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享之1997

    短期內還不太可能,目前美國最需解決的是美國的抗疫問題。美國的大選,黑人費羅伊德之死引發的騷亂,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引發的暴亂,及特朗普政府事實上的群體免疫政策,已經把美國折騰的不像樣了,二千多萬感染,死亡了四十萬人,而且再向五十萬發展,現在重啟美國經濟,一個字,難!

  • 2 # 福明166467022

    二0二一年元月二十日,美國史上第四十六任美國總統誕生,宣佈特朗普時代的已經結束,將迎來拜登時代新局面,新徵程。擺在拜登面前是更大的挑戰,是特朗普政府留下的災難、障礙。首要任務是美國新冠病毒,不花氣力,不採取措施,不制定決策是不行的。第二方面全力以赴抓經濟,美國在很長時間內,經濟難以復甦,必須重新洗牌,重新謀劃。第三方面,恢復和提升國際秩序,調整與中美、俄美之間外交策略。

  • 3 # 蘇寧金融研究院

    中美經濟,到底誰更需要誰?

    這是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不掰扯清楚,就不可能在百年未有的歷史大變局中知己知彼,也不可能在中美博弈中形成正確有效的鬥爭策略,克敵制勝。

    這也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由於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對這個問題,不同立場、不同認知的人,看法自然不同,霧裡看花或執其一端也完全正常。

    一個不容易挑出毛病的說法是——“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這固然沒錯,然而全球化的世界經濟相互聯結,各國相互需要,這似乎並不能充分揭示中美經濟聯絡的本質。

    而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對美國的偉大抱著迷之自信的美國政客,以及國內不少對美國的強大懷著不可動搖的仰視心態的某些學者和分析家,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中國更需要美國,是美國幫助了中國發展,而一旦美國掐斷與中國的經貿聯絡,中國經濟將停滯不前甚至被打回原形。

    特朗普飲恨貿易戰

    特朗普張口閉口就是中國透過“不公平”貿易佔了美國數千億美元的便宜,中國搶了美國工人的崗位。他聲稱美國可以“輕鬆獲得貿易戰的勝利”,同時堅定地推動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迫使美國製造業迴流美國。

    2019年以來,特朗普政府加速實施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從貿易、高科技、人文交流、政治、外交、軍事及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等各個領域對中國極限施壓。

    而今,特朗普要解甲歸田了,帶著對中貿易戰慘淡的“成績單”,和壯志難酬的遺恨。

    貿易戰兩年來,在對中國出口大幅加徵關稅的情況下,美對中貿易逆差不降反增。2020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達到3169億美元,上升7.1%;比貿易戰之前的2017年增加了14.9%。中國重回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美國的貿易戰,沒能阻止中國出口的超預期增長。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 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中國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國際市場份額也創歷史最好紀錄。

    而美國自身卻開始嚐到貿易戰的苦果。美中貿易衝突令美國經濟損失巨大,應了那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最近出臺的《美中經濟關係》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至2019年期間,美國為貿易摩擦付出的經濟成本約佔美國GDP的0.5%,高峰時期讓美國損失了24.5萬個工作崗位。貿易戰增加的關稅成本導致每個家庭減少675美元收入,貿易戰也損害了美國出口商和農民的利益。

    報告同時警告:如果兩國經貿摩擦持續升級,或者美國尋求與中國顯著“脫鉤”,會進一步衝擊美國企業供應鏈和生產率,並對美國經濟增長和競爭力造成長期損害。如果按此情景,預計未來5年美國實際GDP可能損失1.6萬億美元。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鼓吹和期望的“製造業迴流美國”也沒有發生。上海美國商會2020年9月公佈調查顯示,在340多個受訪成員企業中,約92%的受訪者表示將繼續在中國經營。在中國擁有或外包製造業務的200多家受訪企業中,有70.6%表示不會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

    相反,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熱情持續上升。《中國商業環境調查》顯示,大約7成的美國企業對中國未來5年的市場有絕對的信心。中國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1月-7月,美國在華新設企業達860家,是外商在華新設企業最多的國家。據英國分析公司Mergermarket的統計,從2020年1月到10月美國公司在華併購投資增長69%,達113.5億美元。

