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作品評述】 舊本稼軒詞集序跋文 稼軒詞序 範開 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知失聲與意之本原,則知歌詞之所自出。是蓋不容有意於作為,而其發越著見於聲言音意之表者,則亦隨其所蓄之淺深,而不能不爾者存焉耳。 世言稼軒居士辛公之詞似東坡,非有意於學坡也,自其發於所蓄者言之,則不能不坡若也。坡公嘗自言與其弟子由為文#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且以為得於談笑之間而非勉強之所為。公之於詞亦然;苟不得之於婚笑,則得之於行樂;不得之於行樂,則得之於醉墨淋漓之際。揮毫未竟而客爭藏去。或閒中書石,興 來寫地,亦或微吟而不錄,漫錄而焚稿,以故多散逸。是亦未嘗有作之之意,其於坡也,是以似之。 雖然,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方將斂藏其用以事清曠,果何意於歌詞哉,直陶寫之具耳。故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不尾,不主故常;又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無他,意不在於作詞,而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詞自不能不爾也。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昔宋復古、張乖崖方嚴勁正,而其詞乃復有濃纖婉麗之語,豈鐵石心腸者類皆如是耶。 開久從公遊,其殘膏剩馥,得所沾焉為多。因暇日衷集冥搜,才逾百盲,皆親得於公者。以近時流佈於海內者率多贗本,吾為此懼,故不敢獨閟,將以祛傳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引口大範開序 辛稼軒集序 劉克莊 自昔南北分裂之際,中原豪傑率陷漫殊域,與草木俱腐。雖以王景略之才,不免有失身苻氏之愧。口建炎省方畫淮而守者百三十餘年矣,其間北方撓勇自拔而歸,如李侯顯忠、魏侯勝,十大夫如王公仲衡、辛公幼安,皆著節本朝,為名卿將。辛公文墨議論尤英偉磊落。乾道紹熙奏篇及所進《美芹十論》、上虞雍公《九議》,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其策完顏氏之禍,論請絕歲幣,皆驗於數十年之後。符離之役,舉一世以咎任事將相,公獨渭張公雖未捷,亦非大敗,不宜罪去。又欲使李顯忠將精銳三萬出山東,使王任、開趙、賈瑞輩領西北忠義為前鋒。其論與尹少稷、王瞻叔諸人絕異。嗚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壯之時,行其說而盡其才,縱未封狼居胥,豈遂置中原於度外哉。機會一差,至於開禧,則向之文武名臣欲盡,而公亦老矣。餘讀其書而深悲焉。 世之知公者,誦其詩詞,而以前輩謂有井水處皆倡柳詞,餘謂(智)卿直留連光景歌詠太平爾;公所作大聲(革堂)(革答),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禾農)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餘幼皆成誦。公嗣子故京西憲口欲以序見屬,未遣書而卒,其子肅具言先志。恨餘衰憊,不能發斯文之光焰,而姑述其梗概如此。 (見《後村大全集》卷九十八) 【歌曲】 歌名: 辛棄疾 歌手: 羽泉 作曲: 羽泉 作詞: 一半以上摘抄自辛棄疾不同的詞作 專輯: 三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弓如霹壢驚弦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而去 怎見氣吞萬里如虎 一笑人間萬事 春風不染白髮 怎忘寒冬冰秋 醉裡且貪歡笑 廉頗未老樂悠悠 何處望神州 不盡長江滾滾流 千古興亡多少事 金戈鐵馬戰不休 天下誰英雄 贏得功名在身後 驀然回首數風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諸侯 歌曲介紹:我們與八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重回那個神州破碎,英雄難覓的時代。辛棄疾老先生逝去了,八百年間,民族興亡輪迴往復,一次次沉淪又一次次覺醒,就憑著華人骨子裡從未喪失的一股氣。這股氣,清新地流露在八百年前的字裡行間,又無限地活躍在八百年後的春風裡。我們舉目張望到處是無名勇士,到處是沉默而生動的大丈夫,他們都是普通的華人,他們都在努力地好好活著,活得像個真正的華人。 【軼事】 辛棄疾的少年時期是在國土淪陷、外族欺壓的痛苦中度過的。欽宗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滅,中原地區淪人敵手,此後不久,山東地區也被金兵攻佔。辛棄疾從記事起,就目睹金統治者對其佔領區內的漢族人民實行殘酷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強烈的民族仇恨和禦敵報國的願望在他小小的心裡不斷滋長。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企圖把南宋政權徹底消滅。為了發動侵略戰爭,他下令大量強行徵收壯丁和馬匹,加緊對各族勞動人民的壓榨剝削,殘暴落後的女真侵略者統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動像噴薄洶湧的火山一樣到處爆發開來。 這一年,22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眾二千舉起了武裝鬥爭的義旗。