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葉朝己
-
2 # 觀教育
第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和質疑?
答:這是學生從小慢慢養成的習慣,是中國課堂文化的一部分。
1.因為從小沒人給他們播下提問和質疑的種子,從來任何人對他們的教育是要“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校聽老師的話,大多數家長送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時的第一句話就是:“聽話啊,要聽老師的話啊”,全然不顧老師的話就一定對嗎?從小就在不著不覺間教給孩子盲從,迷信權威。但還有一部分人也一定像劉老師一樣,從不對自己的孩子說到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而是告訴孩子老師的話不一定對,對的話就聽,錯的話咱不聽,當然孩子小 也不一定知道老師的話對還是錯,至少要把這種不迷信權威的理念植根於他的思維中。劉老師對自己的學生也從不讓他們聽話,總是告訴他們,別迷信課本,別迷信老師,別迷信權威,規則都是用來打破的!
2.有些個別的孩子可能會喜歡提問和質疑,提問和質疑的多了,有些教育者可能沒注意保護孩子的這種質疑精神:“這麼簡單,還問啊?”“懶!自己看課本去!”“哎呀呀,怎麼又鑽牛角尖了”……時間長了,越是高年級越沒人問。也有部分孩子不敢問提問和質疑是怕丟人,哎呀我錯了怎麼辦,算了算了,別問了。
第二個問題: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答:慢慢培養積極提問和質疑的氛圍,形成習慣。
態度:
1.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最討厭老師“一碗水端不平”了,尤其是成績上不那麼好的學生。你不能讓學生感到你“勢利眼”,這樣不利於班級工作及教學活動的開展,牴觸你。
2.該松時松,該緊的緊,收放自如。你既不能讓學生一上你的課就膽顫心驚,你一走,哇,終於下課了,這不行,你想誰還會提問和質疑?也不能讓學生馬放南山誰想幹嘛誰幹嘛,課堂紀律亂成一鍋粥。講究個火候,實踐中自己慢慢總結。
方法:
分組,四人一組。不分組上課時只有學生和老師一對一的資訊交換,分成四人一組後除了師生一對一交換外還有組內跟其他三位成員的資訊交換與交流,人太對了不能保證交流效果,四人最好。而且分組教學的另一個顯而易見的效果是,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開啟話匣子,使每個學生與多人資訊交流自然能生出問題來,有的在組內就解決了,有的就高高舉手問老師了。當然分組教學傳統的教室內排排坐是不行的,你得把學生桌子扭過來,四人一組圍個正方形,教室四壁也都是黑板,沒有前後之分,在班裡前後左右的轉,隨時答疑解惑,隨時出題讓各個小組搶答。這種課堂,最大的好處是,沒人睡覺,他睡不著啊。
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你得好好控制課堂,防止影響教學進度與教學任務。
-
3 # 兒童寫作屋
首先,分析一下學生為什麼不喜歡提問和質疑。
孩子在小時候是充滿好奇心的,什麼事物都喜歡摸一摸,問一問,甚至嘗一嘗。然而,大人是如何對待這一階段的孩子的呢?他們常常以各種藉口,要麼敷衍了事,要麼明令禁止孩子再嘗試。比如,我曾聽到一個九歲的孩子看了《動物世界》後問爸爸:“羊是怎麼交配的?”爸爸隨即罵道:“你腦袋裡一天想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不許再看了!”這樣的做法無疑打擊了孩子探索的勇氣和積極性,將來也不會有質疑的精神。
待孩子上學之後,老師的地位是權威的,孩子所接受的知識大都是權威定論。漸漸地,他們便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老師說的都是對的,我不需要質疑,只需要聽從。我曾見到一位老師教班上的學生讀“千鈞一髮”的“發”讀一聲,全班沒有一個人質疑,後來另外一位老師告訴他們應該讀四聲時,其中一個學生說:“我爸爸就說讀四聲,但是我覺得老師講的才是對的。”由此可見,學生對老師的權威信任已經讓他們失去了質疑的精神。
有了上面兩方面的分析,如何解決這一現象自然明朗起來。
一方面,當孩子年幼時,家長應該正視孩子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能回答的就認真解釋給孩子聽,不要以為孩子小聽不懂,說得多了,孩子自然就明白了。如果不能回答,就鼓勵孩子自己去猜測、探索,即使他說得不對,也不要打擊他,而要肯定他自己動腦筋思考的行為。
另一方面,學校教育也應該多讓孩子參與啟發式學習,透過探索發現規律和結論,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同時,老師也可以有懂卻裝不懂的時候,鼓勵孩子去尋找答案後告訴老師,以此幫助學生找到探索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喜歡上提問——探索——發現的學習路徑。
總之,讓學生有提問和質疑的精神,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的努力!
