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叔觀世界

    第一次中東戰爭於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爆發,當時以色列的確是一無所有,只有兵力3.4萬人,飛機33架。以色列能夠挺過第一次中東戰爭,完全是國際社會大力支援這個新生小國的結果。而以色列在建國初期之所以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援,又是猶太人的團結以及在全世界富有影響力的結果。

    第一次中東戰爭起源於1947年透過的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181號決議)。這項決議旨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但是劃分領土十分不公平,猶太人不到巴勒斯坦人口的1/3,卻佔據了57%的領土,且多分佈在沿海肥沃地帶;而阿拉伯人分得的土地支離破碎且多貧瘠,該決議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廣大不滿。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立國。隔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七國聯盟糾集4萬大軍對以色列發動侵略。以色列剛剛建國,兵力薄弱,許多政府職能還沒運作,在阿拉伯聯盟的突然進攻下,節節敗退,很快丟失領土過半。以色列連忙向聯合國安理會求救,這時聯合國拉了以色列一把,命令雙方停火。6月11日,阿以宣佈停火四周。

    對於以色列來說,這是寶貴的四周。由於當時聯合國主要被美國操控,因此可以說是“美國爸爸”救了以色列一把。當然,其中不乏其他歐洲國家,甚至是蘇聯都在不遺餘力地幫助以色列。在以色列建國的181號決議中,正是蘇聯駐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感人肺腑的演講,有力地促使了決議的透過。可見當時猶太人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由於猶太精英在世界各地的呼籲和踴躍捐款,帶動了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廣泛聲援和支援,武器和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以色列,短短四周,以色列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停火結束後,待到阿拉伯聯軍再次進攻時,發現他們的敵人已非吳下阿蒙了,一開始阿拉伯聯軍就陷入被動,節節敗退。1949年2月24日,埃及首先與以色列簽訂停戰協議;1949年3月23日,黎巴嫩與以色列停火;1949年4月3日,外約旦與以色列停火;1949年7月20日,敘利亞和以色列停火……阿拉伯聯軍土崩瓦解。以色列取得全面勝利,得以在中東立足,近百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中東戰爭不僅僅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戰爭,而是所有西方國家與阿拉伯世界的戰爭,美國、蘇聯以及其他歐洲國家通力合作,在中東地區投下一枚楔子,成為日後中東動亂的根源。

  • 2 # 地平線的石頭

    因為猶太人有錢,以色列建國是得到全世界猶太人支援的,有錢人多,大家都捐贈點,有錢就能買到先進武器了,阿拉伯聯軍那個時代石油還沒有像現在這樣讓他們富起來,一幫子部落武裝能打的過現代化軍隊嗎?

  • 3 # 嘯鷹評

    以色列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國家,但是以色列人民可不是一無所有的人民,以色列的建立是在美英法蘇共同扶持之下建立起來的。

    而且以色列擁有大量的強制被退伍的精銳老兵。

    第三點,聯合國對以色列的拉偏架。

    第四點阿拉伯國家內部人心不齊。

    因為在英國,在法國,在德國。美國在蘇聯都有著大量的猶太人,

    斯大林在以色列建立以後,命令大量的猶太籍蘇聯官兵前往以色列。

    美國的猶太人也是大批大批宣佈退伍,然後攜帶自己的家產前往以色列。

    至於德國嘛,有一種東西叫做隱姓埋名。遇到以色列建立的,可不是趕緊跑路。

    然後,大量的精銳部隊退伍官兵呀,那能力槓槓的。對付這群烏合之眾的阿拉伯國家軍隊,那不是小菜一碟嗎?

    然後聯合國四大常任理事國裡面全部對以色列拉偏架,阿拉伯國家有得玩嘛。

    至於第四點,阿拉伯國家人心不齊,不然的話以色列早被推下海了。

  • 4 # 京川6

    第一次中東戰爭於以色列建國的第一天爆發,當時以色列的確是一無所有,只有兵力3、4萬人,飛機33架。以色列能夠挺過第一次中東戰爭,完全是國際社會大力支援這個新生小國的結果。而以色列在建國初期之所以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援,又是猶太人的團結以及在全世界富有影響力的結果。

  • 5 # 聽聞知事

    先更正下題主,以色列建國時並非一無所有,戰爭初期雙方的兵力對比並不特別懸殊,但武器裝備的差距的確非常巨大。

    首先,阿拉伯聯盟的自大、貪婪、無法團結、愚蠢讓他們錯過了消滅以色列的最好時機;

    其次,美蘇兩國的態度讓以色列起死回生;