他深知,要憑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抗金大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起義勝利後,他立即把隊伍帶到了山東。 山東的鄆州,也叫東平府,西邊濱臨梁山泊,東邊傍泰山之麓,是山東地區的一個軍事要地。農民起義軍耿京的隊伍在這一年攻佔了鄆州。辛棄疾率領兩千多人的隊伍來這裡加入農民起義軍,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義群眾都知道,好多讀書人平時說得好聽,金人一來,就投靠金人作幫閒、幫兇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觀望,就是看不起農民出身的首領,不肯加入這支在各地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隊伍。如今,辛棄疾這樣有名的文人來投奔,願意接受農民起義領袖的領導,使起義軍上上下下都感到歡欣鼓舞。 辛棄疾的隊伍過來了。騎著駿馬沉穩地走在隊伍前頭的辛棄疾英姿颯爽,生氣勃勃。看著路兩邊熱情歡迎自己的起義軍戰士,壓抑不住的笑意從他臉上洋溢開來。 在幾位將領的簇擁下,辛棄疾拜見了耿京。落座後,耿京微笑著對辛棄疾說:“辛兄在濟南起義,對周圍震動不小啊!你們讀書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們這兒,還要請你多多指點。” “不必客氣。”辛棄疾說,“只要能早日趕走金人,我任憑節度使(耿京自稱為天平軍節度使)調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應試,對他們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局勢都進行了仔細偵察,今後,我們要打過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況的。” “太好了!”耿京興奮地說,“我們一定要打到華北和中原地區,把金狗徹底趕回老家去。辛兄,我們這兒最缺的就是你這樣有謀略的人才,就暫時委屈你做我們的‘掌書記’吧。” 掌書記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軍的書檄文告,辛棄疾接受了這個職務後幹得非常出色。他時常和耿京等首領一起商討戰事。這一年十一月,宋軍在採石擊敗了企圖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金兵一片混亂,紛紛潰退。採石大捷的訊息使起義軍上上下下歡欣鼓舞,辛棄疾更是無比興奮,他認為收復中原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便建議耿京“決策南向”,派人與南宋政府取得聯絡,爭取朝廷對北方起義軍的支援,以便互相配合,進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令辛棄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棄疾保管的義軍的大印卻不見了。正在這時,有人報告,原先被辛棄疾動員帶著一千多人隊伍來投奔義軍的義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義端偷走大印的。辛棄疾匆忙來向耿京報告。 “軍中大印都丟失了,這還了得!”耿京大怒,“這禿驢是你介紹來的,如今出了差錯,又是你保管大印不嚴,來人,以軍法從事!拉出去殺了!” “把我殺掉也無濟於事,”辛棄疾冷靜、沉著地說,“請你給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義端擒獲,奪回大印,那時再殺我也心甘情願。” “好吧。”耿京也冷靜下來,答應了他的要求。 辛棄疾想,義端既然竊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軍營去出賣起義軍中的虛實的。於是,他跨上駿馬,揮鞭向附近的金兵的營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 一路上,辛棄疾怒火滿腔,勒緊韁繩,頻頻抽打坐騎疾駛。他想起在濟南的時候,看到這個義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氣,談起兵法來也有些見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議論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投機分子。越想越是氣憤,他心急如焚,在馬上暗下決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這個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棄疾馬不停蹄,翻山越嶺,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詢問義端的行蹤。 在一個偏僻的山道上,辛棄疾看到了慌忙逃竄的義端。義端一邊打馬前進,一邊心虛地回頭看看。一回頭,他看到了像疾風一樣飛馳而來的辛棄疾,頓時魂飛魄散,身體一軟,從馬上滾了下來,趁勢跪倒在地上。 辛棄疾早已拔劍出鞘,怒視著不住叩頭求饒的義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無比,求你不要殺我。”義端花言巧語地央求說。 辛棄疾手起劍落,義端的禿頭滾落地上。他搜出軍印,將義端的頭顱掛在鞍上,催動坐騎,回營覆命。 這一壯舉充分顯示了辛棄疾的智勇和膽略,耿京對他更加器重了,起義軍中的將士對辛棄疾的文武才幹也更加敬佩。 