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寶影片
-
2 # 白馬說
兩個原因!
南下要避免後院起火,所以先下手為強!打掉美軍海上力量,如果不是幾艘主力航母外出檢修,日本是達到目的的。美國至少三年支援不了南洋戰場。
第二個就是軸心國要發力,展現力量。
-
3 # 長江新聞號
有幾個原因促使日本偷襲珍珠港 1.日本在1939年國內物資就供不應求,在全國範圍內就實行配給制,在佔領區如中國就實行以戰養戰的政策。資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儘快佔領東南亞。而美國則是它的絆腳石。 2.在日本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就包括了東南亞,尤其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而要想取得這個地方就必須經過美國的菲律賓。 3.在日本北進蘇聯還是南下的問題上,在諾門坎事件及蘇德戰場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日本人還是決定南下。 4.美國對日本實行了戰略物資的禁運,是日本覺的與美國開戰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發制人。 5.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方面企圖一次擊垮美太平洋艦隊,另一方面使得美國暫時沒有力量顧及東南亞。就在空襲珍珠港的同時,日本在菲律賓登陸,全面進攻東南亞。 6.日本對自己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很有信心。事實證明確實很成功。
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訊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隻開到北太平洋等候。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戰機被摧毀,只有少數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華人喪亡。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
4 # 在日本的大姨子和嫂子
當時日本要是能全殲太平洋艦隊,日本就是海上霸主!它打中國就沒有後顧之憂!可惜美國幾艘主力航母在廠裡維護保養!沒有如它所願,如果日本得逞,美國至少5年內海軍是癱瘓的,那戰爭歷史很有可能改寫!
-
5 # 再過七億年
偷襲計劃之周密,下手之毒辣,世間少有,幾乎讓珍珠港變成人間地獄,差點將奉行實用主義悶聲發著戰爭財的老美打到胃出血,好在老美內力深厚,迅速恢復功力。從另一個側面也充分展現了一個從軍國主義罪惡土壤中孕育出來的山本五十六特有的既精湛又骯髒的軍事才能。
偷襲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帝國主義日本是島國,決定了其狹隘的戰略思維,這是它的侷限性、劣根性和焦慮性以及歇斯底里的向外擴張的狂躁性,是天生由來的亙古不變島國思想。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理論上經過推演,偷襲是可行的,就像有人說其戰術上的成功掩蓋不了戰略上的失敗,缺乏大格局、大思維,決定其最終只能進行大冒險,儘管戰爭的程序充滿了各種巧合和不確定性。 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一種無耐之舉。我們知道,日本國土面積不到中國零頭,小小島內資源嚴重匱乏,鋼鐵石油橡膠等重要資源無不依賴進口,當時日本戰爭資源已經維繫不了多久,其想速戰速決的美夢也已徹底破滅,因為當時中國的表現可沒有其想象的那麼慫,由此打亂了日本帝國主義吞併整個中國的計劃,按日本當時估算,這樣下去,拿下中國至少還要2年時間,但有限的資源只夠維持不到1年,這時的美國早已切斷了日本的運輸線脈,因為已經動了老美在東南亞這塊蛋糕,日本想要再玩下去,必須得到資源才有可能,而美國對其物資禁運,徹底逼瘋了日本,精神分裂後的法西斯日本才狗急跳牆,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作出瘋狂一搏。
-
6 # 密探零零發
二戰,關於日本為什麼會偷襲珍珠港,令很多人費解。很多人可能認為日本人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實際上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日本腦袋秀逗了,而是日本受限於自身的原因而必須做出的無奈之舉,假如我們今天依然能夠扼住日本的這個命脈,定叫他老老實實的。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二戰日本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就會發現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
二戰,日本發動的一系列戰爭,絕非日本臨時起意,而是日本早已經制定好的既定計劃。首先,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的東三省,為的就是掠奪東三省豐富的資源,並將其建成自己進一步侵略擴張的戰略基地,特別為了得到日本戰爭急需的石油資源。當時日本就在東三省展開了瘋狂的石油勘探,天佑中華,日本在當時一直沒有發現石油資源。假如日本在東北發現大慶油田的話,可謂如虎添翼,對中國來來說是一場災難,很有可能日本也不會那麼早偷襲珍珠港。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且在中國戰場的前期進展異常順利,這就進一步刺激了日本侵略擴張的慾望。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為北進進攻蘇聯和南下進攻東南亞而爭論不休,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東南亞的石油資源)。