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25776433876

    《戒子孫》[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  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衾只觶�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  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予學》東漢 許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得失之患,啟於不捨。不予之心,興於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強者不予,得而復失。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奪招怨,予生敬,名成於此矣。  順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順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順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福禍不侵,心靜可也。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勢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貧者勿輕,其忠貴也。賤者莫棄,其義厚也。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休慼卷四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命有別也,情自同焉。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慼堪予也。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受也。不省之人,事無功耳。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共難者眾,卑而無間也。苦樂由人,非苦樂也。至樂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榮辱卷五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榮辱莫改,其人惟賢。予人榮者,自榮也。予人辱者,自辱也。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運,道之故也。飢以食,莫逾困以憐。寒以暖,無及厄以誡。予人至缺,其可立也。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敗卷六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君子之名,勝於小人之實。小人之禍,烈於君子之難。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敵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親者,予之可安也。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興亡卷七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春秋易逝,宏業可留。薄斂則民富,興焉。政苛則民怨,亡焉。人主興亡,非為天也。君子興家,不用奇計。小人敗業,壞於奸謀。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天降之喜,莫徑取焉。不測之災,勿相欺焉。  《誡子書二篇》[三國蜀]諸葛亮  【題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琅�e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人,官至蜀國丞相。他在信中,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頗為後人傳誦。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②,儉以養德③,非澹泊無以明志④,非寧靜無以致遠⑤。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⑥,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⑦,險躁則不能治性⑧。年與時馳⑨,意與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註釋】①夫:句首語氣詞,表示將發議論。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 ②修身:修養身心。 ③養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寧靜:安定清靜。遠:高遠,遠大。 ⑥廣:擴大。這裡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縱,無節制。慢:懈怠。勵:激勵。 ⑧險:疾。治:修養。 ⑨馳:跑得很快。此指時間過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終於。枯落:乾枯衰落。此指年老體衰,精力枯竭,學識無成。 ?多:表示大約。   又誡子書   【題解】   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兒子如何運用酒宴交際,並掌握飲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①,適體歸性②,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③。主意未殫④,賓有餘豪⑤,可以至醉,無致迷亂⑥。   【註釋】①致:表達。 ②歸:符合。 ③至:達到頂點。 ④意:情趣。殫:盡。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達到。迷亂:分辨不清,喪失理智。   誡外生書①   【題解】   這封信是諸葛亮寫給外甥龐渙的家訓。龐渙,字世文,諸葛亮二姐的兒子,曾官至郡太守。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外甥該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②,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③,使庶幾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細碎⑧,廣諮問,除嫌吝⑨,雖有淹留⑩,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註釋】①外生:外甥。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滯:拘泥。 ④庶幾:指聖賢。 ⑤揭:顯露。存:儲存。 ⑥惻:懇切。 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順利。 ⑧細碎:細小煩雜。 ⑨嫌:埋怨,不滿。吝:悔恨,遺憾。 ⑩淹:停留。淹留:停留。指暫時得不到官做。 ?濟:成功。 ?徒:白白地。碌碌:平庸無能。滯:停滯,滯留。 ?竄:躲藏。伏:藏匿。 ?下流:地位低微。指沒有出息。   《程子四箴》[宋]程頤  一、非禮勿視  心兮本虛,應物無跡。  操之有要,視之為則。  蔽交於前,其中則遷。  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克己復禮,久而誠矣。  二、非禮勿聽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誘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覺,知止有定。  閒邪存誠,非禮勿聽。  三、非禮勿言  人心之動,因言以宣。  髮禁躁妄,內斯靜專。  矧是樞機,興戎出好。  吉凶榮辱,惟其所召。  傷易則誕,傷煩則支。  己肆物忤,出悖來違。  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四、非禮勿動  哲人知幾,誠之於思。  志士勵行,守之於為。  