南歸的章表又送往附近義軍首領王世隆、張安國等人處,他們同意後也都在章表上籤了名。接著,耿京派諸軍都提領賈瑞為代表,去與南宋政府接洽。由於賈瑞是個不識字的農民,也不懂拜會阜帝和將相大臣的一些禮節,而辛棄疾是義軍中唯一的知書識禮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與賈瑞同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另外還有兒個隨行人員。 紹興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賈瑞、辛棄疾等人渡過長江,到了古城建康。他們不但會見了將相大臣,而且進城的當天,就被剛從臨安(今浙江杭州市)來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趙構接見。賈瑞、辛棄疾兩人向趙構面誦奏章,說明了要歸附宋廷的意願,並報告了淪陷區的形勢和山東地區義軍的作戰情況。趙構非常高興,授予耿京以“檢校少保”的官銜,並正式任命他為天平軍節度使,給賈瑞、辛棄疾等人也分別授予官銜,使他們仍回山東去向耿京傳達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時光,辛棄疾一行人到達了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當地軍將李寶、王世隆出來迎接他們。雙方攀談後,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使喜氣洋洋的辛棄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書記您還不知道吧,耿京節度使已經不幸被叛賊張安國殺害了。義軍大部分都潰散了,未潰散的也被張安國他們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東招討使李寶告訴辛棄疾。 “這是怎麼回事?耿節度使是誰殺害的?”辛棄疾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湧出了淚水。 “你們奉表南下後,張安國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來,金人以重賞、官位引誘他,要他把耿節度使殺掉。張安國這個惡狗,聯絡了耿京手下的一個壞東西叫邵進的,由他對耿節度使下了毒手。現在,張安國做了濟州(今山東省鉅野縣)的知州了。”王世隆氣憤地告訴辛棄疾。 “張安國這個惡賊,我一定要把他抓回來,為耿大人報仇!也要計人們看看噹噹叛徒的下場”辛棄疾霍地站了起來.咬牙切齒地說。 在憤怒與悲痛中,辛棄疾不斷地思考著抓張安國的計劃。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棄疾客氣地說,“我想到了一個方法,請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什麼方法?”看到辛棄疾的臉上又恢復了剛毅的表情,李寶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這樣的,”辛棄疾和他們說出了自己虎穴擒敵的計劃。 聽著辛棄疾的計劃,李寶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氣,又是讚賞他的膽略。而王世隆則有點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讓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們一定要把張安國抓回來。” 一支隊伍迅速組織了起來。辛棄疾帶領著王世隆和忠義軍馬全福等共50人,組成一支騎兵隊,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從海州直向濟州撲去。 他們到達濟州的這一天,張安國正在州府中與金將酣飲。他聽到外面報告說,過去義軍中的軍官辛棄疾來見他,說有事相商。張安國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但聽了這個報告後,頭腦中一下子清醒過來。這辛棄疾從朝廷那邊來,莫非是要來歸順我?要是他圖謀不軌呢,我這邊現有金兵和我帶過來的部隊5萬人,怕他作甚!張安國跟身邊的金將說一聲“我出去看看”便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準備的辛棄疾、王世隆等人,一見張安國出來,猛地撲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們衝上來,迅速把他捆個結結實實,扔到了馬背上。旁邊的駐軍來不及反應過來,看著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們朝廷的10萬大兵已經打過來了!原來的義兵兄弟們,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幹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棄疾在馬上對著圍上來的駐軍高聲喊道。 聽說掌書記來了,原來耿京的部屬早就悄悄地傳開了。辛棄疾這麼一喊,好多義軍當即便將隊伍集合起來,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各自將部隊往後撤開,準備逃命。 辛棄疾看著聚攏來的要起義的上萬名弟兄,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迅速指揮他們趕緊撤走。龐大的隊伍頓時整齊有序地向著南方奔去。 金人已經集結起隊伍,準備作戰,可是看到好長時間沒有動靜,金將一下子醒悟了過來,命令隊伍立即出發,要追回張安國。可是他們能追上的,只是已經消逝在天邊的股股黃塵。 