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環球連連看

    為什麼大部分的美華人都喜歡去中國領養小孩?而不是別的國家呢?

    原因一:中國棄嬰多,選擇範圍大,收養制度相較其他海外國家最規範!

    眾所周知,華人口基數大,加上之前國家的獨生子女政策和一些地方重男輕女的觀念,很多年輕的夫婦因為各自原因都棄掉小孩。一些沒有子女的美國夫婦在中國既可以為自己領養到一個孩子,同時也做了慈善,幫助廣大的中國孤兒。

    此外,不少美華人表示:中國的收養制度非常規範。中國的領養手續一旦確定,就不能再隨意變更。不像有的國家,中介會在領養前的最後一秒改變主意。而且現在有很多駐美華人協助領養機構,提供全程細緻服務,讓領養也變得更加方便~

    原因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寶寶相對身體健康!

    不少美華人表示,中國作為擁有上千年曆史的國家,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他們覺得中國的寶寶們天生就具有濃濃的文藝氣息。他們也希望透過幫助中國寶寶的成長,一起來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者,相較於很多美國媽媽的吸毒酗酒,大部分遺棄孩子的中國媽媽們都是因為金錢問題。而跟別的海外國家的棄嬰相比,中國寶寶的健康程度都是最高的。

    但是,如果大家以為美國父母只是收養身體健康的孩子,那就錯了。其實很多美華人專門收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讓他們也能享受親子之愛。

    photo by Michelle

    上面圖中的一對美國父母Jon和Shelly收養了兩個男孩,這兩個孩子都是失聰的少年。

    photo by Michelle

    原因三:收養費用適中,耗時合理

    據美國政府收養管理機構資料顯示,在中國收養一個小孩,手續費大概在15,250美金左右,相較阿爾巴尼亞、南非的29,000美金和加拿大的20,000美金,相對便宜。而在香港收養,手續費只要10,000美金左右。整個審理過程只需要1到2年的時間,相對美國的5年才能把孩子抱回家,縮短了一大半。

    既然收養手續不難,那被外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小孩長大後的現狀是怎樣的呢?

    下面這個網頁截圖是一個以中國孩子收養資訊為主的國外機構,可以看到對於有意向收養孩子的父母的培訓和教育都有很具體的資訊供參考。

    美國收養家庭會支援子女的尋根之旅嗎?

    很多人都很關心這個問題,一方面,擔心孩子們跟著外國父母旅居國外,吃西餐、講英文、融入當地文化,會忘記自己的根;另一方面,擔心孩子們長大後對自己的身世好奇和困惑,但又沒辦法進行了解。

    事實上,大部分的美國領養家庭都不會隱瞞孩子的身世,他們在小孩能聽懂話的時候就會告訴他們自己的身世。而且從小就會給孩子灌輸一些中國的文化,很多會專門請中文老師,給孩子穿中國的傳統服飾,教孩子用筷子,一起過中國的節日。有些家庭甚至還專門請了中國的保姆,來幫助小孩加深與原生文化的聯結。

  • 2 # 顏二哥有言23

    美華人喜歡領養小孩不外有三個主要因素:一是夫妻雙方由於生理健康上的原因而不能生育。或能生育而但是由於工作忙,或怕生小孩後體型會變醜,寧願去領養而不願自己生。二是觀念不同,他們不像傳統的華人那種只有是親生的才親,才能接受的觀念。三是愛心所然。有很多夫妻專門收養生理有缺陷的小孩來扶養。還有的自己已經有了小孩,還會到貧窮國家去收養被人遺棄的小孩,這就是為什麼偶爾會看到一個美國家庭中同時有白人,黑人,黃種人小孩的現象。

  • 3 # 很優秀很優秀

    一是美華人口少,製造戰爭使得人口更少,領養本華人無法增加人口數量。二是美國提倡多生,生出的孩子有國家幫養,為了少受生孩子的痛苦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領養。這種想法可能有點偏,但對於美國這種陰損的國家不由得這樣想

  • 4 # 君147125462

    看到美華人喜歡領養孩子,就聯想到有些華人也挺有愛心的,他們把領養的狗(肯定不是自己生的)抱著出門,給狗打著遮陽傘,帶著礦泉水,還給狗扇扇子,真是無微不至,盡心盡力,幾乎花費了所有的精力。不過我就不知道這些人還有沒有時間去看看自己的父母?還有沒有精力照顧他們!

