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men車燈改裝
-
2 # 餘生syk
沒有了,不像小時候三五成群出去集結組團去挨家挨戶拜年拿糖果,現在都是各玩各的,大人小孩都是手機,一點年味都沒有
-
3 # 想學吉他
早就沒有了。
現在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年味本來就越來越淡了。再加上過年禁止點鞭炮放煙花,有的地方還嚴查賭博,每人身上翻出100塊錢,就算賭博,剛才連打麻將打牌都不敢了。年味更加聊勝於無了。
-
4 # 萌萌姐投資學堂
但現在的春節感覺越來越不像以前的春節了。有人糾結於過年回家的“中國式盤問”;有的人則認為“年味淡了”、“過年越來沒沒勁了”;有的人則把春節當作又一個新的七天長假。僅此而已。我們為什麼總懷念以前的春節?是什麼時候年味變淡的?一個理想的春節裡,究竟該有些什麼?以前的春節都怎麼過?
在通常的描述裡,春節是我們華人一年當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也是承載著華人最熱烈情緒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載體。
以前的春節,真有意思啊,如今經常感覺“年味不夠”?可能在於我們對節日的期待在減少。細細回想,為什麼以前的人總那麼期待過年?因為在物質貧瘠的往昔,過年不僅是一個盛大而隆重的節日,它還是對我們平日裡難以實現願望的一種滿足,幾乎每個人對過年都懷有強烈的期待。因此,年味的失落似乎是一種時代的必然,當我們的生活變好了,我們所希望、所渴望的許多東西,不必等到春節才能夠實現時,我們對過年的期待值就變低了。
以前買個車票要連夜排隊,綠皮火車一坐就是好幾天,平日與家人聯絡也不方便,遊子們都期待過年回家團聚;現在手機就可以買到票,高鐵四通八達,天南地北也可以在一天內到達,家不再那麼遙遠,過年回家的期待值就低了。以前過年才捨得買新衣,年夜飯才捨得大魚大肉放開吃,過年是享受;現在商家各種造節剁手是常態,新衣服堆滿衣櫃,大魚大肉是常態甚至吃出了富貴病,過年反倒顯得累贅。以前小孩麼過年放個鞭炮、買個玩具,就可以興奮一整天,年味是濃的;現在小孩的各種玩具堆滿書櫥,遊樂場裡好玩的遊戲應有盡有,年味反倒變淡了……
失落的期待,本是可以從儀式感中補回的。涂爾幹將儀式視為具有增強作用的集體情緒和社會整合現象,他認為人的感情並不是給定的,而是由社會生活的事實產生出來的,感情的表現形式是被所屬社會群體的性質建構起來。換言之,儀式感可以構築起我們對節日的一種共同情感。只是,時下節日的儀式感也在漸漸消失。
與此同時,新興的節日形式又在不斷衝擊著傳統的過節形式。按照傳統,春節期間的主要活動就是祭拜大自然神靈和祖先神靈,民間會灑掃庭院、祭灶、祭祖、上墳、守歲、吃餃子、吃年糕、拜年、放鞭炮、貼春聯、貼門神、放花燈、看社火、踩高蹺、趕廟會……但這些年俗不少已經消失了或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搖一搖、集五福、搶紅包、微信拜年……
有人認為,這是新的儀式感。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持續向我們生活滲透,一種全新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的節俗文化也會逐漸形成。只是一種過節形式如果要沉澱成為一種儀式和集體記憶,不僅需要廣泛的參與度,還需要時間的沉積。但在求新求快的網際網路時代,一些所謂新的過節形式根本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五年後還會有“集五福”嗎?人們還有熱情搶幾塊錢的紅包嗎?舊的儀式感沒有接續,新的過節形式零散而破碎,春節的儀式感沒有了,它就成了一年365天中普通的一天。
親戚朋友的盤問“怎麼還不結婚啊”“一年賺多少錢啊”“買房了沒有”“可能當上領導嗎”“物件家境怎麼樣啊”……
盤問之餘,可能還有各種語重心長的囑咐:
“得結婚啊,你爸爸媽媽年紀多大了”“不結婚讓人家笑話”“得趕緊買房了,房價又要漲了”“一年怎麼才賺這麼點錢啊,白白讀了這麼多年書”“人要圓滑點才能往上爬”……
溫情的鄉村共同體變成了涂爾幹筆下的“機械團結”:社會成員信仰、情感、價值觀的高度同質性,要求絕對一致的壓力不斷壓抑著人的個性,個性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也即,鄉人們溫情脈脈的“中國式盤問”,其實就是在以同質化的、落伍而陳舊的價值體系想象我們、規定我們、要求我們;人情變成了缺乏界限感的對隱私的侵犯、對自主選擇的干涉以及同質化價值觀的壓迫。
年味的失落,是轉型中的鄉土中國所帶來的陣痛,它是一種必然;我們在抱怨的同時,也應該試圖給予鄉人親人一種“理解的同情”,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也別對他們冷嘲熱諷——鄉土“落後”是因為被時代列車無情拋下。渴望理想中的春節的迴歸,也離不開我們每個人對儀式感的重拾;改變原子化的生存現狀,與更多人建立成共同體,集體的儀式感有了,年味也就有了。
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年"不同!