    特朗普曾放言,他可以完全切斷與中國的聯絡,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提出美國政府可以為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的成本“買單”。如今,這些威脅與叫囂,與貿易戰的破產一樣,成了可笑的夢囈。特朗普們沒有看到“脫鉤”,也沒有看到外國公司爭相離開中國,反而聽到美國和世界的公司向中國紛至沓來的腳步聲。

    正如2019年100名美國商界、政界和學界領導人聯名致特朗普的公開信所指出的:“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並使其與全球經濟脫鉤的努力,將損害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聲譽。美國最終可能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北京”。

    中美經濟的“實”與“虛”

    如果對比中美兩國經濟結構及透視中美經貿聯絡的實質,就會看清,中國經濟是“實”的,美國經濟是“虛”的。中國經濟靠“實幹”崛起,美國經濟靠霸權在全球“寄生”。

    說美國經濟的“虛”,首先是美國經濟的“空心化”。在20世紀前半期,製造業曾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美國成功引領電氣工業革命浪潮,借世界忙於兩次大戰之機專注發展,美國工業實力稱雄世界,經濟登頂全球霸主。但20世紀下半期特別是80年代以後,伴隨全球化浪潮興起,產業資本出於追求超額利潤的目的,為了尋求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和更大市場,美國製造業大規模地在全球範圍內佈局產業鏈。美國經濟逐步形成了“去工業化”,如今除了部分高科技行業和通用、波音飛機、軍工等高階製造業外,美國一般製造業基本所剩無幾,曾經繁榮的汽車城底特律幾乎破產,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到今天僅佔11%,形成了美國經濟“空心化”。以至於面對疫情爆發,美國連口罩、呼吸機等基本醫療物品都不得不依賴中國。2020年,僅口罩一項,每一個美華人大約拿到了120箇中國生產的口罩。

    美國經濟的“虛”,還體現在美國經濟的“寄生性”。美國屬於消費型社會,自己基本不生產,依託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的絕對主導地位,它可以透過發行美元,輕鬆從全世界獲取任何需要的商品。美國多次開啟量化寬鬆,發行美元,收取全球鑄幣稅,在全世界“剪羊毛”,將自身的危機由全世界來買單。美國在疫情爆發以來推出一輪輪紓困計劃,開啟直升機撒錢模式,慷慨補貼民眾和企業,資金來源都靠美聯儲無限量化寬鬆,表明美國沒有什麼難題是印鈔機解決不了的。正如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說過的一句話,充分揭示了美國經濟虛偽和欺騙的本質,極具反諷意味:“我們的每一支槍、每一艘戰船、每一枚火箭,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用從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弱勢群體身上透過某種方式騙來的錢製造的”。

    美國經濟的“虛”,還表現在美國經濟的高度虛擬化。美元的世界主導地位使得美國能夠透過金融手段和跨國投資在全球聚斂財富,金融資本成為美國經濟和政治的支柱。金融業成為美國GDP佔比最高的行業。美國經濟日益虛擬化和金融化,虛擬經濟高速膨脹。另一方面,股市對美國經濟的“繁榮”發揮了空前的推動作用,也與實體經濟表現完全背離。2020年在美聯儲天量放水刺激下,在疫情失控、經濟衰退的形勢下,美國股市上演了一場魔幻的資本盛宴與財富狂歡。2020年末美國股市總市值高達41.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 GDP 的 211%,遠遠超過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前的最高點 167%。這表明美國經濟已經高度虛擬化和泡沫化。

    美國經濟的“虛”,還體現在美國經濟已經負債累累。美國經濟表面強大,卻是站在鉅額債務下的巨人。仔細審視之下,就會看到美國經濟背後天量債務的“水分”。美國聯邦政府本來就連年赤字,2020年又深陷疫情危機,經濟疲敝,隨著幾輪政府紓困計劃的鉅額支出,美國聯邦政府負債總額已高達27.4萬億美元,佔GDP比重約134%。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負債水平也相當高,企業部門債務總額達 17.5 萬億美元(2020年三季度末),約佔GDP的92%,美國家庭債務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3.95萬億美元,約佔GDP的73%。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美兩國形成了以經貿為紐帶的共生關係。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透過吸引外資,依託勞動力成本優勢,開啟了一條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迴圈。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成為中國物美價廉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國製造撐起了美國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中美兩國逐步形成了“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經濟關係模式。

