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欣歌

    主要是後來重點寫劉備集團,曹操集團就淡化了。再加上劉備手下許多都是全國性的人才,而曹操手下許多都是家族友人。羅老師寫三國,重點也要放到全國,而不能侷限於某一方,眼光更不能狹窄。

  • 2 # 體育興趣班

    第一猛將?可拉倒吧…他就一個水利部長兼後勤部長,乾的大禹治水那差事,估計羅貫中編不下去了?

    在正史中關於夏侯惇的描寫是非常少的,有都和“猛將”無關,拔矢啖睛都是編的,曹性是跟郝萌混的又不是跟高順混,郝萌謀反被曹性揭發以後就統領了他的全部人馬,呂布死了他都還活著。夏侯惇的眼睛就是被某個不知名的路人甲給射瞎的,而且我估計還是自己撞上去的…最能體現他“猛”的我看就十四歲“替師報仇”了吧?

    打仗方面他真的沒啥業績,按比例來算輸的不比劉備少…他的主要功績有兩方面:

    第一是治水屯田、訓練士兵

    曹魏北方屯田、興修水利,以至於“民賴其利”。不單單解決了軍隊的糧食,甚至還顧得上當地的老百姓,這最大的功勞就是夏侯惇,除了打架幹什麼都身先士卒,帶領士兵親自下田;而且曹操的親兵都是交給夏侯惇訓練、“看家護院”都是他乾的活,其他人外出征戰的時候他和荀彧是最常見的守將。雖然掛了一個東部戰區司令員頭銜,但是真的要東征的時候他又留下來訓練士兵換別人上前線去了。

    第二他算是曹魏第二大股東之一

    中平六年12月,曹操第一次IPO的時候陳留老闆衛茲、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邵是合夥人,衛茲出錢,其他6個各自拉人,組成了第一支5000人的曹家軍。也正是這支曹家軍讓曹操進入十八路諸侯之中,而且夏侯惇還是第一個帶人來投的。可是第二年(公元190)大金主衛茲死了,在汴水被董卓部將徐榮團滅之後夏侯惇又和曹操、曹洪在揚州招募了近1萬士兵第二次創業(雖然最後這一萬人趁夜叛亂了),所以夏侯惇、曹洪就變成了曹操之後第二、三大股東。

    所以夏侯惇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真的很高的,百姓愛戴,曹家信任,都不上戰場的人也給了一個司令員。但肯定也不是因為這些原因才讓他地位那麼高,你說不定換個人去種田比他還勤快?主要還是關係非同一般。

    曹仁、曹洪和曹操又沒血緣關係,夏侯淵雖然有那麼點血緣,但是關係非常遠了,估計就是一個屯都姓夏侯而已。可是夏侯惇那是真的和曹操有血緣關係的,裴松之注《三國志》: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予惇為從兄弟。

    這關係是非常親的,他們應該爺爺或曾祖父是同一個人。

    這樣一個地位在曹魏除了曹操以外算是第二的人,不給他寫“猛”點又不好,所以編了個“拔矢啖睛”的故事出來開篇先誇一下。可是你也不能全程編到他死吧?他又活了那麼久,比曹操還多活了三個月…所以後面那治水、種田的活實在編不下去了估計。

    夏侯惇可能是《三國演義》裡面和正史形象差別最大的武將了,小時候我也以為他很厲害…

  • 3 # 歷史吃瓜客

    實不知“第一猛將”何來,難不成因為“拔矢啖睛”,這不過是小說藝術加工罷了。夏侯惇十四歲就因為有人辱罵他的老師而殺人,確實性格剛烈一些,但是他打仗實在不行啊。打呂布被傷了眼睛,救劉備被高順打敗,新野打劉備又被放火燒。

    在我的印象中,也就是當年在鄄城保住了曹操的家小和老本算是勝利的,其他全是敗仗。

    但是,只要夏侯惇活著,他就是曹魏集團軍銜最高的。這主要是因為他人品好,負責“後據”工作到位。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論功行賞肯定得緊著他和荀彧。

    《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軍事和外交,所以荀彧的戲份明顯太少,就連羅貫中最最鍾愛的諸葛亮也沒有內政的描寫,何況夏侯惇呢?

