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寒光遇驕陽

    賀知章除了是唐代著名詩人、還是一位書法家

    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 2 # 拾得書單

    賀知章詩歌以絕句見長,他的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反映和表現 了社會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人情人性。

    他幸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在詩歌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嘆,即使有惆悵,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他的詩感情自然、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源於生活。

    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一位唐代書法家,善草隸。

    賀知章的作品被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賀知章的墨跡留傳很少,其傳世書法作品中,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等。《孝經》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

    據記載御府藏賀知章草書十二幅,都已遺失。紹興東南宛委山南的飛來石上,曾有賀知章所書摩崖石刻十二行,原刻在南宋嘉泰年間漫滅,現在的石刻是後人新刻的。張旭之外,另一位唐代書法家鍾紹京也是賀知章的好友,畫聖吳道子還曾向賀知章學過書法。

  • 3 # 王旗19820920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漢族,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基本資訊

    中文名

    賀知章

    別名

    字季真,號四明狂客

    國籍

    中國唐朝

    出生地

    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

    出生日期

    公元659年

    逝世日期

    公元744年

    職業

    文學詩人、書法家

    所處時代

    唐代

    其他成就

    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醉八仙”。

    其他作品

    《回鄉偶書》;《詠柳》

    目錄1人物生平2主要成就3歷史評價4主要作品5軼事典故6後世紀念摺疊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賀知章馬上像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中進士、狀元,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賀知章中狀元后,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賀知章詩文精佳,且書法品位頗高,尤擅草隸,"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常醉輒屬籍,常與張旭、李白飲酒賦詩,切磋詩藝,時稱"醉中八仙",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天寶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捨本鄉宅為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詔許之,賜鑑湖一曲。玄宗御製詩以贈,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索不如也。"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他的墨跡留傳很少,現存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

    賀知章半身像其間,寫下《回鄉偶卷》2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為人傳誦而膾炙人口,未幾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肅宗以侍讀之歸,贈禮部尚書。現存詩19首,多為祭祀樂章和應制詩。文有《龍瑞宮記》、《會稽洞記》各1卷。今存《龍瑞宮記》摩崖,留存於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為難得之古代題刻。《新唐書》、《舊唐書》有傳。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當看到李白的詩文,即贊為"謫仙人也",後成為忘年之交,並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賀晚年放蕩不羈,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常與李白、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醉八仙"。亦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為"仙宗十友"。

    賀知章,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族孫也。少以文詞知名,舉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皆陸象先在中書引薦也。開元十年,兵部尚書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及秘書員外監徐堅、監察御史趙冬曦皆入書院,同撰《賀知章六典》及《文纂》等,累年,書竟不就。後轉太常少卿。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又充皇太子侍讀。是歲,玄宗封東嶽,有詔應行從群臣,並留於谷口,上獨與宰臣及外壇行事官登於嶽上齋宮之所。初,上以靈山清潔,不欲喧繁,召知章講定儀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諸帝臣位,帝號雖同,而君臣異位。陛下享君位於山上,群臣祀臣位於山下,誠足垂範來葉,為變禮之大者也。然禮成於三獻,亞終合於一處。"上曰:"朕正欲如是,故問卿耳。"於是敕:"三獻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諸神座於下壇行事。"俄屬惠文太子薨,有詔禮部選挽郎,知章取捨非允,為門蔭子弟喧訴盈庭。知章於是以梯登牆,首出決事,時人鹹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書監同正員,依舊充集賢院學士。俄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知章性放曠,善談笑,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儉,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里巷。醉後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鹹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

    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乃捨本鄉宅為觀。上許之,仍拜其子典設郎曾為會稽郡司馬,仍令侍養。御製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鹹就執別。至鄉無幾壽終,年八十六。

    肅宗以侍讀之舊,乾元元年十一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常靜默以養閒,因談諧而諷諫。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克遂四明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

    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朝萬[一華按:"萬"字衍。]止山陰尉,齊融崑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

    摺疊編輯本段主要成就

    賀知章草書孝經世人皆知賀知章的文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賀知章的書法。我們書法愛好者能夠看到的賀知章的書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書"孝經"了。賀知章書法善草隸,竇臮《述書賦》稱:"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採,實一望而寫憂。"竇蒙注云:"(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竇氏兄弟評唐名家書多譏貶,惟推崇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可知賀知章當時書法之聲譽。李白有《送賀賓客歸越寺》雲:"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為世傳誦。傳世書法作品中,墨跡有草書《孝經》、石刻《龍瑞宮記》等。[1]

    《孝經》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雲:"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雲:"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雲:"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家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遺意。(宋·範晞文《對床夜話》)

    摺疊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今存共十九題,二十首,斷句一則。[2]

    作品名稱

    唐禪社首樂章·順和

    唐禪社首樂章·太和

    唐禪社首樂章·肅和

    唐禪社首樂章·雍和

    唐禪社首樂章·壽和

    唐禪社首樂章·福和

    太和

    曉發

    奉和御製春臺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軍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

