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蟲不可語冰2008
-
2 # 實夢閣
前面好多學院派,大道理我就不說了,就說點接地氣的。
有人說社交恐懼症是因為腦部5-羥色胺功能和多巴胺功能失調,如果這個樣子的話,就是典型的抑鬱症,生理上的,這種應該先去治療好抑鬱症。具體方法就是吃藥和做心理諮詢。生理上的疾病主要還是吃藥。
如果不是抑鬱症,只是普通的社交恐懼症,從純心理方面來分析,和童年的生活有關,和個性也有關。
人都有自戀的本性,在嬰兒時期就已經體現出來,有些人特別強,就是無敵自戀的傾向。如果一個人自戀發展的特別厲害,他就經不起外界世界的任何打擊。例如,他認為他應該是完美的,但是跟外界接觸,會讓他發現自己的不完美,於是他就會本能的排斥和外界接觸。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人,一般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他們會很努力的將自己的小環境打造的非常有序,在自己的環境中才會感覺到安心。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認清一個原理,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一樣。允許自己犯錯,要知道沒人會關注你,沒人會記得你的糗事。如果受到了現實的傷害,不要躲起來難過,要繼續下一次挑戰,久而久之,就可以走出來了。
一開始當然是很艱難很痛苦的,必須要有足夠的動力才行。
技巧方面可以適當學一些針對性很強的課程,這樣的話,每次交際做的好,下一次才沒那麼大壓力。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社交恐懼是指在不熟悉的人或被他人審視時感到極度恐懼。有社交恐懼的人往往對周圍人的評價過度在意,使得在社交過程或社交情境中過度緊張、焦慮,從而出現躲避、迴避社交等行為。那面對生活中的交際,他們應對如何應對呢?
第一,將自己暴露在能引發自己恐懼,同時又能夠耐受的社交場景中。強迫自己待足夠長的時間,讓自己感受到恐懼的消退、對當前場景的習慣化。同時學習一些社交技巧,比如如何與人溝通,建立和維持親密關係等等,從而改善社交關係,進一步減少恐慌心理。你會發現現實其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你完全有能力去應對生活中的交際環境。
第二,在社交過程中,逐漸改變認知方式。社交恐懼來源於對社交環境的認識,過度擔心別人的負面評價,造成認知偏差,社交焦慮。所以,對於社交焦慮的人在面對生活中的交際時需要重建對於社交的認知。一些錯誤的認知方式,比如“我演講一定會讓別人嘲笑”“我參加舞會,一定會成為糟糕的焦點”,在逐漸適應環境後,開始去挑戰這些觀念,並重新樹立“我也可以在大家面前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那麼多人關注我”等等正確的人際關係思維模式。
第三,如果始終無法自己去克服社交的恐懼,可以去找心理諮詢師,和諮詢師一起建立一個認知治療的流程。在諮詢師的幫助下,逐漸走出社交恐懼的陰霾。
-
4 # 秋哥心理學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幾個建議
1,社交之前不要想那麼多
2,突破恐懼
3,不要讓自己太閒了
-
5 # 大觀園中客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社交恐懼症”。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那些不善於或不喜歡在公共場所和不太熟悉的人交流的行為舉止或者心理活動。
對於第一類,還是要儘量努力去交流的,因為畢竟涉及到自己的發展。對於第二類,則可以對其直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希望對方能夠理解,但不必苛求所有人都理解。對於第三類,則可以直接表現出自己的社交恐懼症,不需要掩飾。
總之,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千萬不要過分勉強自己。不求所有人理解,但求我心無愧!!
