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界

    人性本善

    堅持本我,菩提講:度,

    度己度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2 # 繽紛四季269

    如何解答這個問題,應當從這句話出處講起,這是出自神秀和六祖慧能的一對對話 神秀說,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時時常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神秀意思 心靈要常常拂拭灰塵,使之保持善念,六祖意思心本來就是沒有絲毫利益糾纏,又到何處染塵呢,這就是人活在世的兩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世俗之人,有貪嗔痴恨愛惡欲幾種惡念 需要不斷檢討醒悟 才不至於墮落 第二種境界,已跳出紅塵,遠離紅塵,不問俗事 ,心靈境空靈,看透世間一切愛恨情仇,所以無牽無掛,無物染塵。怎樣保持菩提心,我想一種是真心熱愛和信仰, 每天誦唸經文,行好事,逐漸生髮菩提心,一種是出自本性的善良,本性自存,就不去想怎樣保持,所做皆是菩提善念。信念長存於心,自然就會嚴格約束自己,不離菩提左右。一種是嚮往菩提,這種人,行惡事後,有懺悔和自責之心,卻不能持久保持善念,需要不停悔悟,以致才能近於菩提。

  • 3 # 真情獨鍾

    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那麼在現實中怎樣才能保持菩提心呢?

    我的理解是,修德善行。保持真誠的心,不虛偽,不焦躁,善待他人家人,孝敬父母長輩,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還談什麼菩提心呢?以己及人,古人說的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就是,積極向上,善待工作,做好本分。最後,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對待現實中的一切誘惑。我認為能做到這些,你基本上就有一顆菩提心了!簡單說,在現實中,你有一顆菩薩心。因此,菩薩心,是菩提心的一種體現。因為有菩提心,因此而自然的發出菩薩心,因有了菩薩心,而越來越接近菩提心。

  • 4 # 青鳥弱水三千

    菩提指的是人性的覺悟,智慧,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擁有一顆慈悲的心!

    種下善的因會結善的果,用於發現瞭解自己的本性,修改自己的習性,要不斷去除內心的汙染,時刻保持著良好的本性,廣結善緣,這便是修行。

    一顆慈悲心應該擁有的願力,菩提心便可以成為你的願力,渡了自己,才可以渡了別人。

    菩薩在度眾生的時候,無論人多人少都會把握住自己的內心,用仁慈,忍耐,平等的心去對待。

    戒去貪嗔痴,不要對一切事物過於執著,過於強求,這是一種痴,保持內心的平衡,平等的心就是一種平衡的心態。

    不斷修善,把惡去除,你才能修善心,修菩提心!

    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5 # 使用者和言悅色

    無事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時時處處做到自覺和自律。

    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之心要牢記。

    自心無事無非自性戒,自心不亂自性定,自心無痴自性慧,不增不減自金剛。

    貪婪之心不可有,不自私來不自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感恩的心永具。

    嗔恨的人永遠不起,人生在世,討債還債而以。人非聖人,誰能無過,包容別人是美德。

    永遠不痴心妄想,不做夢,明明白白自自在在無慾無求做個逍遙灑脫的人。

    你慈悲你就是觀世音,你喜舍你就是大勢至,你平等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心淨你就是釋迦佛,人人都具如來本性。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 6 # 李小她媽

    持戒,修行,不放任自己。

    守住一顆心,一顆善良慈悲之心。

    神秀說: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常拂試,勿使惹塵埃。這個境界,就是要守住一個清靜無汙染的心。而六祖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境界是頓悟,令人仰望。

  • 7 # 追夢人97622

    人生於世,草度春秋,如果沒有階級,沒有利益紛爭,人應該,不分膚色,種族。所謂的眾生平等。人如何保持一顆菩提心,首先說,人要從善如流,善不分大小,高低。以敬畏之心,看待生命。心中常念,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菩提心即是佛心,佛是一種純潔信仰,佛心也就是善心。做一件善事容易,經常做善事,不容易,貴在堅持。保持一顆善良的菩提心,人生未必盡善盡美,但是一定心安理得。