這一壯舉,顯示了辛棄疾青年時期就有著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軍事才能。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渡過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段生活,成了他實現抗敵報國願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負的最難忘經歷。這段經歷,對他的思想和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在他南渡以後,這段富有戰鬥意義的生活,便經常出現在他的記憶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這些詞作刻畫出一位抗金小將的勃勃英姿和壯闊情懷,表現了一個愛國詞人獻身抗敵事業的崇高理想。 此後,辛棄疾便開始了新的生活和鬥爭。 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並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在湖南創立一支軍隊,以湖南“飛虎軍”為名,隸屬於南宋政府的樞密院和御前步軍司,就近則專聽本地安撫使的節制和排程。名義上是為維護地方治安,實質上辛棄疾真正的打算是為了震懾金人,併為北伐準備力量。 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著。這天,管後勤的官員來向辛棄疾報告,限期一個月的營房營柵修建工程實在無法完成,情願按軍法治罪。 辛棄疾這幾天心情正在緊張和焦慮中。樞密院有人告狀說,辛棄疾借建飛虎軍來“聚斂民財”,御前金字牌已下來,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飛虎軍。辛棄疾把金字牌藏起來,加緊建設過程,所以才限期要他們完成任務。看著哭喪著臉來報告的人,辛棄疾的火一下子升了起來。 “為什麼完不成?”他怒氣衝衝地問。 “現在正是雨季,秋雨不斷,窯工都沒辦法燒瓦,所以怎麼也想不出辦法完成營柵工程。”這位官員小心翼翼地說。 “造營柵總共要多少瓦?”辛棄疾問。 “20萬片呢。” “不要愁,”辛棄疾微笑著說,“我來辦。你把別的事都抓緊辦好,不能有任何拖延。” 辛棄疾下了一道命令,要長沙城內外的居民,每家供送20片瓦,限於兩天內送到營房,送到後立即付於瓦價100文。所需要的瓦片在兩天日果然湊足了。 軍隊建立起來了。辛棄疾將修建過程、經費來源、用度開支,向朝廷作了詳細彙報,同時,將飛虎營柵的圖紙也呈上。聚斂民財的誣告不攻自破,皇帝趙音心頭的疑雲也隨之消散。 飛虎軍很快成為一支威名遠揚的精銳之師,金人對這支隊伍很是害怕,稱之為“虎兒軍”。 辛棄疾念念不忘北伐,時時處處表現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當權者一直耿耿於懷,終究要伺機把他排擠出去。辛棄疾自己也早就覺察個人處境的危殆,他嘆息著“傾國無媒,人宮見妒,古來顰損蛾眉。”把報國無門的一腔愁緒藉詞作傾吐出來。 1188年冬,已經被罷官在江西上饒帶湖閒居了八年的辛棄疾,雖然患著小病,卻仍從幾年來鬱鬱不樂的狀態中擺脫了出來,高興地迎接來訪的陳亮。陳亮是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愛國志士,又是辛棄疾相處極好的朋友。他的來訪,使辛棄疾精神振奮,身體也覺得好多了。 主客二人,同遊鵝湖,共飲瓢泉,高談闊論,話題總是圍繞在國事和時局的問題上,心中的積鬱,也得到了痛痛快快的抒發。 陳亮在辛棄疾處停留了10天,才告別東歸。可他一走,辛棄疾又感到悵然若失,戀戀難捨。第二天,他立即起程去追,打算在途中和陳亮再多盤桓幾天,或者最好能把陳亮再請回來。可是,追到了上饒東邊鷺鷀林,雪深路滑,再也沒法前進了,辛棄疾只得停了下來。 半夜,躺在床上的辛棄疾,忽然聽到一陣悲切切的笛聲,傳到自己投宿的這個吳家泉湖四望樓來。那一聲聲連綿的悲鳴,在寒冷的夜間,分外清楚。辛棄疾更加睡不著了,多少往事湧上心頭,他不由感慨萬千,一首詞從心底悄然湧出,他不禁從床上爬了起來,飛筆寫著,寫著…… 鑄就而今相思錯, 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讀到陳亮寄來的這首詞的和作後,辛棄疾又賦詞一首,寄給這位戰友: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嗚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斷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晚年的辛棄疾,還時常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的戎馬生涯和報國壯志,他寫下了《破陣子》詞: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可憐白髮生!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他處在極度的悲憤之中。 1207年秋天,68歲的辛棄疾正在病重的時候,朝廷又來詔命,要他出來任職。在病床上聽完了詔書後,辛棄疾的心又劇烈地跳動了起來。他想起年輕時在義軍中的戰鬥生活,槍林箭雨之中的衝殺,是多麼痛快啊!可是,在朝廷中,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說恢復大計,可是正像自己詞中說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帶湖閒居10年,重新起用後不久又是被罷官,又是整整八年的閒退生涯,晚年再起用,每次不是受阻撓,便是被罷官,做不成事業,“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卻為什麼總是補不成啊!