順理則裕,從欲惟危。  造次克念,戰兢自持。  習與性成,聖賢同歸。。。。。。。《戒子孫》[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  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衾只觶�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  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予學》東漢 許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得失之患,啟於不捨。不予之心,興於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強者不予,得而復失。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奪招怨,予生敬,名成於此矣。  順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順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順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福禍不侵,心靜可也。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勢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貧者勿輕,其忠貴也。賤者莫棄,其義厚也。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休慼卷四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命有別也,情自同焉。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慼堪予也。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受也。不省之人,事無功耳。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共難者眾,卑而無間也。苦樂由人,非苦樂也。至樂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榮辱卷五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榮辱莫改,其人惟賢。予人榮者,自榮也。予人辱者,自辱也。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運,道之故也。飢以食,莫逾困以憐。寒以暖,無及厄以誡。予人至缺,其可立也。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敗卷六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君子之名,勝於小人之實。小人之禍,烈於君子之難。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敵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親者,予之可安也。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興亡卷七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春秋易逝,宏業可留。薄斂則民富,興焉。政苛則民怨,亡焉。人主興亡,非為天也。君子興家,不用奇計。小人敗業,壞於奸謀。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天降之喜,莫徑取焉。不測之災,勿相欺焉。  《誡子書二篇》[三國蜀]諸葛亮  【題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琅�e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人,官至蜀國丞相。他在信中,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頗為後人傳誦。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②,儉以養德③,非澹泊無以明志④,非寧靜無以致遠⑤。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⑥,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⑦,險躁則不能治性⑧。年與時馳⑨,意與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註釋】①夫:句首語氣詞,表示將發議論。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 ②修身:修養身心。 ③養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寧靜:安定清靜。遠:高遠,遠大。 ⑥廣:擴大。這裡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縱,無節制。慢:懈怠。勵:激勵。 ⑧險:疾。治:修養。 ⑨馳:跑得很快。此指時間過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終於。枯落:乾枯衰落。此指年老體衰,精力枯竭,學識無成。 ?多:表示大約。   又誡子書   【題解】   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兒子如何運用酒宴交際,並掌握飲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①,適體歸性②,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③。主意未殫④,賓有餘豪⑤,可以至醉,無致迷亂⑥。   【註釋】①致:表達。 ②歸:符合。 ③至:達到頂點。 ④意:情趣。殫:盡。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達到。迷亂:分辨不清,喪失理智。   誡外生書①   【題解】   這封信是諸葛亮寫給外甥龐渙的家訓。龐渙,字世文,諸葛亮二姐的兒子,曾官至郡太守。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外甥該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②,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③,使庶幾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細碎⑧,廣諮問,除嫌吝⑨,雖有淹留⑩,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註釋】①外生:外甥。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滯:拘泥。 ④庶幾:指聖賢。 ⑤揭:顯露。存:儲存。 ⑥惻:懇切。 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順利。 ⑧細碎:細小煩雜。 ⑨嫌:埋怨,不滿。吝:悔恨,遺憾。 ⑩淹:停留。淹留:停留。指暫時得不到官做。 ?濟:成功。 ?徒:白白地。碌碌:平庸無能。滯:停滯,滯留。 ?竄:躲藏。伏:藏匿。 ?下流:地位低微。指沒有出息。   《程子四箴》[宋]程頤  一、非禮勿視  心兮本虛,應物無跡。  操之有要,視之為則。  蔽交於前,其中則遷。  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克己復禮,久而誠矣。  二、非禮勿聽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誘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覺,知止有定。  閒邪存誠,非禮勿聽。  三、非禮勿言  人心之動,因言以宣。  髮禁躁妄,內斯靜專。  矧是樞機,興戎出好。  吉凶榮辱,惟其所召。  傷易則誕,傷煩則支。  己肆物忤,出悖來違。  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四、非禮勿動  哲人知幾,誠之於思。  志士勵行,守之於為。  順理則裕,從欲惟危。  造次克念,戰兢自持。  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 2 # 軟萌小兔嘰

