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今天再次為大家解析《雍正王朝》中的劇情。本篇的重點主要是解讀官場中的政治語言。

    官場與咱們平頭老百姓可不同,咱們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要說什麼,實實在在地待人,但在官場上,你要這麼幹,就肯定會栽跟頭。如果放到《雍正王朝》劇中,身家性命都要成問題,恐怕還會連累家人和朋友。

    說弘晝自保的這個情節,大家回憶一下前面的情節,就是弘時勾結八爺胤禩,外聯八大旗主,內結九門提督隆科多,詐取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兵權,控制住了皇城內外,驟然向雍正發起逼宮。

    後面的局勢發展,看過本劇的朋友都知道,弘晝攔住上朝的十三爺胤祥,彙報了訊息,重新奪回了兵權,而在朝堂上,以張廷玉為首的忠臣們據理力爭,拖住時間,直到胤祥趕回來,粉碎了這次政變。

    政變被粉碎,首要分子就是八爺黨胤禩等人,他們受到了雍正嚴厲打擊。雍正派三哥胤祉帶著弘時和弘晝去抄查八爺胤禩的家產,但弘晝卻以發活喪為藉口,推掉了差事。

    然後,就開始了雍正這次對弘晝的召見,這次召見,雍正想要查清的目的有三個:

    一、弘晝是否有奪嫡之心;

    二、弘晝是否與弘時勾連;

    三、弘時是否與八爺胤禩勾結。

    而雍正的這次問話是步步機心,處處陷阱,而弘晝則騰挪閃轉,險象環生。

    讓肥貓來一寸寸揭開看似溫情隨意的對話背後那暗伏的兇險。

    弘晝入宮,他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次召對必然兇險異常,所以趕緊要上下打點,希望太監李德全在關鍵時刻能拉上一把,免得自己失口犯下大錯。

    雍正皇帝正在批閱奏章,看到弘晝進來問安,看似隨意開玩笑似的一句話,“不會讓你染上血光之災吧?”,劍鋒已經透出了寒光。

    “血光之災”,這是弘晝為了推託查抄八爺府的一個藉口,他搞了活出喪,說是為避開近日的“血光之災”,實則是為了避開一個人――弘時。

    弘時與胤禩有勾連,以“八王議政”祖製為藉口,發動逼宮,這件事弘晝已經心知肚明。而查抄八爺府,他們必然要與胤禩見面,而弘時做為陰謀中的一員,他當然不願意讓弘晝瞧出其中的端晲,弘時就必須再次與胤禩合謀。但弘晝若參與了抄家,就必須擔上責任。而弘晝和盤向雍正彙報,弘時認為陰謀有暴露的可能,他會向弘晝下手。但要是不向雍正彙報,那雍正查出來了,弘時就陷入同謀的境地,生死難測。

    但是,雍正看出了弘晝推託差事的真實心思,那自己這點小九九就必須老老實實承認了。要是還敢不認賬,馬上就會受到雍正的猜疑。

    所以,弘晝說:“那些昏話本是搪塞世人的”。我對皇阿瑪是不敢撒謊的。

    “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這一點比你阿瑪都強啊!”

    雍正這句話簡直就是殺機畢露了。明哲保身,還比我強,這在質問弘晝:你這是在坐山觀虎鬥,就像當年九子奪嫡,太子胤礽與胤禩、胤禔與太子互相絞殺,而我卻坐收漁翁之利。

    弘晝立即聽出弦外之音,又驚又怕,連忙表白:“兒臣百無一用之人”,皇阿瑪能奪得皇位,是因為你有當皇帝的能力和資本啊,我可沒那個本事!我即沒有弘曆的才華幹煉,也沒有弘時的聰銳精明,我可不想當皇帝。

    雍正再次丟擲圈套:“只有你真正有點象朕”,“潛心佛法”,猶如我當年藏得很深,其實心繫江山。

    這個套子很深,1.要承認雍正皇位的合法性,2.還不能說雍正的皇位是爭來的,3.弘時還必須解釋清楚自己沒有奪位的野心。

    弘晝連忙分辯:當初皇阿瑪本來就是當皇帝的材料,“象天上的太陽”,皇位歸你是理天命使然,“無意與人爭輝,但光芒自然普照萬物”,我是個窩囊廢材料,“螢蟲之光”,我可不想當皇帝。

    皇阿瑪你當年“不爭是爭”,我現今“真的是不爭”啊!雍正這話看似隨意,順著話頭,把曾靜的逆文遞過來,其實伏著巨大的兇險。弘晝差點就上當了,手都接住了,又突然猛醒,一身冷汗。

    為什麼呢?曾靜列了十大罪狀啊,如果弘晝看了這個摺子,就必須針對其中的內容逐字逐句進行反駁。那麼,問題來了,你弘時是以什麼一個身份進行批駁呢?

    曾靜是批皇帝啊,你想駁,要站在什麼角度駁呢?

    表面上雍正讓看摺子,實際上是要看你的用心。

    弘晝反應過來了,“兒臣不屑一看”,立場要表明,還要證明自己沒有做帝王的智慧和心機,“兒臣想不到這一層”。還沒來得及緩過氣來,最大的危機來了。雍正問起旗主王爺詐取兵權的事了,這逃不掉,因為弘晝是當事人之一。

    “當時弘時是怎麼說的?”

