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晨兩點的武漢
-
2 # 全科醫聊
大家都知道,如果血壓過高,尤其長期高血壓得不到控制,會引起心、腦、腎等器官損害,所以說,由於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高血壓朋友往往會積極控制血壓,甚至有些人有了這樣的理解,那就是既然高血壓危害大,那麼我就把血壓降得低低的,甚至覺得越低越好。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為什麼說血壓不是越低越好?因為血壓是保證身體器官充足血壓灌注的動力來源,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人,多合併動脈硬化,血壓太低會導致血管充盈不足,身體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除了特殊情況,要求緊急控制血壓之外,最好是平穩降壓,不要降壓過快,這樣也會導致身體不適,比如因為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另外,血壓低會加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有時是老年人,本來因為血管動脈硬化,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血壓低了更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發作。另外,合併腦血管疾病的人,血壓不要降得太低,比如急性腦梗塞,患者需要適當的高血壓維持血管充盈,改善缺血表現。合併腦出血時,同樣也不要把血壓降得太低。目前很多合併頸部動脈狹窄的人,過低的血壓會加重腦部供血不足。另外,年齡較大的人,尤其8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血壓目標值放寬,也要適當保持血壓高一些,高壓可以在150mmHg 。目的也是為了避免過低的血壓導致血管灌注不足。尤其老年人,僅僅是單純的收縮壓升高,舒張壓正常或者偏低。如果過度的追求收縮壓降低,勢必導致舒張壓的進一步下降。也會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表現。那麼到底多少血壓是合適的?血壓在140/90mmHg 以上為高血壓,多數人把血壓控制到這個數值以下就可以。
但是對於合併糖尿病等特殊人群,血壓要控制到130/80mmHg 才是合適的。
老年人,尤其超過65歲的老年人,血壓控制到150/90 mmHg 以下就可以了,不要過低。
如何才能平穩降壓?首先,規律用藥。
在醫生指導下規律用藥,服藥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要覺得身體很舒服,就隨意停用藥物,血壓高了再服用藥物。不要覺得身體不適不透過測血壓,就隨意加量降壓藥物。調整藥物需要在監測血壓的前提下進行。服藥應該個性化,不要隨意換藥,不要聽到別人說那一樣降壓藥效果不錯就去買來服用,也可能根本就不適合您。其次,透過規律的生活方式輔助降壓。
平衡飲食,低鹽低脂飲食,一日三餐規律進行,葷素搭配要合理。規律作息,休息休息。不熬夜。尤其夏天,避免過度勞動和運動導致出汗引起血容量減少,導致血壓過低。保持良好心情。避免不必要的憤怒生氣、焦慮等不良情緒。情緒的穩定對於血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再者,做好日常高血壓檢測。
-
3 # 張之瀛大夫
愛看醫學科普的朋友都知道,2017年底,美國高血壓指南JNC8修改高血壓標準,把原來140/90mmHg的高血壓診斷標準,降低至130/80mmHg。這背後是越來越積極的血壓干預措施,而且大家也能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高血壓,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度積極的控制血壓。那麼,過度積極對於血壓的控制,到底對身體是好,還是不好呢?