-
6 # 么妹小影
我是小玲瓏尋匠心,俺來和大家說說,社交恐懼症的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交際。讀初中的時候,因為一幫壞孩子,每天晚上夜自習下課後,有四個男孩子堵路上挑戲女孩子,把我一個正常人嚇成社交恐懼症了。
我個人理解的社交恐懼症有啥狀態
1 我以前特別反感和異性接觸,總是內心有陰影他們都是狼
2 和陌生人近距離接觸會冒冷汗。臉紅心跳。特別是長的好看的,味道又好聞的。
3 不喜歡主動去尋求幫助,情願自己硬著頭皮去自己扛
4 不願意去突破自己的自我設限,感覺和陌生異性吃飯都會不由自主的內心打鼓,即便是工作上面有關係。
以上都是我曾經有過的狀態,我不知道算不算社交恐懼症,但是經過出門在外磨練幾年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會有所進步,但是症狀有緩解,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導致自己有恐懼心理和異性接觸的原因我自我分析了一下。1 少女時代,在內心對異性有了錯誤認知,導致成年後會出現社交恐懼心理
特別是在幽暗的地方,比如突然停電的電梯和光線不好的角落,內心就會不自主打鼓
2 家庭和學校缺乏正確的性啟蒙教育,導致少年時代內心深處充滿恐懼
3 因為身邊同性出現過事故,意外被Jian殺,死狀殘烈,刺激到我,加深對異性的恐懼心理。
4 缺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正常健康發育。
好了,以上就是小玲瓏尋匠心自我對社交恐懼症的理解和分析。如果說對了,大家給點個小心心,說的不對,就好好的趕緊拯救俺吧。其實外人看來我現在很外向和強勢,實際上我自己知道自己這個社交恐懼症沒有完全好,還需要自我調整,慢慢好 -
7 # 夯七婚戀指導
社交恐懼,或者說所有的恐懼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模型和機制,理解這個模型將幫助題主更好的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
首先,社交恐懼的人一接觸社交相關的情景和刺激,就會啟用腦海中許多關於社會交往的負面記憶、情緒和身體反應。心跳會加快,會出手汗,血壓也會身高,開始注意力無法集中,所有的這些身體反應,社交恐懼者會自動地解釋為自己對社交場合的不舒服,並過快地開始進行自我評價,這些自我評價可能是關於自身的:我總是這麼緊張,所以我交不到朋友;我真的很沒用,連說話都說不好;這些評價也有可能是關於他人的猜測:他前面都沒看我,一定是覺得我很笨拙;大家對我的印象一定非常不好。這些負面的想法、評價再加上難以忍受的主觀不適,就會讓你人選擇去逃避。要麼逃離社交場合,要麼下次就會選擇不再前去。
所以,在社交恐懼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惡性迴圈。不舒服的感覺——負面的評價——迴避或者逃離,讓人失去了去切身體驗社交真正結果的機會,想法代替了現實,迴避讓驗證的可能性不復存在。每一次逃避,都會讓自己跟方便地離開痛苦,回到舒適的安全區內,而恰恰就是這種快速地逃避形成加劇了社交恐懼。
對於社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去面對社交,當然可以在一定的幫助下,再痛苦,也待在社交的場合中,不要太快地逃離或是拒絕。當你的心跳加快,開始出汗,開始羞愧時,告訴自己,這只是我的身體過於敏感,身體會慢慢地適應,所以的反應會隨著你的適應而慢慢消退。
-
8 # 鵜鶘心理
我想,首先你要確認自己是不是處於社交恐懼症狀態,不能單憑自己好像有點害怕社會交往,就主觀臆斷地為自己貼上標籤。恐懼症是一種對外界特定環境、物體或者與人交往是產生不合情理而又異乎尋常的,強烈的恐懼或者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出現不必要的迴避反應的神經症狀。作為一種輕型心理疾病,和一般心理問題時有區別的,畢竟這也是一種心理異常。而心理異常往往就是因為自知力的缺損,自助能力不夠才會導致病症的加重。社交障礙和社交恐懼症是有本質性區別的,要是確認是社交恐懼症的話,只有你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心理康復,這才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因為說是恐懼,可背後有一系列的成因需要分析和探討,也有一系列的情緒,比如焦慮、抑鬱等情緒要處理。所以要是你確認自己社交恐懼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你的社會功能發揮的話,建議你去找專業人士做心理諮詢和輔導。不然就像一個身體虛弱的人,讓他去挑重擔,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那自己平時在生活中該幹些什麼來配合呢?其實你已經走出第一步,那就是面對。