    這很要命,如果弘晝把當時的情況和盤托出,雍正就要讓他進行分析。分析得不符合,那是欺瞞父皇,分析得符合,那就縱容謀逆。雍正放弘時一馬,弘晝將來受到報復。雍正馬上處置弘時,你現在就是兄弟相殘。

    弘晝立即把責任甩掉,“記不清”,“好象沒說什麼”。

    注意,這是暗語,有幾層意思。大家看我來解讀:

    1.“不記得”

    其實是不敢說。為什麼不敢說呢?因為怕,同是皇子,有什麼怕的呢?現在不怕,將來也怕。這是暗示弘時有奪嫡之心,將來他要當了皇帝,我今天說了實情,將來還不要命?

    2.“好象沒說什麼”

    大家記不記得前面的劇情中出現過“沒說什麼”。老十四胤禵受八爺指使,將太子給任伯安的信寄給康熙,卻並沒有上摺子說明,“沒說什麼”。但康熙卻說:“胤禵也學會動心思了”。

    動的什麼心思?――奪嫡之心。

    弘晝這就是暗示雍正,弘時有奪嫡之心。而自己並沒有掌握切實證據,雍正應該去查。

    當雍正不太確定從何處查起之時,弘晝再一次為雍正暗示了查處的方向,注意看下文:

    賈士芳!這是個什麼人呢?是個道士。當年九子奪嫡時候,八爺黨不就用過一個道士張明德嗎?那這個賈士芳又是怎麼回事呢?

    來來來,回憶一下這個情節。看圖:這是當年奪嫡之爭,佟國維夜會隆科多,讓他做九門提督時的對話。

    再看下面的情節:這個人就是賈士芳,這個情節是雍正剛剛登上帝位開恩科取士時,劉墨林等考生在酒館中測字的情節。

    那麼,從這些話語中,大家明白這個道士的來路了吧?

    弘晝這是暗示雍正,要從佟家,隆科多那裡查起。

    雍正明白了嗎?弘晝走後,他陷入了沉思。

    後來的情節大家也看過,弘時的徹底暴露,就是從隆科多那裡落到了實證。

  • 2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將要傳位給弘曆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情,雖然雍正沒有正式的冊封弘曆為太子,但是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在《雍正王朝》中,開始的時候,雍正並不認為傳位給弘曆有什麼障礙,因為弘曆從小就非常的聰明伶俐,而且深受康熙的喜歡,所以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為弘曆清除障礙。 雍正幫助弘曆清除將來登基的障礙是因為弘時受八爺胤禩的挑撥和慫恿參與到逼宮事件當中。

    首先是弘時受胤禩慫恿按計劃提出招關外旗主王爺進京商討整頓旗務。

    雍正就有所警覺,為了保護弘曆,不想弘曆捲入其中,將弘曆派到李衛哪裡歷練,同時安排弘時和弘晝去負責這件差事。逼宮事件危機過去後,雍正從隆科多口中得知弘時要殺隆科多滅口,認識到了弘時的狠辣。

    雍正派人去保護弘曆,同時弘時派去刺殺的人已經開始了行動,第二批殺人滅口的人也已經出發。 弘曆在李衛和侍衛的護送下安然無恙回到北京,李衛向皇帝進言雍正之所以現在這麼困難是因為康熙皇帝留下了隱患,沒有徹底清除。

    雍正皇帝這時候下定決心不能給弘曆留下一個爛攤子,不能讓弘曆揹負罵名。既然自己的名聲已經被別人搞臭,那麼就由自己下手除去後患吧。

    隨後,讓侍衛將弘時帶到一個隱秘的地方,逼弘時自殺。弘時死後,雍正並沒有繼續除去弘晝,原因是弘晝非常聰明,早早的就懂得了藏拙,懂得了明哲保身。

    在雍正面前從來不表現出對政治和權利的慾望,反而視一切國事為麻煩,總是說自己不懂,自己笨;尤其是在奉旨去八爺胤禩家抄家的時候,還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想爭奪什麼皇位,只想和和尚、道士在一起。

    所以雍正並沒有把弘晝視為弘曆繼承皇位的障礙,將他清除掉,弘晝才得以保住性命。

  • 3 #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的奪嫡之路可以說是腥風血雨,兄弟們為了奪取皇位相互傾軋,多少幕後者的犧牲,成就了一代帝王,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千年古代史上幾乎所有帝王的登基,都免不了有一場爾虞我詐的險惡。有的人選擇鋒芒畢露,有的人則自甘平庸。三阿哥弘時和五阿哥弘晝就選擇了兩條不一樣的路。

    雍正經歷過“九子奪嫡”,清楚其中的箇中利害,所以他要給弘曆留下一個穩定的江山社稷,得罪人的是雍正都幫弘曆辦了,一位老父親的疼愛,想來總是讓人不經意潸然淚下。

    為了推行新政,雍正得罪了天下文人,要問斬李紱,謝濟世,陸生楠的時候,雍正卻在弘曆求情的時候放過了李紱這個“天下文宗”,贏得了天下文人的心。“八爺逼宮”雍正提前有預感,並且和十三爺胤祥這樣說老八胤禩:

    如果是膿包,就把他擠掉

    這樣危險的時刻,雍正把弘曆派到了李衛那裡,讓他了民情,獲得民心。老八胤禩逼宮失敗以後,弘時暗通“八爺黨”假傳聖旨被隆科多透露給了雍正,暗殺弘曆的事情暴露。

    雍正最後狠下殺手,毒死了弘時,當初和弘時一起假傳聖旨的弘晝卻安穩的度過了劫難。其實主要是弘晝一直以來就保持著“荒唐王爺”,一問三不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的密切分不開。

    八爺胤禩逼宮,弘晝雖然假傳了聖旨但是他意識到錯誤以後,沒有打草驚蛇的去和哥哥弘時還有八叔胤禩爭論,而是選擇了悄悄告訴十三叔胤祥。在朝堂之上,八爺胤禩逼宮在即,雍正一怒之下打了弘晝一巴掌,弘晝都沒有把老十三行蹤透露給任何人,這無疑為十三爺安穩去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奪兵權和雍正最後的勝利爭取了大把時間。弘晝在後來雍正的問話中,多次以“兒臣,記不大清了”搪塞過去。在平時,弘晝也經常和和尚,道士混在一起,不理朝廷政務,抄八爺胤禩的家時,他乾脆“活出喪”,給自己辦葬禮。雍正開始不滿意他的荒唐,但是最後不得不稱讚弘晝:

    小小年紀學會了明哲保身,很不錯;和和尚道士一起,也比和每天各有心思的官員們混一起好多了。

    弘晝還有一點就是,他很有孝心,多次關心雍正。弘曆和弘晝雖然每次見雍正,我們看到的大多都是談政事,弘晝見雍正每次關心雍正身體,並且還要請道士賈士芳給雍正看看。弘晝的孝心雍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最是無情帝王家”感受到親情,雍正自然心有暖意。弘晝主動和雍正坦誠:自己沒有三哥弘時和四哥弘曆出色。這些無疑都是弘晝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對自己的保護。甚至雍正都說他的所有兒子裡弘晝最像他,可見他對弘晝的疼愛了。

  • 4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導讀:《雍正王朝》對於雍正皇帝皇五子弘晝的演繹較為貼近真實歷史,這個清朝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其所著《金樽吟》,歷來被後世史學家們認為是其用以自保的“保命詩”。其中“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被廣為傳唱,也較為貼切地還原了弘晝當時的具體生存狀態。

    在《雍正王朝》中,和皇三子弘時的心機圓滑、背後實力強大相比;和皇四子弘曆的辦事能力、名分早定相比,皇五子弘晝在競爭皇位上沒有半點優勢。

    所以,其索性直接放棄了對皇位的爭奪,將全部精力和智慧用在了“自我保護”上,和皇三子弘時被雍正皇帝“含淚殺親子”相比,弘晝的結局,堪稱完美!

    在《雍正王朝》中,皇五子弘晝的智慧主要體現在其放棄了對皇位的爭奪以後,對於政治形勢的正確判斷、自我保護的權謀施行、政治站位的完美掩蓋等三方面。

    皇三子弘時經過“科場舞弊案”以後,被廉親王允禩抓住了“勾結張廷璐、洩露科考試題”的把柄以後,進入了“隱士”狀態。

    而在雍正皇帝大舉推行新政,已經將弊政改革的打算伸向旗務整頓上的時候,廉親王允禩看到了發動政變,推翻雍正皇權的機會。

    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允禩為何非要拉攏皇三子弘時,參與到政變中來的疑惑,這對於下面對於皇五子弘晝站位問題的解析,至關重要。

    廉親王允禩之所以不惜當面撕毀自己好不容易搞到的弘時罪證,也要將弘時拉入自己的陣營,共同發動政變,其主要原因有三:

    1、廉親王允禩雖然是前朝皇子,但其和雍正皇帝君臣之間的名分早定;雍正皇帝雖然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得罪了眾多朝臣和滿洲貴族勢力,但其畢竟是正統承繼的大清皇帝,廉親王允禩再有理由發動政變,也只能是“篡逆”,只能被稱為“亂臣賊子”。

    也就是說,允禩想要推翻雍正皇權,自己取而代之,即使成功了也會被天下人討伐,也會落入一個孤家寡人的境地。

    而將皇三子弘時納入到政變的陣營中,允禩就有了政變的合理藉口,政變成功後讓弘時繼位就更能讓天下朝臣信服。

    2、廉親王允禩想要發動政變,就必須掌握京郊兩大武裝力量——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和隆科多手中的步軍統領衙門和宮中禁衛力量。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在怡親王胤祥的完美配合下,牢牢掌握了天下兵馬,對於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和隆科多手中的兵力更是嚴密把控,絲毫不敢放鬆。