隨後,在1939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了諾門坎戰役,結果是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損失慘重,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東南亞,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1940年日軍開始進攻東南亞,不久之後法國和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的失陷,日本在南太平洋上的地位得到了加強,美國也逐步感到了日本的威脅,於是一邊在東南亞加強武裝力量,一邊透過禁用部分物資以此來警告日本,但日本對此至若惘然。更是在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決定集中精力南攻——爭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這可觸犯了美國忍受的底線。7月28日,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而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石油資源匱乏,在二戰期間其自己的石油產量只佔自己需求的7%,有80%要從美國進口。美國的石油禁用政策,對於日本的打擊是致命的,等於扼住了日本的生命線。日本豈能善罷甘休,為了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略資源,必須要侵佔美英的在東南亞的殖民,必然要與美國發生戰爭,美日戰爭一觸即發。
日本本著先下手為強,企圖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並且透過區域性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可以說美國的石油禁運政策直接導致了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發動了偷襲美國的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但並沒有達到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主力的目的。隨後,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日本雖然非常順利的佔領了東南亞,獲得寶貴的石油、鋼鐵等戰略資源,但他們想要運走可不容易,海運成為日本的致命弱點。當時,日本的油輪成為美國潛艇重點照顧物件,這直接導致日本能夠得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少,甚至到了1945年日本已經進口不到一滴油。得不到海外的石油資源,從而導致大量的飛機和戰艦不能參戰,嚴重地削弱了日軍的戰鬥力。可以說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給日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加快了日本在二戰中走向失敗的速度。
綜上所述,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得到急需的石油等戰略資源。日本作為島國石油、鋼鐵等資源匱乏,急需進口,這是日本的命門所在,只要我們能夠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就能夠讓日本老老實實地俯首稱臣。這也是日本近年為什麼一直大力發展海上軍事力量的原因,特別是建造了“出雲號”準航母以及不斷加強的反潛能力,其心可誅。各位,你們說呢?
-
7 # 天爺使者envoy
因為首先日本認為美國珍珠港是太平洋艦隊的老巢。為了阻擋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抗日,日本法西斯對其珍珠港進行毀天性破壞,但是,日本法西斯萬萬沒想到激怒了美華人的暴戳本性。其二,日本法西斯想以此來削弱反日同盟的戰時能源,在戰爭的無情博弈下,促使日本政府做出與美國交戰的最終決策。
美國割斷了日本的能源供給線,使得日本法西斯困入太平洋戰爭深瀾。
公元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為美國曆史上最為慘痛的毀天滅性災難。然而,對於日本而言偷襲珍珠港是二戰史上,日本已經打止雙重失敗的烙印,只是,時間問題。!日本法西斯偷襲珍珠港之後,加快了美國在同盟國中抗擊法西斯戰爭既抗日戰爭。並派遣部分軍隊如入東方主戰場中國,共同抗擊日本反人類侵略戰爭。!為了加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既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公元1945年8月6月美國派遣轟炸機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扔下了兩顆消滅日本法西斯嚴烈懲罰的原子彈!可惜扔了少了點,但是,二戰最終還是勝利了!
-
8 # 清晨6098
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日本想要擺脫制裁就要搶奪富饒的東南亞地區,還有戰略資源,這樣美日開戰不可避免,正面打根本不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對手,所以趁其不備搞偷襲,希望用這種手段把美國打趴下。
-
9 # 使用者5754282860
18世紀中後期,美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從大英帝國母體中分離。又經過100多年發展,至19世紀中後期,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已經成為地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巨型島國。再加上其周邊無強鄰環伺,客觀上為美國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資本主義如火如荼的時代,美國如果要實現崛起就必須跨越兩大洋進入歐亞大陸。大西洋的對岸歐洲大陸上,有世界超一流的大英帝國橫在那裡,美國不僅不能與之為敵反而要仰仗英國這個海權大國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更何況法國、德國這些陸權大國的崛起,無一不再謀求歐亞大陸霸權。
奉行水流就下、批亢搗虛、避實擊虛的戰理,能從弱者手裡獲得就不從強者手裡硬奪,這也是美國一貫執行的策略!
眼見歐洲大陸不能硬碰,美國於是將目標轉向西面的太平洋。準備緊跟英國步伐去亞洲大陸尋找機會!而正是在西進太平洋謀求建立戰略支點的過程中陰差陽錯的驚醒了還在沉睡中的日本!
