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辣戰爭

    蘇軍在庫爾斯克地域集結了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加上預備隊草原方面軍,總計191萬多人,裝備坦克5128輛,火炮31415門。

    德軍集結了78萬多人,裝備坦克2928輛,火炮7417門,雖然先進的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已經裝備部隊,開赴庫爾斯克戰場,但是數量偏少。

    無論是兵力還是重灌備,蘇軍在數量上都是碾壓德軍。

    蘇軍對於德軍慣常使用的閃擊戰和鉗形攻勢,已經有了應對的戰術,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修建了三道主防禦線,又修建了三道供撤退的防禦線,步兵戰壕、地雷陣、反坦克壕溝交織在一起,縱深達130-150公里,在兩大方面軍後方,還有草原方面軍的防線。

    所以,德軍要正面強攻庫爾斯克突出部必敗。

    如果隆美爾指揮庫爾斯克戰役,是有取勝可能性的。

    因為隆美爾在北非戰場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得英軍狼狽不堪。

    他的具體戰術是,用無線電偵查兵嚴密監控敵軍無線電訊號,藉此精準掌握敵情;預設反坦克陣地,引誘敵人坦克前來進攻,用反坦克炮消滅敵人坦克,再用己方坦克進攻敵人步兵;第一戰獲勝後,對敵人窮追猛打,決不讓敵人有時間構築防禦陣地,一直打到徹底消滅敵人為止。

    隆美爾要克服的困難是怎樣引誘蘇軍主動進攻,斯大林本來想進攻,被朱可夫勸住,如果蘇軍進攻,隆美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蘇軍大規模進攻,隆美爾就成功了大半,如果蘇軍傾力進攻,隆美爾就贏了。

  • 2 # 強武堂

    “堡壘作戰”本質上是違反閃電戰原理的,在戰略佈局上有相當大的問題。對閃電戰而言,隱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因為裝甲部隊的集結、展開和突擊對環境有相當大的要去,如果預先被對方判明攻擊展開的區域和方向,結合現有地形地物進行準備,很容易製造一些會讓坦克大量陷進去的可怕死亡區域,而喪失了快速對敵人側後進行迂迴的能力,閃電戰打成了一戰式的陣地戰,是最應該避免的。

    但“堡壘”恰恰就是這麼搞的。為了等“天下無敵”的重灌部隊,一再推遲攻擊時間,預先暴露的攻擊的方向,給蘇聯調動人力佈置大縱深防線以時間。隆美爾在北非碰上好整以暇的英軍防線,也常常無法突破,這種情況跟將才關係不大。

    對蘇聯人而言,是否能夠在野戰條件下憑藉大縱深防線消耗並最終擋住德軍的裝甲突擊,是個大問題。但從德華人的角度,在明顯得到對方加強防區的情報後,放棄突然性和隱蔽性,認為手裡有強大的突擊力量就搞所謂堂堂正正的突破,完全是事倍功半的錯誤決策。

  • 3 # 南黎233

    庫爾斯克會戰,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的單日空戰,這一戰雖然蘇軍損失大於德軍,但卻是使德軍主力遭到重創,無力再攻,這也是東線戰場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那德軍為什麼會輸這一戰呢?主要還是因為實力太懸殊了。

    德軍有900000兵力,2700輛坦克,近1萬門火炮,2000多架飛機

    而蘇軍則有130餘萬人兵力,3600輛坦克,近2萬門火炮,2650多架飛機。

    再加上希特勒的阻撓,使得對蘇軍的進攻時間不斷延後,而蘇軍事先已獲得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建立三道縱深防線。

    那麼隆美爾如果指揮這場戰鬥會勝利嗎?答案是不會。

    那我們來看看隆美爾的戰績。

    主要在北非沙漠上,隆美爾援助被英軍打的一塌糊塗的義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前線後,立刻做了一次閱兵,讓英軍計程車氣敗退,然後突襲英軍,讓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從此名聲大振。

    而隆美爾的缺點便是毫不顧忌後勤補給,只顧進攻,所以最後才會敗給蒙哥馬利

    而庫爾斯克的將領有誰呢?曼施坦因大家瞭解吧?“三大名將”之首,地位高於隆美爾,而這也不是吹出來的。

    德國閃擊蘇聯,曼施坦因任56裝甲軍軍長,1941年6月26日,曼施坦因向蘇軍境內縱深了320公里,幾乎衝進列寧格勒。9月12日,曼施坦因集團軍進入克里米亞,俘虜近30萬人。即便在冬季,曼施坦因也是頂住了蘇軍的反擊,並繼續向南推進。哈兒剋夫反擊戰更是給德國打了一針強心劑,蘇軍兵力三倍於德軍,而曼施坦因竟收復了哈兒剋夫,殲滅了蘇軍主力。更是肯定了曼施坦因的才能。而隆美爾的整個勝敗幾乎都在北非,即便是他來到庫爾斯克,結果也是一樣的。