如今,朝廷北伐,這些人為了私心而倉促用兵,遭到大敗,現在又要我幹什麼呢?撐持門面,還是真正想將北伐進行到底呢?辛棄疾感到自己沒有心力想下去了。 兒女們看著辛棄疾的病越來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著他。九月十日,辛棄疾憔悴的臉上忽然現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時如同又飛騎在戰場上,對著金人砍殺,馬兒不停地奔跑著,身後成千上萬的大軍跟著自己向北衝鋒,旌旗飄揚,殺聲震天……。 “殺賊!殺賊!殺賊!殺……!” 兒女們聽得辛棄疾的大聲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曰:“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近人王國維《人間詞話》亦言:“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惟一幼安耳。”
“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作品評述】 舊本稼軒詞集序跋文 稼軒詞序 範開 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知失聲與意之本原,則知歌詞之所自出。是蓋不容有意於作為,而其發越著見於聲言音意之表者,則亦隨其所蓄之淺深,而不能不爾者存焉耳。 世言稼軒居士辛公之詞似東坡,非有意於學坡也,自其發於所蓄者言之,則不能不坡若也。坡公嘗自言與其弟子由為文#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且以為得於談笑之間而非勉強之所為。公之於詞亦然;苟不得之於婚笑,則得之於行樂;不得之於行樂,則得之於醉墨淋漓之際。揮毫未竟而客爭藏去。或閒中書石,興 來寫地,亦或微吟而不錄,漫錄而焚稿,以故多散逸。是亦未嘗有作之之意,其於坡也,是以似之。 雖然,公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方將斂藏其用以事清曠,果何意於歌詞哉,直陶寫之具耳。故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不尾,不主故常;又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無他,意不在於作詞,而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詞自不能不爾也。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昔宋復古、張乖崖方嚴勁正,而其詞乃復有濃纖婉麗之語,豈鐵石心腸者類皆如是耶。 開久從公遊,其殘膏剩馥,得所沾焉為多。因暇日衷集冥搜,才逾百盲,皆親得於公者。以近時流佈於海內者率多贗本,吾為此懼,故不敢獨閟,將以祛傳者之惑焉。 淳熙戊申正月元引口大範開序 辛稼軒集序 劉克莊 自昔南北分裂之際,中原豪傑率陷漫殊域,與草木俱腐。雖以王景略之才,不免有失身苻氏之愧。口建炎省方畫淮而守者百三十餘年矣,其間北方撓勇自拔而歸,如李侯顯忠、魏侯勝,十大夫如王公仲衡、辛公幼安,皆著節本朝,為名卿將。辛公文墨議論尤英偉磊落。乾道紹熙奏篇及所進《美芹十論》、上虞雍公《九議》,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其策完顏氏之禍,論請絕歲幣,皆驗於數十年之後。符離之役,舉一世以咎任事將相,公獨渭張公雖未捷,亦非大敗,不宜罪去。又欲使李顯忠將精銳三萬出山東,使王任、開趙、賈瑞輩領西北忠義為前鋒。其論與尹少稷、王瞻叔諸人絕異。嗚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壯之時,行其說而盡其才,縱未封狼居胥,豈遂置中原於度外哉。機會一差,至於開禧,則向之文武名臣欲盡,而公亦老矣。餘讀其書而深悲焉。 世之知公者,誦其詩詞,而以前輩謂有井水處皆倡柳詞,餘謂(智)卿直留連光景歌詠太平爾;公所作大聲(革堂)(革答),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禾農)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餘幼皆成誦。公嗣子故京西憲口欲以序見屬,未遣書而卒,其子肅具言先志。恨餘衰憊,不能發斯文之光焰,而姑述其梗概如此。 (見《後村大全集》卷九十八) 【歌曲】 歌名: 辛棄疾 歌手: 羽泉 作曲: 羽泉 作詞: 一半以上摘抄自辛棄疾不同的詞作 專輯: 三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弓如霹壢驚弦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而去 怎見氣吞萬里如虎 一笑人間萬事 春風不染白髮 怎忘寒冬冰秋 醉裡且貪歡笑 廉頗未老樂悠悠 何處望神州 不盡長江滾滾流 千古興亡多少事 金戈鐵馬戰不休 天下誰英雄 贏得功名在身後 驀然回首數風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諸侯 歌曲介紹:我們與八百年前的古人神交,重回那個神州破碎,英雄難覓的時代。辛棄疾老先生逝去了,八百年間,民族興亡輪迴往復,一次次沉淪又一次次覺醒,就憑著華人骨子裡從未喪失的一股氣。這股氣,清新地流露在八百年前的字裡行間,又無限地活躍在八百年後的春風裡。我們舉目張望到處是無名勇士,到處是沉默而生動的大丈夫,他們都是普通的華人,他們都在努力地好好活著,活得像個真正的華人。 