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麗麗在修行
-
2 # 嘻嘻的皇額娘第一個是和善和堅定的態度
和善等於尊重,用語言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堅定是指溫柔的堅持,嚴厲型的父母往往過於控制,在孩子的心理缺乏善意;寵溺型的父母則缺乏設定限制的能力。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只有父母溫和而堅定地態度才能培養出來,溫和而堅定的常用說話語氣呢就例如“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別人的說法”“我很在乎你,願意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在討論”“我知道你能想出好辦法”等等這些話語,這種話語能讓孩子感覺到你很尊重他,也能讓他感覺到你所說的他還要去做,並沒有打折扣。
第二個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這就需要多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對家庭有所貢獻,對家庭有責任感。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歸屬感,體能提高他對生活的技能,更能讓他從小學會獨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給他以信心。
第三個就是運用長期有效的技巧老一輩的很多父母習慣用懲罰來管教孩子,信奉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等。因為懲罰可以立刻制止家長認為不妥的行為。但是孩子只是暫時不做錯誤的事情,或者只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才不做錯誤的事情,時間一長或者父母不在跟前就把之前父母說的當成耳邊風了。因為他們沒有學到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短期有效的懲罰甚至會帶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例如叛逆、自卑、自暴自棄等,所以我們還要教會孩子做該做的事,引導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激發孩子的正向行為,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從體驗自己行為的後果學會自我負責。
第四就是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不怕做錯事,因為他做錯了事正是學習的好機會,家長不用太過重視孩子偶爾的犯錯,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教孩子從錯誤的行為中汲取到經驗,學會自己面臨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嘗試解決各種問題的技巧,思考出替代的方案。孩子專注於解決問題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瞭解自己的一個過程。例如孩子和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把對方一把推開了,可以在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問他:“你當時想要做什麼呢?如果下次發生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嗎?現在應該怎麼做比較好?”等等運用這些開放式的問題跟孩子討論他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引導孩子把焦點放在如果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在玩具身上,進而幫助他彌補錯誤。
第五、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決定他是否開心快樂的關鍵因素。行為偏差的孩子是自覺我不夠好的孩子,孩子像植物需要水一樣,必須透過父母的不斷鼓勵才能體會自己有能力,才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正確的迴應。為了培養孩子,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適時給予肯定,只要孩子在某個方面的信心增加,就能把這份自信延續到其他方面。(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3 # 育有道幼教
制定了規則之後,後期孩子堅持不了多久怎麼辦?
一、理清規則
首先,要理清規則,怎麼理呢?和孩子一起來理,制定規則需要和孩子一起商討共同來制定,而不是由父母自行定奪,因為由父母制定的規則,在孩子看來是約束和強制,那麼孩子遵守起來就非常困難,所以規則制定需要和孩子商討後一起來制定,那麼對照下你的規則是不是如我所說是和孩子一起商討後製定的?
規則的制定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難的話,孩子遵守起來會非常困難,那麼長此以往,孩子一定堅持不了多久的,那太簡單也不行,太簡單的話,規則就如同擺設,變得可有可無了,所以要把握好制定規則的度。
二、巧用方法
巧用什麼方法呢?規則制定後要落實,那麼過程就變得很重要了,但遵守的過程可能對孩子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那麼就需要父母動腦筋了,用對方法,孩子規則內化於孩子的心裡,讓其變為習以為常的一種習慣,那麼就不難了,說了這麼多,那究竟有哪些方法呢?
獎懲法,這個很容易理解,孩子做到了你給他規定的事,那麼就給他一定的獎勵,激勵孩子遵守規則,那孩子得到了獎勵內心肯定充滿喜悅,那就充滿了內在的動機。
激勵法,這個也很容易理解,就是給孩子準備一個禮物,但是這個禮物呢你不能先告訴他,激發他的好奇心,然後給他規定一個時間段,如果在這個時間段他完成了,那他就可以得到這個禮物,反之就得不到,那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禮物的形式,所以需要家長去考慮和斟酌了。
三、按規則行事
最後,規則既然制定出來了,就要去遵守,不能只是孩子去遵守,父母也應該遵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否則孩子是不會服你的,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按規則行事,不能讓規則形同虛設,如果不嚴格去遵守,那麼後續再製定規則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
4 # 煜媽媽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效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孩子腦中沒有建立起規則意識或是規則意識淡漠,他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行為多源於情緒和興趣衝動,不考慮行為後果,想法很天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制定了規則之後,後期孩子堅持不住怎麼辦?