    中國經濟的“實”首先表現在中國是“生產型”國家,透過勞動創造實體財富,以實體經濟為主要特徵。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相當於美國、德國、日本之和。中國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提供了佔世界30%的工業品,30%的全球貿易量。製造能力無所不包,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是唯一擁有聯合中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完善的工業化能力,與華人民的勤勞智慧和生產組織能力相結合,形成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為世界創造物質財富。

    中國經濟的“實”還表現在經過40年快速發展,已經具備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紮實的發展能力。中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鏈、產業叢集效應和配套一流的基礎設施,產業體系的廣度和深度達到其它國家無法匹敵的程度。市場主體超過1億,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量與美國相當,一批跨國企業已經處於全球產業鏈中高階。中國還培養和鍛造了規模龐大和素質優良的人才資本,享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師紅利,擁有9100萬科技工作者,1.7億人口受過高等教育。這些獨具一格的優勢,使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廣闊的縱深,有能力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和各種風險的衝擊和挑戰。

    對比美國依託美元和金融霸權在世界上巧取豪奪,中國經濟的雄厚實力,完全是靠勤勞和實幹創造出來的,是華人民長期艱苦奮鬥積累和打拼出來的,是中國製度、市場、規模、技術、精神等綜合優勢的結晶。

    中國經濟的“實”是美國無法比擬的,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中國離開美國可以獨立生存,而美國卻離不開中國。你可能會說,美國照樣可以從其它國家進口產品。但是由於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如果它不從中國進口,它將付出的成本更高。因為中國出口商品的物美價廉,創造了巨大的“消費者剩餘”,使美國企業和家庭受益。

    經濟規律驅使美國必然從中國進口,這正是現在發生的事實。在美國大幅加徵關稅且人民幣快速升值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出口逆勢增長,表明美國消費者對中中國產品基本都是剛需,離開“中國製造”,美華人的生活幾乎無法想象。而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也使中國的供應鏈成為了穩定美國企業供應鏈不可替代的保證。

    中國對美長期保持貿易順差,積累了約3.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包括約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資產。這實際上也是對美元體系穩定的一種重要支撐。

    超大規模市場舉世無雙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任何國家、任何企業不容忽視的,也是中國無與倫比的競爭砝碼。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超6萬多億美元的消費市場,2020年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製造業基地,需要進口大量原材料、零配件、能源和各類資源產品,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全球190個國家中,超過128個國家的對中國貿易額超過了與美國的貿易額,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增強。

    進入“十四五”,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擴大進口,正在邁向世界第一進口大國。中國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將成為驅動新型全球化的最主要動力,帶動其它國家經濟增長,使世界分享中國穩定發展的紅利,使中國真正成為世界經濟新的中心。

    美國從中國市場獲取了巨大收益。根據《美中經濟關係》報告,2019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約1060億美元的商品、570億美元的服務,支撐美國約120萬個就業崗位,覆蓋製造、旅遊、商業和金融服務等多個行業。美國企業在華投資1050億美元,從中獲得大量利潤,提升了美國企業競爭力;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存量590億美元,中資企業直接僱用約19.7萬名美華人。

    中國龐大且充滿活力的市場,是美國企業無法忽視的。例如,通用汽車每年在中國的銷量超過300萬輛,是其全球第一大市場;蘋果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佔其全球銷售額的20%,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場;英特爾201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超過美國銷售額的4倍;高通2019年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銷售額超過115億美元;康明斯大約三分之一的發動機銷往中國。未來十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國市場對於美國企業的全球成功越來越重要。

    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使中國具備內迴圈的巨大自主迴旋空間,並形成對外合作的強大優勢。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以及與東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更強化了中國的全球經貿合作空間,“雙迴圈”發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美國已經無法孤立中國,相反,失去中國,等於失去未來。

    科技差距與“卡脖子”難題

    美國仍然佔據科技創新的制高點。中美科技水平,特別是在高精尖科技領域與美國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這是客觀事實。

    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中國還存在明顯短板,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作業系統、高階光刻機仍被國外公司壟斷;高檔數控機床、高檔儀器裝備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的製造及檢測裝置,95%以上依賴進口;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32%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高階醫療儀器裝置、高階醫用試劑、重大疾病的原研藥、特效藥基本依賴進口。

    晶片製造是中國被“卡脖子”最典型的例子。其中光刻機是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大的環節。目前只有荷蘭的ASML公司能夠生產極紫外光刻機,由於其中用到大量的美國技術和零部件,出口受到美國的無理限制。華為雖然能夠自己設計出7nm甚至5nm的晶片,但是離開了光刻機,華為高階晶片被迫斷供。