    咱們先看看這些阿拉伯國家有多麼自大、貪婪和不團結以及愚蠢;1948年2月,阿拉伯聯盟在開羅召開會議,就堅決阻止猶太國成立一事取得一致意見,決定在5月14日英軍撤離後就派兵接收巴勒斯坦。

    注意下這個措辭,不是擊敗猶太人消滅猶太國,而是派兵接收巴勒斯坦。他們根本沒有將猶太人當做一個頗具實力的對手,而真正在意的是巴勒斯坦那塊土地。

    巴勒斯坦地區最為顯赫的大地主侯賽尼家族希望將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王國。而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則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他是阿盟中唯一能夠正視猶太人實力的人,他並不特別排斥猶太人建國,只希望將聯合國181號決議中分給巴勒斯坦國的土地以及耶路撒冷併入約旦版圖,並削弱甚至剷除令人討厭的侯賽尼家族。

    埃及國王法魯克與伊拉克王國則互為競爭對手,他們一直在爭奪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地位,出兵巴勒斯坦只是推高他們聲望的必要手段。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各種“各懷心腹事”的阿拉伯國家們就急匆匆開始出兵進入巴勒斯坦。

    埃及人希望搶在約旦人的前面佔領耶路撒冷,他們甚至沒有想過去同以色列作戰,而是以為要去接管一個正在崩潰的社會。而伊拉克軍隊則根本沒打算打仗,他們的參謀部中連一分巴勒斯坦地區的軍用地圖都沒有,只得找到當地的中學,把地理課本上的地區弄下來當做參考。敘利亞的主攻方向是加利利海南端,企圖在約旦的阿拉伯軍團到達前吞併巴勒斯坦北部地區。黎巴嫩卻是為了防範敘利亞霸權在其邊界以南擴張,試圖趕在敘利亞人之前,佔領從黎巴嫩邊界到阿克的地區。

    這麼多個國家一同出兵,卻因內部分歧而連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聯合總司令部都無法建立,聯合作戰根本無從談起。所謂的阿拉伯聯軍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為了解放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作戰,而是為了控制巴勒斯坦彼此作戰。

    為了限制對手,埃及竟然扣留了一批經由蘇伊士運河運往約旦的英國軍火。。。。

    (圖中的阿拉伯解放軍是阿盟在1947年派進巴勒斯坦地區的敘利亞土匪部隊,阿拉伯軍團則是約旦控制的阿拉伯世界裝備最為先進,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我們對照下聯合國181號決議劃分的巴勒斯坦地區;

    可以看出,即便阿拉伯聯軍相互戒備,各自為戰,但以色列的形勢依舊岌岌可危,根本無法抵抗阿拉伯聯軍的進攻,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戰鬥,以色列幾乎彈盡糧絕。

    阿拉伯國家的自大、貪婪、相互傾軋讓他們錯過了最有可能消滅以色列的四個星期,這時候他們展現出的愚蠢徹底毀掉了這場戰爭;

    6月11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第一階段結束,進入四個星期的停火期。這次停火最初是美國在5月17日,即阿拉伯國家入侵以色列第三天提出的,但英國對猶太國(1949年最終停火前,他們一直拒接稱其為以色列,而稱之為“巴勒斯坦的猶太當局”)沒有被消滅感到遺憾,因此一直猶猶豫豫,致使全面停火一直無法實現。

    但英國駐各阿拉伯國家外交代表紛紛接到駐在國的請求,要英國替他們爭取到停戰,不論條件是什麼。停火期限被規定為4個星期,在這期間雙方不得把戰鬥人員、適齡人員和戰爭物資運進巴勒斯坦(這一條後來做了有利於以色列的修改,以色列可以接納服役年齡段的移民,但不得將其編入現役或對其進行軍訓),聯合國將派出軍事觀察員監督遵守停火的情況。

    阿拉伯國家的愚蠢可見一斑,

    美蘇兩國的大力支援,讓以色列在四周的時間內,滿血復活並實力大增;

    在上面那段已經介紹過了,對以色列幫助最大的這次停火就是美國提出的,由此可見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

    雖然從明面上,美蘇兩方都擺出了中立的態度,但事實上,這兩個國家都非常希望以色列能夠在戰爭中獲勝,微妙的態度讓戰爭的走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利用停火的機會,神通廣大的猶太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美國等地購買了大量重型武器,甚至以“拍電影”的名義在再次開戰前夕從美國購買了三架剛剛退役的B-17飛行堡壘轟炸機(後來又獲得兩架),同時美國還提供給以色列高達一億美元的借款來解決財政困難。

    在這裡必須指出,猶太人之所以可以從捷克斯洛伐克大量購買武器,是得到了蘇聯的默許,而美國政府對猶太人花樣百出的購買要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蘇聯方面鼓則勵東歐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這為以色列提供了必需的人口基數和優秀兵源,其中大部分適齡移民都是二戰退役老兵,其戰鬥力絕非阿拉伯那些戰五渣可比。