-
4 # 張老師教育說
首先,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和質疑,造成這種現象的應該是學生和老師雙方面的原因。我在上學時性格內向,上課從來不好意思問問題,後來,我的地理老師就一直鼓勵我,在課堂上每次都提問我問題,並在我回答後表揚我,慢慢的,我養成了有不懂地方就及時提問的習慣,慢慢學習成績也有了很明顯的提升。所以從老師方面來說,應該鼓勵學生提問,活躍課堂氣氛,積極營造大膽提問的上課習慣,而不能被動等待學生的提問。而從學生來講,積極回答問題,不懂就問,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堅持養成這種習慣,一定會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升!
-
5 # 遇見編Chen遇見美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考過後,心中的那根彈簧蹦了。拿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來說:姐姐的小孩高考前幾乎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了,晚上做作業到十一點多才睡覺,而且從高一開始,持續到高三,三年來,心中的那根彈簧被壓的無法反抗。高考結束後,彈簧蹦了,整個世界彷彿都解放了,跟同學出去各種玩、不知天昏地暗地睡覺、簡直就是想把以前所有想做但是沒能做的事統統都做一遍的節奏,心中哪裡還裝有“學習”二字!帶著這樣的狀態來到了大學,走進大學的課堂,“學習”可能早就被忘光了,哪裡還會在課堂上提問和質疑呢?
2、主次顛倒,課堂外的世界太精彩。在大學校園裡,除了課堂上的學習,課堂外的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參與社團的各種活動、參加學生會、玩遊戲、追電視劇、談戀愛、做兼職、自主創業……等等這些,哪一項不比在課堂上的學習更有趣、更好玩呢?心思不在學習上了,提問和質疑自然少了。
3、礙於面子,不想被老師“嘲笑”。在前不久的一次師生座談會上,聽到一個學生反饋他自己的學習情況,說到有些問題其實自己是不懂,但是就是不敢問老師,因為怕老師“笑話”自己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當時我和其他幾位同事都震驚了,當下告訴他,作為老師,心裡最真實的想法:我們是希望有同學不斷提問和質疑的,因為這至少代表你在思考這個問題,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礙於情面而放棄了自己的學習!
4、師生之間的互動少了。當然也有學生反饋,一節課45分鐘,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課,壓根沒去注意底下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別說師生之間的互動了。所以,在大學的課堂上,就很容易出現老師講老師的、學生玩學生的,沒有了彼此之間的關注與互動,哪裡還會有提問和質疑呢?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途徑主要有:
1、教師方面。課堂上的主體除了學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老師,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儘量走下講臺進行講課、多多注意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及要求等等……
2、學生方面。作為學生,要知道在學校裡,你的身份永遠是學生,學習是你義不容辭的任務!千萬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迴歸課堂、配合老師,永遠是你最該做的事情。
願與每一位同學共勉!
-
6 # 兔媽在美國
學生不喜歡質疑,可能有三方面原因:懼怕權威,羞於表現,還沒有形成批判性思維。
懼怕權威
首先,孩子不發言不提問,可能是因為害怕挑戰權威,從我們被灌輸的都是要尊重老師,聽老師的話。老師說的話,比父母一萬句還管用,更何況是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和觀點,學生反駁老師的觀點,質疑老師的內容,都會被貼上“挑釁”的標籤。
老師們也應當反思,是否平時在課堂上從來沒有允許學生髮表過自己的不同意見,只一味地向學生傳達指令和資訊,沒有讓學生給自己什麼反饋?是不是從來沒告訴學生,說錯了也沒關係,老師也有出錯的時候?有沒有向學生道過歉?
羞於當眾表現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在教室裡單獨站出來,大膽提問老師,甚至直接指出老師的漏洞,相信周圍所有的目光都會聚集過來,即使有幾個開小差的同學,此時也一定回過神來,想看看這場學生和老師的PK到底誰贏誰輸?
