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心理
-
2 # 家庭醫生線上
潔癖即把正常衛生範圍內的事物認為是骯髒的,感到焦慮,強迫性地清洗、檢查及排斥“不潔”之物。其實,潔癖屬於一種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是常見的心理疾病。患有潔癖的人過分關注是否潔淨衛生,根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對清潔的維護上,活得特別累。
一般來講,潔癖的形成與家族遺傳有很大關係,70%的潔癖患者具有強迫性人格,這是潔癖產生的生理基礎。其次,就是不科學的教育,譬如家庭教育對誘發或加重潔癖有著很大的影響。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強迫性人格,對病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較嚴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於是病人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緻,與人交往中過分古板、固執,缺乏人情味及靈活性。他們在生活上也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要求井井有條,稍一改變就焦慮不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衛生要求過高過嚴,逼著孩子反覆洗手。這種強烈的暗示作用,對那些具有神經質傾向、敏感內向的孩子影響更大。另外,長期的精神緊張,或者處境不順利,嚴重的意外挫折、打擊等外界不良刺激也是潔癖的誘因。
對於潔癖的治療,較輕者可以作為一種不良習慣,透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較嚴重的潔癖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同時應該求助於心理醫生。例如,患者在心理治療師指導下,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依次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透過每天減少洗手的次數,從原來每天洗30遍,每次洗10分鐘,減少到洗20遍,每次7分鐘,直到只在飯前便後才洗手,每次不超過3分鐘。只要堅持下去,絕大多數患者的症狀能有一定的緩解。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潔癖是一種較頑固的心理疾病,治療時間一般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因此,這要求患者有較好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
-
3 # 楊鏡古吉祥文化工作室
潔是褒意,加個癖字,就有毛病了。這個字本身就是個病頭罩著,可以說心理上是有問題的。潔與不潔本身就說不盡,要說髒,西北方某些地區少雨,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那可叫髒透了,但他們也照常生存在這個地方;農村用人富糞便種菜,種地,長出來的菜食用,現在認為比化肥好,環保,並沒說髒,當然要洗乾淨罷了。農民工在工地幹活,那灰塵無處不在,Sunny照射下密密麻麻,一口吸下不知多少塵粒入肺,但也得忍耐著。潔癖的人在家中,到處一塵不染,也看這也髒那也髒的,眼睛象裝放大鏡似的,如果旁邊的人不象Ta一樣,就等捱罵吧。總之任何癖都有點病態,不正常。如喝酒成癖,成酒鬼,讀書成癖成書痴,賭錢成癖成賭棍。總之一好不妨,成癖就不正常了。
-
4 # 西蘭花菜1
很多人都有潔癖,像我也是有潔癖的人。有潔癖愛乾淨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都有個度,在常人能接受的範圍內我覺得很正常,如果太過於看重太偏激就真的是病了。
比如朋友來家裡做客要換鞋,不允許隨便進入房間更不能坐床上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朋友坐家裡的椅子要重新擦一遍再墊個手巾才坐、吃飯喝湯單獨帶碗筷、手機朋友摸了下就要拿酒精消毒……類似這種程度的那就是心理作用是疾病了。
-
5 # 戚永彬D視角
個人認為潔癖是一種心理疾病。
我感覺潔癖就像一種類似於強迫症的一種心理病,強迫症就是各方面都強迫自己做到,比如最好或者說最苛刻,或者如何如何潔癖呢,就是對於這個潔淨方面,衛生方面的一些都特別強迫性的一種心理狀態。
如果感覺自己或者朋友有這方面的心理問題,其實可以進行糾正的,這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只要擺正心態,對於一些事不要太過於苛刻,慢慢的就改過來了。
祝題主一切順利!