  • 8 # 茶語錄

    菩提心即善心,保持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狀態,我們人生遇到的是非、沉浮、悲觀離合等等太多,而且剛踏入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處處碰壁,很容易被打擊,心理一旦受挫,就會抱怨社會不公,對生活不滿,人們往往都需要克服這種心理,才能成功。第一: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想保持一顆靜心,不光需要強大的心靈,還需要自己超強大起來,什麼事做的都順風順水的,事事都搭理的井井有條,什麼人脈資源都有了,你你就強大了,失敗的次數就少了,成功的機率就大了,人生就不會再抱怨了,一般達到這種高度的人,都注意養生修心了。第二: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我們人生苦難太多,需要有個好的心態,有的人為了一件事痛苦悲傷了一輩子,有的人什麼都看淡了高高興興的度多了一輩子,一樣的人生不同的結局,取決於不同的心態,所以當磨難降臨時,不要逃避,不要怕,勇敢的面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坎坷,世間的不公並不止你一個人,別人都挺過去了,你為什麼不能呢?第三:堅持自己的初心,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從出生起人本是善良的,可世事險惡,人心更復雜,當一個老人跌倒時我們不敢去扶,怕被敲詐,我們的心靈的那顆善心就被關閉了,遇到這樣的事情多了,我們的菩提心也就沒有了,但是你要相信,這個社會好人還是很多的,心中的那顆初心不能丟。我們的人生需要有顆淡然的心,事事都看淡了,也就不懼怕什麼磨難了,人會輕鬆許多,這個世界依舊很美,人的善心就會釋放出來,看淡了一切的結果,每天都是快樂的,這樣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 9 # 耀如樂園

    做為修行佛法者,其最高目標是成佛,而成佛是從發菩提心開始,發菩提心是從觀眾生苦救度眾生開始,佛菩薩看到眾生在苦樂顛倒中生起慈悲心,發誓:“眾生無邊勢願度,煩惱無盡勢願斷,法門無量勢願學,佛道無上勢願成。”

    所以我們會看到凡是出家修行多年的法師,他們都會利用各種各樣的機緣給我們眾生講解佛法度化我們。

  • 10 # 華繼善

    菩提心?它究僅……是甚麼呢?

    出家???

    1,家、是甚麼?

    2,出、是甚麼?

    3,我想出家,我、又是其麼?

    4,可以到那裡去,那裡到底是甚麼?

    5,我想出家,我為甚麼會想去出家?

    (注曰)

    放下分別與執著、未出家時勝出家。

    諸惡莫作戒為本、時至孽消換新人。

    眾善奉行佈施行、圓成功過證果因。

    人生難得今已得、切勿荒唐枉做人,

    百年三萬六千日、彈指揮間離家行,

    來空去空萬相空、初心湛明照法身,

    心空無礙心是我、圓鏡照物鑑相明,

    我身無相身是家、安住寸心家巳無,

    守住此心行將去、忘卻身家好輕舒;

    觀無過去唸未無、生滅涅槃身忘初。

    生來我無它空無、安住虛靈眾也無,

    無中誰見生與死、生死俱無壽也無,

    從今常定湛然住、法身靈閃金光佛,

    光照大千萬般苦、觀念和合萬法殊,

    三界唯心造男女、貪瞋痴空三界出。

    勿觀念起世界出、唯識生靈眾泣哭?

    了知根塵法界苦、萬法歸一還守初。

    釋常思2019己亥年六辛酉月廿三日辰時筆。

    學為人師行為示範、寺廟僧眾閉口正形,

    風化世俗與眾安心、心念明處免跳火坑,

    課程禮樂演示永恆、人天師表國法恭敬,

    香火隨緣希勿亂真、旗樹給築孤獨園情,

    立誓為國永住法身、天下和諧眾命歸尊。

    (釋常思,2019己亥年六月廿三日已時筆)

  • 11 # 昌國7504

    先說什麼是“菩提”?梵文音譯;意譯為覺,智指對佛教真理的覺悟;“菩提”就是無上智慧。在佛教最著名的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指:無所不知,超越常人的智慧唯佛獨具,亦名大菩提。

    禪宗六祖慧能大和尚那傳世的揭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將漢傳佛教“禪宗”最精典的內容:立地成佛,頓悟成佛揭示清楚了。

    佛教講究“四大皆空”,六祖慧能禪師的:菩提本無樹就是對“四大皆空”的完美詮釋。

    佛學博大精深,講究一個“悟”字,突出一個“空”字;佛門哲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似悟非悟之間,似懂非懂之間。我等凡夫俗子,也只能領會其皮毛,而不能悟其精髓也。

    漢傳佛教的禪宗學派,之所以對後世的佛門哲學影響深遠,就是將佛門高深的哲理世俗化了。

    昌國隨筆

  • 12 # 老李010109

    靜下來眼觀世界,穩住神虔心不變。面對紛紜社會,養好自己身心。只求生活自在,善心對待旁人。對誰都存善念,不去坑害他人。養好自己身體,健康才有精神。錢財身外之物,夠用就算舒心。為財丟了性命,實是自己犯渾。

  • 13 # 山大王147406221

    只有明理了才能保證菩提心不失!否則難。以我為我,孤家寡人,以家為我,家庭和美,以天下為我,帝國將相,以眾生為我,佛菩薩!明白了道理,就看你所求了,我就以我為我了,佛都不度無緣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回國人員隔離期間「我不喝開水,我要人權,我要喝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