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朽木1970

    年代不同,年的味道不同。我出生在70年,小時候家裡非常清貧,平時的衣服大都有補丁,連上學的書包都是母親用一些碎布頭拼湊縫製的。年三十晚上吃完餃子早早鑽進被窩(85年前家裡還沒有電視),就等著初一早上一睜眼看到被子上搭著的新衣服。放鞭炮、吃餃子、挨家挨戶拜年、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放鞭炮……工作後(90年代),經常春節在崗位值班,開始還能回家後去以前的老鄰居、老街坊家去拜個晚年……現在,只要值班,三十晚上、初一早上就開始電話、簡訊、微信、qq拜年,等到休假也只是在老人那邊吃頓飯而已,也不再去串門拜年了。還真的很懷念窮時候的年,那時的年味更濃,人情味更濃!感謝邀請。

  • 2 # 正經會詩的

    小時候的春節,可以和小夥伴們結伴挨家挨戶的要紅包,即使只有一塊五塊,也是一種快樂。小時候的春節很有年味,那時候最期盼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在春節裡可以拿紅包,盡情的玩。

    長大後的春節,越來越缺少年味了,有了手機網際網路的陪伴,更加不可能去挨家挨戶要紅包了。

  • 3 # 18742869623

    小時候盼著過春節,因為過春節了,就可以收到大人們發的紅包,還可以穿新衣。小時候給塊糖就會很滿足很開心,過年的時候,會有很多小夥伴們一塊放鞭炮,開心的不得了。長大了,過春節更多的是團圓。在外一年了就盼著過春節回家過個團圓年。但是也失去了小時候無憂無慮天真的時代。

  • 4 # 王副主任

    小時候的春節,叫過年!現在的春節,叫放假!這是我對於小時候的春節和現在的春節的理解,小的時候盼望著過年,那樣我們就有新衣服穿了有好吃的糖,香噴噴的餃子,讓人垂涎欲滴的燉大肉吃,小的時候每當過年我們會把鞭炮一個個拆下來,裝在兜裡,那時家裡窮連香都沒有,我們小夥伴們會把舊鞋帶點燃,用鞋帶點鞭炮,把罐頭瓶裡放根蠟燭,拿繩子拴起來就是我們的小水晶燈,除夕夜不知不覺的睡著了,第二天早上睜開眼就會看見媽媽給做的新布鞋,那是媽媽用舊衣服給納的千層底,穿上新衣服,我們小夥伴就會結伴去各鄰居家給長輩拜年,叔叔阿姨過年好,然後叔叔阿姨就會給我們每個人一把桔子瓣糖!爺爺奶奶們就會把花生瓜子塞滿我們的小棉襖兜裡,我們無憂無慮的跑著跳著……

  • 5 # 同時麥辣雞

    小時候過春節是最開心的,有紅包收可以穿新衣服又可以打鞭炮,長大後已經不想過春節了,又要發紅包,自己又老了一歲,不結婚的還要給催貨

  • 6 # 喜悅3658

    小時候是長輩給壓歲錢還要禮物,自己能穿上新衣服等著吃家長做好的豐盛年飯。現在長大了是要給小輩壓歲錢,還得給老人善養費。自己購過年所需物品,自己做年飯。

  • 7 # 天籟之音123

    小時候,年是家裡殺的大豬,是爸爸買回來的肉,是媽媽給我做的花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是那噼裡啪啦金花四漸的一幾個小鞭兒,是提著燈籠呼三喊四的瞎跑,是早早吃完年夜飯守著電視機等春晚……

    小時候的年是盼啊盼啊

    長大了,年是永遠幹不完的家務活,年是超市裡的擁擠,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飯菜誰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當做白天的忙亂……

    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 8 # kiki的廚房

    最大的感覺就是小時候的年是熱鬧的,熱鬧到不想熱鬧都不行,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街上,商場裡,到處都是過年的氣氛,無論是視覺聽覺都能感受到年的氛圍。

    可如今的年變得平淡無奇了,到處的年味也逐漸消失了,心裡感覺是過年,總想過得和平時不一樣,可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年了。

    小時候最先感覺到年的來臨的時候,應該就是該放假了,老師佈置的做業放假前本想著趕快做完,後面就有時間玩了,玩終究打敗了意志。年前到處瘋玩,過年期間串門兒,逛廟會,充斥了時間,最後幾天沒日沒夜瘋狂的補作業。

    小時候的年是噼裡啪啦的,從寒假開始,學校門口,大街上,小超市就開始有賣炮的了,五毛一盒的擦炮,摔炮,一元幾根的呲花炮是最長買的物件。有時又會玩點“新鮮的”,買點菸霧炮,二響炮,或是包裝很精美的炮,買的時候激動的不行,放的時候又有點膽怯。