站出來提問或質疑,本身自帶如此大的聚光燈,對於習慣了默默聽話,不惹是生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中國孩子,肯定是避之不及的。
挖掘更深原因,可能是害羞於自己被宣佈說錯了。可是事實上,情況沒那麼糟糕,誰說課堂上跟老師提個問題,就一定會被否定呢?
我上中學的時候,老師一堂課常常前半節課老師主講,後半節課讓學生自由提問,50%的時間都留給學生提問。有時候,一個問題提出來,大家集思廣益一起回答,並不是老師的一言堂,氣氛非常好,學生也漸漸大膽起來。
缺乏批判性思維
回憶我的高中課堂,老師的提問實驗並不是開頭就很順利。
起初只有好學生提得出問題,因為他們博覽群書,什麼都知道,不怕一個問題問過去,老師會對自己有什麼反擊,因為自己對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基本的想法了,只是想從老師那裡得到求證或是更多補充、糾正。
讓差學生敢於提問就不容易了。他們本身沒仔細讀過課本,更別提自己去查閱背景資料,尋找邏輯上的漏洞了。所以每次好學生提問,他們都長吁一口氣。
會提問的學生和不會提問的學生的差別就在於批判性思維。
會提問的人,有批判性思維。他們可以綜合多種資訊資料,縷清因果聯絡、發生順序,找到其中難以解釋的部分,發出提問。
不會提問的人,沒法從海量的資訊裡抓取重點和主線,他們只知道記憶下來就好了,不問為什麼,也不問未來會怎樣,不會預測接下來可能的結果。所以造成了死讀書,卻缺乏創造性,無法打破陳規。
最終兩種人都將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一份子,那些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孩子,會成為社會的開拓者,創新者,在各行各業成為前沿者。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努力給孩子創造空間,告訴他們提問和質疑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其次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方法論的支援,告訴他們如何對資訊分類、加工、整理,如何找到邏輯脈絡,什麼是論點、什麼是事實;最後,要給他們充分提問的機會,讓他們發現思考的樂趣,漸漸掌握提問的方法,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有力競爭者。
-
7 # 黔東風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我們要多加鼓勵。首先教會學生提問,先從簡單的開始,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們都要抓住,然後以此為延伸,引向更深層次問題,這樣只要把氛圍帶起來,學生的提問和質疑性就會高潮。其次,一定要耐心,循序漸進。凡事都要有開始,我們千萬要多激勵,千萬不能嘲諷和打擊學生。
-
8 # w哈哈大校
首先,中國的性格傳統文化並不推崇質疑。雖然有“師不必賢於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的良句,但高高在上的師者厭煩弟子對於聖人先賢的質疑。對於讀書人而言,否定聖人先賢,就相當於摧毀了他們精神信仰。而普通的師者也因被質疑而惱羞成怒。對師者的服從慢慢養成在骨子裡。“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描繪了師道權威不容挑戰。有知識的文化人這樣做。沒有知識的平民百姓,更是無條件的絕對服從於帝王的統治。固化的上下尊卑,不是質疑的優質土壤。
其次,現代的教育教學內容,都經過無數優秀專家學者的層層把關,精挑細選,都是千百年來的知識精華,很難有錯誤紕漏出現。質疑的結果只是遭到學生的鄙視嘲笑。而班額大、學生多的現狀以及教學進度對教師的要求都無法給質疑的學生更多的時間。因此學生就逐漸失去了提問的興趣,只以接受知識為目的。
另外,據研究發現,善於學習出類拔萃的學生,並不好提問。在課堂上,他們對於別人的提問很感興趣,對於老師的解釋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而若有疑問,也通常會在課下聯絡老師解決。
題主問,怎樣做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只有不滿意才會說改變。在中國,傳統填鴨式教學受到了批評,教育教學探索已經進行了多年,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主動高效課堂改革層層推進。但存有一個問題,課堂上學生們很活躍,有合作,有探究,有質疑,但最後的教學效果卻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也存在著為了提問而提問,只追求表面上的熱鬧漂亮。
無論是培養能力還是獲取知識,質疑都是重要手段。怎樣順乎國情及學生成長規律,進行有效課改,需要我們努力探索。
-
9 # 輕風教育
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和質疑,在中學這種現象特別明顯,在個人的教學生涯中這也一直被困擾。
學生沒有質疑精神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一方面說明學生的主動性不夠,更重要的是對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非常不利。
學生在課程上越來越沉默,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有關,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含蓄,越來越習慣於被動接受,所以也使得越高年級這種現象越明顯。
究其原因個人認為有兩點,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孩子從小,家長就教育孩子要聽話,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沒關注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二是學校教育也存在問題,一直以來我常在想一個問題,學生剛進入初中時,是那麼可愛活潑,課堂上也很積極,但以後是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沉默,我們老師是不是也得反思?每位老師都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經說過學生“你嘴怎麼那麼長啊”或之類的話。
說到應對的方法,這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個人在教學中曾還用個一些笨辦法,比如我曾經對學生每節課參與提問、回答、討論的次數進行統計,一週一公佈,對於參與度低的學生進行一些如寫學習反思的“懲罰”,效果都不是非常好。所以個人認為,應該從小給孩子質疑的環境,對於老師來說,一定要鼓勵孩子們的質疑,那怕有時孩子的問題是多麼幼稚。要知道,有時哪怕老師一個不耐煩的表情都會成為扼殺學生質疑精神的罪魁禍首。同時,在課堂中多設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或環節更是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的需要。而現實是不少老師對於新課程強調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總是嗤之以鼻,總認為這是做秀。連老師都沒有創新精神,如何讓學生去學會質疑?