  • 5 # 一笑兩眼黑

    英國金融時報帕提·沃德米爾寫過篇《一箇中國棄嬰的童話》。她和同事在上海一條“寒冷漆黑的窄巷”發現了被層層衣服包裹的棄嬰,這個嬰兒(後來被起名為貝拉)有很多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雙目白內障失明和部分蹼足。關於貝拉的童話是,她的美國養父母在還沒有見到她之前,就在教堂裡為她募捐。為了“完成這次領養他們拼盡了全力,他們將房產再抵押、賣雞肉芝士義大利麵、賣T恤……”在回中國去接貝拉之前,養母甚至把頭髮染成了黑色,希望這樣不會讓貝拉“太過驚奇”。

    文章還提到,貝拉被遺棄在Dunkin"Donuts門店外——那是外華人常常出沒的地方,也許是她的父母希望她最終能夠去海外生活。第一個故事中,籃子女嬰被留在了外華人居住的外交公寓停車場,她的父母應該也有同樣的想法吧。

    從1993年11月10日中國頒佈《外華人在華收養子女實施辦法》起,20年來,被外華人領養的中國孩子超過11萬。這兩段故事僅僅是其中的十萬分之一二。

    也是2010年,我的朋友加拿大博士候選人StacyLockerbie(以下簡稱斯塔西)為了完成她的博士論文《加拿大媽媽領養中國孩子的社會調查》而在北京遊蕩。用“遊蕩”這個詞是因為她為了論文直接到棄嬰最大的輸出國“中國”來實地調查,卻被中國政府授權管理和受理跨國收養的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CCCWA)拒之門外。她只好在北京的幾家英文報刊上登廣告,希望得到收養中國兒童的外國夫婦的幫助。

    60%以上領養孩子的加拿大家庭希望領養到一個女孩,因為女孩更容易和養父母建立起交流和感情,同時女孩長大以後假如會有一些麻煩也無非是“未婚媽媽”或者不愛學習這樣的小事,而男孩卻有可能去搶銀行或者成為黑幫。

    華人是如此的“重男輕女”。被拋棄再被外華人收養的孩子中超過90%的是女嬰,極少比例的男嬰中絕大多數是有殘疾或者疾病的孩子。

    在斯塔西的報告中寫道:在收養兒童這件事上,中國和加拿大的供求關係非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但加拿大家庭關係輔導師AmyKlatzkin在為一本關於國際領養的書“期盼一個女兒,需要一個兒子”(Wantingadaughter,needingason)的引言中寫道:“很不幸,並沒有足夠的外國家庭領養所有被丟棄的女嬰。”

    對華人而言,這種供求關係不但不幸,而且恥辱。

    關於跨國收養歷史,加拿大家庭最早是收養二戰後英國的戰爭孤兒。緊隨其後的是冷戰期間,加拿大的母親透過國際救濟孤兒機構成為了“遠距離母親”(longdistancemothers),最遲只是為亞洲孤兒提供經濟上的資助,後來才漸漸形成實質的跨國領養。

    跨國領養形成規模始自美國的福音派信徒貝莎和亨利·霍特夫婦(Bertha,HenryHolt)的善行。1955年,霍特夫婦收養了北韓戰爭中的8名孤兒,這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轟動,其他家庭也紛紛效仿。1970年,加拿大婦女桑德拉·辛普森(SandraSimpson)領養了一名越戰孤兒,其後她個人領養了28名孤兒,並且幫助其他人實現跨國領養。從此,在澳洲、加拿大、歐洲和美國,國際領養變得很普遍。僅2006年一年,美國就領養了2萬多名外國兒童。

    國際領養的增長,絕大部分原因是由西方人口數量變化引起的。近幾十年來,由於節育、墮胎、晚婚等原因,不想過早生育的女性發現自己已經錯過生育年齡無法生育了,還有些人由於身體原因無法生育。在斯塔西的報告中提到,加拿大這一類想成為母親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孕的女性比例相當高,所以她們對孩子的渴望就寄託到了領養孩子上。

    領養本國孩子有諸多不利因素。首先大部分進入領養機構的本國孩子本身的家庭都有一些問題,他們或者有一個非常不幸的童年或者受過侵害,或者是身體有殘缺……所以這些孩子被普遍認為很難融入新家庭,身帶惡習並很難教育及改變。領養家庭還擔心這些孩子的生母“最後一分鐘變卦”。畢竟,同在一個國家,變卦的生母很容易找到被領養的孩子,國際領養則“安全”很多。最後一點就是西方婦女對領養海外孩子帶有的“拯救”心理,研究跨國領養的加拿大社會學者VeronicaStrong-Boag認為這在西方女性心中的“現代救贖的故事”。

