絕大部分都投入了對蘇作戰,結果並沒有打敗蘇聯,反而德軍慢慢的喪失了東線的主動權,也就是說德國用了三年時間也沒能打敗蘇聯,這本身就已經證明希特勒的侵蘇決定是多麼錯誤。如果說無法打敗英國為德國最後的失敗埋下種子的話,德國對蘇開戰則大大加速了其失敗的程序。
1942年以後德國的戰線已經被拉長到極致,這主要是由於英國的海權影響所致,美國加入戰爭使得盟軍擁有重返歐洲的能力,英國和美國都開始大規模的擴充陸軍,這就使德國佔據的任何海岸線都面臨著被登陸的威脅,這是北起挪威經法國、義大利南至巴爾幹半島長達數千公里的海岸線,遠遠超過德國的承受能力,德軍不得不將相當數量的陸軍部署到這些防線上防禦可能盟軍的登陸行動,而不能投入到和蘇聯的決戰中。除此之外還有大西洋海上戰線和歐洲上空的空中戰線,德國不得不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潛艇和戰鬥機以及高射炮的生產上,德國的高射炮的彈藥消耗量已經超過了反坦克炮的彈藥消耗量,這也是為何德軍遲遲不能為前線的步兵師配屬足夠的反坦克炮和炮彈,而前線部隊卻在承受蘇聯越來越大的坦克壓力。
因此縱觀整個二戰,德國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沒能徹底打敗英國,而打敗英國的唯一機會就是對其本土發起一場閃電式的突襲,鑑於英國絕對的海上優勢,而海軍的發展又是一件極為漫長的過程,德國應該透過組建一支龐大的空降部隊和戰略空軍來越過海上屏障實現對英國本土的佔領,這個計劃的成功性建立在英國陸軍和空軍的弱小的前提上。德軍在法國戰役的第一階段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就應立刻展開對英國本土的進攻,而不是在徹底打敗法國後才開始相關的準備,這給了英國時間以進行戰爭動員。無論如何,在沒有讓英國退出戰爭之前,德國絕不可以和蘇聯開戰!
-
4 #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二戰期間,德國大的失誤可以說有好幾個。
第一個,敦刻爾克。當英法聯軍三十多萬人被擠壓在敦刻爾克海灘的時候,希特勒聽信了空軍司令戈林的承諾,認為只靠空軍轟炸就能消滅這股子殘軍。此時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將敦刻爾克包圍,可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希特勒命令裝甲部隊停止進攻,這讓古德里安為首的前線將領十分不解。從5月24日到6月4日這十天時間,給了英國寶貴的續命機會,動用了一切可以徵用的船隻,從敦刻爾克撤出了35萬人。等希特勒再次命令裝甲部隊發起進攻的時候,港口只剩下4萬法華人了。撤出去的那35萬人,在英國進行重新整編,後來在諾曼底登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個,不列顛空戰。敦刻爾克之後,德國與英國展開了不列顛空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德國空軍初期是佔有優勢的,英國空軍的飛行員極度缺乏,最吃緊的時候只剩下600名飛行員可用,並且已經是極度疲勞,處於崩潰邊緣。但是希特勒又改變了空戰策略,在沒有完全奪取制空權的情況下轟炸倫敦,德軍轟炸機在英國雷達和高射炮的防禦下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希特勒由此放棄了跟英國較勁,1941年夏天,德國空軍主力派往東線戰場,開始進攻蘇聯。這導致西線海峽的制空權完全放棄,兩年後,大批從英國起飛的轟炸機開始對德國工業區進行戰略轟炸。即便無法登陸英國,希特勒也應該在海峽保持空中優勢,死死壓制英國的海空軍。
第三個,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7月份,德國三路大軍深入蘇聯上千公里,進展順利。尤其是中央叢集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團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要是及時發起進攻,絕對能拿下。可是希特勒此時命令中央叢集的裝甲部隊分兵去支援南方的基輔戰役,導致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拖延了一個月。等到再次發起進攻時,等待德軍的是冷酷的嚴寒和蘇聯龐大的預備隊,莫斯科就此無緣。
其他的戰略失誤還有一些,但是我認為主要的就是這三個。如果老希能真正的把握全域性,避開了那些大坑,或許真有可能改寫歷史。
-
5 # 麥田軍事觀察