    允禩雖然在康熙朝勢力強大,在朝廷上擁有眾多朝臣支援;在軍界擁有眾多將領擁護;但在雍正朝,他要想掌握上述武裝力量,就必須藉助弘時的皇子身份才能完成。

    3、雍正皇帝對於旗人的嚴加管理,對於旗務的整頓在剛開始並沒有涉及到旗營兵的整頓,更沒有對關外四位旗主王爺的入關旨意。而允禩發動政變,發動“逼宮事件”的由頭乃系恢復“八王議政”舊例,這就要求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必須在場。

    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關外兵馬更是允禩迫切需要的必須條件。

    而這一切奏請,也只有皇三子弘時向雍正皇帝提出來,才不會被雍正皇帝所懷疑。

    而就從皇三子弘時向雍正皇帝奏請整頓旗務開始,皇五子弘晝就開始了自己的巔峰操作。

    皇三子弘時按照允禩的指點,向雍正皇帝提出整頓旗務的奏請以後,雍正皇帝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後將話鋒轉向了一直都沒有說話的弘晝。

    弘晝說道:

    “兒臣既沒有三哥的這份心思,又沒有四哥辦事的能力,只是身子骨結實,指望能把皇阿瑪的病移到兒臣身上,就算為皇阿瑪分憂了!”

    看這回答,有沒有點咸豐皇帝奪嫡成功的樣子?

    弘晝一句話就向雍正皇帝表明了三個意思:

    1、我不關心政治,也不想爭奪皇位,我只是關心您的身體健康。

    2、皇三子弘時今天的心思和打算,我沒有,我也不知道。

    3、對於皇四子弘曆的辦事能力,我很清楚,也很支援,也就是支援他的皇儲身份。

    一句話,弘晝就將自己的政治態度、政治站位和對雍正皇帝皇權的絕對支援和服從,完美展現。

    所以,雍正皇帝才會立馬換上了欣慰的表情,將弘晝叫到身邊:

    “你的孝心,阿瑪知道!可是身為皇子,光有個好身子骨不行啊!要多讀點書,常練練騎射,有了正經本事,才能為朝廷當差啊!不要老是和那些和尚道士、三教九流的人混在一起!”

    雍正皇帝的這段話更是意味深厚:

    1、對於你不參與奪嫡之爭和對我忠誠仁孝的態度,我非常認可;

    2、你平日的“荒唐”行為,我非常熟悉,一旦你有非分之想,我想辦你,理由很好找;

    3、“荒唐”行為,我不反對,當你也不能一味的荒唐下去,要分具體事情、具體物件,為朝廷,也就為我出力。

    弘晝聽懂雍正皇帝的言外之意了嗎?

    當然!

    允禩讓關外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務,弘晝當時真沒看出來其真實目的?非得“幫著”弘時完成軍務共管以後,才會向弘時發出“不對勁”的疑問?

    弘晝的目的何在?

    弘時和允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的打算,弘晝心中非常清楚,但其並不願捲入其中,從旁協助,也只是被弘時架在了“皇子身份”上下不來後的不得已行為,也是弘晝用以迷惑弘時自己並未察覺其政變打算的必然行為。

    但弘晝又必須給予弘時以規勸,用自己發覺的“不對勁”告訴弘時,連我一個“荒唐之人”都能發現不對勁,雍正皇帝讓如此精明細心的所在,能沒發現弘時和允禩的不對勁?

    奈何,此時的弘時已經陷入了登基稱帝的美夢當中,對於弘晝絕對是善意的提醒,並未放在心上。

    在完成了對弘時和允禩的迷惑以後,弘晝還必須以實際行動粉碎他們的政變計劃,畢竟對於弘晝這個當朝皇子而言,誰當政也不如自己的親爹當政,來的實在!

    但在弘晝明確向胤祥通報了關外參將共同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務情況以後,胤祥就向弘晝說明了自己的去處,那麼他又為何在雍正皇帝問及胤祥的情況時,語無倫次甚至最後“什麼都不知道呢”?

    這就是弘晝對於政治形勢和雍正聖意的正確判斷能力的展現!

    弘時和弘曆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和信任程度,弘晝肯定非常清楚,旗務整頓想要達到雍正皇帝想要的結果,他肯定會選派弘曆前往監管,而不是“行事不謹”的弘時。

    雍正皇帝之所以這樣安排,就肯定有其背後不可告人的目的所在,再結合當前的政治形勢,弘晝幾乎可以明確這是雍正皇帝為弘時和允禩等人挖的坑。

    既然知道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弘晝在朝堂之上就必須順著雍正皇帝的預設目標往下演,利用自己的唯唯諾諾和語無倫次,來凸顯雍正皇帝的“孤獨無助”、“無可奈何”才會讓允禩等人徹底漏出馬腳和逼宮目的。

    所以,雍正皇帝在明知道弘晝在犯下“為允禩把控京郊兵權做出貢獻”的巨大罪行以後,依然對其倍加信任,放心的讓其帶著道士為怡親王胤祥續命。

    因為,弘晝的一系列行為才是真正走進雍正皇帝內心,為雍正皇帝站位併為剷除“八爺黨”勢力集團做出具體貢獻的絕佳表現!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今天再次為大家解析《雍正王朝》中的劇情。本篇的重點主要是解讀官場中的政治語言。

