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命召集令

    近幾年,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一個健康的寶寶也直接關乎一個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因此,人們孕前體檢及孕期產檢也相對做的比較到位,各種疾病發現的比較及時,減少了各種疾病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是一個不錯的進步。近幾年,臨床上妊娠糖尿病的檢出率也不低,除了孕前糖尿病的孕婦,有些妊娠期發現糖尿病的孕婦產生疑惑,究竟為什麼有的人發病有的人不發病呢?

    首先是肥胖,尤其是過度肥胖的孕婦,容易誘發妊娠糖尿病;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既往有過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兒分娩史的孕婦也是妊娠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另外,既往有多囊卵巢綜合症病史,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覆陽性的孕婦也應引起注意,避免妊娠糖尿病的發生。除此之外,近幾年研究,孕婦睡眠時間不足也是誘發妊娠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孕期孕婦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具有以上特徵的妊娠糖尿病高發人群,要在孕期注意合理健康飲食,不能單純為了胎兒的生長髮育而大吃大喝,避免營養過剩,還應適當活動身體,儘量不要每天臥床,務必在妊娠24-28周檢測空腹血糖是否達標,必要時做OGTT(糖耐量)試驗進一步檢查。

    我們知道了以上因素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就應在孕前及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把握住可以改變的因素,不要過於肥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2 # 菁媽育兒

    這個一個好問題

    我們先來看下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簡單的說就是吃進入的糖份身體消耗不了那麼多,就一直在血液裡面導致血液中的糖份過高。而拉出來的尿糖份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就是糖尿病。

    之所以會有糖尿病主要還是因為吃多了,消化不了那麼多。

    而剛好孕期又需要吃多些營養,加上孕期身體的消耗比較大,代謝糖的主要工具--胰島素供不應求,導致孕期更容易出現糖尿病,也就是妊娠期糖尿病。

    以下六類孕期更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1、體重過重,肥胖的孕婦

    肥胖者身體的代謝能力會更差,血糖的代謝能力也比較弱。

    2、家裡有人是糖尿病的孕婦

    糖尿病也會有家庭史,所以家裡有人有糖尿病的孕期更要注意飲食和監測自己的血糖情況。

    3、沒懷孕前就有月經不調的孕婦

    月經和激素有關屬於內分泌方面的問題,而糖尿病也屬於內分泌的疾病。

    4、年齡超過30歲產婦

    年齡越大,胰島素的分泌能力越關,而降血糖的能力也越差,所以越高齡越容易得糖尿病。

    5、沒懷孕時就有過血糖一過性升高的孕婦

    說明自身血糖調節的能力比較差。

    6、飲食上不注意的孕婦

    比較愛喝飲料,愛吃甜食,愛吃精米精面等的。

    而我們預防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和飲食和運動兩方面進行。

    1、把白米飯換成3分之1 的粗食加大米的飯。或者吃黑米飯,紅米飯也是可以的。

    2、不喝飲料,不喝果汁。

    3、少吃過甜的水果,一天的水果不超過200克

    4、多吃蔬菜,一天的蔬菜超過500克。

    5、注意均衡的運動,每天散步一小時。

    6、良好的睡眠,睡好身體自然代謝好。

  • 3 # 瘦龍健康

    “多喝點稀飯,補充營養,對孩子有好處”

    “懷孕了,老實待著,小心動了胎氣”

    對於每一個懷孕的準媽媽來說,可能最享受的事情莫過於,不健身,不跑步,不停地吃著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養著身體

    就這樣,準媽媽們順理成章的過上了狂吃不動的日子,很多年輕的媽媽,竟然悄悄患上了糖尿病,也叫妊娠糖尿病,這種年輕媽媽越來越多。

    資料顯示:從1996年到2010年,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從2.7%上升到了5.6%,中國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高達18.9%。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統計表明,全球20—49歲妊娠婦女中,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比例為14.2%,且東南亞地區妊娠糖尿病發生率最高,為20.9%,超過90%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在低、中收入國家。

    一懷孕就得糖尿病,幾乎每5個孕婦,就會有1個妊娠期糖尿病,這個資料太恐怖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母嬰利益衝突,誘發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簡稱GDM,簡單來說,就是糖尿病和妊娠的一次『尷尬相遇』。

    妊娠糖尿病患者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懷孕早期被診斷出來,極有可能在懷孕前就已存在的糖尿病,分娩後,糖尿病不會消失。

    那為什麼好好的一個人,一懷孕,就容易得糖尿病呢?這就要從胎兒說起。

    受精卵在媽媽體內形成分裂,到子宮內著床安家,一般1周左右,發育成胚胎,逐漸建立胎兒-胎盤迴圈,透過臍帶向外界索取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

    讓胎盤分泌大量的孕激素、雌激素、胎盤生乳素使媽媽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阻礙糖進入細胞,大量的糖就會滯留在媽媽的血液中。

    然後,血液中的糖,就會透過臍帶源源不斷的輸送給胎兒,而不是流入媽媽自己的細胞中。

    說白了,這就是胎兒和媽媽之間的利益衝突,但是,很明顯,胎兒佔了上風:

    媽媽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胰島素,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很有可能使葡萄糖大量滯留在血液中,導致妊娠期糖尿病。

    那麼,是不是分娩後,妊娠期糖尿病就好了呢?