實際上當一個人能夠面對問題時,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的問題。所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就是這樣的道理。自己平時在家裡時可以採用默想法或者是模擬法做初步的訓練。也就是在自己的心裡想象我們生活中與人交往的各種情形,看看自己能夠走到哪一步,比如說是開口打招呼這一步還是握手問候這一步,要是感覺這一步走不下去,就重新回放把基礎在夯實好再來過。這樣一步一步慢慢熟悉,注意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的變化,甚至你都可以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讓自己好好梳理;模擬法就是讓自己的親人來扮演社會角色,你在這模擬情景中去感受社會交往的方式方法。
當你自己在家裡有了一定的訓練,就可以請親人陪伴自己到附近的地方開始慢慢訓練,這時就要做到邁開腿、張開嘴、裂開臉,也就是帶張笑臉走出門,主動去和鄰居或者攤販商家之類的人打招呼,看看他們是怎麼樣的反應。相信當你開啟自己的心扉,張開笑臉去面對別人,也一定會有一份良好的感受的。
-
9 # 星遠xingyuan
社交恐懼的人,基本上都是內向的人。有的人樂於參加社交活動,而有的人一想到要去跟很多陌生人聊天談論一些不知道的話題,可能就會覺得恐懼。我推薦一本《內向者溝通聖經》,你可以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呢,叫做珍妮弗·康維勒,她就是內向者的領導力的思想領袖,她為很多大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幫助那些內向的員工提高信心。
一、一個內向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有哪些煩惱?總體上來說,內向的人是比外向的人存在更多不足的地方。
1.內向的人壓力很大。
內向的人不太擅長拒絕,上級給你安排了工作,你害怕拒絕會讓他們不高興,於是一一接下。久而久之,你的工作堆積起來就會很多,因為每件事做完都需要時間的。你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其實自己心裡也難受,默默地接受會讓人心裡壓力很大。超負荷的工作也會影響你的休息。
2.大家對內向者的評價不高。
因為內向,不太愛表現自己的優勢,別人就會覺得這個人太沉默寡言了,在社交場合內向者喜歡在安靜的地方,大家也覺得這個人膽小害怕。
3.職業生涯發展不太樂觀。
事業的成功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社交,內向的人如果不擅長社交,就少了很多機會和資源。不善於表現自己,別人也看不穿你在想什麼,你有什麼能力,做過什麼成就,錯過了很多機會。
二、怎麼改善?看到起那麼前面說的內向的缺陷,幫助你初步瞭解了內向的劣勢,希望你可以有更多願望想要變得更外向一些,以下是具體的步驟。
1.做好充分準備。
想象一下,你明天將要在30個人的會議室裡為大家做一個計劃書PPT講解,你是不是立馬感到緊張起來?其實不用慌。趕緊做好準備就行。把你想要展示給大家的東西,按照邏輯整理出來,PPT設計得好看一點,相關資料多熟悉一些,提前時間自己彩排一下,最好是還有同事朋友幫你指出問題,你就能應付好了。
如果是生活中需要面見很多親戚朋友這種,也是一樣的。先做好準備,想好你要說的話題,看見這個親戚了說什麼,看見那個親戚了又說什麼,都可以增強信心。
2.勇敢展示自己。
生活中還可以主動關心別人,比如,你可以問,阿姨,你家的孩子今年考試成績怎麼樣?有沒有進步呀?嬸嬸,你最近看起來氣色很不錯嘛,越來越年輕了?
3.走出舒適區。
習慣了內向的行為方式,要想改變不是那麼容易,你要主動把自己推出舒適區,愛默生說“去做你最害怕的事情”這樣你就沒什麼好害怕的了。你不擅長演講,就要努力去嘗試,害怕跟陌生人交談,就要打破侷限去和陌生人暢聊,等等。
4.多加練習。
多嘗試以上三種排除常規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樹立自信心,下次遇到同樣的場景,您就可以想,哦,這事我遇到過,我不怕,有什麼好怕的?
內向不可怕,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多加常識,社交恐懼症就可以克服。這主要是習慣問題。
-
10 # 霖士心理
很多社恐患者會從社交活動中自我設定很多障礙,甚至對外界的各種資訊因素都會體現出一種恐懼的外顯行為,而人的元素最為明顯...
在過去的幾年會碰到赤面恐懼症、懼人症、社恐症等等,這裡面以社恐症較為常見,而在現代社會中社恐症也已經變得比較廣泛了。表現的症狀也多少有些差距:
有的在現實中不敢與特定人群溝通,例如異性、老人等;
有的一說話就會搓手、結巴、倒汗等;
有的會體現出御宅族、洞穴族等行為;
還有的人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會莫名煩躁...
