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漢防務論壇

    BGM-109“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海軍多年的制導技術累積起來的成果,毫不誇張的說,戰斧其實和標準系列一樣,源自二戰卻代表最先進的技術和戰術裝備,早年就有從飛機上發射,對付U艇的SOWD專案最終成果ASM-N-2“蝙蝠”,不過“戰斧”巡航導彈可不是雷達制導,而是預設了飛行路線,最後慣性制導,基本和軍用無人機是同一技術,不過飛行產生的偏差是透過地形的資料來矯正的,已經導航系統,也就是開車常有的GPS。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夜間發射,原因也有很多,不過戰斧最大的問題就是速度,彈頭圓滑,採用一臺渦扇發動機,完全就是不能超音速的設計,只能亞音速飛行,又是對陸攻擊的導彈,射程又遠,戰鬥部和燃料都是很大的,這樣戰斧實際使用起來就成了一架無人機,一次性的那種,不過戰斧的費用可不低,最新的Blcok IV都要187萬美金,既然要準確的命中目標,那戰斧還要保障自己在路上的安全,亞音速的飛行器完全就是一個明顯的目標,不過戰斧能夠利用地形匹配系統避開敵人的雷達,不過為了更隱蔽些,還是夜晚出動好一些,和二戰的夜間轟炸差不多。

    不過戰斧的活動時間可不止夜晚,其實白天也是可以發射的,也有人認為戰斧並不是特意要在夜晚使用,而是中東的夜幕恰好是美國的白日,對於美國指揮官來說,早上才是一切的開始,只是在海灣戰爭中在夜空呼嘯而過的導彈和第二天報廢的機場和雷達成了一代經典,戰斧從此被人所知,很大程度都是因為她的第一次使用以及制導武器的超高效率。

  • 2 # 使用者57334021383

    因為在發射時怕被對方的系統發現,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採用偷襲方式發射從而達到想要的結果,所以通常選擇晚上發再付。

  • 3 # 漩渦鳴人yy

    現如今,無論是巡航導彈還是彈道導彈都可以追溯到納粹德國。

    二戰時期德國的v1導彈是所有巡航導彈的鼻祖,v2導彈是所有彈道導彈的鼻祖。

    對於二者德華人擁有著更多的實驗資料和實戰經驗,所以對於二者的成敗得失,德華人心裡面還是有點數的。

    首先是v1巡航導彈,這種導彈,把它當做一種小型的無人飛機,精確度高,設計的時候,他的技術水平要求比較低。但是它的飛行速度太慢,以至於那個時候飛機都能夠將他直接給擊落了。

    在者是v2,彈道導彈,他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精確度比較差,而且在那個年代,需要各種各樣的計算引數,那個時候還沒有計算機,當時的人們,尤其是那些計算各種各樣彈道資料的苦逼的數學家可以說真的是為他們默哀三分鐘。

    但是這種導彈他都末端速度較快,極其難以攔截,因此對於盟軍而言,雖然v1導彈開發出來時間較早,而且對於盟軍造成的損失比較大,但是盟軍方面更擔心的還是v2導彈。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接手了德國的v1導彈研究,開發出了自己相應的巡航導彈,但是精確度已知卻差得要命,況且他那個時代能夠運載核武器飛到。北冰洋對面的前蘇聯的和大棒才是美華人追求的東西,因此巡航導彈的研究,暫時擱置了起來。

    但是後來大的戰爭是沒有,但是小的區域性熱點戰爭卻一直刺激著美國的神經,尤其是越南戰爭。可以說把美華人徹底給打醒了,美華人重新收拾起巡航導彈這個專案。

    巡航導彈相比較於彈道導彈而言它便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通常情況而言,一發巡航導彈能夠充當臨門一腳的角色,而且不需要付出任何的人員傷亡以及太大的經濟代價,這一點對於美國的政治家而言,簡直完美。

    就在這個時候,衛星技術開始發展全球定位技術開始慢慢形成,此時此刻對於巡航導彈精確度不高的問題,每個人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也是到如今一直在沿用的一套定位系統。

    導彈發射初期有衛星制導,選擇將要攻擊的地點與目標,然後計算機在導彈的晶片內部輸入。目標的附近的地形地貌,還有路徑,然後導彈發射沿著之前計算機輸入的一條路徑,再加上衛星的定位與指導,飛到目標上空。再飛到目標上空,勘察目標附近的地形並繞與計算機內部的地形地貌相吻合,之後導彈最終攻擊目標。