    沒有那麼快,因為孩子出生後,媽媽身體的另一項功能就開啟了——分泌乳汁,泌乳素的增加,也會擾亂胰島素。

    當媽媽斷奶後,體內激素趨於平衡,胰島素重新正常工作,血糖也恢復如初,這時,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會自然消失。

    當然,不是所有孕婦都會得糖尿病,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些習慣,也會導致妊娠期糖尿病

    → 吃太多主食和糖

    在過去,大多數孕婦吃得沒現在好,上頓下頓經常青黃不接,甚至要做體力活。

    嬰兒為了獲取營養最大化,與媽媽之間鬧了個甜蜜的“誤會”,這無可厚非。

    但是現在營養過剩的時代,媽媽的一些習慣,會雪上加霜,比如,一天五六頓主食,水果、點心無限量供應,血糖很容易就會飄了。

    前幾天給大家分享的西澳州政府的一個報告中,就明確支援妊娠糖尿病患者也應該考慮低碳水飲食。

    →運動不足

    運動不足跟妊娠期糖尿病的關係也很大,有些人會告誡你,懷孕了,就不要再運動了。

    但是,並沒有證據發現,適量安全的運動會導致流產或其他相關疾病,反而久坐不運動,有很多害處,比如導致產婦抑鬱,肥胖,還有就是引發高血糖

    建議度過穩定期後,建議增加一些安全的運動。

    久坐不動,會大幅度降低胰島素敏感性,血糖無法進去細胞,結果就是血糖高了。

    2006年,一項對1428名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研究,發現,久坐不動與妊娠期糖尿病顯著相關,一天花20小時看電視的女性患GDM的風險顯著高於活躍的女性。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懷孕是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它導致了媽媽的激素異常、肥胖、貪吃和不便於運動,這些正中糖尿病的下懷。

    可能你覺得血糖高點沒事,寶寶能量多點長得大,高血糖真的沒事嗎?還真不是,它對胎兒和媽媽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威脅。

    對胎兒的影響▼

    →可能形成巨嬰

    當媽媽吃太多碳水化合物時,血液中的糖會源源不斷的輸送給胎兒,胎兒自身就會把糖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越存越多,越吃越胖,最後,嬰兒就從正常體型變成了巨嬰。

    體重在9磅(8斤)的超級巨大兒,在分娩時由於體型過大,肩膀過寬很容易卡在骨盆裡,如果勉強牽拉,已引發骨骼損傷,有時因為時間的延長,可能會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巨嬰很容易導致難產,提高母子生育風險。

    →早產和呼吸窘迫綜合徵

    高血糖還會導致媽媽羊水過多,導致胎兒活動範圍增大,引起胎位不正;再加上寶寶體型過大,這兩點原因都會引發早產,早產兒的嬰兒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徵。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即使沒有早產,胎兒由於長期處於高胰島素血癥環境,肺表面活性物質產生和分泌減少,導致胎兒肺發育遲緩,也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徵。

    呼吸窘迫綜合徵的胎兒,需要輔助呼吸直至肺部發育成熟,這種病症也是第一個月新生兒最常見的直接死因。

    →低血糖症

    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媽媽,嬰兒在出生後不久,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症。

    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會引起嬰兒癲癇發作,媽媽在妊娠期控制血糖,能最大限度的減少胎兒低血糖的風險。

    →提高黃疸風險

    如果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那麼新生兒發生紅細胞增多症的風險會增加,相應的,發生嚴重黃疸的風險也會增加。

    →肥胖和2型糖尿病

    血糖高對寶寶也是一種壓力,寶寶要分泌大量胰島素,胰腺也會受損,這可能是寶寶日後容易得糖尿病的根源!

    寶寶自胎兒起就獲取大量糖分,出生後會更加依賴碳水化合物和糖,研究發現,患有GDM的女性,後代更有可能在成年後變得肥胖,或發展為糖尿病。

    對孕婦的影響▼

    →真正的糖尿病

    40周的孕程,分娩後,孕婦自身也會增重10斤左右,有些甚至更多。

    長胖最大的元兇就是糖了,不管是米麵,還是甜點零食,最後都會被分解為葡萄糖,由胰腺分泌出胰島素,把糖運往細胞。

    所以,你吃吃喝喝的時候,胰腺正在玩命的分泌胰島素。

    長此以往,胰腺就很容易受損,這也是為什麼大約4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會在日後成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一項針對51名患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研究發現,十年後,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試者患上了糖尿病,其他三分之二的女性,大多數也都出現了糖代謝受損,總的來說,不到四分之一的女效能保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謝

    事實上,就在去年,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女性的10.6倍!

