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蘇鄉農
-
2 # 醉美農村人
2018年,玉米市場又將迎接新的變化和挑戰。天氣、政策、新增產能、玉米結構佈局……都將有形和無形中左右玉米市場的發展。鑑於2017年年末和2018年初玉米處於高位的行情,目前最引人關注的,仍是如何有效的平衡玉米行情的發展與玉米產需結構的問題。而玉米市場各階段的發展,不妨從一下幾個方面予以判斷和思考。
第一季度
玉米市場有可能迎來政策性調整和變動,時間節點或在春節前後。玉米價格持續高企,打亂了企業的生產預期,也導致進口玉米數量上升,不過暫時未能對整個產業鏈帶來嚴重影響。但從解決農戶售糧角度來看,目前玉米行情卻從根本上抑制了“賣糧難”問題的發生。這也是決策層面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
受東北玉米行情帶動,華北新季玉米價格也出現了小幅上漲。疊加“三部委”2017年秋收曾明確要求,要處理好黃淮、江淮地區因天氣導致的玉米水分偏高、生黴等帶來的玉米收購難工作,針對特殊情況,打破常規,採取措施防止“賣糧難”。現階段行情下,相信國內玉米的收購與銷售問題能得到很好解決,一定時期之內農戶售糧問題將不再成為決策層的重要目標。市場如何發展,只要對農戶售糧有益,相信會得到支援。

所以,考慮到前期的東北玉米的搶糧成本,玉米行情恐難出現大的回撥,除非有政策性方式或大的事件發生。業內一直流傳的玉米深加工補貼傳聞始終雷聲大雨點小,如何看待補貼,筆者認為仍應參考最早關於“補貼”的定調,即:深加工玉米補貼以預案方式出現,啟動條件是“玉米價格必須下跌到一定程度”。
顯然在現階段下,整體環境並不支援補貼行為。且補貼只能使刺激玉米價格進一步上漲,進口玉米必然受益,這不是決策層願意看到的,也並不符合行業利益。從操作上來看,傳聞的定向銷售對有效制約玉米行情過熱將是一劑速效藥,但藥一出手也勢必將打亂好不容易形成的玉米市場化引導節奏,恐怕也並不是決策層面的初衷。
所以最有可能的局面是,1、2月份玉米市場仍保持相對較高的行情執行發展,期間倒逼深加工等主體上調玉米下游產品的價格。誰過節還不吃頓餃子,在農戶尚未有效出手餘糧之前,相信不會有明顯的動作對玉米市場形成干預。
節後市場很有可能出現一些變數。一些傳聞顯示,現階段東北地區農戶手中餘糧或有2-3成,各方貿易主體大約掌握4成左右糧源,其餘糧源在加工、飼料、儲備等主體手中。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節後至3月份或春播錢,一項不得不考慮的現實情況是,2018年玉米種植結構的規劃問題,種植結構不有效調整,去庫存必然面臨更大壓力,何況玉米的儲藏條件和時間更為苛刻,時不我待。而2017年種植玉米嚐到甜頭的農戶,2018年將選擇播種何種作物,種植收益無疑是重要風向標。所以筆者認為,春節之後,春播之前,可能會有相關舉措和操作,至少控制玉米市場保持穩定和“慢牛”的發展,同時做好農戶思想意識上的引導,才能做好玉米市場的進一步規劃,包括結構調整。
第二季度
新季玉米生產拉開帷幕,天氣話題或再成關注點。

一季度結束,隨著飼料養殖行當季節性需求轉為平淡,售糧進度進一步提高,以及可能的政策性行為出現,4月份,國內玉米現貨市場有可能迴歸到一個相對理性和平靜發展期,春播話題將再成為市場談資。
2017年,業內對玉米產量的預期多在2億噸至2.1億噸上下。農業部2017年12月份將中國產玉米產量由21011萬噸上調至21589萬噸,種植面積上調至53167萬畝,但缺口仍有500多萬噸,玉米產不足需狀況被業內共識,2018年玉米產量也必然受到關注。
2016年國家取消玉米收購政策,玉米價格大幅回落,但對2017年玉米調結構、去庫存帶來了積極影響。但隨著2017年玉米的再次風生水起,2018年是否可以進一步大刀闊斧的調整幾千萬畝種植規模值得關注。業內不少預判都認為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調整幅度有限,甚至有人士預測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將出現小幅回撥。實際狀況暫不得而知,但可以判斷的是,如果沒有相關政策和行為匯入,2018年玉米種植面積再次大幅下調的機率較低。需要考慮的是,2017年玉米行情看好又難免間接導致地租成本上漲。有零星業訊息稱,東北部分地區成本的上漲勢頭不亞於玉米價格的提升,個別地區地租或將翻倍。若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到2018年秋收,玉米收益是否還能達到一個理想的水平,值得農戶考慮。
2018年天氣和災害風險或仍保持較高機率。
目前關於拉尼娜現象的炒作比較普遍,不過以筆者來看,當前的資料僅可以作為一次拉尼娜事件來對待,變為攪動全球的拉尼娜現象量能尚缺火候。同時拉尼娜更多影響巴西、阿根廷地區,考慮到全球玉米庫存仍位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一段時間內對全球玉米價格尚難造成大的影響,進口玉米仍將保持對中國產玉米的價格優勢。
