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74205067727

    定義

    賦的文體結構是:

    《文心雕龍·詮賦》:“《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

    簡單來說就是:賦這種文體是鋪陳。以長短句的形式輔以多變的韻腳呈現出希望表達的事理。賦相較於散文更有句式韻律之美,相較於詩歌更具邏輯鋪陳之理。

    「赤壁賦」分為「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作者都為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都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一般人們所說的「赤壁賦」為「前赤壁賦」。

    背景

    「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謫黃州。於元豐2年(1079)12月到黃州後開始了隱逸的日子。當時有關他的謠言故事:因為東坡患疾,數月不出門。與此同時大家曾鞏去世,所以傳言說東坡也在同一天去世,二人一同玉樓赴召,同返天延了。皇帝聽說,卻無口味吃飯,嘆了口氣說:“難得再有此等人才。”於是離桌而去。這訊息傳到範鎮耳朵裡,他哭得很傷心,吩咐家人去送喪禮。隨後一想,應當派人到黃州打聽清楚才好。一打聽才發現傳聞失實,都起因於東坡數月閉門不出的緣故。東坡給範鎮的回信說:“平生所得譭譽,皆此類也。”

    蘇軾在寫給李端叔的信中是如此描述他生活的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罪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蘇軾就是在如此隱逸閒散的狀態下,於七月十六來到了黃州赤壁(事實上真正的赤壁戰場位於現在的湖北省赤壁市,而非蘇軾去到的黃州赤壁)。

    內容

    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其中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語出自《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語出自《楚辭 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

    價值

    《赤壁賦》在文學作品上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鋪陳景色,以問答的形式層層遞進,最終呈現出所希望表達的終極命題。

    此外,《赤壁賦》更大的價值在給予士族階級入世與出世之間更深層次的思索。

    儒家謂之入世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道家謂之出世:“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秀,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然而隱逸深林,縱情山水的背後是什麼。蘇軾在黃州期間做了更深刻一步的哲學思考。衝出了千年來大部分文人僅僅歌頌美景的窠臼。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nh48和akb48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