    →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妊娠期高血壓還可能導致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先兆子癇,會傷害媽媽的腎臟、肝臟,嚴重情況下導致孕婦腎衰竭、肝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預防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這麼可怕,怎麼預防呢?實際上,沒有任何方法能保證預防妊娠期糖尿病,但懷孕前、懷孕中保持的健康習慣越多,患病風險就越低

    如果你已經是糖媽媽,恢復健康的習慣,也會降低很多不健康的風險。

    →吃健康的食物

    在飲食方面,唯一的標準就是健康,比如:

    儘可能多的選擇健康油脂,如橄欖油、椰子油、豬油

    富含優質蛋白的牛羊肉、雞蛋

    富含Omega-3的魚

    以及新鮮富含纖維的綠葉蔬菜

    取代甜食、膨化食品和一部分主食

    那麼,準媽媽是否可以低碳生酮呢?糖媽媽是否可以透過低碳、生酮逆轉妊娠期糖尿病呢?

    正常情況下,你可以選擇普通的低碳飲食,不生酮,能有效控制血糖,國外有很多孕期低碳生酮的案例,寶寶和媽媽都很健康。

    →吃水果需謹慎

    水果單拎出來,因為大部分人認為水果很健康,以前沒吃夠,孕期要多吃,維C,抗氧化劑,能讓寶寶和媽媽的面板變得又白又嫩。

    但其實,果糖的存在,足以掩蓋水果、果汁所有的光芒。

    果糖的代謝很葡萄糖走的不是一條線,它是直接在肝臟代謝,果糖太多,容易轉化為脂肪在肝臟中堆積,甚至產生脂肪肝

    要知道,肝臟脂肪過多最容易造成胰島素抵抗,導致2型糖尿病。

    →規律的鍛鍊

    絕大多數健康女性在孕期都可以進行體育活動,除非是有特殊情況的孕婦,運動可以降低媽媽抑鬱、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

    走路、散步、跑步、瑜伽和力量訓練都可以,但前提是注意安全,以及保持休息和鍛鍊的平衡。

    科學家對此的建議是,孕婦可以每天都運動,至少每週運動三天,研究發現,在懷孕的最後六個月,每週三次快走,生出巨嬰的風險會減半。⑤

    並且,運動能減少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降低剖腹產機率,剖腹產的嬰兒可能會錯失有益菌,導致免疫力低下,易引發感染和哮喘。

    →定期檢測

    如果你超重或肥胖,年齡大於25歲,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以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分娩過巨大兒,那麼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可能會更高,懷孕前,最好做個血糖檢測

    如果血糖正常,妊娠期撞上糖尿病,也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5孕婦就可能有1個妊娠期糖尿病,所以,懷孕24-28周要進行的糖篩,可不要嫌麻煩哦。

    如果懷孕檢測出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可以用低碳飲食逆轉呢?

    由於低碳飲食可以治療甚至逆轉糖尿病,如果你的血糖已經很高,我認為你可以在醫生的監護和許可下進行,但你的表述不要是「我不管,我就要低碳生酮」,建議和醫生好好溝通。

    比如說,試著換一種說法,「為了健康,我想放棄那些冰淇淋、老婆餅、綠豆餅、薯條、稀飯、白米飯、麵包,吃一些升糖指數更低,營養更加豐富,更加健康的食物」,我相信你的家人和醫生不會反對的。

    其實,現在很多醫生都慢慢意識到,妊娠糖尿病的危害,很多醫生也開始建議準媽媽少吃主食和水果,這慢慢變成了一個常識。

    不過,在決定要低碳之前,建議和醫生達成共識,自己學會監控自己的血糖和血酮。

    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特殊歷史時期,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對母子的健康有很大影響,健康的飲食非常重要。

    合理飲食和運動有益於胎兒和母親的健康,中國的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不斷的增加,這其中的一半會在產後10年,可能發展為2型糖尿病,這個資料其實挺可怕的

    現在,還是有很多陳舊的觀念,比如說瘋狂餵食稀飯的營養模式,美名其曰補充營養,實際上,稀飯真的沒有什麼營養。

    如果你有糖尿病家族史,懷孕後,建議遠離甜點、太甜的水果和飲料,一定要控制精製米麵糖攝入,從沙發上爬起來,適當的運動,這樣,不僅會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風險,還可以讓產後身材的恢復,變得更容易。

    對了,別忘了和家人和醫生好好溝通,瞭解正確的孕期知識,別讓家裡的老人好心做了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釣中的面餌練餌如何調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