-
6 # 心夥伴
潔癖就是過於愛乾淨,而當這種注意清潔的程度會影響到正常生活、達到診斷標準時,就是一種心理疾病了。嚴重程度較低的潔癖,可以透過從認知上糾正自己的不合理思維,例如系統脫敏法和認知治療;而對於比較嚴重的,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幫助,採用類似於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如果發現自己的潔癖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學習或工作等,並對自己的心理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則需要引起重視。可以先思考以下自己這種潔癖是如何產生的。
比如,有一為求助者有著喜歡洗手的潔癖,甚至每隔幾分鐘就想洗一次手,她的這種潔癖也為自己的家人帶來了苦惱,並且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諮詢中,她提到自己是一名醫護人員,她的一位同事曾因為沒有做好保護措施而感染,因此她落下了心理陰影,便逐漸開始洗手,並且越洗越勤。並且她認為,自己只要經常洗手,就不會像那名不幸對的同事一樣被感染。並且每當她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她就會感到很焦慮不安,而透過立即去洗手,她的焦慮感就能得到緩解。
從行為認知療法來分析這個案例,這位求助者透過洗手的行為使自己內心的焦慮感得到緩解,長此以往,這種行為便得到強化,因此只要一感到焦慮不安,她就會去洗手。並且,她心中存在著不合理的信念,認為洗手就能解決問題、使自己遠離風險。顯然這種想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當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後,求助者就應該在不合理想法出現時及時止步,漸漸的透過行為矯正與信念轉變而減輕症狀。
-
7 # 天下明星大偵探
潔癖是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由於教育的影響,很多人都愛乾淨。長期過分的愛乾淨,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特別是社會交往,就屬於潔癖。我把潔癖當作是一種不良習慣和嗜好。
潔癖的發病原因與家庭、個體性格及生活經歷有關。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衛生要求過高過嚴,逼著孩子反覆洗手。這種強烈的暗示作用,對那些具有神經質傾向、敏感內向的孩子影響更大。家庭搬遷、親人亡故、父母或自己離異、性生活不協調等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自己或身邊的人嚴重感染傳染病都可成為誘發潔癖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狀加劇前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如家庭的搬遷、親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離異、性的不協調等。由於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都可成為誘發強迫症的原因。患者的性格特點在疾病的發生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徵:青年患者大多數非常愛乾淨、愛整潔,他們是順從、辦事認真、嚴肅的;成人患者一般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制度,生活習慣較到板,遇事過於謹慎、優柔寡斷,不少人可能很迷信。這種性格的人在過份強大的壓力下易患神經症。 潔癖等強迫症的發病原因一般與個體性格及生活經歷有關:
潔癖有輕重之分。
較輕的潔癖僅僅是一種不良習慣。可以透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
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是強迫症的一種。應該求助於心理醫生。
治療
強迫症的治療多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之以藥物治療。
系統脫敏療法
請患者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為,如逐漸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
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的關鍵在於教育糾正。教育糾正從幾個方面出發:
1、找出潔癖的原因,用科學知識消除誤解。
2、讓患者改變思維方式,有計劃,先做主要事情。
對於孩子,應和家長配合。採取科學的教養方式,不要對孩子的清潔狀況過分苛求。讓孩子學會控制行為。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
認知療法的主要說法:
1、事實根據:①鄉下那些衛生條件不如城裡的孩子身體更健康;②適當地“髒”一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不經歷風雨,哪裡見彩虹,溫室的花朵更經不起考驗;③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與外界環境隔絕,致病的病原體是始終存在的,人的免疫機能阻止著疾病發作;頻繁洗手/衣對預防疾病沒有太大的用處,大多數病原體用肥皂是殺不死的;④過於緊張和焦慮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⑤其他病沒得,但強迫正也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2、潔癖所帶來的危害超過益處。細菌是人類生活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日常接觸到的眾多細菌對我們的生活與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選擇地滅菌,就可能給那些抵抗力、適應性、侵襲力強的有害病菌開綠燈,破壞人體內及自然環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級細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諮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
