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能網

    Intel在10月初的秋季釋出會上一口氣釋出了新的Core X系列處理器和28核Xeon W-3175X處理器,還有就是接下來一年的消費級主力產品第九代酷睿處理器,這次釋出會的時間剛好離上第八代酷睿釋出一年,是正常的更新週期,不再像上一代酷睿釋出時那麼倉促。

    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的核心代號是Coffee Lake,與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相同,工藝也是14nm++,不過Intel表示這應該是最後一代14nm處理器了,它將是Intel 14nm工藝的謝幕表演。

    從左到右分別是Core i9-9900K、Core i5-9600K和Core i7-9700K,我們收到的都是ES版本

    三個CPU背後的電容佈局是一樣的,可見Core i5-9600K並不是原生6核

    與上一代處理器相比,第九代酷睿主要是再次增加了兩個物理核心,是Intel首次把八核十六執行緒的產品放到主流市場,同時也把Core i9的品牌帶入主流的LGA 1151平臺,此外CPU內部的矽脂終於要說拜拜了,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的內部導熱材料全部換成了無釺劑焊,散熱能力會有大幅提升。

    其實從第六代酷睿開始Intel的主流處理器的核心架構就沒怎麼變過,只是第八代和第九代處理器的核心數量都有所增加:

    第七代酷睿Kaby Lake的核心

    第八代酷睿Coffee Lake的核心

    第九代酷睿Coffee Lake的核心

    其實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首發時只有六款我們也覺得這陣容有點少了,結果到第九代酷睿時首發只有三顆……看來第八代酷睿要和第九代共存很長的一段時間,畢竟這次和七代和八代交替時那樣平臺不通用不一樣,現有的300系列主機板和新發的Z390主機板都是可以同時相容八代和九代酷睿的,而且九代酷睿和八代酷睿有明顯的價差,所以Intel完全可以用先有八代酷睿產品填補九代酷睿的市場空缺。

    首發的三款產品包括:

    Core i9-9900K,八核十六執行緒,基礎頻率3.6GHz,最大睿頻5.0GHz,16MB L3快取,95W TDP,不鎖倍頻,每千顆售價為488美元 ,國行售價4999元;Core i7-9700K,八核八執行緒,基礎頻率3.6GHz,最大睿頻4.9GHz,12MB L3快取,95W TDP,不鎖倍頻,每千顆售價為374美元 ,國行售價3499元;Core i5-9600K,六核六執行緒,基礎頻率3.7GHz,最大睿頻4.6GHz,9MB L3快取,95W TDP,不鎖倍頻,每千顆售價為262美元 ,國行售價2699元;

    Core i9-9900K是新增型號,這是Intel第一次把Core i9引入到主流平臺上,而Core i7-9700K和Core i7-8700K的規格有明顯差異,前者的核心數多兩個也就是八核,但它沒有超執行緒,這也是歷代唯一一款沒有超執行緒技術的Core i7,和六核十二執行緒的Core i7-8700K比起來執行緒數其實不佔優勢,當然了它有更多的物理核心和更高的頻率,至於Core i5-9600K和Core i5-8600K兩者從規格上來看就真只有頻率上的差別。

    Intel第九代酷睿的睿頻設定也比較高,Core i9-9900K的單核和雙核睿頻都能到5GHz,而六核八核睿頻也有4.7GHz,這可是之前Core i7-8700K的最大睿頻頻率啊。Core i7-9700K單核睿頻能到4.9GHz,而八核睿頻也有4.6GHz,而Core i5-9600K的頻率設定其實要低不少,不過也比上代同類產品要高,單核睿頻能到4.6GHz,而六核睿頻則能到4.3GHz。

    其實第九代酷睿處理器所用的依然是14nm++工藝,和上一代是沒有變化的,然而它核心數多了兩個的情況下頻率還提升了,那麼它的散熱要怎麼辦呢?要知道超頻後的Core i7-8700K可真是熱得飛起,不過Intel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直接,把導熱材料換了。