1、規則必須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們讓孩子先懂得為什麼需要這一條規則,它帶來了哪些益處?它與生活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絡?比如:不亂闖紅燈這些櫃子,我們就以遊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規則有利於道路暢通。
2、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過程。參與制定規則不但更有利於孩子對規則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增強了主人翁意識。有助於孩子遵守與執行。由於孩子是規則的制定人,因此他們非常樂意去遵守和維護,由此產生的積極作用非常明顯。
3、結合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我們透過角色遊戲,結構遊戲等活動,使孩子在認識周圍事物、認識社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應的規則要求,避免了脫離實際的說教。其實規則針對不同孩子的表現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4、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自己制約違規行為。孩子理解了規則的意義,接受了它的存在,很多規則是比較細緻的。孩子光是知道不進行練習,不從思想上轉化到行動上,那都是紙上談兵。
5、讓孩子感受遵守規則的樂趣,瞭解違規的後果,併為其承擔一定的責任。規則是對自由和空間提出的相對的限制,約束是一種良好的規範和秩序。孩子在遵守規則時不應該感到壓抑、不愉快或者難以忍受。我們首先要提供一個充足合理適當的空間。可以使每一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和活動內容,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衝突。孩子畢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為會反覆,我們就應該努力讓孩子瞭解違規的後果,承擔一定的責任。
6、細心的觀察孩子。孩子之間相互差異很大,氣質性格也不一樣,不同的家庭環境和不同的外界刺激影響著孩子的意識行為都不一樣。我們要細緻觀察瞭解自己的孩子,採取最適合他的方式。
7、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吃飯時不要講話。可我們卻在飯桌上說這說那的,結果孩子也跟著說了起來。父母同孩子一起遵守所有的規則,樹立了榜樣,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總結: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常抓不懈。他還能日機遇來使規則意識得到鞏固,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完成並見效的。
-
5 # 嘻嘻啊啊
第一個是和善和堅定的態度。
和善等於尊重,用語言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堅定是指溫柔的堅持,嚴厲型的父母往往過於控制,在孩子的心理缺乏善意;寵溺型的父母則缺乏設定限制的能力。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只有父母溫和而堅定地態度才能培養出來,溫和而堅定的常用說話語氣呢就例如“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別人的說法”“我很在乎你,願意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在討論”“我知道你能想出好辦法”等等這些話語,這種話語能讓孩子感覺到你很尊重他,也能讓他感覺到你所說的他還要去做,並沒有打折扣。
第二個是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這就需要多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對家庭有所貢獻,對家庭有責任感。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歸屬感,體能提高他對生活的技能,更能讓他從小學會獨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給他以信心。
第三個就是運用長期有效的技巧。
老一輩的很多父母習慣用懲罰來管教孩子,信奉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等。因為懲罰可以立刻制止家長認為不妥的行為。但是孩子只是暫時不做錯誤的事情,或者只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才不做錯誤的事情,時間一長或者父母不在跟前就把之前父母說的當成耳邊風了。因為他們沒有學到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短期有效的懲罰甚至會帶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例如叛逆、自卑、自暴自棄等,所以我們還要教會孩子做該做的事,引導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激發孩子的正向行為,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從體驗自己行為的後果學會自我負責。
第四就是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不怕做錯事,因為他做錯了事正是學習的好機會,家長不用太過重視孩子偶爾的犯錯,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教孩子從錯誤的行為中汲取到經驗,學會自己面臨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嘗試解決各種問題的技巧,思考出替代的方案。孩子專注於解決問題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瞭解自己的一個過程。例如孩子和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把對方一把推開了,可以在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問他:“你當時想要做什麼呢?如果下次發生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嗎?現在應該怎麼做比較好?”等等運用這些開放式的問題跟孩子討論他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引導孩子把焦點放在如果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在玩具身上,進而幫助他彌補錯誤。
第五、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決定他是否開心快樂的關鍵因素。行為偏差的孩子是自覺我不夠好的孩子,孩子像植物需要水一樣,必須透過父母的不斷鼓勵才能體會自己有能力,才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正確的迴應。為了培養孩子,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適時給予肯定,只要孩子在某個方面的信心增加,就能把這份自信延續到其他方面。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6 # 媛子育兒道生活
在我看來。首先,你必須要給孩子根除懲罰孩子的這個概念,依靠逼孩子去完成一些規則。那是萬萬不可的。比如說。相比於逼迫孩子寫作業,我覺得用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會代替更好。自然後果是一種行為產生的自然後果,這個後果不是成人強加的,而是自然賦予的。作為父母要堅持規則。首先父母自己必須先做到。自己一定要去遵守規則。但是呢,如果父母都不遵守規則,孩子肯定也不會去遵守規則。如果一對父母,總是在孩子的面前破壞規則這樣是很難養出一個對規則保持敬畏的如果一對父母,總是在孩子的面前破壞規則,這樣是很難養出一個對規則保持敬畏的孩子。有一些父母就會對規則朝令夕改,今天麗過的規則第2天又改掉了。對於規則千萬不要朝令夕改。只要父母制定的規則,是堅定而又不強硬的,再去靈活處理,這樣,孩子的責任感,也會一天天的完成。作為父母。既然制定了規則,但是也要理解孩子的情緒,理性的去解決衝突。
-
7 # 木木一凡
不知道您說的規則具體是哪方面的,如果是學習規則,我的體會如下:
在疫情期,我跟孩子共同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計劃制定的很完美,剛開始我們還嚴格按照計劃要求的時間和任務安排去做,可執行了沒兩天就發現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於:
1、我太高估了孩子的能動性,畢竟孩子的能力有限,有些任務會超出了孩子現階段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就會容易放棄;
2、缺乏對任務難易程度的掌握程度,導致用同一個規則去限定時限,就會出現孩子不能按時完成的情況;
3、孩子的專注力不夠。
因見不到效果,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就會下降,也就不能堅持下去了,針對如上原因,後續我做了如下調整:
1、不再做細節規則,只做大體規則,在每項任務完成後進行適度的眼保或體育或手工或做家務等;
2、給孩子和大人一個都能接受的彈性時間,讓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專注的只做一項任務,並基於孩子的喜好,按時完成給予合適的獎勵;
3、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避免對孩子進行干擾;
4、當孩子碰到超出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這時家長需要陪著孩子一同分析一同試著解決,讓孩子明白任何人一開始做事都會遇到不同的難題,但遇到困難並不就是失敗了,敢於想辦法去解決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透過策略的調整,確實也發現孩子的主動性又上來了。當他專注的完成一些任務後,他就會逐漸發現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越來越多,能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當規則不適宜時,您也可以試著找找原因,做出必要的調整還是很有幫助的,試試吧!