認知領悟療法
一般而言,強迫症患者對自己的強迫症狀尤其是強迫動作,一方面感到麻煩,希望醫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認為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另一方面,內心又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上述潔癖患者即便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兩個人,一個能根據實際情況,照成年人的邏輯來分析、判斷其病態表現,認為反覆洗手、洗衣,費時費力,希望擺脫。另一個則認為,有傳染上癌症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幾次,這種態度與其實際年齡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稱。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後者不講邏輯,一味盲目恐懼,具有幼稚的兒童心理特點。這兩個人各抒己見,誰也統率不了誰。但患者對這個病理本質特點並無自知之明,若採用談話方式的認知領悟心理療法,啟發患者認識外表症狀後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兒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勵他用成人的態度來統率其整個行動,放棄兒童的行為模式,領悟到病理本質後是可以治癒的。
厭惡療法
經常採用橡皮圈方法。即讓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將出現強迫動作或行為時,便讓他用橡皮圈彈自己的手腕數十乃至數百下,一直彈到強迫觀念消失,有疼痛感為止,從而達到抑制強迫行為的目的。
滿灌療法
讓患者坐於房間內,請其好友或親屬當助手。患者全身放鬆,輕閉雙眼,然後讓助手在患者手上塗各種液體,如清水、墨水、米湯、油、染料等。在塗時,患者應儘量放鬆,而助手則盡力用言語形容手已很髒了。患者要儘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時睜開眼睛看到底有多髒為止。助手在塗液體時應隨機使用透明液體和不透明液體,隨機使用清水和其他液體。這樣,當患者一睜開眼時,會出現手並不髒,起碼沒有想象的那麼髒,這對患者的思想是一個衝擊,說明“髒”往往更多來自於自己的意念,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當患者發現手確實很髒時,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候,治療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這是治療的關鍵。患者會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助手在一旁應積極給予鼓勵。
在這一關鍵時刻,助手的示範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塗上液體,甚至更多更髒,並大聲說出內心感受。由於二人有了相同的經歷,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溝通,對髒東西的認識也能逐漸靠攏。這時,患者要仔細體會焦慮的逐步消退感。
滿灌療法在剛開始時把人推向焦慮的頂峰,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下降,強迫行為也會慢慢消退。
所謂"潔癖",是指在講究衛生方面卻是瞻前顧後,尤其最注意手的衛生,每天要洗幾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觸過一件東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萬分,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後洗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面板都變得粗糙了。一回家動不動就要大洗一番,不讓家人隨便亂坐,也不歡迎朋友來訪。不僅注意自己的手,還關注周圍的其他人,例如別人去廁所後忘了洗手,或從外面回來沒有洗手,又碰了什麼檔案和用具,那他就對這些檔案和用具特別緊張,不敢接觸;和別人握手也很緊張;回到家裡也不放鬆。時間一長,這樣的壞習慣就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道沒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這該怎麼辦呢?像這樣有“潔癖”的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見的,他們整天都活得特別緊張,其生活目標就是講究衛生,整天關注的就是病菌,而無暇顧及別的,沒有什麼業餘愛好。
“潔癖”表現的症狀屬於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是很常見又很頑固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強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的存在,他們能夠意識到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或毫無意義的,但是又從內心湧現出強烈的焦慮和恐懼,非要採取某些行為來安慰自己。例如,你一做完一件事就覺得手髒了,心裡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時間或一定次數,如果不這樣,就感到特別焦慮,而且害怕自己如果洗不夠,一定會變瘋了,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這樣心情就要好一些。可是過不久又重複。強迫症分不同的型別:1、強迫觀念,表現為頭腦中反覆出現一些觀念、懷疑、回憶、聯想和問題,這些內容毫無意義,但又無法擺脫。2、強迫意向,患者常常被一些與正常心理狀態相反的慾望和意向所糾纏,產生一些可怕的衝動。例如,患者站在高處就有要往下跳的衝動,抱著孩子在陽臺上,就有要往下扔的意向,看到尖刀就有殺人的念頭等等,患者感到十分害怕,他決不會做出這些行為,但有控制不住這些意向的出現。3、強迫行為,患者不由自主地做一些不必做的事情,如數數、檢查、洗滌或某些儀式動作等。強迫症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過度的疲勞、緊張、精神刺激等可以誘發患病。患者的性格多具有敏感、固執、主觀任性、急噪、好強、自制力差,或膽小怕事、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謹小慎微、自卑、墨守成規、刻板等特點。