    在大部分西方婦女心中,從那些貧困的國家領養一些可愛的孩子是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事,這和那些西方男人認為從一個處於弱勢的國家愛上一個異族的美麗女子似乎有相似的地方。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領養的三個孩子,他們分別來自:高棉、衣索比亞和越南。

    從1999年到2009年10年中,中國一直是最大的跨國領養輸出國,2005的高峰年,它為17個國家輸出了14,496名兒童。中國孩子一直十分受西方歡迎,因為其他的國家提供的孩子要麼多有殘疾,要麼就有“販賣兒童”(比如烏克蘭和一些非洲國家)的嫌疑。例外的只有中國,被領養孩子90%以上是健康且年幼的女嬰。

    中國受理一個領養申請的時間也比較長,2009年以後已經達到了4年左右(如果願意收養有殘疾的兒童,時間就會縮短很多)。費用也較高,大約成本在3-4萬美金。可能由於男女性別比例的逐漸失衡、生活也都溫飽了和誘拐兒童供國際領養類的醜聞,中國政府已經大幅度減少了輸出中國兒童的數量。同時也更為嚴格,單身、同性戀、肥胖、年紀大、不夠富裕、經常離婚和結婚、服用抗抑鬱藥或者已有多個孩子,只要有其中一條,就會遭到中國的拒絕。

    據《英國金融時報》引用的資料,中國約有70萬名孤兒(無父母照顧的孩子),其中約有10萬名孤兒被國家機構收養,剩下大部分孩子獲得政府補貼。

    首先是遞交申請,等上3到4年,申請成功的夫婦(中國政府要求夫婦雙方都親自要到中國去接孩子回國)會被安排到中國一週行程。這個行程看起來更像一個旅行團,領養夫婦會被組成團安置在五星級酒店,完成法律檔案之後,他們就被組織遊長城逛故宮吃烤鴨買紀念品。這個過程其實是為了讓這個團的養父母彼此熟悉,並建立聯絡。

    領養父母回國以後通常會自發形成社交團體,他們每隔一段時間(最少一年一次)見面,平時也時常打電話,在Facebook上互動。被領養的中國孩子們互相稱呼“兄弟姐妹”,他們的身世並不是什麼秘密。養父母們會盡量給他們一些中國文化的灌輸,或者是學中文,或者是帶他們回中國旅行。加拿大溫哥華本地報紙《先楓報》採訪的幾對加拿大夫婦,每年會給自己的養女養子們過春節,包紅包,告訴他們“你們來自中國”……他們自發組織的“FamilieswithChildrenFromChina-BritishColumbia”(有中國孩子的家庭協會),每個月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

    加拿大政府對這些領養的孩子也有相應的法案,基本上只要是加拿大籍的父母領養的孩子也可以馬上獲得國籍。

    斯塔西在中國做博士論文調查時,和一些普通華人聊天。“那些人一邊感嘆‘這些孩子太幸運,可以去國外’,一邊又說,她們還是華人,她們長大了會回到中國。”斯塔西問我:為什麼他們會認為,這些孩子在西方國家長大,還要回到中國呢?我想,潛意識裡,華人對“大中國”的自我認知跨越了國籍,只要是黑頭髮黃面板就應該是華人,是華人的種就會落葉歸根。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對的。近年來,陸陸續續有不少被領養的中國孩子,回國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如果1990年左右是第一批中國孩子被跨國領養年份,那麼她們現在正好20出頭。受西方教育的孩子們,在經過青春期時都要經歷“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樣“findingmyself”(尋找自己)的過程。可以預見,更多的被跨國領養的孩子們回到中國來尋找出生地和親人。

    2012年夏天,被媒體稱為“耶魯女孩”的夏華斯(JennaCook)到武漢來尋親。20年前,大概出生一個月左右,她被遺棄在武漢宗關辦事處附近。在武漢,她接到一二百個認親電話,與44個家庭見面、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擁抱、流淚、合影。新聞圖片看,真的有不少婦女抱著華斯淚流滿面,還有人要驗證她身上的胎記。

    問題是,如果夏華斯不是擁有美國國籍已經在耶魯讀書,而只是一個在中國福利院長大,現在在富士康打工的普通中國女孩,會不會有這麼多的家庭,這麼多的中國媽媽流著淚來認親?