  • 4 # 楚塞江郎

    身為曹操的親信、曹魏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夏侯惇被弄瞎一隻眼晴之後,就被曹操調到後勤保障部門工作了,主要負責管理屯田墾荒種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保障軍糧供給,以及軍隊的日常教育、訓練等工作。眼晴都已經瞎了一半兒了,你總不能還非得讓人天天上前線去硬抗關羽的大刀、張飛的長矛吧?

    不管怎麼說,在曹魏集團之內,這可是曹操唯一根正苗紅有著極近血緣關係的宗親,夏侯惇可是原本出身於夏侯家的曹嵩(操之父)的侄子,所以跟曹操哥兒倆是正經八百的堂兄弟,與其他任何人相比,關係都要親近得多!曹洪、曹仁雖與曹操同出曹氏一門,可曹操他爹曹嵩根本就不是曹家的種,所以操其實於曹家沒有一毛錢兒的血緣關係;夏侯淵雖亦為夏侯姓中同輩,但其與夏侯惇很可能也就是一個村裡同性本家的關係,與操的血緣說不定差出十幾代了,亦未可知!

    再說了,其實這夏侯惇屯田整軍,其實是比他上戰場還要更能發揮其水平!自他管理這塊的工作之後,曹魏集團好象再也沒有為軍糧供給之事犯過愁,這一點兒是劉備、諸葛亮集團根本無法比擬的!除足額保障軍供之外,夏侯惇還能有餘力顧及民用,使曹魏統治區內的農業生產發展十分迅猛,經濟得以快速恢復並長期保持繁榮穩定,“民受其利”。在這些方面,夏侯惇是功不可沒!而且也為曹魏勢力的日趨強盛、甚至後來的三國歸晉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士卒訓練方面,成就也非常突出,夏侯惇不僅為戰事頻繁的曹魏集團源源不斷地提供了足量的兵源,保障了前線地需求,而且還非常嚴格地保障了兵源的質量!在其後的多次大戰中,曹魏士兵的表現都十分優秀!就連曹操自己身邊最精銳的近衛軍,也全都是由夏侯惇負責訓練教育的!由此可見,夏侯惇在新兵訓練及部隊教育訓練方面的非凡才幹!

    最後要說的,則是夏侯惇這“曹操軍團第一猛將”的名頭,我可以很負責任絕不扯淡地說,這說法根本就是扯淡!“曹操軍團”人才濟濟,絕對可以說是三國中文、武人才最為集中的地方,這“第一猛將”之稱,就算是從天上往下面掉,也不一定會那麼巧合地就落到夏侯惇頭上!

    回憶下夏侯惇離開前線之前的戰鬥,自陪同曹操起兵之後,雖說也算得上是逢戰必到,但歷數其戰績卻實在令人無法恭維,不管怎麼計算如何數,好象都應該是敗多勝少,甚至可以說是敗跡一派狼藉,尤其是還遭受了幾次象被大火烘烤之類的殘敗,命都差點兒玩兒丟了,多虧跑得總還不算慢!這樣的將軍,也能稱“第一猛將”?

    另從曹操陣營中的主要戰將與其進行對比:典韋、許褚、徐晃、文聘、甚至包括曹彰等人,單論戰力就明顯高出夏侯惇許多,估計單挑四十回合之內均可使其大敗,甚至將其擊殺;曹仁、曹洪、張遼、龐德、夏侯淵、張郃……等十餘人,不僅單挑戰力要強過夏侯惇,更兼領軍帶兵、指揮作戰等才能亦遠超於他;李典、樂進、于禁……等曹魏大將,綜合實力似乎都可與夏侯惇一拼,絕不遜色於他!如果不是忌憚其與曹操之間關係特殊這一重要因素,單就其實力、水平而言,夏侯惇在曹魏集團絕無可能攫取到那樣尊崇顯赫的地位,也不可能會有那樣的成就!

    另據正史記載,夏侯惇在曹魏集團中幾乎很少提及,也基本沒有什麼建樹!至於演義中所描寫的“拔矢啖睛”之類的英雄壯舉,更是藝術創作出來的純屬扯淡的子虛烏有之故事而已,是不見於正史、當不得真的!如果要問《三國志》等正史與《三國演義》中有哪個人物的反差最大,則夏侯惇肯定就是當仁不讓的第一,舍他無誰!

    因為《三國演義》的描寫視角一般都是集中在前線或一線場景的,所以自從夏侯惇因眼傷而調二線去全面負責屯田種糧和新兵訓練工作之後,出鏡率就不高了,所以也就很少再有關於他的描寫了!