曾經錢老的世紀之問引起過大的反思熱潮,熱潮過後一切又迴歸平靜,不得不說,這是教育之痛,需要所有教育人痛定思痛!
-
10 # 雛鷹翱翔
小學越到高年級這個問題越突出,結合自己的經驗,我覺得原因如下:
1、從一年級抓起,培養孩子積極提問和質疑,比如低年級提問不對或者不完整,老師還是要多鼓勵,我會會誇他你能站起來回答問題已經很勇敢,不對沒關係,老師相信下次你就對了,同時全班同學送去掌聲,給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敢於發言。
2給孩子一個輕鬆的環境,想讓孩子提問質疑,老師退到講臺一遍,微笑說“根據條件誰能提出問題”製造一個輕鬆舒適的氛圍孩子會更加主動的提問和質疑。
3獎勵制度,把孩子們的名字或者照片貼到牆上,每提出一個有限問題獲得一顆智慧⭐,如果無效問題10個可以換一個善於思考⭐,獎勵及時牆上,孩子會比拼誰的⭐多,發言越來越積極,年終老師可以根據⭐的量給孩子們獎勵,把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完美結合到一起,給孩子準確的評價。
4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老師不要吝嗇誇獎,你的一句“小夥子你進步了,你回答的很全面,你提問題很準確,你的質疑非常有意義,你真勇敢,這次不對沒關係老師相信下次你肯定行”孩子們都渴望被肯定,老師肯定是他站起來的動力。
5不管是回答問題,還是提問和質疑,第一步就是孩子大膽發言,老師應該管住自己的嘴,把主體地位歸還孩子們,及時引導孩子們。
回覆列表
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或者質疑,這是個很普遍的問題!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總喜歡質疑,沒少因此挨收拾。因為質疑時總會不自覺的去狡辯,把老師墨跡煩了就挨收拾了
好吧,書歸正傳,首先學生不知道提問和質疑,這與咱們的課堂組織方式有關。目前教育部已經關注這一問題,並提出了方法改進。
傳統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中國教育經歷了很多變革和更新,傳統教育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傳統教育的弊端逐漸漏出,傳統教育在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係上,更注重傳授。而現在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創新!
不是孩子不喜歡提問和質疑了,而是教育,課堂出現了問題。所以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以講授法為主。這種模式就決定了,孩子缺乏思考,會給孩子形成,反正我想的問題老師都想到了,提問和質疑也沒有用。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缺乏主見。不願意去思考。
新課程改革新課標改革,已經在逐步實施了,全部學校都在探索,翻轉課堂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提問,去思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有太多途徑可以幫助孩子獲取知識了。這極大的有助於翻轉課堂的推廣!
當然目前還不完善,將課堂交給孩子,每節課,傳授的知識點非常有限,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還未從傳統模式中適應過來。
現在還有些對教師的依賴,相信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的創新力會越來越強!隨著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的多樣化,未來老師只需要給出課題,學生們就可以完成整個學習任務✌✌✌。離這一天的到來並不遠,我們都能看到。
大家好,我是朝己,給教育一片天空,還予滿目星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