    做一假設,有很多疾病被遺棄在上海Dunkin"Donuts炸麵包圈店外的貝拉,20年後到上海來認親,那些母親們會不會有勇氣來面對她呢?那層層包裹往冰冷的地上一放的舉動,是嫌棄,是狠毒,是了斷了所有親情,把孩子推向一個未知,讓命運和造化來定奪她們的生命。

    我對那些流著淚來認親的母親沒有同情,對一二百個認親電話有絲齒冷。一個棄嬰的故事,肯定不是童話。背後有深深的,縱橫過大洋,千萬人血脈和命運的起伏跌宕。

    斯塔西說:幸運的不僅僅是被收養的女嬰,還有那些有了孩子們的加拿大母親。我想,對於孩子,她們始終比我們珍惜。

  • 6 # 風鬼夜魔

    因為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他們種族比較混雜,在幾次戰爭中他們發現他們人中混雜的好處就是間諜很方便,一旦戰爭,他們就會培養這些戰爭國的人種做間諜,充實諜報機構,也可用他們們面孔在,非戰時,傳播一些東西從內部瓦解敵對國

  • 7 # 吃醋的小熊

    這個提問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不是所有的美華人都願意領養孩子。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只是有些美華人領養的中國孩子被媒體大肆的放大。好像美華人多善良多偉大一樣。實際上在美國社會人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的。近些年來,中國有很多的留學生在美國被害。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問:美華人為什麼喜歡加害中國留學生呢?

  • 8 # 車之友13941480175

    個人認為是文化,思想,制度所決定的。有人說過美國拍的電影全世界都 願看。中國拍的自己看。美華人文化全球化。

  • 9 # 方寸之間2016

    1、有一定的物質實力;

    2、愛心,精神上有更多寄託;

    3、自己孩子多幾個陪伴,也能夠相互支援;

    4、無論是家長對孩子培養,還是孩子自身的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大。

  • 10 # 自由的吃瓜群眾

    表面上中國父母愛孩子,實際上是最自私的,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他們養孩子是要求回報的。就像種樹,是要求結果子的。所以才會遺棄先天條件不好的孩子。許多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下級,而非平等關係。美華人認為孩子是神賜予的天使,他們享受孩子一點點長大的過程。在觀念上有本質區別。雖然中國在治安環境和其他一些方面比美國好。但是在對待兒童方面,中國遠遠比不上美國。因為華人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愛了,絲毫不在乎孩子的尊嚴!中國兒童承受的壓力最大!遭受的道德綁架最多!中國社會常常要求兒童應該怎麼怎麼樣,而不要求大人應該對兒童怎麼怎麼樣。

  • 11 # 小小蔣JJ

    我認為他們是不想生孩子!還有一個可能是看著新生兒很可愛,自己卻不能生。

  • 12 # 身心合一123

    美華人吃轉基因食品生不了孩子。無奈領養

  • 13 # 布卡的森林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家庭在22年中總共收養的中國孩子接近9萬人,平均每年4千多人。但就算是每年4千多人,美國也是世界上收養中國孩子最多的國家,這跟中國棄嬰基數較大有關。

    據美國的人口普查,每25個家庭當中就有1個是被領養的孩子。美華人收養東亞孩子的數量有增加,其中30%是中國孩子。

    被美華人收養的孩子中,有90%以上是女孩,其中80%的孩子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所以,中國福利機構工作人員覺得,這些被美華人收養的孩子是幸運的,去了美國有病的孩子們可以得到更好的醫治和生活。

    有句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有書君認為美華人收養的棄嬰有身體健康的,也有殘疾甚至是腦癱的都有,確實是真愛。

    1、中國的棄嬰中女棄嬰比例較大

    中國福利院裡生活的大多數是女孩,有少部分是先天病患或有殘缺或腦癱的男孩。因為中國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宗接代傳統觀念,成為眾多女孩被遺棄的主要原因。

    在美國不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中國棄嬰大多是女孩,領養的自然多是女孩。

    也存在女孩比較乖巧伶俐,懂事聽話,方便管教的原因,管教女孩不像管教男孩那樣容易發生衝突。而且收養者大多為女性,出於母愛的本能收養女孩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去年,一位美國女子體操隊的隊員摩根赫爾德引起了華人的廣泛關注。