  • 5 # 禿頭阿睿帶你看身邊

    第一猛將的說法存疑,因為曹操的武將除了夏侯惇外,還有張遼、典韋、許褚、樂進等人,這些人也有能力爭奪曹操軍團第一猛將的稱號。

    至於說為什麼後來對夏侯惇的描寫越來越少,我想題主應該是指的三國演義裡的內容

    實際上,在正史中,由於夏侯惇受傷後職責的變化以及壽命不長這兩個原因,也導致了夏侯惇後來被記載的部分很少。

    夏侯惇隨曹操東征徐州呂布時,左眼睛被亂箭射傷。從這裡開始夏侯惇逐漸退居二線,負責後方事宜。

    當年恰逢大旱,蝗蟲四起,夏侯惇親自帶領將士種植稻米,修繕水利設施,當地的民眾都因此獲利。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征伐孫權回來後,命令夏侯惇負責二十六軍,留守居巢。

    後來夏侯惇被拜為前將軍,留守壽春。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沒多久,夏侯惇就去世了。

    雖然中箭受傷後的夏侯惇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上記載都比較少,但是不能忽視了其和曹操的關係是其他武將所不能比的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發兵到摩陂,召來夏侯惇和曹操一起,同吃同住,一起睡一間房,其他的武將都不敢與其相比

    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阿睿認為,夏侯惇為什麼後來的記載很少,很大可能是與其眼睛中箭受傷退居二線,不再有戰功有關。所以導致他不管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都記載很少。

  • 6 # 韶華傾夢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在陳留起兵的那一小撮人,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跟隨曹操征討呂布的時候,左目不慎被流矢所傷。自此以後,夏侯惇常被人稱作為“盲夏侯”。

    如果說夏侯惇是曹操最為看重和恩重的武將,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在曹操起兵的時候,夏侯惇就是曹軍的“裨將”;在曹操為奮武將軍時,夏侯惇就是司馬;在曹操成為兗州牧後,夏侯惇也升職為折衝將軍,領東郡太守。

    但是,如果說夏侯惇是曹魏的第一猛將,這似乎不太準確。因為,夏侯惇的實力就比高順的強上一點。當初在曹操征討呂布的時候,夏侯惇和高順交戰,在打了四五十回合以後,夏侯惇打敗了高順。

    可夏侯惇這點實力,並不足以在曹營中爭得第一猛將的位置。因為許褚這位曹操的護衛長,曾和呂布打了二十回合;在潼關之戰的時候,更是和蜀漢的五虎上將馬超打了兩百三十回合以上而不分勝負。曹操的另一護衛長典韋,其實力更是和許褚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還有能夠和江東猛將太史慈打了七八十回合而不分勝負的張遼,以及和許褚打五十餘合而不分勝負的徐晃,等等一批猛將。所以,夏侯惇並不是曹營的第一猛將。

    而夏侯惇在左目被射瞎之後,之所以不再高調的出現在眾人的面前,是因為夏侯惇開始從衝鋒陷陣的猛將轉變為後勤隊長和修水利工程去了。

    而夏侯惇之所以去做後勤隊長,是因為夏侯惇對這份工作很熟悉。換句話來說,就是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譬如,在公元193年,曹操東征徐州的時候,夏侯惇就被曹操留下來鎮守後方。在公元200年的時候,曹操和袁紹爆發官渡之戰,夏侯惇以河南尹的身份鎮守後方;在公元217年的時候,曹操和劉備展開對漢中的爭奪戰,夏侯惇還是被留守在後方鎮守許昌。

    所以,後勤隊長這一位置相對於夏侯惇來說,就相當於專門為他設定的。而除此之外,那就是夏侯惇不再去衝鋒陷陣,而是專注於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民生去了。

    當時天下大旱,再加上爆發蝗災,百姓生活的很艱苦。為了避免百姓面臨斷糧的危機,夏侯惇命人截斷太壽水,親自擔土築堤,形成了一個小池塘,而且還率領士卒種稻耕田,深得百姓的愛戴。