    可以說,攻擊目標附近的各種的地形地貌是影響巡航導彈攻擊,精度的一大重要因素。

    但是問題就來了巡航導彈是充當臨門一腳的角色,這個時候在你攻擊之前對方的防空設施,包括觀察人員這一系列都沒遭到任何打擊。也就是說巡航導彈,並不是說命中目標的問題,而是如何飛到目標上空的問題。

    我曾經看過一個駕駛過f117的隱形戰鬥機的飛行員轟炸巴格達的一次行動記錄,在海灣戰爭期間,這個飛行員,是第一個在巴格達上空,投下炸彈的飛行員他說過,當時他去投下炸彈的時候,是計算晚上到的,底下燈火通明,雖然當時巴格達實行了燈火管制,但是真實到了戰場上,這一點還是很難實施下去的,然後當他第一發導彈打下去了之後整個巴格達上空,就是各種各樣的防空火炮,防空導彈騰空而起,那場面太美了。

    就連隱身效能可以說堪稱絕密,而且能夠打對方措手不及的f117都選擇在夜間出動,那麼充當臨門一腳角色強行撞開敵方防空大門的戰斧式導彈選擇在夜間出動,這一點情有可原,在戰斧式導彈超開地方防空大門,也就是對敵人的防空系統進行癱瘓是處理的以後,之後的事情交給成本代價更加低廉的有人駕駛的,比如說f16f15去執行,這樣顯得更加經濟實惠。畢竟你也不想發出去48枚導彈,結果到最後打的只有兩枚導彈命中目標吧,其他的導彈全被空中擊落了。

  • 4 # 翡翠貓貓

    1、從戰術角度講,選擇在半夜發射戰斧導彈,本身就有助於提升導彈的生存能力。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半夜時分目標的防禦工作都會比較鬆懈,攔截反應也會變得遲鈍,導彈打擊效果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戰斧式亞音速低空巡航導彈,如果白天發射,一大批戰斧飛過去大家都看得見,到了半夜除了戰備值班人員其他人基本都睡了,而雷達又很難照到低空飛行的戰斧,被發現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2、發射戰斧導彈實際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大規模縝密的協調溝通。需要先經過指揮官決策,並提交給司令部評估是否有必要實施打擊計劃,在確認方案的可行性之後才會派遣任務行動載體平臺(戰斧是通用巡航導彈,用於發射戰斧的可能是軍艦和潛艇,也可能是陸基發射車和空軍飛機),而接受任務的導彈載體平臺還需要做好準備,隨後才能發射導彈。由於指揮決策往往是在白天進行的,因此等到導彈可以發射的時候,往往也就是下半夜的事情了。

    3、東半球和西半球時差產生的晝夜分別影響了我們的認知。美軍發射戰斧的中東區域處於東半球,而發出指令的司令部卻位於西半球,這種地理位置的差異,也會讓我們習慣性地覺得美軍只在夜間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實際上對於西半球的決策者們而言,這個時候可能是大白天。

  • 5 # 暱稱8為空

    因為雪亮的彈道尾焰劃過夜空,和火光沖天的爆炸場景,在黑夜的背景下再傳來巨大的爆炸聲,對敵人的心理震懾會發揮到極致吧!

  • 6 # 海事先鋒

    晚上敵人的防禦體系比較薄弱啊。

    我們透過觀察,發現美國特別喜歡在夜間發動巡航導彈攻擊,不論是在此次敘利亞導彈襲擊中,還是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的巡航導彈無一例外都是在夜間發射,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小國在夜間的防空能力很差。

    發射巡航導彈的美軍驅逐艦。

    夜間屬於防空作戰的一個專門的時段,很多國家都不具備夜間的防空作戰能力,就拿戰鬥機來說,中國在殲8II戰鬥機服役之前,其實具備夜間作戰的戰鬥機也不多,當時還設定了專門的夜間戰鬥機型號。當然現在中國這樣的軍事強國早已經不是那樣了,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是可以晝夜和全天候作戰的,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這並不表示其他的小國也是這樣。