    同時,以色列內部也在大力動員所有適齡人口服役,到七月時,以色列可以投入戰鬥的兵力已經高達7萬,而開戰之初,以色列投入戰鬥的兵力僅不到2.7萬並在第一階段的戰鬥中損失了2500人。

    而且美蘇兩國措辭嚴厲的批評英國阿拉伯聯軍的支援,美國甚至以馬歇爾計劃為威脅,逼迫英國放棄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援助。在隨後的戰鬥中,阿拉伯聯軍的彈藥都無法保障了。

    雙方的實力對比就在這一進一退中此消彼長。

    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理 本 古裡安在宣讀完《以色列獨立宣言》後,就立刻派人將這份檔案存入了耶路撒冷的英國銀行金庫,就是擔心隨之而來的滅國,將這份珍貴的檔案一同摧毀,讓以色列這個短暫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連一點痕跡都留不下。

    也就是說,即便當時以色列的最高領袖,都對自己國家的命運都並不看好。

    成就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是那些阿拉伯人。

    在開戰之初,以色列連國防軍都沒有,在停火的四個星期中,以色列完成了內部整合、甚至清洗,終於在第二次開戰前成立真正意義的國防部隊,其過程也頗具戲劇性,不光阿拉伯國家,即便在以色列內部,各種派別也是錯綜複雜,但好在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屬於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有時間小編寫篇文字和大家分享下。

  • 6 # 新銳觀察影片

    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取得勝利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1、以美國為首的眾多國家的支援;2、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支援;3、阿拉伯各國之間產生分歧。

    中東戰爭,或稱阿以戰爭、以阿戰爭,是指以色列立國後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五次大規模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於1948年5月15日開戰,以色列人稱之為“獨立戰爭”,阿拉伯人稱之為“大災難”。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圖

    歷史上,以色列地帶曾經先後被巴比倫、波斯及希臘、哈斯蒙尼王朝、大希律王、羅馬、拜占庭、阿拉伯馬木留克、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該地區由英國委任統治,被稱為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19世紀末,大批猶太人陸續移居巴勒斯坦,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由西奧多·赫茨爾當選主席,開始從事猶太復國主義,準備復國。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聯大181號決議案”決議,規定: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

    以色列步兵

    猶太人同意此決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成立。在以色列國成立第二天,阿拉伯國家聯盟共集結40000人,對以色列發動了戰爭。

    戰爭起始,阿拉伯國家處於有利地位,當時以色列只有3.4萬兵力,33架飛機,坦克4輛。5月17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命令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6月11日雙方停火前,阿拉伯已經佔領了過半巴勒斯坦領土。

    在停戰期間,以色列開始大力擴充軍備,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立即發起支援以色列的行動,以色列政府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規的以色列國防軍。

    在此期間,以色列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猶太人捐贈的新型輕重武器,從美國、英國進口轟炸機,從法國引進坦克,從捷克獲得了大量輕武器、野戰炮、炸彈和炸藥。

    阿拉伯聯合軍

    7月9日,戰爭再次爆發,以色列一口氣奪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分歧,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

    在軍事上已佔盡優勢的以色列軍隊針對埃及軍的弱點,一口氣發動了約夫戰役、希拉姆戰役、霍雷夫戰役,致使埃及軍節節敗退。埃及軍的敗退使得阿拉伯聯軍毫無鬥志,致使聯軍被完全趕出巴勒斯坦。

    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大勝,佔領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

  • 7 # WarOH協虎

    以色列建國時並非一無所有。

    可能大家會認為,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軍隊裡都是新兵,百廢待興。但其實,當以色列宣佈復國重建時,有一部分猶太人武裝組織加入了年輕的以色列軍隊,這其中就包括了哈加拿、帕爾馬赫、伊爾貢。

    ▲以色列軍隊一、阿以兩軍實力一覽

    哈加拿起源於奧斯曼帝國時期,發展於20世紀初巴以衝突,是由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組成的軍事組織。在以色列復國時,哈加拿這個組織就已經成了半個世紀左右了,而且擁有著多年的前線戰鬥經驗。

    帕爾馬赫則是英國殖民時期的一支歸屬英國的軍事部隊,擁有三支戰鬥力極強的地面戰鬥旅,以及下屬的航空、海軍、情報單位。後來,在以色列復國時,帕爾馬赫的部分力量加入以色列國防軍,其餘部分解散,但自加入以色列國防軍以來,該組織的成員一直是以軍中最高指揮部的中堅力量。