  • 7 # 這樣就很奈斯

    夏侯惇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諡為忠侯。可能羅貫中寫不下去了

  • 8 # 讀春秋思無忌

    夏侯淳,按照民間流傳的三國24名將排行榜來說,位於第11名,在曹操軍團中僅次於曹操的兩大保鏢典韋和許褚,戰鬥力排在第3位。

    這就讓人很奇怪了,如此高的排名,怎麼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單眼失明

    夏侯惇,這個人從小就很生猛,還是十幾歲時,有人辱罵了他的老師,他就把那人殺了。這種人天生就是為戰爭而生,後來曹操起事了,他便率領夏侯家族跟著老曹幹大事去了。

    創業之初,曹操手下戰將不多,夏侯惇作為戰鬥力最強的武將,上場殺敵是常有的事。

    本是夏侯惇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候,不幸的是,他生命裡的剋星呂布來了。呂布帶著張遼、高順,還有陷陣營,在陳宮等人的策應下,兗州眼看著就要淪陷。

    當時,曹操正在徐州為父報仇,家中只剩下夏侯惇這個武將,以及荀彧等幾個謀士。夏侯惇義無反顧地承擔起反擊任務,但是對方畢竟是三國第一猛將,就這樣,他付出了一隻眼睛的代價。

    雖然之後,夏侯惇也曾單獨指揮過救援劉備、博望坡阻擊劉備等軍事任務,但無不以失敗而告終。從那以後,三國的江湖中仍然流傳著“夏侯吞眼”的傳說,但是,曹軍對外軍事行動,特別是戰場上,卻再難發現這位昔日悍將的身影。

    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少了一隻眼睛的夏侯惇,武力也許大打折扣,曹操從他之後的戰績應該是看出端倪來了。所以,不讓夏侯惇上陣殺敵,其實也是為了保護他吧

    角色轉變

    曹操當初之所以能夠很快在兗州立足,當然與曹家、夏侯家這些宗族子弟的鼎力相助是分不開的。而夏侯惇是夏侯家族的老大,所以曹操非常看重他,一般的武將自然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其實,夏侯惇於曹操,就好比是關羽於劉備。有人得在前方開疆拓土,有人得在後方守衛勝利果實。當曹操的地盤越來越大時,他就得考慮安排自己的親信去鎮守。

    因此,夏侯惇單目失明後,其角色由武將開始向統帥轉換。當曹操平定河北之地時,夏侯惇就負責坐守河南。當曹操西去與劉備在漢中決戰時,東線防範孫權的重任便交給了夏侯惇。

    另外,夏侯惇在鎮守一方時,工作重心向地方行政管理傾斜,比如治理蝗災,興修水利,安排軍屯等。

    由此可見,夏侯惇已經從原來的武將逐漸向高階管理人員發展。曹操事業大了,當然需要可靠人士來為自己分憂,就算是夏侯惇眼睛不失明,這種角色轉換也是早晚之事。

    前線人才濟濟

    自從夏侯惇失明後,曹操並沒有為缺乏武將而發愁。

    公元197年,徐晃前來報到。公元199年,呂布死後,曹操喜得張遼和臧霸。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曹操再得袁紹麾下猛將張郃。

    雖說曹操良將不少,不考慮曹家宗族子弟,軍功多者就屬這幾人。

    徐晃因軍功共獲食邑3100戶(曹叡:200戶),張遼2600戶(曹丕:1000戶),臧霸3500戶(曹叡:500戶),張郃4300戶(曹叡:1000戶)。括號內為后帝所賜,包括在總數里。

    而夏侯惇雖然一生獲食邑也達到2500戶,但真正能與軍功聯絡上的不多,大概是曹操賞賜其行政方面成績吧。

    自從這些武將到來後,曹操再也不用擔心前方無人啦。張郃多負責西線,徐晃先西線後中線,張遼和臧霸則鎮守東線。

    前方人才濟濟,曹操根本不用夏侯惇親自作戰,只要在後面幫自己盯著,防止他們向孫權或劉備投降就行了。比如,公元217年的濡須口之戰後,曹操命夏侯惇督二十六軍,與曹仁、張遼等人屯兵在揚州境內的居巢,防衛孫權。

    結語:

    夏侯惇,作為夏侯家的老大,也是曹操的心腹兄弟,就如劉備心中的關羽。當曹操開創出一番事業後,吸引眾多武將加盟,無論夏侯惇多麼驍勇善戰,此時也當告別一線戰場,而退到幕後為曹操分憂,擔負起更多的管理職責。你認為呢?