    每年寒假的作業除了每科一本的寒假作業,語文老師的日記作文手抄報,還有學校佈置的做燈籠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長會找來煙盒酒盒,做好的燈籠開學帶到學校,掛到校園裡評比,好看的燈籠的同學總是有一點威風。

    過年不論是在家還是去親戚家,都會有很多的年味零食吃,有平時吃不到的高檔乾果,也有最能代表年味的麻花,焦葉,饊子,都是油炸的確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過年期間是睡不好覺的,不論幾點,總有人家放鞭炮,還會比誰家鞭炮時間響的長,地上的炮屑紅。

    過年的廟會是有固定地方的,去長輩家裡吃完飯領完壓歲錢,最大的消費就是去廟會了,裡面的東西賣的很貴,但進去的人們卻都很大方,彷彿攢了一年的錢都要在這一天吃完,玩完。

    小時候的年是感覺很長,但又過的很快的,從寒假開始,感覺沒玩幾天就要開學了,不知不覺間,我就長大了。

  • 9 # 蔥心綠油油

    小時候過年頭幾天就殺豬,親戚朋友都來幫忙,小孩都來看熱鬧,因為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平時不吃餃子,過年蒸餃子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看著鐘點,20分鐘好,我就搬個小板凳坐在掛鐘下面等著,那時候心裡總有盼頭。現在是條件好了,想吃啥都有,可是吃啥都不香了,住樓房認識的人也少了,到現在我家對門是誰都不知道,因為他們把房子租出去了,還老換人,現在有微信連拜年都發微信,總感覺親戚朋友有點疏遠,好像回不到以前了。

  • 10 # 兩水令草明

    小時候,父母是廠裡的雙職工,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每年特別盼望過年,因為媽媽可以給買新衣服穿!我清楚的記得小學有一年過年,姑姑送了一套黃色的衣服給我,但是媽媽規定要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穿,不可以提前穿,就給我放在衣櫥裡!於是我這一夜根本睡不著啊!動不動就下來開啟櫥看看衣服還在不在,躺床上再想想明天早晨穿上的樣子,嘴角不禁的上揚!大年初一早早的就起來了,趕快拿出新衣服穿上,準備等著跟爸媽出去拜年浪一下!

    後來父母下海了。家裡條件越來越好,以前家裡條件剛好起來的時候,媽媽每年都會帶我去超市大采購一次,這一次我可以隨便拿自己想吃的東西!想拿什麼拿什麼,那是繼小時候期待新衣服以來又一個期待,所以臘月二十八去超市的時候,都是滿滿的一大車好吃的!開心到不行,回家後就是晚上睡覺惦記廚房的好吃的了!再後來上了大學,自己有在外面打工賺錢了,可以自己買新衣服了,也可以自己買自己想吃的了,每年的新年也就不再怎麼期待了!

    小時候的過年,是奶奶家的熱炕頭,小時候得過年,是爸爸牽著我去外面放鞭炮;小時候的過年,是一家人圍著桌子吃著餃子看著春晚;小時候的過年,是春晚的結尾曲難忘今宵;然而家裡的人一年一年的離去,爺爺,奶奶已不在,大伯也走了,表哥也去了國外,爺爺去世以後,我們家的年,都是隻有我們一家三口,近三年的春節,只有父母自己在家過,因為某些原因,我們在國外不能回國過年,雖然父母很理解,但是我想說,真的很想家!最難過的莫過於不能陪在父母身邊過農曆新年!

    今天跟媽媽影片,媽媽在家燻魚,隔著螢幕彷彿聞到了油香味。掛了電話依然能聞到,忽然發現是鄰居在做飯,而我卻以為是電話裡傳來的香味!

    祝所有的朋友在春節裡闔家歡樂,幸福安康!給你們拜個早年啦!

  • 11 # 笑死了村花

    人在小的時候,生理發育沒有成熟,所以對大部分事物抱有好奇心,尤其是對節慶等熱鬧的事情極其感興趣,對於過年,認為這時候家庭成員可以團聚一起,穿新衣,吃好飯,又熱鬧,又充滿了親情,自然是盼著這一天。在心理上說,小孩子還沒有對家庭負擔責任的意識,而且自己又能在家庭中得到心理上的依託和滿足,所以心理負擔比較小,自由感很強,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好,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但是等到長大以後,心理和生理的發育都基本成熟,意趣和喜好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得到了改變,思想上逐漸趨於獨立和自主,想法也變得全面和複雜,就業、婚姻、住房和收入等各方面負擔也隨之增大,對於生活的趣味性慢慢淡化,也就覺得過年不像小時侯那麼有意思了。

  • 12 # 大樹小樹手牽手

    童年的春節,是無憂無慮的。

    成年後的春節,你無憂無慮嗎?

    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區別啦!

    時光一去不復回,往事只能回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