其實,衛生是為了健康,健康是為了工作,工作是為了創造價值或謀求幸福生活,但不是為了不生病,也就是說,衛生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目標。“潔癖”的做法好像是很衛生,但卻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緊張和痛苦,覺得活得特別累,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要花在洗手上,這樣做值得嗎?所以,“潔癖”的價值觀念首先要調整,想想為什麼活著。其次,越清潔就越不容易生病嗎?人適度地接觸病菌,反而會產生抵抗力。假如,有兩個人去一個有病菌的場所,一個是“潔癖”,特別愛乾淨,一個不是“潔癖”,誰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潔癖”。因為後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體內產生抗體,會和外來病菌進行戰鬥,而“潔癖”沒有任何防備,病菌可以長驅直入。進入成年以後,接觸的社會面很廣,如果還把自己搞的過分乾淨,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諮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為太愛乾淨的緣故。
怎麼消除“潔癖”這個心理障礙呢?可以採用系統脫敏治療法,就是請他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每天減少洗手的次數,原來洗30遍,現在洗25遍,原來每次洗10分鐘,現在洗7分鐘,如果感到特別難受,就做放鬆訓練,或做運動等以分散注意力。逐漸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減到只在飯前便後才洗手,每次不超過3分鐘。這個治療過程要持續幾個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要忍受痛苦,但治療結果會讓患者感到真正的輕鬆愉快。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少洗手也沒有得什麼可怕的病,因為病從口入,而不是從面板進入。所以只要把住入口關就可以了。患者的自信心會逐漸增強的。當然最好是在心理醫生的專門指導下進行治療。
-
8 # 星七姐
絕對是,二十年前我五叔叔有點潔癖,太沒太嚴重,無非是嫌棄我們不講衛生,吃飯時筷子多洗一遍,。越在越嚴重,現在洗個澡可以從下午四點洗到零晨三點,中間如果有人催他敲門,他會說你把灰塵敲下來,害他要再洗,還有一天能用一提紙。嚴重影響家人生活。家人要帶他看醫生也去看,吃藥也不吃。各位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回覆列表
潔癖是否算是心理疾病,要看所謂的“潔癖”的程度,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比一般人更加愛乾淨,這可能稱不上潔癖,不會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也難以稱得上心理疾病。如果“潔癖”已經開始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影響正常的社會生活,而且讓人的內心開始變得不和諧,那麼也許是心理疾病的表現。
不管是不是達到病理性特徵,潔癖形成的原因都和強迫症相似。
強迫症患者最突出的主題就在於控制,這和潔癖相似。透過控制自己或者周圍環境的衛生,而讓自己體會到一種對於自己或者周圍世界的掌控感。而這種想要獲得掌控感的動力就在於,他們對於自己和世界缺乏掌控感,因為擔心失控,所以才會去控制。
另外,強迫症的本質是攻擊性和力比多的壓抑,強迫行為更像是一種儀式,而強迫症患者正是透過這種儀式來隔離自己的情感,從而避免體會到本應該有的情感帶給自己糟糕的體驗。潔癖從本質上來說,和強迫症非常相似,潔癖強迫性神經症更是強迫症的一種。從本質上來說,潔癖的行為表現也是一種儀式,透過行為上的儀式來隔離掉可能會體驗到的糟糕的情感體驗,就像上面說的那種失控感。
舉個栗子。
幾年前我在精神科實習的時候,遇到一個強迫症患者,有比較嚴重的強迫行為(洗手),每次上過衛生間之後,都會反覆洗手,最長的時候長達四五個小時。認為如果洗不乾淨手,就會被狗咬。患者表現得很怕狗,有狗出現的時候都會躲起來。
然而,當我們一廂情願地去認為他的強迫症是因為這個表面因素(怕狗)而出現的時候,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事實上,患者出現的洗手的行為是對自己受到道德煎熬的一種壓抑。在這裡,洗手更像是一種儀式,一種象徵,洗掉的不是手上的髒東西或者細菌,而是道德的淪落。這個患者是在外國留學,因為對同學實施性侵未遂而被遣返回國的。而他的強迫症的發病,也正是在他被遣返回國之後才開始。
說到這裡,我們就更可以去理解他出現這種強迫行為的原因了。
因為想要去滿足自己的性慾(對女同學實施性侵未遂),被發現和制止(遣返回國),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來自社會和親人朋友的指責),從而產生內心的痛苦。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潛意識塑造出一個怕狗的假象,於是他就可以透過洗手來解決怕狗的這件事情,從象徵意義上來說,他透過洗手避免了痛苦的情緒(來自指責和道德感),避免了因為自己的性慾而產生的糟糕的情緒體驗,這實際上是一種情感隔離。
我們可以這樣說,患者出現的所有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使自己舒服的。往往患者會透過症狀的表現來防禦掉不好的情緒和糟糕的體驗。這實際上也是患者去自我療愈的一部分。
當患者自己能夠意識到他的行為和症狀在潛意識裡面是如何工作的時候,那麼他的病症就開始消退了。這實際上也是心理治療的意義所在,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加快患者對潛意識的覺知,當患者的潛意識被意識化了之後,患者就離完全療愈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