    對於中美高科技競爭,我們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追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加速取得歷史性成就,重大創新成果相繼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在衡量高質量科研產出的自然指數排名中,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位居第14位。

    另外也要看到,科技創新需要國際合作,一個國家在科技創新的全部領域都佔據領先是不可能的。中國科技有短板,也有在世界領先的地方,比如5G、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量子通訊等;美國在科技上領先的專案較多,但也不是在所有尖端領域都領先。美國利用自己的科技領先地位,封鎖和打壓競爭對手,是違背自由市場和公平競爭的霸凌行為,不得人心,也違背科學發展的歷史規律。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卡脖子”的行為必將引起世界各國的警惕。

    科技進步是無法封鎖的。“卡脖子”可能得逞於一時,但長遠必使自身遭到反噬。波士頓諮詢(BCG)去年3月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對中美技術貿易的限制可能會終結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報告測算,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企業出售產品,其全球市場份額將損失18個百分點,收入將損失37%。收入下降不可避免地導致研發和資本支出的大幅削減,進而逆轉行業的良性創新週期,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切斷對中國企業的供應,損失的不僅是中國市場和鉅額收入,更意味著失去創新的源泉。沒有來自最活躍市場的需求端對技術創新的驅動與支撐,美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將失去生命力。

    反過來,美國對中國“卡脖子”的行為,必將迫使中國警醒起來,形成自主科技創新的舉國共識,奮發圖強,實現核心關鍵科技專案的突破。“小成靠朋友,大成靠對手。”西方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和技術封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華人民依靠自主創新,奮發拼搏,照樣完成了“兩彈一星”奇蹟、“北斗導航”創舉,取得了5G領先。美國的遏制和封鎖,摧不垮勤勞、刻苦、智慧的中華民族,華人民蘊藏的驚人的學習力、創造力、創新力將得到空前的激發。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別人越是封鎖,華人民的自主創新就越快。美國對中國的“卡脖子”行為,只會給自己逼出一個無法戰勝的強大對手,最終斷送自己的科技領先地位。

    由以上分析,回到本文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經濟關係上,中美固然相互需要,合則兩利,但在很多根本和重大利益上,美國更需要中國,而不是相反。

    我們當然也期望中美能夠形成競爭合作而不是對抗的關係,但這不是我們一方的願望決定的。如果拜登新政府不改變貿易戰、科技戰的政策,繼續對中國採取遏制與圍堵的戰略,中國也無需懼怕,我們可以更有底氣,應對得更加自信、從容。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優勢劣勢從來是相對的,也是不斷相互轉化的。在中美博弈這盤歷史大棋局中,歷史的天平已經向中國傾斜。

  • 4 # 一個參與討論者

    拜登應該能帶領美國逐漸恢復經濟。因為,他上臺的指導方針是正確的。尊重科學,首先控制疫情,再談恢復經濟。要知道美國的人均收入較高,還是有底子重振經濟。但經過特朗普這些種胡操作後,拜登想恢復難度較大。還有美國老百姓能否配合他控制疫情是關鍵,如果僅靠打疫苗 ,那也難控制疫情。就像大多數西方國家哪樣,關了開,開了關,不知道折騰到何時。

  • 5 # 浪遏飛舟389999

    拜登就職任總統,川普登機回莊園。

    美國進入新時代,拜登任重而道遠。

    控制疫情是首務,盟友修復需時間。

    川普臨走猛挖坑,不知何日能填完。

    疫情打擊受損大,百業蕭條恢復難。

    四面樹敵自孤立,對外亂打貿易戰。

    國內分裂人心散,危機四伏陷內亂。

    積重難返矛盾多,經濟難開新局面。

  • 6 # 河南白光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無可奈何花落去!從世界大局,我大中國要騰飛,俄羅斯要發展,歐州要脫美自立,日韓澳各自國內矛盾不暢順,經濟已進入慢程期;美國國內自這次大選之後,民眾已斯裂,還有州要獨立,弄不好還會有內戰,這些這些,美國還想一家獨大,當地球霸主已漸漸不可能了,無可奈何花落去,離衰落不遠了,明天<元月2o日>就是極為難過的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劇《我的大叔》裡面,應該如何評價女主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