    其實在第二代酷睿處理器Sandy Bridge與之前CPU內部的導熱材料其實都是無釺劑焊,然而在第三代酷睿處理器Ivy Bridge之後就把導熱材料全部換成了TIM矽脂,兩者的導熱係數差距巨大所以導致溫度暴增,而Intel的處理器在此之後一直被罵是“矽脂U”,更甚的是上一代Core X系列也把導熱材料換成了矽脂,因為過熱嚴重影響效能發揮。

    超頻玩家更是對“矽脂U”深惡痛絕,因為超頻後CPU熱量會暴增,然而由於矽脂的導熱速度不夠迅速,很容易導致熱量堆積,結果就是容易過熱影響超頻效能,實際上追求極限的玩家都會對Intel的CPU開蓋換液金,這樣不但可以大幅改善CPU的散熱,還可以提升CPU的超頻能力。

    之前和同事開玩笑說Intel 10nm再延期擠不出牙膏咋辦?把矽脂換回釺焊然後把頻率拉高再來一代唄。結果第九代酷睿還真的把導熱材料換回無釺劑焊,還好它的核心數量加了兩個,這也算是個不小的變化。

    伴隨第九代酷睿一同釋出的是Z390主機板,它類似於H370和B360晶片組,Z390晶片組新增板載802.11ac無線網路、AC9560無線網絡卡、藍芽5.0連線、原生USB 3.1 Gen 2介面,在主要的PCIe通道數量沒有變化,這樣的話,Z390、Z370、Z270晶片組基本的規格都沒有很大演進。所以總結起來,Z390、Z370晶片組都最高支援24條PCIe 3.0通道,這點跟Z270晶片組同樣一致,SATA 6Gbps介面同樣最多6處,但是在USB方面值得說明,Z390主機板能夠最多原生支援USB 3.1 Gen 2*6、這點是Z370晶片組沒有的,當然後者還是有使用第三方晶片來實現(而且效能未必不如原生,不信點選這裡),而常見的USB 3.1 Gen 1都是最多支援10處。另外無線網路支援方面當然是Z390晶片組的獨享,不過根據B360的情況來看,實際的主機板銷售未必就會標配天線等外圍裝置(據說會要10-15美元的成本),因為平價的Z390主機板應該都是有的。另外比較少讀者會注意到的就是Z390晶片組增加SDXC(SDA 3.0)的支援。

    此外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在記憶體控制器上也有所改動,Intel表示新的記憶體控制器可以支援16Gb核心容量的DDR4記憶體,在每個記憶體通道使用2條記憶體(2DPC)時,處理器可以支援高達128GB的系統記憶體容量。然而由於16Gb核心的DDR4記憶體現在才開始商用,Intel還在進行測試,未來幾個月會更新具體情況。

    測試平臺與說明

    這次要測試的是第九代的Core i9-9900K和Core i7-9700K,對比物件是上一代的Core i7-8700K和AMD的Ryzen 7 2700X,Intel平臺的會使用華碩ROG Maximus XI Formula主機板,AMD平臺則用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機板。

    記憶體採用兩條8GB的芝奇SNIPER X DDR4,頻率為3200MHz,時序為14-14-14-34,顯示卡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 Edition,散熱器使用九州風神堡壘240,SSD是一個浦科特的M9Pe 512GB加一個OCZ的VX500 512GB,電源是安泰克的High Current Gamer 850,系統是Windows 10 64位bulid 1803,已經把最新的補丁打好了,顯示使用NVIDIA GeForce 416.16 WHQL Game Ready。

    測試時所有CPU都會保持其預設頻率,測試效能時系統電源計劃會設定為高效能模式,進行溫度與功耗測試時會改成均衡模式。

    基準效能測試

    基準效能測試都是些考驗處理器運算能力的專案,全部都是Benchmark。

    Sandra 2018的處理器計算測試可以測試出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核心、執行緒數和頻率上都佔優的Core i9-9900K自然排第一,同樣是8核16執行緒的Ryzen 7 2700X第二,8核8執行緒的Core i7-9700K整數能力比Core i7-8700K強,然而i7-8700K有著更多的執行緒數,浮點效能表現更好。

    處理器多媒體測試Intel處理器明顯在指令集方面有優勢,Core i9-9900K的效能領先上代Core i7-8700K有30%多,然而Core i7-9700K由於執行緒數量不佔優所以比Core i7-8700K還要弱些。