    官場與咱們平頭老百姓可不同,咱們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要說什麼,實實在在地待人,但在官場上,你要這麼幹,就肯定會栽跟頭。如果放到《雍正王朝》劇中,身家性命都要成問題,恐怕還會連累家人和朋友。

    說弘晝自保的這個情節,大家回憶一下前面的情節,就是弘時勾結八爺胤禩,外聯八大旗主,內結九門提督隆科多,詐取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兵權,控制住了皇城內外,驟然向雍正發起逼宮。

    後面的局勢發展,看過本劇的朋友都知道,弘晝攔住上朝的十三爺胤祥,彙報了訊息,重新奪回了兵權,而在朝堂上,以張廷玉為首的忠臣們據理力爭,拖住時間,直到胤祥趕回來,粉碎了這次政變。

    政變被粉碎,首要分子就是八爺黨胤禩等人,他們受到了雍正嚴厲打擊。雍正派三哥胤祉帶著弘時和弘晝去抄查八爺胤禩的家產,但弘晝卻以發活喪為藉口,推掉了差事。

    然後,就開始了雍正這次對弘晝的召見,這次召見,雍正想要查清的目的有三個:

    一、弘晝是否有奪嫡之心;

    二、弘晝是否與弘時勾連;

    三、弘時是否與八爺胤禩勾結。

    而雍正的這次問話是步步機心,處處陷阱,而弘晝則騰挪閃轉,險象環生。

    讓肥貓來一寸寸揭開看似溫情隨意的對話背後那暗伏的兇險。

    弘晝入宮,他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次召對必然兇險異常,所以趕緊要上下打點,希望太監李德全在關鍵時刻能拉上一把,免得自己失口犯下大錯。

    雍正皇帝正在批閱奏章,看到弘晝進來問安,看似隨意開玩笑似的一句話,“不會讓你染上血光之災吧?”,劍鋒已經透出了寒光。

    “血光之災”,這是弘晝為了推託查抄八爺府的一個藉口,他搞了活出喪,說是為避開近日的“血光之災”,實則是為了避開一個人――弘時。

    弘時與胤禩有勾連,以“八王議政”祖製為藉口,發動逼宮,這件事弘晝已經心知肚明。而查抄八爺府,他們必然要與胤禩見面,而弘時做為陰謀中的一員,他當然不願意讓弘晝瞧出其中的端晲,弘時就必須再次與胤禩合謀。但弘晝若參與了抄家,就必須擔上責任。而弘晝和盤向雍正彙報,弘時認為陰謀有暴露的可能,他會向弘晝下手。但要是不向雍正彙報,那雍正查出來了,弘時就陷入同謀的境地,生死難測。

    但是,雍正看出了弘晝推託差事的真實心思,那自己這點小九九就必須老老實實承認了。要是還敢不認賬,馬上就會受到雍正的猜疑。

    所以,弘晝說:“那些昏話本是搪塞世人的”。我對皇阿瑪是不敢撒謊的。

    “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這一點比你阿瑪都強啊!”

    雍正這句話簡直就是殺機畢露了。明哲保身,還比我強,這在質問弘晝:你這是在坐山觀虎鬥,就像當年九子奪嫡,太子胤礽與胤禩、胤禔與太子互相絞殺,而我卻坐收漁翁之利。

    弘晝立即聽出弦外之音,又驚又怕,連忙表白:“兒臣百無一用之人”,皇阿瑪能奪得皇位,是因為你有當皇帝的能力和資本啊,我可沒那個本事!我即沒有弘曆的才華幹煉,也沒有弘時的聰銳精明,我可不想當皇帝。

    雍正再次丟擲圈套:“只有你真正有點象朕”,“潛心佛法”,猶如我當年藏得很深,其實心繫江山。

    這個套子很深,1.要承認雍正皇位的合法性,2.還不能說雍正的皇位是爭來的,3.弘時還必須解釋清楚自己沒有奪位的野心。

    弘晝連忙分辯:當初皇阿瑪本來就是當皇帝的材料,“象天上的太陽”,皇位歸你是理天命使然,“無意與人爭輝,但光芒自然普照萬物”,我是個窩囊廢材料,“螢蟲之光”,我可不想當皇帝。

    皇阿瑪你當年“不爭是爭”,我現今“真的是不爭”啊!雍正這話看似隨意,順著話頭,把曾靜的逆文遞過來,其實伏著巨大的兇險。弘晝差點就上當了,手都接住了,又突然猛醒,一身冷汗。

    為什麼呢?曾靜列了十大罪狀啊,如果弘晝看了這個摺子,就必須針對其中的內容逐字逐句進行反駁。那麼,問題來了,你弘時是以什麼一個身份進行批駁呢?

    曾靜是批皇帝啊,你想駁,要站在什麼角度駁呢?

    表面上雍正讓看摺子,實際上是要看你的用心。

    弘晝反應過來了,“兒臣不屑一看”,立場要表明,還要證明自己沒有做帝王的智慧和心機,“兒臣想不到這一層”。還沒來得及緩過氣來,最大的危機來了。雍正問起旗主王爺詐取兵權的事了,這逃不掉,因為弘晝是當事人之一。

    “當時弘時是怎麼說的?”