-
5 # 眉山蘇
春節肯定還是春節,華人的傳統,這個是不可能取消的。只不過現在的春節變味了,現在的春節就是喝酒、打麻將。要麼就是幾個人在一起炫耀今年掙了多少錢,女朋友談了沒有啊!現在過年已經沒有以前的氣氛了。老的傳統都丟了,鞭炮不讓放了,文化活動又少了,傳統風俗已經沒有了!
-
6 # 還沒長大怎麼就老了
春節還是那個春節,只是人的年紀已經不是那個年紀了,俗話說小孩望過年,大人望賺錢,因為人們總是覺得童年的記憶兒時的回憶是最好的。確實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小時候的農村小夥伴一起熱鬧放鞭炮,現在連農村都禁止放鞭炮了。而且我們那個時候,小夥伴又多一起玩耍熱熱鬧鬧,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少了也不那麼熱鬧了。再就是到了過年就要花很多錢,要給雙方的父母,又要給小孩壓歲錢,又要辦年貨。可能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年,過個年就回到解放前,所以有好多人都不想回家不想過年。快過年了,在此祝中國國富民強,祝所有人家庭幸福美滿。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
7 # 玉玲瓏格格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雖然現在的年味沒以前濃了,但是依然有年味,令人嚮往!
又要過年了
還記得小時候
濃濃的年味兒嗎?
那時候雖然家家戶戶不富裕
但是有花花綠綠的裝飾,
有挨家串門的熱鬧
小時候,
一到臘月就開始置辦年了
一直到年三十,
家裡天天蒸汽瀰漫,香氣瀰漫
這是年的味道,
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
不禁讓我想起那句話
那些年窮的像個孫子,
但快樂的像爺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聯;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趕集了
小時候年前趕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燈籠,糖塊,雞鴨魚肉,水果,凍梨,凍柿子,春聯,鞭炮,掛曆…媽媽會買回家一張大大的掛畫,一個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著個大鯉魚!
為了更應景,弄一根樹枝,上面綁上糖紙花兒,花花綠綠的特別喜慶,還要從集市上買一些假花,放在櫃子上,有過年的喜慶!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準備各種吃的了
殺年豬,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對肉的渴望尤為強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這就是年的特權,烀一大鍋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
殺年雞,雞、魚、肘子、排骨是小時候過年的標準套餐,小時候吃的雞都是小笨雞,最有營養的雞,皮薄發黃肉質緊實不疏鬆,燉出來的湯都是油黃不膩的,花了大價錢買的,小雞燉蘑菇!
買一堆凍魚,年夜飯那天吃的是活魚,什麼最好的食材都留到過年的那天!
蒸一鍋又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主食備的足足的,豐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一年的美好願望全都寄託在食物上…
儲備餃子也是過年前準備的年貨之一,包好的餃子凍上,可以包好幾個餡的,酸菜,芹菜,過年前來小孩了晚上餓了,煮點!
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冰淇淋,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限,吃新鮮的水果機會不多,凍梨、凍柿子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直流甜水還嘎嘎冰牙!
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了給一塊,沒意思了吃一塊,軟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時候能嚼動硬糖,吃多少糖塊都吃不夠…
軟糖中的經典就是高粱飴和楊梅糖,糖分低
脆糖酥糖大蝦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
散裝硬糖塊,桔子瓣糖,五顏六色,舌頭都吃變色了
還記得,臘月二十四,那場怎麼逃也逃不過的大掃除
小時候過年前一定要來一場大規模的全家都出動的大掃除來迎接新的一年,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這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關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掃除。
還記得,臘月二十九就可以貼對聯了
貼春聯就少不了送財神的,不管這一張薄薄的、賊劣質的財神畫值多少錢,都得買,財神都送到家了,哪能拒之門外?
還記得,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
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烀肉,炒菜,燉魚,醬肘子,大鍋裡煮著整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齊聚了,而且每樣的分量都很大,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夜飯。
下面這一桌滿滿的幸福,看哭無數人,那時的我們以為每一次過年都會更加快樂,沒想到長大後的過年竟是這般滋味。可能真正在過年的永遠是那些孩子們吧!