【軼事】 辛棄疾的少年時期是在國土淪陷、外族欺壓的痛苦中度過的。欽宗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滅,中原地區淪人敵手,此後不久,山東地區也被金兵攻佔。辛棄疾從記事起,就目睹金統治者對其佔領區內的漢族人民實行殘酷的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強烈的民族仇恨和禦敵報國的願望在他小小的心裡不斷滋長。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企圖把南宋政權徹底消滅。為了發動侵略戰爭,他下令大量強行徵收壯丁和馬匹,加緊對各族勞動人民的壓榨剝削,殘暴落後的女真侵略者統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動像噴薄洶湧的火山一樣到處爆發開來。 這一年,22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眾二千舉起了武裝鬥爭的義旗。他深知,要憑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抗金大計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起義勝利後,他立即把隊伍帶到了山東。 山東的鄆州,也叫東平府,西邊濱臨梁山泊,東邊傍泰山之麓,是山東地區的一個軍事要地。農民起義軍耿京的隊伍在這一年攻佔了鄆州。辛棄疾率領兩千多人的隊伍來這裡加入農民起義軍,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義群眾都知道,好多讀書人平時說得好聽,金人一來,就投靠金人作幫閒、幫兇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觀望,就是看不起農民出身的首領,不肯加入這支在各地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隊伍。如今,辛棄疾這樣有名的文人來投奔,願意接受農民起義領袖的領導,使起義軍上上下下都感到歡欣鼓舞。 辛棄疾的隊伍過來了。騎著駿馬沉穩地走在隊伍前頭的辛棄疾英姿颯爽,生氣勃勃。看著路兩邊熱情歡迎自己的起義軍戰士,壓抑不住的笑意從他臉上洋溢開來。 在幾位將領的簇擁下,辛棄疾拜見了耿京。落座後,耿京微笑著對辛棄疾說:“辛兄在濟南起義,對周圍震動不小啊!你們讀書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們這兒,還要請你多多指點。” “不必客氣。”辛棄疾說,“只要能早日趕走金人,我任憑節度使(耿京自稱為天平軍節度使)調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應試,對他們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局勢都進行了仔細偵察,今後,我們要打過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況的。” “太好了!”耿京興奮地說,“我們一定要打到華北和中原地區,把金狗徹底趕回老家去。辛兄,我們這兒最缺的就是你這樣有謀略的人才,就暫時委屈你做我們的‘掌書記’吧。” 掌書記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軍的書檄文告,辛棄疾接受了這個職務後幹得非常出色。他時常和耿京等首領一起商討戰事。這一年十一月,宋軍在採石擊敗了企圖渡江南下的金兵主力,不久金主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金兵一片混亂,紛紛潰退。採石大捷的訊息使起義軍上上下下歡欣鼓舞,辛棄疾更是無比興奮,他認為收復中原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便建議耿京“決策南向”,派人與南宋政府取得聯絡,爭取朝廷對北方起義軍的支援,以便互相配合,進行全面反攻。耿京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令辛棄疾起草章表。 章表起草好了,由辛棄疾保管的義軍的大印卻不見了。正在這時,有人報告,原先被辛棄疾動員帶著一千多人隊伍來投奔義軍的義端和尚逃跑了。事情很清楚,一定是義端偷走大印的。辛棄疾匆忙來向耿京報告。 “軍中大印都丟失了,這還了得!”耿京大怒,“這禿驢是你介紹來的,如今出了差錯,又是你保管大印不嚴,來人,以軍法從事!拉出去殺了!” “把我殺掉也無濟於事,”辛棄疾冷靜、沉著地說,“請你給我三天的期限,到期如果不能把義端擒獲,奪回大印,那時再殺我也心甘情願。” “好吧。”耿京也冷靜下來,答應了他的要求。 辛棄疾想,義端既然竊印出逃,必定是要往金人軍營去出賣起義軍中的虛實的。於是,他跨上駿馬,揮鞭向附近的金兵的營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 一路上,辛棄疾怒火滿腔,勒緊韁繩,頻頻抽打坐騎疾駛。他想起在濟南的時候,看到這個義端似乎很有江湖豪氣,談起兵法來也有些見解,常常和自己慷慨激昂地議論抗金大事,想不到竟是一個見利忘義的投機分子。越想越是氣憤,他心急如焚,在馬上暗下決心:即使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這個黑心的和尚抓回伏法。辛棄疾馬不停蹄,翻山越嶺,一路上不停地向人詢問義端的行蹤。 在一個偏僻的山道上,辛棄疾看到了慌忙逃竄的義端。義端一邊打馬前進,一邊心虛地回頭看看。一回頭,他看到了像疾風一樣飛馳而來的辛棄疾,頓時魂飛魄散,身體一軟,從馬上滾了下來,趁勢跪倒在地上。 辛棄疾早已拔劍出鞘,怒視著不住叩頭求饒的義端。 “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無比,求你不要殺我。”義端花言巧語地央求說。 辛棄疾手起劍落,義端的禿頭滾落地上。他搜出軍印,將義端的頭顱掛在鞍上,催動坐騎,回營覆命。 這一壯舉充分顯示了辛棄疾的智勇和膽略,耿京對他更加器重了,起義軍中的將士對辛棄疾的文武才幹也更加敬佩。 南歸的章表又送往附近義軍首領王世隆、張安國等人處,他們同意後也都在章表上籤了名。接著,耿京派諸軍都提領賈瑞為代表,去與南宋政府接洽。由於賈瑞是個不識字的農民,也不懂拜會阜帝和將相大臣的一些禮節,而辛棄疾是義軍中唯一的知書識禮的文人,所以耿京便派遣他與賈瑞同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另外還有兒個隨行人員。 紹興三十二年(11 62年)一月十八日,賈瑞、辛棄疾等人渡過長江,到了古城建康。他們不但會見了將相大臣,而且進城的當天,就被剛從臨安(今浙江杭州市)來到建康巡幸的皇帝趙構接見。賈瑞、辛棄疾兩人向趙構面誦奏章,說明了要歸附宋廷的意願,並報告了淪陷區的形勢和山東地區義軍的作戰情況。趙構非常高興,授予耿京以“檢校少保”的官銜,並正式任命他為天平軍節度使,給賈瑞、辛棄疾等人也分別授予官銜,使他們仍回山東去向耿京傳達朝廷的旨意。 正是春暖花香的時光,辛棄疾一行人到達了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當地軍將李寶、王世隆出來迎接他們。雙方攀談後,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使喜氣洋洋的辛棄疾陷入了悲痛之中。 “掌書記您還不知道吧,耿京節度使已經不幸被叛賊張安國殺害了。義軍大部分都潰散了,未潰散的也被張安國他們劫持去投降了金人。”京東招討使李寶告訴辛棄疾。 “這是怎麼回事?耿節度使是誰殺害的?”辛棄疾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湧出了淚水。 “你們奉表南下後,張安國就和金人暗中勾搭了起來,金人以重賞、官位引誘他,要他把耿節度使殺掉。張安國這個惡狗,聯絡了耿京手下的一個壞東西叫邵進的,由他對耿節度使下了毒手。現在,張安國做了濟州(今山東省鉅野縣)的知州了。”王世隆氣憤地告訴辛棄疾。 “張安國這個惡賊,我一定要把他抓回來,為耿大人報仇!也要計人們看看噹噹叛徒的下場”辛棄疾霍地站了起來.咬牙切齒地說。 在憤怒與悲痛中,辛棄疾不斷地思考著抓張安國的計劃。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形成了。 “李大人、王大人”,辛棄疾客氣地說,“我想到了一個方法,請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什麼方法?”看到辛棄疾的臉上又恢復了剛毅的表情,李寶和王世隆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這樣的,”辛棄疾和他們說出了自己虎穴擒敵的計劃。 聽著辛棄疾的計劃,李寶十分佩服,既是敬佩他的勇氣,又是讚賞他的膽略。而王世隆則有點坐不住了,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辛兄的主意太好了!李大人,讓我和辛兄一起去吧。我們一定要把張安國抓回來。” 一支隊伍迅速組織了起來。辛棄疾帶領著王世隆和忠義軍馬全福等共50人,組成一支騎兵隊,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從海州直向濟州撲去。 他們到達濟州的這一天,張安國正在州府中與金將酣飲。他聽到外面報告說,過去義軍中的軍官辛棄疾來見他,說有事相商。張安國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但聽了這個報告後,頭腦中一下子清醒過來。這辛棄疾從朝廷那邊來,莫非是要來歸順我?要是他圖謀不軌呢,我這邊現有金兵和我帶過來的部隊5萬人,怕他作甚!張安國跟身邊的金將說一聲“我出去看看”便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 等在外面,早就作好準備的辛棄疾、王世隆等人,一見張安國出來,猛地撲了上去,一下子把他打翻在地上,勇士們衝上來,迅速把他捆個結結實實,扔到了馬背上。旁邊的駐軍來不及反應過來,看著眼前雪亮的刀子呆住了。 “我們朝廷的10萬大兵已經打過來了!原來的義兵兄弟們,大家不要再跟金狗幹了,跟我一起去投奔朝廷吧。”辛棄疾在馬上對著圍上來的駐軍高聲喊道。 聽說掌書記來了,原來耿京的部屬早就悄悄地傳開了。辛棄疾這麼一喊,好多義軍當即便將隊伍集合起來,要跟他走。那些金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各自將部隊往後撤開,準備逃命。 辛棄疾看著聚攏來的要起義的上萬名弟兄,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迅速指揮他們趕緊撤走。龐大的隊伍頓時整齊有序地向著南方奔去。 金人已經集結起隊伍,準備作戰,可是看到好長時間沒有動靜,金將一下子醒悟了過來,命令隊伍立即出發,要追回張安國。可是他們能追上的,只是已經消逝在天邊的股股黃塵。 這一壯舉,顯示了辛棄疾青年時期就有著機智勇敢、嫉惡如仇的品格和不平凡的軍事才能。辛棄疾在耿京的隊伍中渡過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段生活,成了他實現抗敵報國願望、充分施展才能抱負的最難忘經歷。這段經歷,對他的思想和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在他南渡以後,這段富有戰鬥意義的生活,便經常出現在他的記憶之中,反映在他的作品裡。 這些詞作刻畫出一位抗金小將的勃勃英姿和壯闊情懷,表現了一個愛國詞人獻身抗敵事業的崇高理想。 