    對於小國來說,夜間其需要動用專門的夜間雷達和值班雷達,需要動用自動化程度很低的人力情報系統,還需要動用數量不多的夜間戰鬥機和全天候戰鬥機,但是美國的戰斧式導彈是可以全天候作戰的,所以美國選擇此時發動攻擊,這樣就可以更大程度的避開那些在晝間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的雷達和戰鬥機系統了。

    伊拉克戰爭是由夜間發射巡航導彈打響了第一槍。

    另外在夜間發動進攻也有能見度好的特點,夜間飛機少,電磁訊號也少,空域相對比較乾淨,電磁環境也不復雜,因此可以更加順利的實現通訊和戰場管理,發射的導彈也可以更加精確的命中目標,因此在夜間作戰可謂是好處多多。但是對於被打擊的小國家而言,夜間作戰則是相當難熬的,因為夜間的天空對於他們而言是不透明的。

    美國航母在演練夜間起飛作戰,夜間作戰能力對於形成全天候作戰能力非常重要。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 7 # 漁耕樵讀

    美軍通常選擇晚上發射不外乎三個原因:

    第一,有利於打擊突然性取得最大打擊效果。

    我們知道,戰斧導彈具有較高的精準度,由於其導航複雜性,其命中精度並不受白天或黑夜影響。

    夜間一般是警惕性最差的時候,防禦比較鬆懈,攔截反應比較遲鈍。有利於提高導彈生存能力,達到突襲的效果。

    第二,戰斧巡航導彈通常攻擊的是軍事重地或者是有較高政治目的的目標。

    簡單來說它就是實現精確打擊重要目標。這些目標白天有可能處於移動狀態,晚上則都會歸位,如飛機,大炮等。此時能達到最大殺傷效果。

    第三,原因與戰斧導彈載體有關。

    F117隱身飛機是戰斧導彈的空中發射平臺,儘管這種飛機隱身效能好,但是白天在對方空域飛行,也很有可能被發現。夜間可以增加其隱身性。

  • 8 # 偉大光榮正義

    戰俘巡航導彈可以說是近三十年來一直活躍在舞臺上的一款明星武器,在美軍歷次對外作戰行動中,往往都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作為開場行動之一,堪稱美軍作戰急先鋒。

    之所以美軍通常選擇在晚上發射戰斧巡航導彈,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夜間打擊可以取得較好戰果。

    一旦進入夜間,各種可見光探測的效果急劇下降,防空系統的反應速度和作戰能力明顯不如白天。特別是進入深夜後,人的反應相對遲鈍,警惕性下降,對各種緊急情況的判斷和處理能力往往不足,因此選擇夜間打擊,容易取得較好效果。

    二、夜間飛行不容易被攔截。

    戰俘巡航導彈飛行距離遠,但是其飛行速度相對較慢,全程以亞音速飛行。如果在白天發射,在一定距離上即可被目視發現,地面上諸多防空火力甚至單兵防空導彈等都能對其進行有效攔截;而選擇在夜間發射,則大大降低了被目視發現、攔截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雷達對其進行識別和跟蹤;但雷達對戰斧這類低空飛行物體的探測能力也相對有限,因此選擇在夜間發射,對保證戰俘導彈自身的安全性也相對較好。

  • 9 # 鐵桿軍迷

    說起美國的巡航導彈,就不得不提起已經服役了三十多年的“戰斧”巡航導彈了。戰斧巡航導彈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首次投入使用,當時共發射288枚導彈,發射成功282枚,僅被伊軍攔截29枚,命中率達90%!再到2011年多國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戰斧巡航導彈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BGM-109型“戰斧”

    BGM-109型“戰斧”是美軍早期研製的多用途巡航導彈,這一種導彈能夠在越過敵人的火力圈直接深入敵方內部,對敵人進行沉重的打擊。該導彈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且精準度非常的高。

    美國軍艦發射戰斧

    “戰斧”巡航導彈身長6.17米,直徑52.7公分,水平翼長2.62米,發射時重量(包括250公斤的推進器)為1452公斤。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戰斧”巡航導彈,它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臺都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因發射的母體不同,發射方式也有所區別,艦艇上用的是箱式發射器,或垂直髮射器。