大眾對於高血壓越來越重視,醫生對於高血壓的控制也是越來越激進,那麼過度積極的血壓控制到底是好還是壞?張大夫要告訴大家的是,過度的血壓控制,當血壓低於身體的某個閾值是,可能帶來的更多是危險,而不再是獲益。
在過去30年裡,高血壓領域發展迅速,很多研究都發現,過度積極的降壓措施,不僅對於人體沒有好處,還可能帶來很多害處。為此醫學界還出現了血壓的“J型曲線”學說,講的就是血壓低於某個數值後危害會增加的一種醫學學說。
人們在諸多研究中發現,當很多人的低壓低於60mmHg,心臟的冠狀動脈血流量會明顯降低,甚至產生心肌缺血的表現。因此,過度積極的降壓治療,可能帶來心肌缺血、腦梗塞等各種心腦血管的發病風險。所以,張大夫對於高血壓的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常告誡大家不要過度積極降低血壓。
目前,很多朋友都已經知道美國高血壓指南修改了降壓目標值,也就是130/80mmHg的高血壓診斷標準,這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貌似安全,但是需要注意並不代表所有人都適合這個標準。對於那些75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這個標準就不合適,因為過低的血壓可能增加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對於晚期腎病患者,過度的降壓都可能帶來一些不良事件的發生。
所以,張大夫要告訴大家的是,高血壓不控制是不對的,會增加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過度的降低血壓,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災難後果,也是不可取的。
-
4 # 醫患家
大家都知道血壓高了不好,長期升高的血壓會引起腦卒中、心臟病等一些併發症,所以需要積極控制血壓,那是不是大家應該都把血壓控制的更低一些對身體更好呢?肯定不是的,血壓並非是越低越好,血壓目標值應該根據個人的耐受程度、心血管伴隨風險因素等綜合設定。
首先,血壓是維持正常的血液迴圈和臟器的新陳代謝的一項重要生命體徵,必須保證一定的血壓數值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正常情況下,人體透過自身的神經體液等自我調節機制維持這個血壓穩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導致這個調節機制失調,血壓數值長期超過了這個合理的範圍,就是高血壓病。長期升高的血壓會損害大動脈,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繼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高血壓患者必須控制血壓,但反過來講,也並非是血壓降的越低越好,這是因為:
1、 容易造成腦動脈供血不足。血壓控制過低,容易造成腦動脈供血不足,特別是一些老年高齡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容易摔倒造成繼發損害。
2、心臟血液灌注不足。舒張壓如果過低(低於60~65mmHg)時,會造成心臟舒張期供血不足,反而會誘發心絞痛。一些老年患者,由於動脈硬化比較嚴重,舒張壓多會偏低,這時候降壓時要權衡藥物對舒張壓的影響,最好不要低於60~65mmHg。
3、 其他。把血壓控制更低,需要服用更多的降壓藥物,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藥物副作用和經濟負擔。
所以血壓也並非降的越低越好,總體來講,年紀比較輕的,伴隨心血管風險因素多的,如果能耐受,血壓目標值越低。具體來講,對於高血壓合併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老年患者,建議採取個體化、分級達標的治療策略,首先將血壓降低至<150/90 mmHg,耐受良好者可降低至<140/90 mmHg。對於年齡<80歲且一般狀況好、能耐受降壓的老年患者,可降至<130/80 mmHg;≥80歲的患者,建議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降壓治療,可降至<140/90 mmHg。
-
5 # 北極熊195168351
高血壓病人降壓藥試想降低了安全些,這不妥。每個病人年齡段的血壓有一定的資料,降低了會出現心輸出量減少引起全身各臟器供血不足,尤其是腦組織對缺血相當敏感,一旦引起腦細胞缺氧缺血時間過長就壞死,輕植物人,重死亡。所以不要降得太低了。
-
6 # 琳子1018
高血壓長期服藥必須調整,一般可以降至正常血壓120/80左右,無礙。調整血壓應找專業醫生,自己也作測量配合,是可以的。
-
7 # 醫學莘
相比於血壓150/90mmHg,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獲益更多;相比於140/90mmHg的血壓,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獲益更多。但對部分高血壓患者而言,血壓並非控制得越低越好,過低的血壓反而會帶來不利影響。