    這很要命,如果弘晝把當時的情況和盤托出,雍正就要讓他進行分析。分析得不符合,那是欺瞞父皇,分析得符合,那就縱容謀逆。雍正放弘時一馬,弘晝將來受到報復。雍正馬上處置弘時,你現在就是兄弟相殘。

    弘晝立即把責任甩掉,“記不清”,“好象沒說什麼”。

    注意,這是暗語,有幾層意思。大家看我來解讀:

    1.“不記得”

    其實是不敢說。為什麼不敢說呢?因為怕,同是皇子,有什麼怕的呢?現在不怕,將來也怕。這是暗示弘時有奪嫡之心,將來他要當了皇帝,我今天說了實情,將來還不要命?

    2.“好象沒說什麼”

    大家記不記得前面的劇情中出現過“沒說什麼”。老十四胤禵受八爺指使,將太子給任伯安的信寄給康熙,卻並沒有上摺子說明,“沒說什麼”。但康熙卻說:“胤禵也學會動心思了”。

    動的什麼心思?――奪嫡之心。

    弘晝這就是暗示雍正,弘時有奪嫡之心。而自己並沒有掌握切實證據,雍正應該去查。

    當雍正不太確定從何處查起之時,弘晝再一次為雍正暗示了查處的方向,注意看下文:

    賈士芳!這是個什麼人呢?是個道士。當年九子奪嫡時候,八爺黨不就用過一個道士張明德嗎?那這個賈士芳又是怎麼回事呢?

    來來來,回憶一下這個情節。看圖:這是當年奪嫡之爭,佟國維夜會隆科多,讓他做九門提督時的對話。

    再看下面的情節:這個人就是賈士芳,這個情節是雍正剛剛登上帝位開恩科取士時,劉墨林等考生在酒館中測字的情節。

    那麼,從這些話語中,大家明白這個道士的來路了吧?

    弘晝這是暗示雍正,要從佟家,隆科多那裡查起。

    雍正明白了嗎?弘晝走後,他陷入了沉思。

    後來的情節大家也看過,弘時的徹底暴露,就是從隆科多那裡落到了實證。

  • 6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將要傳位給弘曆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情,雖然雍正沒有正式的冊封弘曆為太子,但是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在《雍正王朝》中,開始的時候,雍正並不認為傳位給弘曆有什麼障礙,因為弘曆從小就非常的聰明伶俐,而且深受康熙的喜歡,所以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為弘曆清除障礙。 雍正幫助弘曆清除將來登基的障礙是因為弘時受八爺胤禩的挑撥和慫恿參與到逼宮事件當中。

    首先是弘時受胤禩慫恿按計劃提出招關外旗主王爺進京商討整頓旗務。

    雍正就有所警覺,為了保護弘曆,不想弘曆捲入其中,將弘曆派到李衛哪裡歷練,同時安排弘時和弘晝去負責這件差事。逼宮事件危機過去後,雍正從隆科多口中得知弘時要殺隆科多滅口,認識到了弘時的狠辣。

    雍正派人去保護弘曆,同時弘時派去刺殺的人已經開始了行動,第二批殺人滅口的人也已經出發。 弘曆在李衛和侍衛的護送下安然無恙回到北京,李衛向皇帝進言雍正之所以現在這麼困難是因為康熙皇帝留下了隱患,沒有徹底清除。

    雍正皇帝這時候下定決心不能給弘曆留下一個爛攤子,不能讓弘曆揹負罵名。既然自己的名聲已經被別人搞臭,那麼就由自己下手除去後患吧。

    隨後,讓侍衛將弘時帶到一個隱秘的地方,逼弘時自殺。弘時死後,雍正並沒有繼續除去弘晝,原因是弘晝非常聰明,早早的就懂得了藏拙,懂得了明哲保身。

    在雍正面前從來不表現出對政治和權利的慾望,反而視一切國事為麻煩,總是說自己不懂,自己笨;尤其是在奉旨去八爺胤禩家抄家的時候,還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想爭奪什麼皇位,只想和和尚、道士在一起。

    所以雍正並沒有把弘晝視為弘曆繼承皇位的障礙,將他清除掉,弘晝才得以保住性命。

  • 7 #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的奪嫡之路可以說是腥風血雨,兄弟們為了奪取皇位相互傾軋,多少幕後者的犧牲,成就了一代帝王,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千年古代史上幾乎所有帝王的登基,都免不了有一場爾虞我詐的險惡。有的人選擇鋒芒畢露,有的人則自甘平庸。三阿哥弘時和五阿哥弘晝就選擇了兩條不一樣的路。

    雍正經歷過“九子奪嫡”,清楚其中的箇中利害,所以他要給弘曆留下一個穩定的江山社稷,得罪人的是雍正都幫弘曆辦了,一位老父親的疼愛,想來總是讓人不經意潸然淚下。

    為了推行新政,雍正得罪了天下文人,要問斬李紱,謝濟世,陸生楠的時候,雍正卻在弘曆求情的時候放過了李紱這個“天下文宗”,贏得了天下文人的心。“八爺逼宮”雍正提前有預感,並且和十三爺胤祥這樣說老八胤禩:

    如果是膿包,就把他擠掉

    這樣危險的時刻,雍正把弘曆派到了李衛那裡,讓他了民情,獲得民心。老八胤禩逼宮失敗以後,弘時暗通“八爺黨”假傳聖旨被隆科多透露給了雍正,暗殺弘曆的事情暴露。

    雍正最後狠下殺手,毒死了弘時,當初和弘時一起假傳聖旨的弘晝卻安穩的度過了劫難。其實主要是弘晝一直以來就保持著“荒唐王爺”,一問三不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的密切分不開。

    八爺胤禩逼宮,弘晝雖然假傳了聖旨但是他意識到錯誤以後,沒有打草驚蛇的去和哥哥弘時還有八叔胤禩爭論,而是選擇了悄悄告訴十三叔胤祥。在朝堂之上,八爺胤禩逼宮在即,雍正一怒之下打了弘晝一巴掌,弘晝都沒有把老十三行蹤透露給任何人,這無疑為十三爺安穩去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奪兵權和雍正最後的勝利爭取了大把時間。弘晝在後來雍正的問話中,多次以“兒臣,記不大清了”搪塞過去。在平時,弘晝也經常和和尚,道士混在一起,不理朝廷政務,抄八爺胤禩的家時,他乾脆“活出喪”,給自己辦葬禮。雍正開始不滿意他的荒唐,但是最後不得不稱讚弘晝:

    小小年紀學會了明哲保身,很不錯;和和尚道士一起,也比和每天各有心思的官員們混一起好多了。

    弘晝還有一點就是,他很有孝心,多次關心雍正。弘曆和弘晝雖然每次見雍正,我們看到的大多都是談政事,弘晝見雍正每次關心雍正身體,並且還要請道士賈士芳給雍正看看。弘晝的孝心雍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最是無情帝王家”感受到親情,雍正自然心有暖意。弘晝主動和雍正坦誠:自己沒有三哥弘時和四哥弘曆出色。這些無疑都是弘晝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對自己的保護。甚至雍正都說他的所有兒子裡弘晝最像他,可見他對弘晝的疼愛了。

  • 8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導讀:《雍正王朝》對於雍正皇帝皇五子弘晝的演繹較為貼近真實歷史,這個清朝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其所著《金樽吟》,歷來被後世史學家們認為是其用以自保的“保命詩”。其中“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被廣為傳唱,也較為貼切地還原了弘晝當時的具體生存狀態。

    在《雍正王朝》中,和皇三子弘時的心機圓滑、背後實力強大相比;和皇四子弘曆的辦事能力、名分早定相比,皇五子弘晝在競爭皇位上沒有半點優勢。

    所以,其索性直接放棄了對皇位的爭奪,將全部精力和智慧用在了“自我保護”上,和皇三子弘時被雍正皇帝“含淚殺親子”相比,弘晝的結局,堪稱完美!

    在《雍正王朝》中,皇五子弘晝的智慧主要體現在其放棄了對皇位的爭奪以後,對於政治形勢的正確判斷、自我保護的權謀施行、政治站位的完美掩蓋等三方面。

    皇三子弘時經過“科場舞弊案”以後,被廉親王允禩抓住了“勾結張廷璐、洩露科考試題”的把柄以後,進入了“隱士”狀態。

    而在雍正皇帝大舉推行新政,已經將弊政改革的打算伸向旗務整頓上的時候,廉親王允禩看到了發動政變,推翻雍正皇權的機會。

    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允禩為何非要拉攏皇三子弘時,參與到政變中來的疑惑,這對於下面對於皇五子弘晝站位問題的解析,至關重要。

    廉親王允禩之所以不惜當面撕毀自己好不容易搞到的弘時罪證,也要將弘時拉入自己的陣營,共同發動政變,其主要原因有三:

    1、廉親王允禩雖然是前朝皇子,但其和雍正皇帝君臣之間的名分早定;雍正皇帝雖然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得罪了眾多朝臣和滿洲貴族勢力,但其畢竟是正統承繼的大清皇帝,廉親王允禩再有理由發動政變,也只能是“篡逆”,只能被稱為“亂臣賊子”。

    也就是說,允禩想要推翻雍正皇權,自己取而代之,即使成功了也會被天下人討伐,也會落入一個孤家寡人的境地。

    而將皇三子弘時納入到政變的陣營中,允禩就有了政變的合理藉口,政變成功後讓弘時繼位就更能讓天下朝臣信服。

    2、廉親王允禩想要發動政變,就必須掌握京郊兩大武裝力量——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和隆科多手中的步軍統領衙門和宮中禁衛力量。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在怡親王胤祥的完美配合下,牢牢掌握了天下兵馬,對於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和隆科多手中的兵力更是嚴密把控,絲毫不敢放鬆。