德國的問題不是實力不足啊,戰略上的失誤更為嚴重,德國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是歐洲第一大工業國了,比英國還要強大,在許多方面都是很超出了主要的對手,除了德國實力不足,到1941年德國發動對蘇作戰的時候,它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資源,這個幾乎讓德國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真正讓德國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它戰略上的問題,既要在陸地上與蘇聯作戰,這幾乎是把陸軍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負擔,必須保證陸燥的需求。還要在海上與空中,與英國美國作戰,也是一個相當消耗的事情。
讓德國陷入了兩條戰線作戰的困境當中,這兩條戰線當中如果光集中兵力的話,在一條戰線上可以取得一定的勝利,但是無法把這種勝利進行進一步發展,會被另一條戰線的行動被拖累,無法集中兵力擴張勝利。戰略上的失誤讓德國根本就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實力全面的發放出來,可以說,德國被拖垮的,如果是單線作戰,德國必勝,兩線作戰,則德國必輸。
-
6 # 天宇的文史情懷
我認為二戰德國是有機會贏蘇聯的,拿下蘇聯也就拿下歐洲,那今天曆史肯定改寫了。
有很多人認為德軍敗於蘇聯的嚴寒,或者是德國整體實力就不如蘇聯,我認為不是這樣的,為看法是德國打蘇聯戰略沒錯,但敗於戰術上。
我們今天都愛以後世諸葛亮自居,本人不才也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說說德軍敗在哪?
首先主流觀點認為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遇到了嚴寒,很多德軍武器裝備被凍住,這是個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嚴寒凍的不止是德華人也同樣凍蘇軍,當時蘇聯工業還不如德國,嚴寒天氣既然能凍住德軍的坦克汽車,蘇聯的坦克汽車大炮也一樣能凍住,德軍參謀部號稱世界最嚴謹的,怎麼會考慮不到嚴寒天氣,所以嚴寒不是德軍敗北的主要原因。
那麼德軍究竟敗在哪呢,要知道德軍在1942年是巔峰期,德軍在戰爭初期的戰績不吹的。德軍在巔峰期時希特勒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下令強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才是德軍失敗的最重要原因。
假設德軍攻下基輔後撤軍主動一百里休整不去打莫斯科,那戰局會如何發展?戰爭初期被打的一潰千里的蘇軍在統帥斯大林的領導下肯定也會休整,同時從全國各地調兵增援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而德軍為同樣休整並補充兵力,這時雙方都在拼時間比耐性,德軍可以按兵不動,可蘇聯不行,因為蘇聯要收復失地,所以最後蘇軍會先動,斯大林會下令蘇軍出擊收復失地。可這樣一來,蘇德兩軍必然要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打上百萬人規模的會戰,我認為蘇軍不是巔峰期德軍對手,後果就是蘇軍會再次損兵百萬人以上,如果是這樣,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可能就沒多少兵力守了,那時德軍再攻城,莫斯科很容易拿下。
後世人很難想象希特勒為什麼急於攻城,機械化部隊不適合打巷戰希特勒應該明白啊,可歷史就這麼詭異,德軍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全部被殲滅,德軍主力盡喪於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這可能是天意,如果打會戰,第六集團軍可以挑蘇軍三倍兵力,當然這都是假設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看法,不喜勿噴啊。
-
7 # 榮華之武器堂
德軍在二戰中戰略失誤不少,除了最明顯的始終沒有根本避免和解決兩線作戰問題,其他戰略失誤還有不少
-部隊發展上問題多多。陸軍雖然從裝甲部隊發跡,然而裝甲兵發展並不能體現出予以充分的重視。在裝甲兵1941年侵略蘇聯遭到損失後,德軍增加了很多裝甲師,然而編制卻是縮小原先的建制,實力大不如以前。在裝甲兵進攻戰術上,基本一成不變,尤其是面對對方有準備的防禦突破基本無計可施
-空軍發展上最大失誤在於人員過多,尤其是太多的閒置人員。1943年德國空軍總兵力竟然達到300萬人,由航空兵、國土防空兵和空降兵組成。德國空軍飛機數量最多是不過幾千架,但這樣的人數實在是浪費太多,這點從1943年之後編入陸軍有幾十個空軍野戰師就可以看出