    美國部分潛艇能攜帶戰斧發射

    在潛艇上既可用魚雷發射管發射,也可用垂直髮射器發射。導彈在航行中,採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射程在450-2500公里,飛行時速約800公里。據稱,其命中精度可達到在2000公里以內誤差不超過10米的程度。“戰斧”巡航導彈巡航高度,海上為7-15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以下,山地150米,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

    為什麼美軍通常會選擇在晚上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主要是乘其不備,增加對敵方的威脅。

    第一就是有利於保持打擊突然性取得最大毀傷效果

    美軍在晚上這個敵人最為脆弱的時候發射。因為夜晚敵方大多數人員都回到了營地休息,在這個時候實施巡航導彈打擊,很容易斬獲更大的成果。據稱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利用軍艦向地面的伊拉克士兵發射巡航導彈的時間就是在晚上。戰斧巡航導彈具備高精準打擊能力,如果目標一旦提前被戰斧導彈鎖定,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提前預知,是絕對逃脫不了戰斧的魔爪的。

    晚上發射的戰斧

    夜間一般都是對方警惕性最差的時段,而且一般來說在凌晨3-4時最疲憊、無論是決斷力還是行動能力都是最差的,這時候發動攻擊,總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防禦方攔截反應也會變得遲鈍,在夜間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有助於提升導彈的生存能力,可以達到突襲的效果,讓對方預警、防空等系統等來不及作出反應。雖然戰斧導彈具備全天候攻擊的能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防空系統能夠全天候地覆蓋,正是由於這些缺口的存在才能讓巡航導彈突破防空系統。如果在夜間發起攻擊,就可以利用目視進行搜尋和跟蹤,幫助導彈儘快突破敵人的防空體系。

    第二個原因就是,戰斧巡航導彈一般攻擊的是具有較高軍事價值或者政治價值的目標

    白天這些目標可能處於機動狀態規避打擊,但是到了夜間,這些目標特別是飛機、大炮等武器裝備基本都會歸位,相對來說比較集中,這個時候用導彈突然發起襲擊,可以最大限度摧毀對手實力。

    晚上發射的戰斧

    第三個原因就是,因為有些巡航導彈也可以透過戰鬥機空中發射

    美國B-1B轟炸機

    飛機是戰斧導彈的空中發射平臺,但是白天在對手空域飛行時,仍然有被發現的可能性,而在夜間則可以增加對方發現的難度,從而規避被擊落的風險。

    第四個原因就是,發射戰斧導彈實際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大規模縝密的協調溝通

    需要先經過指揮官決策,並提交給司令部評估是否有必要實施打擊計劃,在確認方案的可行性之後才會派遣任務行動載體平臺(戰斧是通用巡航導彈,用於發射戰斧的可能是軍艦和潛艇,也可能是陸基發射車和空軍飛機),而接受任務的導彈載體平臺還需要做好準備,隨後才能發射導彈。

    由於指揮決策往往是在白天進行的,因此等到導彈可以發射的時候,往往也就是下半夜的事情了。

    第五個原因就是,東半球和西半球時差產生的晝夜分別影響了我們的認知

    美軍發射戰斧的中東區域處於東半球,而發出指令的司令部卻位於西半球,這種地理位置的差異,也會讓我們習慣性地覺得美軍只在夜間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東西半球時差

    實際上對於西半球的決策者們而言,這個時候可能是大白天。

  • 10 # 孤郎5591

    “戰斧”式巡航導彈採用GPS制導、地形匹配系統、超低空亞音速巡航模式,夜晚發射剛好可以藉助夜色的掩護,尾噴口火光很難目視發現,到達目標時剛好是凌晨,是人警覺性最差的時候,飛行高度剛好在防空雷達的工作盲區,利於達到攻擊的突然性。

  • 11 # 絕版毅恆

    孫子兵法講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選擇晚上發射“戰斧”Ⅹ巡航導彈,必然有這方面的考慮,夜間攻擊,對被攻擊方很容易達成突然性,而且夜晚進行防空遠比白天要難得多。

    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美國攻打的物件與美國都相距較遠,距離遠了,自然有很大的時差,美華人在打你的時候,肯定不會考慮你的時間,自然是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正好他們那裡是白天,而被攻擊方是夜晚,那就更好了,何樂而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擊者的眼球運動是否有可能揭示他們謊稱不認識罪犯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