需要重視的是,近幾年全球變暖現象突出,天氣模式以冬季過後回暖早、氣溫上升快、持續乾燥少雨特點為主。2017年春季中國遼西及周邊出現春季乾旱,影響播種進度,並引發一波玉米行情。鑑於全球變暖的大趨勢,筆者認為在第二季度春播過程中,來自天氣的題材仍會比較多,類似遼西這樣農業生產和水利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發生天氣風險的機率較高。而來自NOAA的一份資料顯示,2017年四季度,中國遼寧及周邊一帶,降水情況較常年有30mm左右的較大差距。預計截止到1月底,中國東北地區降水預期總體偏少,尚不及黃淮地區,同時東北四省有半數區域還將保持乾燥。
當然距離春播時間尚早,5月份之前能出現有效降水仍不耽誤春播程序,但天氣的風險可見一斑,全球變暖的基礎下,氣象題材必然一觸即發。
第三季度

國內產需結構變化,或對國儲玉米去庫存形成支撐。參考往年國內玉米形勢,5月份之後,隨著去庫存等行為作用於市場,國內玉米行情也必將形成新的格局。預計到第三季度,國內玉米整體格局將進入相對平穩期。不過中國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產業新增部署加強,加上2017年投產的實體,初步預計2018年中國東北新增玉米深加工產能近450萬噸。
飼料養殖方面,儘管“豬週期”緩慢且漫長,但2017年中國飼用玉米的消費量仍較2016年有明顯的增長,有機構給出的資料約在1.08億噸以上。2018年,在環保格局的推動下,大型豬場專案也將逐漸整合並形成規模,生豬養殖業將從規模化啟動階段過度到規模化加速階段,生豬存欄水平有望進一步提高,2018年飼料行業玉米消費增速有望明顯提升,參考近三年飼用玉米的增幅預期,保守預計2018年飼用玉米需求或還將提升1000萬噸的水平。
第四季度

又逢玉米上市季,季節性行情特點或再現。2017年年末玉米行情的走高存在一些特定的因素。一是華北、黃淮玉米品質差,天氣拖延上市。其次東北玉米品質為近年來最好。再者是前期加工企業利潤狀況不錯,能夠支撐主體支付更高原料成本。
考慮到2018年國內玉米消費需求在產能提升下必然會進一步提高,但隨著拍賣結束,新季玉米上市,再出現較大幅度的品質和產量下滑,這樣的機率相對較小。玉米市場的行情發展最可能再次體現出往年季節性的特點,即隨著新季玉米集中上市,玉米行情承壓下行。而這其中最大的挑戰,如前文所述,是2018年玉米種植結構的規模是否可以控制在預期之內。而如果伴隨地租等種植成本上升,玉米麵積、產量又出現較大程度提升,2018年玉米種植收益必然較2017年有較大程度縮水,這也必將對下一年的玉米生產策略產生心理影響。如果玉米行情下行,相信深加工補貼等政策和機制也必然將出臺,這次恐怕不再是預案和傳聞。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農業生產都屬於高風險、低迴報的產業。除了更為理性的計劃種植結構,掌握如何規避風險的技巧也極為重要。2017年,中國玉米行當的“期貨+保險”業務出現了不小突破,這對保障農戶和集體權益,促進玉米市場化程序並引導產業良性運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耀眼的光環恐怕還是無法蓋過玉米行情的提升。對於生產群體而言,應理性看待偶然因素帶來的行情變化,才能更合理判斷市場,保護和提高相關收益。政策會有但並不一定常在,藉助市場工具和金融手段,不失為一種可取的方法。
2018年玉米市場究竟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
3 # 長江老農
關於玉米價格行情我的觀點是春節之前不會大幅回落,春節之後就不好說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深加工企業必須在元月份大量收購玉米,備足一年生產原料。隨著私車不斷增加乙醇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今年深加工企業對玉米需求也會增加。
即使從南美、歐美進口也無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深加工企業還是依賴中國產玉米。這“玉米禁令”沒聽說解除了,除非走私進口差不多!短期內,中國產玉米沒有價格下降的趨勢。按以往年份分析,每年元月份玉米價格才達到峰值,全年最高。我認為玉米不會大幅回落。
今年玉米“鐮刀彎”地區和貴州地區種植面積進一步壓縮,東北地區玉米受乾旱影響,出現缺苗、斷苗、死苗現在,中國玉米總產量可能不如去年,市場供應量不會放大。臨儲玉米拍賣、轉庫交割結束,對市場影響也徹底結束了,年內沒有拍賣公告,拍賣計劃,玉米深加工企業只有收購中國產玉米。
我的分析認為,玉米春節之前價格不會回落,但也不會大漲,中國儲存玉米仍在高位執行,去庫存壓力太大,國家有宏觀調控政策,農戶在元旦之後銷售玉米為宜,無論是漲是跌都應該銷售了!沒有隻漲不跌的商品,慾望無限膨脹就會破滅的!