    題袁氏別業

    答朝士

    董孝子黯復仇

    斷句展開摺疊編輯本段軼事典故摺疊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玄宗李隆基,對他非常敬重,諸事待遇異於眾人。

    賀知章臨行,與唐玄宗辭別,不由得老淚縱橫。唐玄宗問他還有什麼要求。賀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知章拜謝受命。

    時間長了,賀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摺疊人生修煉

    賀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說假話。而且他當時官居高位,詩文也很有名,他不至於、也用不著對一個初出茅廬的李白如此誇獎甚至讚歎。從後來人們對李白及其詩歌的研究所得結論來看,賀知章確實是一個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從李白這邊來說,知音難得,能夠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眾詩才的人中,賀知章還是第一個。

    他和李白都極其喜歡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詩人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裡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這杜甫也真會說話,難怪後來名氣很大。

    賀知章沒有留下足夠多的詩文,讓人知道他修煉的細節。但從他留下的七首祭神樂章可以看得出來,他不但是個虔誠而嚴肅的修煉者,而且對修煉理論的鑽研也是很深入的[1]。而他最終棄官歸隱並且正式成為道士,則是他多年修煉、道心精堅的明證。

    賀知章在8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後來死裡逃生,又回過來了,並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准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准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這還不算,唐明皇又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唐明皇在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大概是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2]

    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看淡紅塵、轉而入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像賀知章這樣由皇帝親自出面召集百官為之餞行,並且還寫詩相贈、以壯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實際上,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千古奇觀。

    賀知章回鄉後的情況史載不詳,甚至他什麼時候去世也不知道--聽說一個人在某時某地死了,結果許多年後又有人看到他,並且與之交談,甚至留下詩文,這種例子在歷史上還不止一個兩個。

    摺疊金龜換美酒

    唐天寶元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聖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賀知章仰面大笑說:"這算得了什麼?我記得你的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也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

    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

    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

    唐·李白

    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

    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賀知章金龜換酒與李白暢飲,後人引為曠達酣飲、傾心結交的典故,宋代劉望之《水調歌頭·勸子一杯酒》詞中雲:"謫仙人,千金龜,換美酒。"自古就有酒徒脫衣沽酒的佳話,漢代司馬相如帶卓文君剛回成都時,沒錢買酒,脫下鷫鸘裘作價換酒,夫婦盡歡同痛飲。晉代元孚將皇帝頒賜近侍的冠飾金貂用來換酒,為有司所彈劾,幸虧皇帝饒恕了他,未加治罪。唐代官員按品級朝廷頒賜魚袋,袋上以金銀等製成金龜作飾物,三品以上官員為金飾,四品、五品分別用銀、銅飾。賀知章為秘書監,得佩金龜,他以金龜換酒,追究起來是犯法的,為了喝酒也就顧不得了。

    為了痛快飲酒,賀知章還是囊中常備酒錢的,以免再出現金龜換酒的尷尬事發生。有一次,賀知章出外遊賞,見到袁氏別墅林秀宗清,儘管與袁氏不相識,他還是私自進去遊覽賞玩,並說不用愁坐久了沒酒喝,我口袋裡有的是錢。賀知章為此寫有《題袁氏別業》詩: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曩中自有錢。

    這詩成為賀知章時時口袋裡備錢買酒喝的佐證。

    摺疊野史逸聞

    賀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對門有小板門,常見一老人乘驢出入其間。積五六年,視老人顏色衣服如故,亦不見家屬。詢問里巷,皆雲是西市賣錢貫王老,更無他業。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謹,唯有童子為所使耳。賀則問其業。老人隨意回答。因與往來,漸加禮敬,言論漸密,遂雲善黃白之術。賀素信重,願接事之。後與夫人持一明珠,自雲在鄉日得此珠,保惜多時,特上老人,求說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餅來。童子以珠易得三十餘胡餅,遂延賀。賀私念寶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輕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豈在力爭;慳惜未止,術無由成。當須深山窮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賀意頗悟,謝之而去。數日失老人所在。賀因求致仕,入道還鄉。(出《原化記》)

    【譯文】

    賀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經常看見有一個老人騎著驢在那兒出入。過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臉色衣服像原來一樣,沒有變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屬。詢問巷中的鄰里,都說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再沒有別的職業。經觀察,看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賀知章經常在空閒日子到王老那裡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謹慎。他只有一個使喚童子。賀知章就問他的職業,老人很隨便地回答。由於和他往來增多,逐漸地更加尊敬,言論也逐漸多起來,於是在言談中說了他善於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平素尊通道教,所以願意拜老人為師。後來賀知章和夫人拿一顆明珠,自己說是在家鄉的時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給講授道法。老人接過之後就把明珠交給童子,讓他買餅來,童子用明珠換來三十多個燒餅,並請賀知章吃。賀知章自己心想,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心裡很不愉快。老人已經察覺說:"道術可以心得,哪裡是在於力爭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沒有理由成功。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它,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賀知章聽了頗有心得,領悟了老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離開了。過了幾天,老人不見了。賀知章於是請求辭官,入道還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茶能與豆漿同食嗎?剛喝完豆漿,想喝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