1853年,美國對日本玩了一次炮艦外交,沉睡了數百年的大和民族隨即被驚醒。緊接著就是如火如荼的明治維新運動,日本全方位向歐洲學習。40年後的1893年,完成現代化升級改造的日本為復仇雪恥,也隨即向美華人搞炮艦外交。藉著夏威夷僑民與美國僑民的衝突,日本派出海軍艦隊陳兵夏威夷向美國示威。按照當時美日雙方的實力,對夏威夷都是鞭長莫及。但是美華人意識到日本是自己西進過程中最大的威脅,趁著日本後面有中俄的威脅,美華人毫不猶豫的拿下了整個夏威夷。
這一記封門掌等於是徹底堵住了日本東進的道路,日本於是改變發展方向,轉而向西發動甲午戰爭。在付出重大犧牲代價後打敗大清帝國並獲得臺灣,資源豐富的東南亞隨即裸露在日本人面前。但是美華人也沒閒著,趁著日本人打完甲午戰爭正喘氣的時候發動美西戰爭,從太平洋東岸一直打到菲律賓,將西班牙這個老態龍鍾的殖民帝國徹底趕出了太平洋。菲律賓被美華人佔了,等於是堵住了日本南下東南亞的道路。
資源匱乏日本只好另謀出路,還是從東亞大陸打主意,這就有了後來的日俄戰爭,再次以日本的慘勝而告終。
這一階段美日之間的鬥爭,雖然沒有直接交手,但是其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40年後的太平洋戰爭!從這一階段雙方的較量可以看出,日本的策略思維完全與美華人相反——專撿硬的啃,雖然牙口不錯,但是消化系統有限,而且還時時受到美國製衡,有時候甚至不得不吐出前一階段吃下的果實。拿日俄戰爭來說,戰爭尚未結束,美華人就夥同大英帝國打著和平的幌子跑來搞調停了,聲稱中國對滿蒙有著不可爭議的主權。不僅如此,美英煞有介事的搞了一個太平洋地區的國際殖民秩序,將日本列為二流國。一心覬覦整個亞太的日本苦心經營數十年所獲有限不說還落下這麼個名聲,日本人內心深處的憤懣和難堪可想而知!於是,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結束的當年就開始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制定了第一份太平洋海戰計劃書。因此,美日衝突實際上在太平洋戰爭的前40年就深深的埋下了隱患!
之所以等到1941年才爆發,期間既有機緣巧合,但更多的還是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所決定!
就在美國準備與大英帝國一道在亞太地區放手大幹時,陸權大國德意志帝國在歐洲大陸強勢崛起,改變了原有的Continental平衡,不僅挑戰到大英帝國的制海權,同時因為介入中南美洲也令美國感受到了威脅。無奈之下,美英只好暫緩亞太局勢,先集中精力應對歐洲大陸。隨後美英兩國相繼捲入了曠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看到機會的日本隨即在亞太大肆侵奪。日本以加入協約國的名義將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島嶼悉數奪取,同時又藉著俄國十月革命、蘇俄內戰之際侵入資源豐富的俄國遠東地區。美華人雖然注意力在歐洲,但是餘光一刻也不停的盯著在亞太興風作浪的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美國迅速重返亞太,打著協商解決國際矛盾的幌子建立了華盛頓體系,先後出臺了西伯利亞撤軍、九國公約、海軍協定等一系列和約。再一次迫使日本將前一階段吃下去的果實大部分吐了出來!