-
4 # 怡庭農業
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玉米企業會不會採用進口玉米而使玉米價格回落?今年的玉米價格行情持續走高,從開鐮收割一直持續到現在的11月底,玉米價格就一路上漲,玉米價格上漲對於我們還沒有售糧的農戶來說,肯定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玉米漲價就代著農戶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不過也有人在擔心,玉米價格持續的上漲,玉米加工企業會不會選擇採購使用進口玉米呢?這樣的話中國產玉米價格會不會下跌呢?其實農戶有這樣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加工企業利潤降低,受此壓力肯定會減緩收購儲備工作,另一方面會去尋找價格低廉的替代品。進口玉米或許就是一個突破口。但是國外進口玉米價格就真的便宜嗎?美國玉米我們就不多說,現在增加了25%的關稅。美國玉米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優勢,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美國進口玉米到港價格,還要比部分地區的中國產玉米價格高的多。而據最新訊息烏克蘭的船期玉米報價在1750元/噸左右,和我們東北,內蒙等地的玉米價格相比較,並沒有多大的優勢。所以個人認為,目前國內玉米加工企業,還是不會選擇大量進口國外玉米的。下面是最新的進口玉米到港價格行情,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5 # 科學興農
對於玉米供給局勢,今年大機率要供不應求的,從方方面面看玉米總產在2.5億噸(農業部修訂後的資料),而中國的玉米需求已經來到了2.6億噸,也就是說淨增量為負增長。那麼在供給供給局勢趨緊的情況下,中國玉米價位能否持續上漲呢?依然不能!對於這個問題,咱們也曾多次探討,一方面來自於臨儲壓力,另一方面則來自於進口玉米壓力,以上兩方面決定了中國的玉米價位不可能無限性的上漲。
玉米的合理價位在多少?在過往中國進口農作物的價位區間看,國內農作物價位比進口農作物高出10%還可能有人願意購買,一旦超出這個範圍的話,很難賣出去的,比如說去年的大豆中國產大豆價位在3400元每噸,進口大豆價位在2900-3000元每噸,價位卡在了10%的區間線。而今也基本上依舊如此,中國產大豆價位在每噸3700元每噸,進口大豆價位在3400元每噸,尚不足10%的比例。
價位調節手段糧價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國社會的穩定性,如今來說一點不錯。對於中國來說調節物價的手段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手段就是:進口,臨儲投放。
首先來談一下進口方面:近些年中國對於玉米的調節一直採取配額制度,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因為中國要求中國主糧自主化,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玉米嚴重供過於求,有著強烈的去庫存需求。因此來說每年玉米進口配額720萬噸,據海關資料今年中國的配額已經用滿,而去年僅僅用了270萬噸。不過如果真的說中國玉米價位到了大幅度上漲而難以控制的地步,那麼毫無疑問中國會放開配額限制,來進行大批次進口玉米,來平抑國內玉米價位。
其次臨儲拍賣,應該說中國玉米拍賣歷史上猶如今年一般的拍賣恐怕不多見,截止10月底,中國就拍出了1億多噸的玉米,巨量的拍賣也直接導致三月如日中天的玉米上漲勢頭戛然而止。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臨儲在穩定物價方面的作物。
綜上來說,中國玉米價位並不會持續性上漲,無論中國國內玉米麵臨多大的供給緊缺性問題,臨儲與進口配額雙保險足以穩定中國的玉米物價,臨儲的存在穩定了物價,而國際玉米價位 決定了中國玉米價位不可能無限度的上漲。
-
6 # 糧小咖