    SuperPi是一個完全比拼CPU頻率的測試,由於是單執行緒的測試,所以沒有超執行緒的Core i7-9700K表現其實是最好的,不過也不比Core i9-9900K好多少。

    wPrime單執行緒和SuperPi的結果是一樣的,多執行緒方面執行緒數和頻率最高的Core i9-9900K自然是第一,Ryzen 7 2700X第二,Core i-8700K核心數雖然少兩個,然而執行緒數佔優,所以結果比Core i7-9700K還好些。

    國際象棋測試,兩顆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的表現都相當好,Core i7-9700K測出來的結果超過了Ryzen 7 2700X和Core i7-8700K。

    WinRAR這個測試是對記憶體和CPU執行緒比較敏感,Intel的處理器記憶體延時比較低,所以表現相當好,測試結果就和處理器的執行緒數掛鉤。

    同樣是壓縮軟體的7-Zip的測試結果就有明顯不同,核心數更多的Core i7-9700K表現就比Core i7-8700K好不少,當然最好的依然是Core i9-9900K。

    X264 FHD Benchmark這個影片壓縮測試明顯就是物理核心越多優勢越大,Core i7-9700K的效能表現和Ryzen 7 2700X一致,支援多執行緒的Core i9-9900K只比它好8%,超執行緒在這個測試中作用太明顯。

    Corona 1.3 Benchmark是一個渲染測試,執行緒數在這個測試中比較重要,所以Core i7-9700K和Core i9-9900K之間差異巨大,執行緒數更多的Core i7-8700K和Ryzen 7 2700X表現都比i7-9700K更好。

    Pov-Ray軟體內自帶的Benchmark工具,Core i7-9700K由於沒有超執行緒所以單核效能最佳,多執行緒方面核心數更多的它也比Core i7-8700K更好,然而比不過執行緒數更多的Ryzen 7 2700X。

    Blender這個渲染軟體的測試,單執行緒方面依然是Core i7-9700K更好,不過多執行緒效能它墊底,Core i9-9900K大概比Ryzen 7 2700X快20%左右。

    CINEBench R15渲染測試,多執行緒效能上Core i9-9900K大概領先Ryzen 7 2700X 10%左右,而Core i7-9700K則大約領先Core i7-8700K 5%。

    辦公應用測試

    Sysmark 2018是本次新增的測試專案,它會實際執行各種常用和辦公軟體進行測試,所以得出來的結果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從結果來開Core i7-9700K比Core i7-8700K大概好8%,Core i9-9900K則比Ryzen 7 2700X好20%。

    同樣是軟體回放測試的PCMark 10的測試結果和Sysmark沒什麼差別。

    PCMark 8的應用程式測試,兩顆九代酷睿表現都極佳,其實這些軟體中真正能讓CPU滿載的只有AE一個,其他的基本都是在看頻率,不過不知道為啥Ryzen 7 2700X在PowerPoint的表現比較好。

    遊戲效能測試

    3DMark的物理測試中,Core i9-9900K的效能大致比Ryzen 7 2700X高15%到20%,在DX11的Firestrike測試中Core i7-8700K的表現比Core i7-9700K要好,不過到了DX12的TimeSpy測試中結果就翻轉過來。

    遊戲測試都是把解析度定在1080p,畫質開到最高,除了《守望先鋒》外其他的都是執行內建的測試程式,要注意的是《文明6》 的CPU測試出來的結果是回合時間,單位是秒,所以那項測試的結果是越低越好,其他的專案的結果都是幀數。

    Intel的酷睿處理器玩遊戲比AMD的銳龍好這個基本上大家都應該清楚,不過實際上Ryzen 7 2700X也不會落後太多,Core i9-9900K的遊戲效能自然是最好的,然而並不算領先Core i7-9700K和Core i7-8700K很多,某些時候沒有超執行緒的Core i7-9700K表現反而更好。

    溫度與功耗測試

    這個測試是在預設頻率與電壓環境下進行的,所有平臺統一使用九州風神堡壘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會測試桌面待機與使用AIDA 64 Stress FPU負載兩種情況下的溫度與功耗 ,Intel處理器還會測試完全按照Intel TDP規範和開啟華碩多核最佳化解除TDP限制的兩種情況。