    伊爾貢這個組織的本質,其實可以說是一個恐怖組織。它起源於1931年,也即是在二戰之前。在以色列復國之前,該組織也一直活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舊地,在那個年代經常策劃恐怖的爆炸和刺殺行動。如今,它在以色列的身份是利庫德黨。

    由此可見,以色列剛剛復國時,其軍事力量並非一片空白。有了這些強而有力的猶太軍事組織的加入,至少在戰鬥力上是不會差太多的。

    ▲阿拉伯聯軍

    不過,當我們看到戰鬥初期以色列和阿拉伯聯軍總體的軍事力量對比時,又不禁為新生的以色列捏一把汗:

    ▲戰爭初期兩軍軍隊人數對比,資料來源於維基百科

    從戰爭初期兩軍軍隊人數的對比上,我們可以看出,戰爭初期阿拉伯聯軍總投入是28800人以上,而以色列國防軍的人數總數為29677。表面上,雙方人數似乎旗鼓相當,但我們要清楚一點,以軍中還是有一部分是新兵,所以在人員總體的戰鬥力及經驗上,以軍可能還是略遜於阿拉伯聯軍。

    因此我們可以說,新生的以色列軍隊還是具有一定的戰鬥力的。只不過在人數和裝備上,還是阿拉伯軍隊佔優一點。

    那麼,以色列到底是如何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打敗阿拉伯聯軍求得生存的呢?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得從戰爭剛開始時說起。

    二、阿軍猛攻!以軍節節敗退!

    戰爭伊始,埃及首先派出兩個旅,分南北兩路,於以色列南部發起進攻,矛頭直指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

    不過,由於北路軍在加沙以北、特拉維夫以南被以軍阻擊,因而不得不轉進內格夫。

    就在以色列人剛剛鬆一口氣時,外約旦派出的軍團就殺向耶路撒冷,而伊拉克的軍團則越過死海佔領了納布盧斯,並不斷向地中海方向進攻,讓以色列面臨著南北被切割的困境。

    而在北邊,敘利亞和黎巴嫩軍隊與當地以軍激烈戰鬥,猶太軍隊首尾難顧、疲於招架。

    由於阿拉伯國家突然宣戰,剛成立未久的以色列軍隊陷入空前的危機。面對戰鬥力勝於自己的阿拉伯聯軍,以色列士兵甚至沒有足夠的大炮來向敵人回擊。但是,阿拉伯軍隊的刺刀和坦克似乎並不想給以軍任何喘息,約旦軍團甚至於5月18日佔領了耶路撒冷舊城!此時的以軍,似乎是被阿拉伯聯軍按在地上摩擦。

    三、為了生存,反擊!

    正當猶太人的心提到嗓子眼的時候,阿軍的鐵蹄卻突然停止了下來。前線一片肅蕭,讓人摸不著頭腦。

    原來,由於阿聯軍的指揮開始紊亂,他們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團結,因而錯失了乘勝追擊的良機。就在此時,以色列抓住時機向美國緊急求援,在美國的提議下,聯合國同意要求雙方停火4周。而這,終於讓以軍得到了喘息之機。

    “生存!”此時這群祈盼生存的猶太人,當然沒有浪費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停火期間,以色列抓緊時機重新組織力量、大量召集猶太移民補充兵員,並進口了大量的坦克、火炮、戰鬥機和艦船等裝備。到戰火重燃的那一刻,以軍不僅得到了修整,甚至在軍力上反超了聯軍。

    7月9日開始,以軍在中部戰線以四個旅的優勢兵力出擊,打退了約旦部隊,通向耶路撒冷的道路從此暢通;在北面,以軍則頂住了敘利亞軍隊的進攻,並擊垮黎巴嫩軍隊,奪回加利利地區;

    在南面,以軍甚至在短時間內修復了一條古羅馬時期的小道,並藉此對埃及軍隊發動奇襲。

    由於這突然的奇襲,埃軍很快陷入混亂,戰略據點也接連在以軍的突擊下失守。最終,阿聯軍俞戰俞怯,全面潰敗。

    就在這時,在國際介入調停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諸國陸陸續續簽訂停戰協定。至此,第一次中東戰爭落下帷幕。

    然而,這次戰爭帶來的民族矛盾問題、宗教衝突問題、難民問題,都讓原本已然動盪的中東火上澆油。巴勒斯坦地區的劃分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引發了更強的糾紛,為接下來數次的中東戰爭埋下了隱患。

    從此,中東戰亂不息,甚至一度淪為恐怖主義的樂園。剛剛告別世界大戰陰霾的中東人民,又被另一片烏雲籠罩。曙光呢?仍在未知的遠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於旅遊資源的認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