截止12月初,產區玉米價格出現了更多的回落跡象,後期玉米價格走勢也更引人關注,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或者即將會產生的情況可能會引起後期玉米價格發生新的變化。一方面,隨著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產區新玉米乾糧價格高位水平已經達到0.95元/斤,港口地區更是達到了0.99元/斤。受此帶動,基層售糧積極性開始增強,部分提價幅度較大的企業,如吉林的嘉吉生化、中糧的幾家公司等,前來送糧的車輛明顯開始增多,這使得原本堅挺上漲的深加工玉米價格開始回落。如,12月2日,嘉吉生化玉米收購價格回落10元/噸,新玉米14%以上水分的三等以上收購價下調至1890元/噸。此次調價,是否會引起大範圍效應,值得關注。另一方面,當前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的漲至高位,如北方港口新玉米乾糧主流收購價多集中在1900元/噸以上,鮁魚圈港口達到了1945元/噸,錦州港最高價達到1980元/噸,而對比南方銷區如廣東港口陳玉米報價2020元/噸左右,少量新玉米集裝箱報價2080元/噸,明顯是倒掛的。同時,對比山東深加工企業目前1.0-1.04元/斤的掛牌收購價,加上200-300元/噸的運費,東北新玉米外流同樣會受到限制。基於此,玉米價格的高位,或持續上漲,給了東北新玉米一旦上市量集中增加,價格將會呈現持續回落態勢。當然,受制於本年度國內玉米供需偏緊,跌幅不會太大。那麼這一格局,能不能引起玉米進口量的增加?其實是有可能的,比如今年前十個月,中國玉米總進口299萬噸,同比增加27.1%。而其他主要糧食品種的進口都是下降的。如,共進口小麥272萬噸,同比下降32.5%;共進口稻米250萬噸,同比下降24%;共進口高粱364萬噸,同比下降19.9%;共進口大麥657萬噸,同比下降14.1%。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中國這幾年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其實是已經下降至非常少的數量了,主要的玉米進口來源國已經轉向烏克蘭等黑海地區。但畢竟中國對玉米實行進口配額限制,一年配額內的進口量是720萬噸,對中國產玉米其實影響有限。但真正的進口壓力,來自於飼料用高粱、大麥等的大量進口。與此同時,後期國內玉米價格的回落壓力,則是更多的來自於:一方面是東北地區新玉米上量情況,下週開始北方地區氣溫大範圍、大幅度下降,有利於促進新玉米出售;另一方面是非洲豬瘟疫情蔓延帶來的對飼用玉米需求的壓力。
11月23日報,11月中旬以來吉林省松原嘉吉生化、中糧公主嶺、四平天成、吉林燃料乙醇以及山東、河北等地深加工企業集中上調玉米收購價10-30元/噸,部分地區已經累計上漲超過40元/噸,與此同時,南北港口玉米市場同樣出現回暖跡象,港口收購價小幅上漲10-30元/噸。
回覆列表
短期看,新玉米上市前,國內玉米價格仍可能進一步趨弱。
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國家玉米庫存壓力仍較大,去庫存是當前玉米政策的重要任務,新玉米上市前國家將繼續開展大規模臨儲玉米拍賣活動,同時前期成交的臨儲拍賣玉米也將陸續出庫,從而加大市場供應壓力。另一方面,貿易商手中仍有一些存糧,需要在新玉米上市前出售。
新玉米上市後,市場供應將進一步增加,價格將面臨季節性下行壓力。
1、是玉米市場機制已經確立,類似去年取消臨時收儲那樣的重大利空因素不會再現,市場主體入市收購心態和積極性將明顯好於往年。
2、是當前價格已處於歷史低位,不存在大幅下跌的空間。
3、是今年年度產需有望實現基本平衡,階段性供大於求的矛盾有望緩解。
一方面,玉米麵積繼續調減,預計產量也將隨之下降。
另一方面,消費需求明顯上升。
今年玉米深加工企業開工率明顯上升,生豬養殖恢復增長,畜禽等其他養殖業持續發展,飼料消費也呈增長態勢。產量下降,消費增長,將使供大於求的局面得到改觀,對價格有一定支撐作用。
四是新玉米上市季節國家將暫停臨儲玉米拍賣。
為保護農民利益,國家明確臨儲玉米拍賣的原則是在收購季節不打壓市場。
因此,臨儲玉米拍賣一般是在玉米收購季節結束後啟動,新玉米大量上市前結束。比如,2016年臨儲玉米拍賣5月底開始,10月中旬結束。今年臨儲拍賣5月初開始,預計10月中旬以前將停止拋售。
當出現價格過度下跌或“賣糧難”時,國家會啟動儲備玉米輪換,並加強金融服務,確保新糧收購資金充足並落實到位,甚至還可能對加工企業出臺補貼等扶持政策,支援市場主體入市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