預防心腦血管損害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的。血壓長期升高,可引起血管狹窄,增加心肌梗死與腦梗死的發生風險;同時可引起血管破裂,增加腦出血等嚴重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相關研究發現,在115/75mmHg的基礎上,血壓每升高20/10mmHg,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均會倍增。與之相反的是,控制血壓達標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但並非所有高血壓患者的降壓之路均會一帆風順,部分患者即使給予了藥物治療也很難控制血壓達標,可能需要兩至三種降壓藥才能達到降壓預期;部分患者即使初期控制血壓達標,但由於未遵醫囑規律服藥,不僅血壓會逐漸升高,還可能出現血壓波動,依然會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對於這些患者而言,他們均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把血壓控制得越低越好,以降低血壓控制難度,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雖然降低血壓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但血壓並非降得越低越好。血壓是我們重要的生命體徵,只有將其維持在合理範圍,才能保證各器官組織的血流供應。但血壓的合理範圍因人而異,部分患者血壓降至100/70mmHg不會出現顯著不適,但部分患者血壓降至130/80mmHg則可出現重要器官缺血癥狀。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血壓並非控制得越低越好,首先應取決於自身是否能耐受,若降壓過程中出現頭暈、乏力、黑曚等症狀,腎功能檢查出現肌酐升高等,說明已經不耐受當前血壓,需適當提高降壓目標。一般而言,老年患者不宜將血壓降至過低,因此老年人對較低範圍的血壓更不耐受,可先將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內,能耐受的情況下可逐步降至140/90mmHg以下,若血壓降至130/80mmHg依然未出現不適,則可進一步減輕對靶器官的損害,獲益更多。青中年高血壓患者,耐受性相對較好,至少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能耐受的情況下可將血壓降至更低範圍。
綜上,雖然降低血壓可減輕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但血壓並非降的越低越好,部分患者由於不耐受較低範圍血壓,因此可能出現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誘發不良事件。因此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應以醫生制定為準,緩慢控制血壓達標,在能耐受的情況下再考慮將血壓控制在更低範圍,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8 # 何藥師健康科普
王女士90歲,去年體檢查出血壓高達185/100毫米汞柱,於是開始服用降壓藥,並把血壓控制在了 120/80 毫米汞柱。可她依然感覺不舒服,頭暈、頭痛,又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後,發現她頸動脈、椎動脈均有不同程度狹窄。
王女士身體已經適應了原來的高壓狀態,現在血壓一下子降下來,導致腦灌注不足,造成她出現一系列症狀。醫生告訴她,今後控血壓別太嚴,收縮壓保持在150毫米汞柱即可。王女士按照醫生建議調整了用藥,血壓升到132/86毫米汞柱,不適果然漸漸消失了。
血壓不是降得越低越好眾所周知,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險因素。很多人對高血壓發病率、知曉率、控制率、達標率、診斷標準、影響因素等都有所瞭解。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科學地管理血壓,可以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發生。
緩慢平穩降壓是關鍵臨床上,類似王女士的情況並不少見。除高血壓危象外,其餘患者均應平穩而逐步降壓。血壓降得過快過低,嚴重的會損傷大腦、腎臟、心臟等。本身有頸動脈狹窄、腦供血不足、慢性腎臟疾病、嚴重冠心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血壓狀況。建議高血壓患者平時養成定時測血壓的習慣,一旦偏離標準值,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靈活用藥,不可貿然將血壓降得太快太低。
降壓治療必須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一般情況下,提倡 4~12 周將血壓降到目標值(140/90毫米汞柱)是比較適宜的,而不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尤其是以下7類人群。
(1)體位性高血壓
即指患者站立後高壓升高大於20毫米汞柱。血壓降得過低,加上體位改變,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2)高血壓腦病
此類患者的特點是血壓突然升高,出現顱內壓增高,所以降壓必須要緩慢。
(3)身體衰弱的老年人
這類老人通常需長期臥床、體質差、臟器處於較弱狀態,血壓降得太低,會導致臟器供血不足,出現生化指標異常。
(4)雙側頸動脈嚴重狹窄
頸動脈向大腦灌注血液,血壓降得太低容易引發大腦供血不足。
(5)老年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