    允禩雖然在康熙朝勢力強大,在朝廷上擁有眾多朝臣支援;在軍界擁有眾多將領擁護;但在雍正朝,他要想掌握上述武裝力量,就必須藉助弘時的皇子身份才能完成。

    3、雍正皇帝對於旗人的嚴加管理,對於旗務的整頓在剛開始並沒有涉及到旗營兵的整頓,更沒有對關外四位旗主王爺的入關旨意。而允禩發動政變,發動“逼宮事件”的由頭乃系恢復“八王議政”舊例,這就要求關外的四位旗主王爺必須在場。

    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關外兵馬更是允禩迫切需要的必須條件。

    而這一切奏請,也只有皇三子弘時向雍正皇帝提出來,才不會被雍正皇帝所懷疑。

    而就從皇三子弘時向雍正皇帝奏請整頓旗務開始,皇五子弘晝就開始了自己的巔峰操作。

    皇三子弘時按照允禩的指點,向雍正皇帝提出整頓旗務的奏請以後,雍正皇帝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後將話鋒轉向了一直都沒有說話的弘晝。

    弘晝說道:

    “兒臣既沒有三哥的這份心思,又沒有四哥辦事的能力,只是身子骨結實,指望能把皇阿瑪的病移到兒臣身上,就算為皇阿瑪分憂了!”

    看這回答,有沒有點咸豐皇帝奪嫡成功的樣子?

    弘晝一句話就向雍正皇帝表明了三個意思:

    1、我不關心政治,也不想爭奪皇位,我只是關心您的身體健康。

    2、皇三子弘時今天的心思和打算,我沒有,我也不知道。

    3、對於皇四子弘曆的辦事能力,我很清楚,也很支援,也就是支援他的皇儲身份。

    一句話,弘晝就將自己的政治態度、政治站位和對雍正皇帝皇權的絕對支援和服從,完美展現。

    所以,雍正皇帝才會立馬換上了欣慰的表情,將弘晝叫到身邊:

    “你的孝心,阿瑪知道!可是身為皇子,光有個好身子骨不行啊!要多讀點書,常練練騎射,有了正經本事,才能為朝廷當差啊!不要老是和那些和尚道士、三教九流的人混在一起!”

    雍正皇帝的這段話更是意味深厚:

    1、對於你不參與奪嫡之爭和對我忠誠仁孝的態度,我非常認可;

    2、你平日的“荒唐”行為,我非常熟悉,一旦你有非分之想,我想辦你,理由很好找;

    3、“荒唐”行為,我不反對,當你也不能一味的荒唐下去,要分具體事情、具體物件,為朝廷,也就為我出力。

    弘晝聽懂雍正皇帝的言外之意了嗎?

    當然!

    允禩讓關外參將共管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務,弘晝當時真沒看出來其真實目的?非得“幫著”弘時完成軍務共管以後,才會向弘時發出“不對勁”的疑問?

    弘晝的目的何在?

    弘時和允禩等人想要發動政變的打算,弘晝心中非常清楚,但其並不願捲入其中,從旁協助,也只是被弘時架在了“皇子身份”上下不來後的不得已行為,也是弘晝用以迷惑弘時自己並未察覺其政變打算的必然行為。

    但弘晝又必須給予弘時以規勸,用自己發覺的“不對勁”告訴弘時,連我一個“荒唐之人”都能發現不對勁,雍正皇帝讓如此精明細心的所在,能沒發現弘時和允禩的不對勁?

    奈何,此時的弘時已經陷入了登基稱帝的美夢當中,對於弘晝絕對是善意的提醒,並未放在心上。

    在完成了對弘時和允禩的迷惑以後,弘晝還必須以實際行動粉碎他們的政變計劃,畢竟對於弘晝這個當朝皇子而言,誰當政也不如自己的親爹當政,來的實在!

    但在弘晝明確向胤祥通報了關外參將共同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務情況以後,胤祥就向弘晝說明了自己的去處,那麼他又為何在雍正皇帝問及胤祥的情況時,語無倫次甚至最後“什麼都不知道呢”?

    這就是弘晝對於政治形勢和雍正聖意的正確判斷能力的展現!

    弘時和弘曆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和信任程度,弘晝肯定非常清楚,旗務整頓想要達到雍正皇帝想要的結果,他肯定會選派弘曆前往監管,而不是“行事不謹”的弘時。

    雍正皇帝之所以這樣安排,就肯定有其背後不可告人的目的所在,再結合當前的政治形勢,弘晝幾乎可以明確這是雍正皇帝為弘時和允禩等人挖的坑。

    既然知道這是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弘晝在朝堂之上就必須順著雍正皇帝的預設目標往下演,利用自己的唯唯諾諾和語無倫次,來凸顯雍正皇帝的“孤獨無助”、“無可奈何”才會讓允禩等人徹底漏出馬腳和逼宮目的。

    所以,雍正皇帝在明知道弘晝在犯下“為允禩把控京郊兵權做出貢獻”的巨大罪行以後,依然對其倍加信任,放心的讓其帶著道士為怡親王胤祥續命。

    因為,弘晝的一系列行為才是真正走進雍正皇帝內心,為雍正皇帝站位併為剷除“八爺黨”勢力集團做出具體貢獻的絕佳表現!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豬頭肉怎樣不掉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