    《戒子孫》[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  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衾只觶�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或曰不謂之兇人,則吾不信也。  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予學》東漢 許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得失之患,啟於不捨。不予之心,興於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強者不予,得而復失。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奪招怨,予生敬,名成於此矣。  順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順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順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福禍不侵,心靜可也。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勢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貧者勿輕,其忠貴也。賤者莫棄,其義厚也。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休慼卷四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命有別也,情自同焉。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慼堪予也。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受也。不省之人,事無功耳。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共難者眾,卑而無間也。苦樂由人,非苦樂也。至樂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榮辱卷五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榮辱莫改,其人惟賢。予人榮者,自榮也。予人辱者,自辱也。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運,道之故也。飢以食,莫逾困以憐。寒以暖,無及厄以誡。予人至缺,其可立也。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敗卷六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君子之名,勝於小人之實。小人之禍,烈於君子之難。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敵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親者,予之可安也。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興亡卷七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春秋易逝,宏業可留。薄斂則民富,興焉。政苛則民怨,亡焉。人主興亡,非為天也。君子興家,不用奇計。小人敗業,壞於奸謀。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天降之喜,莫徑取焉。不測之災,勿相欺焉。  《誡子書二篇》[三國蜀]諸葛亮  【題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琅�e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人,官至蜀國丞相。他在信中,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頗為後人傳誦。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②,儉以養德③,非澹泊無以明志④,非寧靜無以致遠⑤。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⑥,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⑦,險躁則不能治性⑧。年與時馳⑨,意與曰去⑩,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註釋】①夫:句首語氣詞,表示將發議論。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做。 ②修身:修養身心。 ③養德:陶冶德行。 ④澹(dan)泊:恬淡寡欲。 ⑤寧靜:安定清靜。遠:高遠,遠大。 ⑥廣:擴大。這裡是增加的意思。 ⑦淫:放縱,無節制。慢:懈怠。勵:激勵。 ⑧險:疾。治:修養。 ⑨馳:跑得很快。此指時間過得快。 ⑩去:去掉,消失。 ?遂:終於。枯落:乾枯衰落。此指年老體衰,精力枯竭,學識無成。 ?多:表示大約。   又誡子書   【題解】   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兒子如何運用酒宴交際,並掌握飲酒分寸。   【原文】: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①,適體歸性②,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③。主意未殫④,賓有餘豪⑤,可以至醉,無致迷亂⑥。   【註釋】①致:表達。 ②歸:符合。 ③至:達到頂點。 ④意:情趣。殫:盡。 ⑤豪:酒量大的意思。 ⑥致:達到。迷亂:分辨不清,喪失理智。   誡外生書①   【題解】   這封信是諸葛亮寫給外甥龐渙的家訓。龐渙,字世文,諸葛亮二姐的兒子,曾官至郡太守。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外甥該如何立志、修身、成材。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②,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③,使庶幾之志④,揭然有所存⑤,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細碎⑧,廣諮問,除嫌吝⑨,雖有淹留⑩,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註釋】①外生:外甥。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滯:拘泥。 ④庶幾:指聖賢。 ⑤揭:顯露。存:儲存。 ⑥惻:懇切。 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順利。 ⑧細碎:細小煩雜。 ⑨嫌:埋怨,不滿。吝:悔恨,遺憾。 ⑩淹:停留。淹留:停留。指暫時得不到官做。 ?濟:成功。 ?徒:白白地。碌碌:平庸無能。滯:停滯,滯留。 ?竄:躲藏。伏:藏匿。 ?下流:地位低微。指沒有出息。   《程子四箴》[宋]程頤  一、非禮勿視  心兮本虛,應物無跡。  操之有要,視之為則。  蔽交於前,其中則遷。  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克己復禮,久而誠矣。  二、非禮勿聽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誘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覺,知止有定。  閒邪存誠,非禮勿聽。  三、非禮勿言  人心之動,因言以宣。  髮禁躁妄,內斯靜專。  矧是樞機,興戎出好。  吉凶榮辱,惟其所召。  傷易則誕,傷煩則支。  己肆物忤,出悖來違。  非法不道,欽哉訓辭。  四、非禮勿動  哲人知幾,誠之於思。  志士勵行,守之於為。  順理則裕,從欲惟危。  造次克念,戰兢自持。  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螃蟹生兒子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