-
8 # Jimmy成長日記
首先要看看是什麼樣的規則,如果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一定要去堅持。
之前我也有同樣的經歷,有時候想讓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後來我反思了一下,其實不是孩子不堅持,而是我們大人陪伴太少,沒有付出真正的行動去幫他實踐。
在這個超長假期裡,和孩子一定定製了計劃表。注意⚠️一定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範圍內,在徵求他的意見後定製,否則,物必其反。
由於假期生物鐘打亂,第一天不要要求太高,不一定必須8點就開始執行,但是不管幾點開始,當天的任務必須完成。逐漸調整作息,慢慢恢復正常。比如我們在練字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其他課耽誤時間,那就要吧練字的時間順延一會,而不是說今天佔用了練字的時間久不再練習了。
在他完成後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比如原本30分鐘完成的事情,卻在20分鐘內完成了,這樣就要讓他提前休息,而不是再另外多加任務,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信任。
最重要的是前期的陪伴和耐心非常關鍵,不要因為孩子慢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情緒失控,要認真接受和認可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因為信任是給孩子最有效的幫助。
-
9 # 偉新V換個角度看世界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一下國家的政策,我覺得政治書中的有些回答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國家政策制訂,就會考慮這個政策是否有利於全體人民,或者說是最有利於絕大多數人民,而不是考慮這個政策有利於管理者。
而我們作為家長,制訂了規則之後,孩子是否能堅持也要先評估這個規則是否有利孩子的未來,有利於孩子的人格獨立?
而且孩子堅持不下來的反饋,也是提醒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注意方式方法,有沒有及時給予反饋:給予堅持得好時的獎勵,以及不堅持時的負面應對措施。同時相應的心理教育與輔導要跟上,以同盟者的關係狀態告訴孩子,堅持能收穫什麼短期及長期收益。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領導者狀態與之溝通,從而形成叛逆、反抗。
祝好!
回覆列表
親,我也經歷過這樣的問題。
我們在制定家規的時候,都是充分尊重了孩子意見的。
但孩子堅持一段時間,就懈怠了。有時候是發現長期堅持很難,有時候是惰性使然。於是開始反抗,開始鬧彆扭。
這時候,大人的態度很重要。
1 只要是對的,堅決不能妥協有些規則,過一段時間就不適合了。比如疫情期間堅決不能出門,但疫情一過,咱們就得放開這一條。這就是規則需要作廢,孩子不遵守也可以。(只是舉個例子)。
有些規則,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比如飯前洗手。孩子肯能由於新鮮、由於喜歡某款洗手液,堅持一段時間,某一天忽然撒丫子不幹了,這時候我們大人態度一定要堅定。
孩子自控能力差,必要時是需要大人監督的。
這時候我們不能妥協,必須堅守的不能退步,不然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不夠堅定什麼規矩都立不起來。
2 大人如何幫孩子堅持我們除了在態度上堅定,在行動上還可以做些具體的事情幫孩子。
給孩子一些外部的獎勵:你今天又做到了,我為你感到驕傲(口頭獎勵);你堅持了一週了,我想送你一個禮物表達我對你的欣賞(實物獎勵)。獎勵孩子的注意,不要當成賄賂,要在孩子做到時候及時表揚,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有多好,是被肯定的。這會增強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給孩子鋪平道路:比如孩子睡覺很晚,為了讓孩子堅持早睡。咱們可以在家庭環境上做些努力。比如睡前一小時不玩激烈遊戲,把等調暗,促進褪黑激素分泌等。這樣能讓孩子在網上更有睡意。
在很多事情,我們家長可以給孩子掃清一些障礙,讓孩子堅持得更順利。這不正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所在嘛。
自己做榜樣:孩子時刻都在模仿家長,家長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這就是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
我在遇到孩子不能堅持的事情上,態度是很堅定的。但我的語氣並不兇,更多的是溫和堅定、想辦法。我可以很溫柔,但我絕不妥協。
這樣孩子不會覺得我不可理喻,試探幾次就“慫了”。
雖然我們現在主張給孩子一些自由,但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並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該父母堅守原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持住。如果再想辦法,給孩子做好榜樣、鋪平道路那就更好了。
我也在這條路上努力,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