此後,辛棄疾便開始了新的生活和鬥爭。 1180年,在湖南潭州任知州並湖南安撫使的辛棄疾,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在湖南創立一支軍隊,以湖南“飛虎軍”為名,隸屬於南宋政府的樞密院和御前步軍司,就近則專聽本地安撫使的節制和排程。名義上是為維護地方治安,實質上辛棄疾真正的打算是為了震懾金人,併為北伐準備力量。 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著。這天,管後勤的官員來向辛棄疾報告,限期一個月的營房營柵修建工程實在無法完成,情願按軍法治罪。 辛棄疾這幾天心情正在緊張和焦慮中。樞密院有人告狀說,辛棄疾借建飛虎軍來“聚斂民財”,御前金字牌已下來,命令立即停止建立飛虎軍。辛棄疾把金字牌藏起來,加緊建設過程,所以才限期要他們完成任務。看著哭喪著臉來報告的人,辛棄疾的火一下子升了起來。 “為什麼完不成?”他怒氣衝衝地問。 “現在正是雨季,秋雨不斷,窯工都沒辦法燒瓦,所以怎麼也想不出辦法完成營柵工程。”這位官員小心翼翼地說。 “造營柵總共要多少瓦?”辛棄疾問。 “20萬片呢。” “不要愁,”辛棄疾微笑著說,“我來辦。你把別的事都抓緊辦好,不能有任何拖延。” 辛棄疾下了一道命令,要長沙城內外的居民,每家供送20片瓦,限於兩天內送到營房,送到後立即付於瓦價100文。所需要的瓦片在兩天日果然湊足了。 軍隊建立起來了。辛棄疾將修建過程、經費來源、用度開支,向朝廷作了詳細彙報,同時,將飛虎營柵的圖紙也呈上。聚斂民財的誣告不攻自破,皇帝趙音心頭的疑雲也隨之消散。 飛虎軍很快成為一支威名遠揚的精銳之師,金人對這支隊伍很是害怕,稱之為“虎兒軍”。 辛棄疾念念不忘北伐,時時處處表現出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當權者一直耿耿於懷,終究要伺機把他排擠出去。辛棄疾自己也早就覺察個人處境的危殆,他嘆息著“傾國無媒,人宮見妒,古來顰損蛾眉。”把報國無門的一腔愁緒藉詞作傾吐出來。 1188年冬,已經被罷官在江西上饒帶湖閒居了八年的辛棄疾,雖然患著小病,卻仍從幾年來鬱鬱不樂的狀態中擺脫了出來,高興地迎接來訪的陳亮。陳亮是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愛國志士,又是辛棄疾相處極好的朋友。他的來訪,使辛棄疾精神振奮,身體也覺得好多了。 主客二人,同遊鵝湖,共飲瓢泉,高談闊論,話題總是圍繞在國事和時局的問題上,心中的積鬱,也得到了痛痛快快的抒發。 陳亮在辛棄疾處停留了10天,才告別東歸。可他一走,辛棄疾又感到悵然若失,戀戀難捨。第二天,他立即起程去追,打算在途中和陳亮再多盤桓幾天,或者最好能把陳亮再請回來。可是,追到了上饒東邊鷺鷀林,雪深路滑,再也沒法前進了,辛棄疾只得停了下來。 半夜,躺在床上的辛棄疾,忽然聽到一陣悲切切的笛聲,傳到自己投宿的這個吳家泉湖四望樓來。那一聲聲連綿的悲鳴,在寒冷的夜間,分外清楚。辛棄疾更加睡不著了,多少往事湧上心頭,他不由感慨萬千,一首詞從心底悄然湧出,他不禁從床上爬了起來,飛筆寫著,寫著…… 鑄就而今相思錯, 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讀到陳亮寄來的這首詞的和作後,辛棄疾又賦詞一首,寄給這位戰友: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嗚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斷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晚年的辛棄疾,還時常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的戎馬生涯和報國壯志,他寫下了《破陣子》詞: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可憐白髮生!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他處在極度的悲憤之中。 1207年秋天,68歲的辛棄疾正在病重的時候,朝廷又來詔命,要他出來任職。在病床上聽完了詔書後,辛棄疾的心又劇烈地跳動了起來。他想起年輕時在義軍中的戰鬥生活,槍林箭雨之中的衝殺,是多麼痛快啊!可是,在朝廷中,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說恢復大計,可是正像自己詞中說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帶湖閒居10年,重新起用後不久又是被罷官,又是整整八年的閒退生涯,晚年再起用,每次不是受阻撓,便是被罷官,做不成事業,“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卻為什麼總是補不成啊!如今,朝廷北伐,這些人為了私心而倉促用兵,遭到大敗,現在又要我幹什麼呢?撐持門面,還是真正想將北伐進行到底呢?辛棄疾感到自己沒有心力想下去了。 兒女們看著辛棄疾的病越來越沉重,都小心地照看著他。九月十日,辛棄疾憔悴的臉上忽然現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時如同又飛騎在戰場上,對著金人砍殺,馬兒不停地奔跑著,身後成千上萬的大軍跟著自己向北衝鋒,旌旗飄揚,殺聲震天……。 “殺賊!殺賊!殺賊!殺……!” 兒女們聽得辛棄疾的大聲叫喊忽地停了,再看,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曰:“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近人王國維《人間詞話》亦言:“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惟一幼安耳。”