    只有6核的Core i7-8700K待機的溫度功耗自然是最低的,Core i9-9900K和Core i7-9700K的待機溫度功耗差不多,Ryzen 7 2700X待機時頻率也有2.2GHz所以功耗溫度都較高。

    如果完全按照Intel的功耗規範來的話,Core i9-9900K和Core i7-9700K的溫度功耗都不會很高,因為用AIDA 64的FPU烤機一段時間後他們的頻率就會降至3.9GHz,這樣溫度功耗都很低,不過沒有幾塊Z390主機板會預設按Intel這個規範來的,因為會影響效能,所以大多數都是預設把這個限制解除了,這樣這兩個CPU滿載時都可以穩定在4.6GHz,Core i7-9700K滿載溫度69℃,平臺功耗為190W,而Core i9-9900K滿載溫度為73℃,平臺功耗為225W,功耗較Core i7-8700K有大幅提升,比Ryzen 7 2700X都高不少,溫度方面由於把裡面的矽脂換成了釺焊,所以控制得還OK。

    超頻測試

    我們只測試了Core i9-9900K的超頻,說真的並不算很好超,因為Intel本來就把頻率提得相當高,所以沒剩下多少超頻空間,雖然說CPU內部的導熱材料換成了釺焊,但是CPU超到5GHz後溫度依然相當之高,240一體式水冷也很難壓得住,14nm的8核想超5GHz穩定用還是相當困難的,超頻時記得把CPU的保護溫度提到最高,不然很容易失敗。

    Core i9-9900K全核超5GHz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我們手頭這顆要把電壓提到1.25V,可透過AIDA 64 FPU烤機測試,大家注意一下烤機時CPU核心的溫度,基本上都是90℃~100℃,所以說不把CPU的溫度限制提高是很難成功的,然而這對散熱器也是一大考驗。

    頻率提到5.1GHz後電壓需要加至1.3V,然而這時已經不可能透過FPU烤機測試了,如果把CPU、FPU和cache這三項都鉤上的話來烤機還可以。另外跑5.2GHz入系統是可以的,然而跑個R15測試都會宕機。

    全文總結:主流平臺最強處理器

    第九代酷睿處理器是Intel對AMD的銳龍系列處理器的一下有力回擊,雖然說之前用六核的Core i7-8700K對八核Ryzen 7 2700X也可打得互有勝負,現在直接拿八核的Core i9-9900K出來就可以直接碾壓對手,不過領先幅度並沒有Intel所說的那麼大,實際應用大概也就20%~30%左右。

    而Core i7-9700K對上一代的Core i7-8700K其實只能說互有勝負,雖然前者的核心數更多,然而後者多了四個執行緒,某些情況下i7-9700K甚至還不如i7-8700K,不過在遊戲應用方面沒有超執行緒、單執行緒效能更好、頻率更高的i7-9700K其實比i7-8700K更強 ,它的存在讓主流平臺普及八核成為可能,畢竟頂級的Core i9-9900K實在太貴了,隨著這兩款處理器的推出,現在Intel和AMD在自己的主流平臺上都有八核處理器了。

    總的來說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的效能提升在預計之中,Intel只是單純的堆多了兩個物理核心並且把CPU頻率拉高了,旗艦產品的效能提升了大概30%到40%,除了遊戲效能進一步增強之外,內容創作者的生產力也大幅提升,內部的導熱材料從矽脂換成回了釺焊讓CPU有了更好的溫度表現,只不過由於核心數的增多超頻後的發熱變得更不好控制,超5GHz用普通的240一體式水冷已經很難壓制。

    要說對第九代酷睿處理器最不滿的地方就肯定是價格了,Core i9-9900K的售價高達4999元,Core i7-9700K也要3499元,Core i5-9600K要2699元,先不說那個新加的Core i9,Core i7/i5這兩個的售價都比上代上市價高了不少,不過想要在主流平臺說獲得最強的效能,現在也只有Core i9-9900K這一個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據說時間寶石將在《奇異博士2》再現?這會對漫威發展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