    她2001年出生在廣西梧州,兩歲時在福利院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她的命運因此發生了巨大改變。像赫爾德這樣人生髮生大逆轉的故事,透過媒體的傳播被大眾所熟知。

    如果每個福利院被收養的孤兒都能重獲母愛,那孩子們的人生髮展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是養父母給予她真愛,才被培養得那麼優秀出色。

    2、美華人收養正常女棄嬰,也收養殘疾孩子

    多年前有書君每週末都會去福利院看望那些孩子,看到過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被家人放進籮筐,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情況,因為孩子身上有問題,家人沒有能力幫孩子治病卻想讓他有條活路。

    美華人願意收養棄嬰是對宗教的信仰和對倫理的認知所致,在他們眼中,收養棄嬰的舉動是對孩子靈魂的救贖,而救贖是極具普世價值和人道主義的。

    美國家庭的整體經濟水平比較高,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健全,收養孩子的家庭一般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收養了孩子不會給自己的家庭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

    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天使"",為了體現自己的善意,有些家庭還特意尋找身體殘疾的孩子進行收養。

    美國政府對公民領養孩子有許多經濟支援。領養一個孩子第一年政府就減稅5千美元,以後每年報稅都有很大減免,領養殘障兒童補貼更高。

    領養的孩子念大學時,各大學或機構都有特別給被領養孩子的特殊獎學金,幾乎只要申請就給。

    但是領養家庭對被領養兒童付出的,絕不僅僅是經濟能解決的問題,把一個孩子養大,讓他能自食其力,並讓他快樂成長是要花很多心力的。

    不排除有的人認為美華人為了免稅和得到政府補貼領養孩子,但美華人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如果沒有對孩子的愛,是沒有必要去經歷辛苦養育、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的。

    3、收養手續費是正常辦理收養的需要

    美國對需要收養外國孩子的家庭要求比較嚴格。對收養家庭進行背景調查、家庭調查、有無暴力虐待傾向等全方位的瞭解。

    在多項法律中都對收養兒童做了要求和規定,要為被收養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環境。

    在2014年就出臺了《防止人口販賣和家庭法》,專門對收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法律制度和保障,美國確實在收養方面擁有一個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生活環境。

    而且美國的法律規定,跨國收養的小孩只要 45 天就可以得到美國公民的身份。不僅手續簡單,不用花費很多錢,比在國內收養要歷經五年,還有可能被中止收養等可能出現的問題,收養國外的孩子不用耗費更多的精力。

    美華人從中國領養孤兒(棄嬰),直接""捐""給國內兒童福利院、申請手續、接受領養前培訓、檔案公證費大約1.5萬至2.5萬美金。這還包括了到中國領孩子的費用,通常要在中國待3個星期才能完成所有收養程式。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在美國養一個孩子到17歲念大學之前,中產家庭要花23萬美元,兩萬多美元的領養費確實不是大數目。

    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會認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有更優越的條件,能幫助更多的人。

    有些領養者自己也有孩子,但他們知道有孩子等著人們去領養,就想給孩子一個家,也可以讓他們與自己的孩子相伴一起成長。

    她們認為孩子們會給家庭帶來很多快樂,錢買不來快樂,但養育孩子的過程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

    有些華人對美國養父養母積極幫養兒養女找親生父母很不理解,但那真是養父母最大的心願,孩子的快樂就是他們快樂。

    對他們來說""愛""是一種高層次的人文關懷,是一種基於生物同種屬性的憐憫而產生的關懷。如果不是真愛,就不用領養孩子,對領養者來說讓孩子們快樂成長是件幸福的事。

    ""一個國家是否富有要看這國家對弱者的幫助"",這話用在領養棄嬰上非常貼切,美國領養孩子有強大的國家制度作為支援。

    希望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對有殘疾人士的家庭給予經濟上的適當補助與支援,幫助這些家庭減輕負擔。

    讓這些家庭能夠得到社會的關愛與幫助,讓這些家庭的成員過得幸福快樂,可能就會相應減少棄嬰的數量。

    當我們國家也有支援領養孩子的較好政策,給予領養家庭經濟補償,同時建立起定期、不定期的溝通渠道檢查和落實措施完善時,相信更多的華人會加入到領養孩子的行列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歌曲是人的第二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