  • 9 # 邏輯文史游

    在曹操創業期間,夏侯惇的貢獻是巨大的,但論作戰勇猛,恐怕夏侯惇排不到第一。從《三國志》的角度來看,夏侯惇可是魏之功勳,你很難在其他陣營中看到一個嫡系將領能成為手下的萬人迷,你也不會感覺到這位兇猛的大將居然生活節儉到不像話。

    夏侯惇在征討呂布時被射瞎一隻眼睛,作為傷殘人士的他也對此耿耿於懷。曹操頗懂夏侯惇的心思,所以可以推斷,高順當時不是不想投降,而是曹操為了給夏侯惇出氣也不會留他全屍(因為當時帶隊的極有可能是高順),所以張遼可以留,高順必須死。

    夏侯惇在曹丕時代也頗受尊敬,一個大將軍的名頭是對這位老將軍最好的嘉獎。而夏侯惇此時年歲已高,不久病逝,曹丕親自為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喪,賜夏侯惇諡號為忠侯。

    所以,在《三國志》中夏侯惇的記載還算飽滿,而在小說中與諸多曹魏將領一樣,屬於莫名其妙寫丟了的人物,究其原因,邏輯文史姨認為,是老羅寫的時候沒剎好車,讓夏侯惇太強了。

    起初夏侯惇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單挑呂布不十回合敗退,算得上是正常發揮。同比那些頂著無上稱號被呂布瞬秒的穆順、方悅等人,夏侯惇已經比他們高N個層級。而夏侯惇反殺曹性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在亂軍中忍著劇痛頂著流矢殺敵,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夏侯惇獨眼之後,戰鬥力應該是下滑的,就算咱們不會打仗,咱們單靠一隻眼走路或者是跑步都覺得無法難以平衡,而夏侯惇可是要拖著一隻眼睛騎馬衝陣殺敵啊,你說他的武力會不會受影響。

    BUT,在黃河渡口,早就看關羽不爽的夏侯惇,居然與關二爺真刀真槍不留情面的打了四十餘回合,後來若不是張遼來拉架,這二虎必將得交待一個。要知道此時的關羽正值巔峰,而夏侯惇已經讀過的最佳戰鬥的階段。

    這樣一來,夏侯惇的戰鬥力無形中被拔高了不少。此戰之後,小說中關於夏侯惇的劇情基本都沒有了,按照夏侯惇這個狀態,那麼曹操估計早就能統一天下了。

    所以被寫丟的夏侯惇,很有可能是老羅“手誤”的產物。

  • 10 # 湯岐

    《三國演義》中,曹操集團夏候惇雖說是第一猛將,但是與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相比,差得遠去了,羅貫中還沒有卷顧到他,所以慢慢地淡出了讀者的視線,要不曹操為什麼上馬襟、下馬迎的渴望得到關雲長,而不是夏候惇呢。

  • 11 # 北社野老

    我想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夏候惇自從被呂布射中一隻眼睛後,上陣不方便的多,曹操憐之,衝鋒陷陣的事給他安排得少了。夏候惇本身也對沖鋒陷陣有了怯場。第二,由於怯場,他做為主將應奉“軍人應以服從為天職”的原則,可他在沒有接到曹操命令的情況下,竟聽了楊修的蠱惑,竟準備撤兵,動搖了軍心,曹操殺了楊修還想殺他,雖然保住了命,但曹操漸漸不信他了。第三,夏候惇蠻可憐的,征戰一生 ,無有兒子,夏候楙是嗣子,所以曹操就在後期儘量讓他休息,戲就少了。

  • 12 # 新語說古今

    夏侯惇什麼時候成了曹魏第一猛將的?

    古之惡來同意了嗎?

    虎候同意了嗎?

    再說了,夏侯惇不管是演義裡面還是歷史裡面,都是敗多勝少,你讓羅貫中怎麼捧他?

  • 13 # 魏武銅雀臺

    夏侯惇在曹魏初期是第一猛將!總先鋒!夏侯惇飆猛彪悍,曹洪是當地有名的青少年大力士,最出色!後來典韋,許褚兩位天生神力的猛士加入!夏侯惇依然是先鋒!後來眼睛中箭後不在做先鋒官!夏侯惇大將開始押後陣。怎麼說,夏侯惇都是曹魏第一流的猛將!試問天下誰眼睛中箭不落馬!還能拔箭吞睛繼續拼命殺敵?!古今罕有的猛將!演義還弱了點,正史還擊敗過呂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攤面積如果真的取消了,買房子能夠便宜多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