如前所述,美日矛盾總是受國際局勢所左右,特別是歐洲大陸。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留下的後遺症太多,註定了不久的將來會有規模更大的世界大戰,美國要想避免戰爭顯然是不現實,況且要實現國家的崛起、奪取世界霸權也不能不走戰爭道路。但是美華人又很清醒,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就要儘量避免早日加入戰團,爭取最後一個進入,這樣就可以決定戰略力量的投送,平添勝機。
而日本人顯然沒有這樣的定力,國內資源匱乏的硬傷總會時不時的折磨每個日本人的神經。於是第一個挑起戰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把戰火。
日本吞併了東北亞,除了中國外,第二個緊張的就是蘇聯。但是斯大林同樣棋高一著,雖然大量增兵遠東,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但是也守定絕不第一個參戰的根本底線。美華人為了讓日本人繼續玩火,一面力挺中國抗日,一面又向日本大肆兜售軍火,賺足經濟實利。而自身也在加強軍備,隨時應付不測。
在蘇聯的硬頂和美國的暗推之下,日本很快深陷中國戰場,隨著歐洲局勢的日益緊張,美國不得不一再調整國家戰略。雄據歐洲大陸的陸權強國——德國和蘇聯,其實力和戰略運作均遠非日本可比,此時已經顯出老態龍鍾樣的海權大國——大英帝國很難制衡這兩大陸權強國。一旦歐洲被蘇德控制,那麼美國苦心經營數十年之久的亞太局面將會因此付之東流。蘇德短暫性的結盟、法國戰敗、英國孤懸本土飽受德國空軍轟炸著實令美華人捏了兩把汗。直到蘇德戰爭爆發,世界局勢瞬間明朗,美華人這才長舒了一口氣。驕狂的德國被夾在英國與蘇聯之間,威脅不到自己,美國只需用考慮戰略物資向英蘇的投放量。所憂慮的是亞太,起初還有蘇聯在遠東牽制日本,但是隨著蘇德戰爭的深入,蘇聯的精力越來越多的向西集中,在亞太就只剩下一個苦撐待變的中國。於是美國開始向太平洋增兵,準備應付隨時惡化的戰局。
此時的日本因為陸軍深陷在中國戰場,同時又在諾門坎戰役中慘敗於蘇聯,傳統的陸海軍矛盾激化。資源匱乏的警報再一次響起,這就迫使日本必須做出下一階段的戰略選擇。如果要繼續進行戰爭那就必須在西伯利亞和南洋兩大資源地帶做出一個選擇,否則就等於是慢性自殺。日本高層經過爭論,最後決定利用當下實力在世界上還算靠前的海軍力量和本土自身的地緣優勢向南洋進軍。雖然他們也知道這會和美國迎面相撞,但是日本人更自信,美國海軍潛力尚未開發,現有的實力根本難以有效阻擋自己。趁著美軍尚未完全形成戰鬥力之際,迅速控制了菲律賓、威克島、關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戰略要地並形成堅固的防禦體系,畫地而守,取南洋資源供應。美國即使再強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組織遠涉重洋的大軍。日本人甚至幻想等美國意志力消沉,透過談判來結束戰爭。
確定了南下的方略之後,日本人首先拿駐紮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海軍當時實力最強的太平洋艦隊下手,打掉這支正對著本土的利劍,日本海軍才能放手南進。
珍珠港爆炸聲響起的那一刻,日本的命運隨之被註定!
-
10 # 大保168
珍珠港不行,輻射整個亞太區,日本想為當時打算了!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就勢當日下了,低估了美國造假能力,美國反擊了!
回覆列表
提到這個問題,其實有有多的原因。也許有人不理解,為什麼小小的日本要去偷襲強大的美國,這不是以卵擊石嗎?但看了下面這些原因,你就明白了。
首先說,從戰爭開始到1939年,日本在亞洲的侵略戰爭都在極力的避免觸碰美國利益。因為日本知道,美國是日本應付不來的。但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的戰爭物資開始緊張。尤其是石油、礦產、鋼鐵等戰爭資源。而美國卻對日本開始實施戰略物資禁運。使日本雪上加霜。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來支撐戰爭,只能選擇打破美國的封鎖。
其次,作為軸心國的德國老大在蘇聯戰場陷入焦著。日本不敢輕易出兵。當時的日本高層考慮,去幫德國得不到什麼好處。還不如南下去掠奪資源。
而想要讓美國對日本有所退讓,那麼只能是把其扼制日本的太平洋艦隊消滅掉。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消滅美國海軍最為強大的有生力量。還等於開啟整個東南亞的的大門。可以肆無忌憚的獲取日本想要的資源。
於是偷襲珍珠港成為了日本的首選。1941年12月7日,一支由6艘航母,14艘戰艦組成的龐大的日本艦隊,經過12天的秘密航行,來到了珍珠港附近海域。隨後183架日本戰機直奔珍珠港而去。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
但日本沒想到的是最為重要的美國航母卻早就離開了。有人說,美國早就獲取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之所以讓日本得逞。只是一出苦肉計。羅斯福為的就是一個合理的參戰理由。因為當時國內反大多數人都反對參戰。只要日本得手了。那麼羅斯福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對軸心國宣戰。現在看來這些是非常可信的。大家試想一下,二戰時期的航母根本沒有防衛能力,為什麼要拋棄護衛艦單獨出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