  • 4 # 萊茵之戀

    隆美爾元帥並不能打贏庫爾斯克會戰,我列了以下幾點。

    1.當時蘇德雙方實力差距太大

    2.德國空軍不在

    3.沒有太多的地方供隆美爾打迂迴戰術

    4.對手是朱可夫元帥

    5.蘇軍意志堅定

    6.隆美爾元帥只是一位戰術家,而不是戰略家

    7.德軍因為之前的戰役輸了導致軍心不穩

    所以,隆美爾打不贏庫爾斯克會戰

  • 5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首先說答案,就算隆美爾在1943年到庫爾斯克指揮作戰,對戰役結局也不會有絲毫影響,因為東線戰場的作戰樣式與北非戰場截然不同,而且隆美爾的指揮風格也不適合東線的作戰。隆美爾指揮作戰的最大特點是善於集中兵力,形成區域性優勢,大膽機動迂迴,同時利用戰役欺騙隱藏作戰意圖,達成突然性,他常常在對手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發起進攻,令敵人猝不及防,從而發揮出裝甲機動戰的精髓,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可是,他的這一指揮特點在北非沙漠管用,搬到東線戰場上則很難奏效。

    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神話未必會在東線戰場上得到延續。

    在庫爾斯克戰場上,德軍面對的是佔據絕對兵力優勢的蘇軍構築的連綿縱深防線,在交戰正面上沒有讓隆美爾像在沙漠那樣實施隱蔽迂迴機動的空間,德軍除了強攻蘇軍設防陣地之外沒有什麼其他辦法。此外,庫爾斯克戰役對於敵我雙方而言都沒有什麼突然性可言,戰場局勢太過明顯,德軍將在何處進攻,蘇軍應該何處重點設防和部署預備隊,在雙方統帥部的作戰地圖上幾乎是一目瞭然,或許隆美爾的戰術欺騙手段可以在某個地段奏效,但在戰役總體上是無法掩蓋德軍的進攻意圖的。此外,蘇軍擁有絕對兵力優勢和火力優勢,且有雄厚的預備隊,這也意味著隆美爾即使在某個地段能夠集中兵力形成區域性優勢,那這個優勢也不足以保證德軍完全突破蘇軍的多層防線,而在突破的過程中由於兵力消耗,加上蘇軍預備隊的投入,這點區域性優勢也將很快喪失掉。

    德軍的進攻意圖和進攻路線都太過明顯,而蘇軍在突出部後方部署了實力雄厚的預備隊,足以填補防線的缺口,並給予德軍側翼以沉重打擊。

    總而言之,庫爾斯克戰役是一場以正面強攻和消耗兵力為主要特點的陣地攻堅戰,而非隆美爾最擅長的機動突襲戰。從北非戰役的過程來看,“沙漠之狐”在面對敵軍堅固設防且戰線連綿的陣地時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 6 # 墨色之藍

    隆美爾,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人稱“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在非洲戰場上有著非常出色的戰績。如果把他調到蘇德戰場上也就是庫爾斯克戰場上也未必能取得勝利,因為這不因為曼施坦因的指揮失誤造成的,而是由於希特勒的剛愎自用造成的。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由於盟軍開闢新的戰場,希特勒為儲存實力把德軍主力部隊從庫爾斯克的戰場上撤走。造成德軍軍力不足,從而讓蘇軍抓住了機會。

    換句話說,如果德軍能夠有一個精名的領導的話換作誰都會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 7 # 新兵衛

    隆美爾的戰術在於吸引對手攻擊自己的反坦克陣地,利用空軍和反坦克部隊大量消耗對手的有生力量後,快速突擊分割包圍,但這種戰術在庫爾斯克完全行不通。

    庫爾斯克會戰應該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準備階段,二是德軍進攻,三是蘇軍反攻。準備階段,德軍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來填補前期作戰的損失,包括裝備新型“虎、豹”式坦克,妄圖透過質量來彌補數量上的劣勢,但顯然這些新式裝備並不能挽救喪失先手的德軍,即使是善於突破作戰的隆美爾也不行,因為對面的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已經把整個突出部變成了一個火力配置“超密集”、“超豪華”的防禦陣地等待德軍進攻,如果德軍不進攻,那麼等蘇軍修整完成,德軍是無法承受蘇軍的衝擊的。