門診中經常有60多歲的老人,高壓高,低壓卻是正常或低的。這類人群血壓過低,會使低壓進一步降低,引發大腦血液灌注不足,出現頻繁的頭暈。
(6)80歲以上的老人
《美國高血壓指南》要求此年齡段人群血壓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即為正常,建議達到此值即可,不要過度控制血壓。
(7)基礎血壓高的人
這類人群緩慢將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即可,過低會引起噁心、頭暈、心慌等身體不適。
頭痛、頭暈、心慌應該及時測量血壓當身體出現無明顯原因的頭痛、頭暈、煩躁不安、睡眠不佳或胸悶、心慌等身體不適時,就應該及時測量血壓。由於高血壓沒有特異性的症狀,所以中老年人應定期測量血壓,警惕和預防高血壓的發生。一旦發現有高血壓傾向,應及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儘早接受治療。沒有血壓高的症狀,並不能代表不會患高血壓病。
對中老年人來說,即使血壓正常,也需每隔半年檢查1次,如出現症狀應及時測量血壓。特別是35歲以上的成人,或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肥胖體形、伴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患者,更應經常測量血壓。
不同人群的降壓目標不同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毫米柱以下。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可在140/90毫米柱的基礎上再適當降低。年齡在65~80歲的患者血壓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80歲以上患者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監測血壓對於病情評估極為重要很多人寧可長期服藥,也不願意長期反覆測量血壓,認為麻煩。其實,初診高血壓、啟動用藥前的患者,都要規範地進行血壓監測,以獲得更準確的病情評估及最佳的治療方案。
同時,用藥和藥物調整過程中更要經常測量血壓,切不要認為只要每天服藥就安全了。瞭解自己的血壓,學會規範測量血壓,找心血管專科醫師精準地綜合評估危險因素,定期隨訪,才能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9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高血壓患者降血壓,把血壓降得低低的,這樣對身體好嗎?會不會有害?
首先要明確,高血壓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它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其背後的併發症往往才是威脅患者生命的最關鍵因素,比如高血壓不僅會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出血、腦動脈硬化,還會引起心血管疾病、腎動脈硬化等,所以說穩定血壓並不是越低越好。
做好監測,合理用藥要穩定血壓,首先要注意做好血壓監測,除了要增加量血壓的次數,還要注意測量血壓的方法是否正確。在家裡測量血壓。應採用肘關節測血壓,血壓計要放在肘關節以上與心臟相平的位置。測血壓前休息15~20分鐘,不要在運動時、心情波動時測量。如果血壓兩次測量差別較大,可休息15分鐘後再測,兩次測量結果差別如果不超過15毫米汞柱,就不用再測了。
其次,高血壓患者要遵醫囑規範服用降壓藥,注意根據身體情況,結合醫囑及時調整藥物。血壓偏高時要適當增加用量,血壓偏低時要適當減少用量,這樣才能對血壓進行及時有效地控制。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照血壓的標準、血壓的分級進行長期的用藥治療,而不是聽信偏方,在家自己煮藥水喝。降脂、降壓、降糖、降尿酸都是一樣的道理,
血壓控制在多少才合適?老年人的血壓究竟控制在多少才合適?按照降壓標準來看,50~60歲之間的老人,血壓控制在140~85mmHg就可以了;60~70歲之間的老人血壓如果不是經常超過150~85mmHg,不需要服藥;70歲以上的動脈硬化嚴重的老人,血壓低於160mmHg反而更容易引起中風。
當然,這些標準不能一概而論,患者要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還要看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是否肥胖等方面的問題,要綜合評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治療,而不是在網上搜索資料,盲目給自己看病,更不要別人吃什麼藥見效,我就吃什麼藥,這是對自己的健康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是王藥師,致力於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複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高血壓相關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回覆列表
我是外行,但我覺得從您的字眼分析,高血壓降低的過低對身體是有害的!高血壓是身體機能導致的病變,防止過高是為了保持正常的運轉!強行壓低,可能會對身體帶來未知的傷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