社交恐懼症主要有兩類模式,一類就是害羞與不自信;另一類則是強迫自己克服社交行為;前者會表現出坐立不安,後者屬於一種強迫行為,但這兩類如果控制不好,還會在社交行為上產生幾何級數的負面增長,例如引發抑鬱、狂躁症、雙相障礙等。
情景進行社交模擬很多社恐患者,問題存在於意識上對自己的困擾所導致的,這類人群建議先將自體認為的困擾書寫出來,例如一些特定的行為動作、詞語、可能出現的尷尬、害怕的場景,都可以寫出來。
接下來一點一點逐個擊破,以真實模擬的行為進行建立自信與認知,例如要說的話,不用顧忌直接引導說出,可以自行加入一些動作或表情,如果患者本身還沒有自信,可以在提前寫一些可以提示的紙條。
社交練習準備一些簡單的、通用的、容易引發共鳴的話題,例如當下的春節、天氣、娛樂新聞等都可以。而且,還要做到關鍵話題的延伸,例如,春節,可以延伸到飲食、親戚、習俗等等,總之是一個很發散的話題。
多頻次參加活動透過不斷的練習,患者是可以得到一些認可,用積極的回饋來替代掉自己對社交的負面認知。隨後我們就要在活動中,去體驗克服一些不適,像緊張、害羞、怕丟臉、怕拒絕等,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灌輸給自己:“我們並沒有那麼重要”、“沒有那麼多人關注我們...”
回覆列表
首先認識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如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社交恐懼症的成因
1、遺傳因素:恐懼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雙生子研究結果同樣提示廣場恐懼可能與遺傳有關,且與驚恐障礙存在一定聯絡。某些特定的恐懼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懼,患者中約2/3的生物源親屬患有相同疾病,這類患者對恐怖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也與一般的恐懼症患者不同,他們表現心動過緩而不是心動過速,易發生暈厥。
2、社會心理因素:心理學家用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恐懼症的發生機制,認為恐懼症狀的擴充套件和持續是由於症狀的反覆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回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
3、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釆用打罵、恐嚇手段可造成孩子膽小,怕生等膽怯心理。父母長期吵架甚至離異或去世造成家庭的不健全會而形成孩子自卑,同時也會遭遇同伴恥笑甚至羞辱產生自卑心理。
表現形式
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常見的恐懼物件是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可有臉紅、手抖、噁心或尿急等症狀,症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臨床表現可孤立限於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廣場恐懼與抑鬱障礙;一部分患者可能透過物質濫用來緩解焦慮而最終導致物質依賴,特別是酒依賴。
心理治療
1、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症的首選方法。系統脫敏療法、暴露衝擊療法對社交恐懼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則一是消除恐懼物件與焦慮恐懼反應的條件性聯絡;二是對抗迴避反應。
就是要擺脫迴避社交的心理,勇敢面對恐懼環境。與同學從單獨對話到多人交流。克服恐懼心理的最好辦法就是直接面對令你恐懼的人和場景。透過多次面對和練習自然就學會了社交。
要知道每個人的社交能力都是練出來的,不是天生的。還記得你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情形嗎?那時候哭著喊著不要去,不要離開媽媽。但是還是最終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媽媽,去了陌生人的環境一一幼兒園。每一次成長都是痛苦的經歷。所以,勇敢面對你恐懼的人和事。學著跟陌生人說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覺上。要關注你面前的人和事,跟他們問好,與他們交流,融入到他們當中去。
特別提醒:停止關注自己!停止迴避!
2、系統脫敏治療:可以分為實景脫敏和想象脫敏。
第一個階段,是進行放鬆訓練。深呼吸法;全身肌肉繃緊,放鬆法;冥想放鬆法;音樂放鬆法等等。
第二個階段,請患者按引起恐懼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社交恐懼的情境的清單,然後從引起最弱的恐懼反應的情境開始,逐一讓患者身處其中,或由其想象身處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驟做到患者適應,感到徹底放鬆為止,然後再接著做下一個較令人緊張的情境,直至最強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懼為止。
比如想象自己在恐懼的人(如老師或領導)面前,開始很緊張,當想像的次數多了就不再緊張。經過多次想像適應了就去直接面對令你恐懼的人(老師或領導)。
再比如做老師必須要站到講臺上講課,對於師範大學畢業生來說第一次登上講臺都語無論次,但上去的多了就自然了,而到最後喜歡上講臺講課了。覺得很自豪。
藥物治療
可以選擇去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