還記得,過年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除了年夜飯、壓歲錢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最大的盼頭了。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沒事就拿出來瞅瞅試試,疊的闆闆整整的壓在枕頭下都睡不著覺,想象著明天穿上新衣服的開心,睡夢中都是甜甜的微笑!過年沒有踩小人的紅襪子不是過年,圖個吉利!有的襪子質量不好,第二天腳丫子都被染紅了! 還記得,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平時不敢想的金額的壓歲錢!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十塊錢,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鉅款啊!放在兜裡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小時候年是期盼…長大了,也許那些美好的過年場景都不在了,但只要見到爸媽的那一刻,就是屬於我的最快樂的春節。大家覺得呢?
-
8 # 永遠,吉祥
節日不變,但是沒有以前的年味濃了,為什麼,就是不讓放炮了,在者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吃什麼好吃的沒有,現應有盡有,
-
9 # 小安聊歷史
現在過春節的氣氛明顯沒有以前的味道濃了,也可能是自己長大了,沒有了孩時的感覺。
記得自己小時候在農村過年,那才叫熱鬧。剛進入臘月就已經開始迫不及待了,那時候過年能穿上新衣服就特別的高興,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所以平時都穿的很樸素,好不容易要過年了,父母就是捨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也要給每個孩子們都買一套。大人們忙著開始置辦年貨,有瓜子、水果糖、炸麻葉、核桃、江米條,還有肉,好吃的統統都有。
接下來就是蒸饃饃,大人們特別的辛苦,因為家裡親戚多,所以一般要連蒸3天才完事,從早晨到晚上,不停的製作,不停的要上鍋蒸,一鍋一鍋的饃饃好不容易做出來了,各式各樣的都有,特別的好看,這些都是走親戚必送的禮物,在農村過年,不管你送禮拿的多好,花饃是少不了的,這是村裡人最看重的風俗習慣。
買完這些,屋裡開始要大掃除了,忙碌一年了,也該好好收拾收拾了。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不僅要打油鍋,準備製作各種美食,而且要寫對聯,帖年畫、祭祖宗一個都不能少。
那時的對聯基本都是手寫的,很少有人買,因為爸爸文筆不錯,所以村裡的鄰居、朋友到了三十那天都會登門請爸爸給他們寫春聯,滿屋子的伯伯叔叔們,人可多了,就像趕集市一樣,地上到處擺滿了剛寫好的對聯,各式各樣的,紅紅的一大片。看著伯伯叔叔們一個一個高興的拿走了自家的對聯,而我卻高興不起來,基本一天的時間爸爸都為別人服務了,而且爸爸寫的是人困馬乏,沒有一句怨言。我們家的春聯每年都是帖的最晚的那個,其他家下午都開始放炮吃餃子了,我們才開始行動!爸爸從來無怨無悔!事後等自己長大了才開始明白了爸爸為什麼那麼做!
到了三十晚上,大家開始擺好吃的,守著電視機看春晚,那時的春晚是每家必看的節目,收視率特別高,趙本山如果不出來,大家肯定不樂意!而我們這些孩子就三五成群,拿著鞭炮一邊走一邊放,村裡的不眠之夜拉開了序幕!
整整一年了就數大年三十和初一最熱鬧。初一大早,一個個都是精神抖擻、容妝煥發,穿著新衣服,踩著新皮鞋,開始了一天的大拜年活動,走東家串西家,孩子們拿壓歲錢拿到手軟,這邊伯伯發一張嶄新的一元,那邊叔叔發一張五角,吃完東家吃西家,心裡美滋滋的。可別小看哪些錢,在當時能買好多好吃好玩的東西!那時的錢值錢!
現在不一樣了,過年的壓歲錢越來越大,大人一出手都是百元大鈔,給孩子發五十的都拿不出手。
童年一去不復返,過年還是以前的時候最熱鬧!很懷念那時的春節!
-
10 # MayMay8686
謝謝誠邀,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和從前安全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盼著過年吃好的穿新衣服,現在不同了,生活水平提高每天都是過年,所以這是件伴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年不年也沒那麼重要,所謂的重要性和親朋好友每年今天道個好,聚聚增加一些樂趣……談談將來和現在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日子年。
回覆列表
以前的春節是最期盼的,早早提前1個月去新衣服,因為一年基本就買1次,過年早早就洗澡穿上新衣服,等著收紅包,然後出去玩,現在不喜歡過年,過年總會有煩心事,沒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