-海軍問題上德國海軍發展始終是一個矛盾。對於德國來說,如果它不準備或者沒有能力在英國登陸的話,德國海軍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支“無用”的軍事力量。當進攻蘇聯之後由於缺乏軍費裝甲部隊和反坦克部隊發展緩慢之時,海軍一再發展潛艇等耗資巨大的艦艇,甚至於盟軍擁有先進反潛技術後依然沒有改變。
-在與盟國關係處理上同樣錯誤連連。義大利是德國歐洲最大盟國,但德國並沒有把它當做真正盟友,並沒有及時幫助義大利軍隊提高戰鬥力和在非洲的擴張。對於日本一開始德國認為對蘇開戰不必藉助日本軍事力量,因而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時並未實現告知日本。而日本處於自己戰略考慮最終決定南下也未事先通知德國,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還和蘇聯簽訂中立條約。
在和其他盟國關係上,對於最忠心的羅馬尼亞德國卻將特蘭瓦尼西亞讓給匈牙利,將南多布羅加讓給保加利亞,使得羅馬尼亞政府失去民心和軍心,既反對德國也反對親德政府。由於特蘭瓦尼亞,使得匈牙利軍隊和羅馬尼亞軍隊相互敵視,而匈牙利也並未派出主力協助德國進攻蘇聯,儘管派出了15個師。
回覆列表
一、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的國家及軍事實力位居世界第二的,而GDP第一的美國此時工業也極其發達,但還處於世界政治舞臺邊緣,正伺機而動。
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以元首兼帝國總理的稱呼成為德國的最高統治者
納粹德國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黨統治下的德國的通稱。在希特勒統治之下,德國轉變為一法西斯主義極權國家,國內近乎一切事務均為納粹黨所控制。
1938年和1939年,納粹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同斯大林達成互不侵犯協議,並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二戰硝煙瀰漫歐洲。
德國同意大利和其他軸心國結盟,至1940年已征服歐洲大部分地區,並對英國實施“海獅”計劃,入侵英國,在德軍強大攻勢下。法國很快淪陷,支援法國的英軍主力及法軍殘餘聚集在敦克爾克狹長海灘等死,正當德軍準備甕中捉鱉時,突然接到希特勒停止進攻的命令,讓幾十萬英法精銳得以逃出昇天,這些倖存的軍人後來成為諾曼底登陸中堅力量。
二、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直至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軍憑藉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斷增強的人力物力逐漸佔據主動,於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此後,蘇軍發動一系列戰略攻勢收復全部國土進而從法西斯統治下解放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就此結束,也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三、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和軍事目標。350餘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鐘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華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宣告。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迴應。
潛伏的巨人一一美國夢寐以求的歷史時刻終於到來,以致於後來有訊息說,羅斯福事先得到日本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但他壓下了,他要讓山本五十六的狂轟亂炸改變國會大多數議員的綏靖主義。
有人會問,日本偷襲關德國啥事?別忘了,二戰德、意、日是結成軍事聯盟的軸心國,而德國是軸心國老大。
中國有句老話:事不過三。希特勒三次犯下致命錯誤,左右了二戰走向,也德國一敗塗地。當然,也是歷史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