    而且德軍進攻從一開始就遭遇各種不順,甚至在部隊集結後遭遇了蘇聯有目地的炮火打擊,部隊進攻遭遇層層阻攔,損失巨大,不得不提前投入預備隊,基本已經喪失了戰役達成的可能,相持階段德軍精銳被抽調,蘇軍反攻,德軍潰敗。這絕對不是隆美爾能夠力挽狂瀾的,面對東線戰場蘇聯進行的大縱深防禦戰術,和麵對英法那樣的防守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德軍缺兵少將的後期,翻盤幾乎是不可能的。

  • 8 # 戰略論

    就算把隆美爾調往東線,他也不可能被授予全權指揮庫爾斯克會戰的權力,因為實施這次進攻的是德軍的兩大集團軍群,即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而能同時指揮這兩大集團軍群的只有陸軍總司令部,也就是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希特勒。

    假使隆美爾真的調往東線的話,頂多是代替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或者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但是隆美爾真的能比這兩位元帥做的更好嗎?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的指揮能力毋庸置疑,是公認的戰略和戰術大師,而且其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指揮也堪稱經典,不僅突破了蘇軍的主要防線,而且重創了反擊的蘇軍預備隊;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虜伯和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雖然未能達成重大的突破,但是在蘇軍反攻中央集團軍群的前進基地奧廖爾突出部時成功的重創了蘇軍,而突破不力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央集團軍群兵力的不足,進攻和防守中只能選擇其一,而無法同時展開。

    也就是說在前線指揮官的具體指揮上並沒有問題,德軍雖然沒有預想的那樣能快速突破蘇軍的防線,但是對蘇軍的打擊確實相當嚴重的,尤其是蘇軍裝甲部隊的損失很大。然而就在蘇德兩軍在庫爾斯克尚未決出勝負之際,由於盟軍在西西里島的登陸,希特勒需要派遣部隊前往義大利,所以斷然中止了此次會戰,未能達到徹底摧毀或重創蘇軍預備隊的企圖,讓蘇軍可以有實力轉入反攻,而德軍一旦轉入防守,其兵力不足的劣勢便大大顯示出來,因為進攻一方總能在主攻方向上形成絕對的優勢加以突破,尤其對數量龐大的蘇軍更是如此。

    所以庫爾斯克會戰的失敗並不在於前線高階將領的指揮失誤,完全是由於前期兵力準備的不足和希特勒的不夠堅持到底。事實上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了近50萬人的兵力和龐大的空軍,德軍要想真的徹底將盟軍趕下大海,其投入的力量絕不可以是幾個或者十幾個師,至少要投入數個強大的集團軍和強大的空軍,而希特勒不可能抽出這麼多的部隊。所以當時希特勒要麼就是在東線誓死一搏,堅持會戰的進行,在義大利也儘量遲滯,放棄南部地區,在北部山區進行堅守。要麼就是在東線進行大範圍的長距離的撤退,以將防線建立在最窄的地帶,節省出大量兵力用於義大利戰場,在東線進行堅決的防禦。

    所以除非把希特勒換了,否則換哪個將領也無法改變庫爾斯克會戰的結局,真正的問題出在希特勒這!

  • 9 # 中國南陽袋鼠

    恐怕不能,如果庫爾斯克戰場上德軍的指揮官換成隆美爾的話,我估計德軍的損失恐怕要更多,隆美爾的指揮作戰的能力毋庸置疑,可在曼斯坦因面前,他還是差了一個等級,曼斯坦因號稱是閃電戰大師以及閃電伯爵的稱號,而隆美爾號稱是沙漠之狐,聽著是“沙漠之狐”,是“狐”不是“虎”,他的戰術只能在北非沙漠上施展,而絕非是蘇聯大草原的坦克戰場地,況且他會的曼斯坦因也會,曼斯坦因會的他不一定會,以上全都是我的個人觀點,謝謝。

  • 10 # 達凡阿1

    根本就沒戲……事實上,隆美爾,就是國軍張靈甫……有勇無謀……他在北非的初期瘋狂,最後戰敗,完全是出於他不知己、不知彼,而導致的,不計算後勤能力,反而怪罪後勤無能……這種講條件的戰術,在大本營無能為力的情況之下,必須修改作戰方向,適應“知己”的實力,才是謀略將帥,而隆,顯然不具備……以及,他擴大北非戰場規模,然後向元首要增援,殊不知德國的戰略目標根本與北非無關啊……這就是一個糊塗將官了……這樣的智慧,怎麼可能帶領大兵團,去打庫爾斯克呢……蘇聯境內的戰事,更復雜的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綏中止錨灣位於綏中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